第四節 東北人民繼續進行武裝抗俄鬥争
關燈
小
中
大
東北三省雖然被沙俄侵占了,但是廣大人民群衆并沒有被侵略軍的一婬一威所屈服。
他們紛紛組織起來,在北起大小興安嶺,南至黃海、渤海之濱的廣闊地域内,進行“禦俄寇,複國土”的武裝鬥争。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在給德皇的報告中說:“俄國占領滿洲一事,曾遇不少困難”。
中國東北地區“常有武裝完備之騎兵數百成群,襲擊俄軍,使其坐卧不甯”。
①在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群衆武裝抗俄組織聲勢最大。
力主投降議和的吉林将軍長順曾奏稱:吉林省鎊處“土匪”四起,“聚集大股”,“負嵎自固,往往俄兵前往剿捕,亦屢多挫失”。
① 在吉林抗俄群衆武裝中,規模較大者有三支:一是以劉永和(綽号劉單子或劉彈子)為首的忠義軍;一是以王和達、董教敏為首的義和一團一餘部及農民軍;一是以楊玉麟(又稱楊毓林)為首的鎮東軍。
劉永和原籍山東,獵戶出身,早年在吉林珲春一帶投身“綠林”,因槍法出衆,成為首領。
1900年7月,他率部協助珲春副都統英聯所部清軍在珲春一帶抗擊俄軍。
珲春失守後,他率部西走,沿途吸收了一部分被打散的清軍兵弁,後在磨盤山(今盤石)一帶繼續抗擊俄兵。
11月,劉永和率部進攻朝一陽一鎮(今輝南),擊敗前往鎮壓的清軍海龍總管依淩阿部,進入通化縣境,并于12月攻克通化縣城。
王和達是貧苦農民,董教敏是通化縣的老道,他們率領的隊伍活動于海龍、通化交界一帶的山區。
楊玉麟是盛京省扒平人,先在長順收編的清軍鎮東營唐殿榮部任幫帶,唐被部下刺死後,楊被推舉為該部首領。
楊即以鎮東軍官軍名義進入朝一陽一和海龍,後因部下不願“受官家約束”,便獨立活動于附近各地。
1901年1月下旬,上述三支抗俄義軍以及被吸收的地方一團一練李貴春部,在海龍實行聯合,統稱忠義軍,劉永和被推舉為總統,統率全軍。
忠義軍基本沿用綠營編制,總統以下有幫統、統領、營官、幫帶、哨長等。
與劉永和兄弟相稱的劉秉和(綽号黑劉)為幫統,王和達、董教敏、李貴春、楊玉麟等為統領,各統率數營。
忠義軍共編有四十營,擁衆數萬。
除民衆抗俄武裝外,還有晉昌、壽長率領的清軍萬餘人,在奉天失陷以後,于法庫門等地繼續堅持抗俄鬥争。
忠義軍有力地打擊了沙俄侵略者。
他們利用通化、海龍一帶的有利地形,時而蔭蔽于深山密林之中,時而出現于交通要道之間,或聲東擊西,或據險設伏,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惶恐萬狀。
忠義軍英勇抗俄的行動,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群衆的鬥志。
遼東各地群衆抗俄組織紛紛打起忠義軍的旗号,進行武裝鬥争,以緻連盛京省辟員也不知虛實,認為忠義軍有“二十萬,非飾詞也”①。
當時,俄軍駐盛京省的司令部設于奉天故宮内,并在遼一陽一、奉天一帶駐有重兵。
為了加強與吉林俄軍的聯系,在奉、吉之間設有傳遞哨多處,有七十餘名哥薩克騎兵往來聯絡。
此外,在鐵嶺設有四個哨所,每天派出軍官偵察隊,偵察忠義軍的行動。
為了瓦解抗俄力量,沙俄侵略者勾結投降派長順、增祺等人,進行種種一陰一謀活動。
長順等以“背叛朝旨”、“擁兵自衛”、“貪功肇釁”等罪名,多次奏參晉昌。
當時,清廷以慈禧、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派,正在京師向主戰大臣問罪,故将晉昌開缺查辦,将其所統清軍交投降派清銳接統。
這樣,俄軍得以集中力量鎮壓忠義軍。
1901年4月中旬,俄軍分路向忠義軍發動進攻:由吉林伊通發兵進攻海龍的楊玉麟部;由奉天發兵進攻通化的劉永和部。
楊玉麟部聞俄軍來犯,為避敵鋒芒,主動撤離海龍,于大圍場與前往鎮壓的敵軍遭遇,因寡不敵衆,複退至昌圖,後又轉入蒙古境内。
楊玉麟率部撤離海龍縣後,李貴春、董教敏于5月初出敵不意地率兩千餘人沖入海龍縣西南的山城鎮,在十天左右的時間内三進三出,繳獲俄軍屯積的軍糧二十餘車,并搗毀官衙,燒掉糧冊,嚴懲了與俄軍勾結的一奸一商。
通化地區的忠義軍劉永和部,在俄軍進犯時,采取避敵銳氣,攻其必救的戰法,以主力繞至敵後,直搗新賓堡(今新賓北),重創該處俄
他們紛紛組織起來,在北起大小興安嶺,南至黃海、渤海之濱的廣闊地域内,進行“禦俄寇,複國土”的武裝鬥争。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在給德皇的報告中說:“俄國占領滿洲一事,曾遇不少困難”。
中國東北地區“常有武裝完備之騎兵數百成群,襲擊俄軍,使其坐卧不甯”。
①在東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群衆武裝抗俄組織聲勢最大。
力主投降議和的吉林将軍長順曾奏稱:吉林省鎊處“土匪”四起,“聚集大股”,“負嵎自固,往往俄兵前往剿捕,亦屢多挫失”。
① 在吉林抗俄群衆武裝中,規模較大者有三支:一是以劉永和(綽号劉單子或劉彈子)為首的忠義軍;一是以王和達、董教敏為首的義和一團一餘部及農民軍;一是以楊玉麟(又稱楊毓林)為首的鎮東軍。
劉永和原籍山東,獵戶出身,早年在吉林珲春一帶投身“綠林”,因槍法出衆,成為首領。
1900年7月,他率部協助珲春副都統英聯所部清軍在珲春一帶抗擊俄軍。
珲春失守後,他率部西走,沿途吸收了一部分被打散的清軍兵弁,後在磨盤山(今盤石)一帶繼續抗擊俄兵。
11月,劉永和率部進攻朝一陽一鎮(今輝南),擊敗前往鎮壓的清軍海龍總管依淩阿部,進入通化縣境,并于12月攻克通化縣城。
王和達是貧苦農民,董教敏是通化縣的老道,他們率領的隊伍活動于海龍、通化交界一帶的山區。
楊玉麟是盛京省扒平人,先在長順收編的清軍鎮東營唐殿榮部任幫帶,唐被部下刺死後,楊被推舉為該部首領。
楊即以鎮東軍官軍名義進入朝一陽一和海龍,後因部下不願“受官家約束”,便獨立活動于附近各地。
1901年1月下旬,上述三支抗俄義軍以及被吸收的地方一團一練李貴春部,在海龍實行聯合,統稱忠義軍,劉永和被推舉為總統,統率全軍。
忠義軍基本沿用綠營編制,總統以下有幫統、統領、營官、幫帶、哨長等。
與劉永和兄弟相稱的劉秉和(綽号黑劉)為幫統,王和達、董教敏、李貴春、楊玉麟等為統領,各統率數營。
忠義軍共編有四十營,擁衆數萬。
除民衆抗俄武裝外,還有晉昌、壽長率領的清軍萬餘人,在奉天失陷以後,于法庫門等地繼續堅持抗俄鬥争。
忠義軍有力地打擊了沙俄侵略者。
他們利用通化、海龍一帶的有利地形,時而蔭蔽于深山密林之中,時而出現于交通要道之間,或聲東擊西,或據險設伏,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惶恐萬狀。
忠義軍英勇抗俄的行動,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群衆的鬥志。
遼東各地群衆抗俄組織紛紛打起忠義軍的旗号,進行武裝鬥争,以緻連盛京省辟員也不知虛實,認為忠義軍有“二十萬,非飾詞也”①。
當時,俄軍駐盛京省的司令部設于奉天故宮内,并在遼一陽一、奉天一帶駐有重兵。
為了加強與吉林俄軍的聯系,在奉、吉之間設有傳遞哨多處,有七十餘名哥薩克騎兵往來聯絡。
此外,在鐵嶺設有四個哨所,每天派出軍官偵察隊,偵察忠義軍的行動。
為了瓦解抗俄力量,沙俄侵略者勾結投降派長順、增祺等人,進行種種一陰一謀活動。
長順等以“背叛朝旨”、“擁兵自衛”、“貪功肇釁”等罪名,多次奏參晉昌。
當時,清廷以慈禧、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派,正在京師向主戰大臣問罪,故将晉昌開缺查辦,将其所統清軍交投降派清銳接統。
這樣,俄軍得以集中力量鎮壓忠義軍。
1901年4月中旬,俄軍分路向忠義軍發動進攻:由吉林伊通發兵進攻海龍的楊玉麟部;由奉天發兵進攻通化的劉永和部。
楊玉麟部聞俄軍來犯,為避敵鋒芒,主動撤離海龍,于大圍場與前往鎮壓的敵軍遭遇,因寡不敵衆,複退至昌圖,後又轉入蒙古境内。
楊玉麟率部撤離海龍縣後,李貴春、董教敏于5月初出敵不意地率兩千餘人沖入海龍縣西南的山城鎮,在十天左右的時間内三進三出,繳獲俄軍屯積的軍糧二十餘車,并搗毀官衙,燒掉糧冊,嚴懲了與俄軍勾結的一奸一商。
通化地區的忠義軍劉永和部,在俄軍進犯時,采取避敵銳氣,攻其必救的戰法,以主力繞至敵後,直搗新賓堡(今新賓北),重創該處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