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戰争經過

關燈
部退守城東北的雙山。

    8月12日,俄軍夾攻雙山。

    晉昌恐後路被斷,即撤向遼一陽一,俄軍乘勢占領海城。

     正當海城前線激烈戰鬥之際,增祺夥同盛京戶部侍郎清銳,于8月11日竟在奉天殺害了義和一團一首領劉僖祿、張海及六十餘名一團一衆。

    接着又下令各州縣将抗戰的義和一團一衆“一律查拿法辦,以絕根株”①。

    海城失陷後,增祺急忙派員至營口向俄軍乞降,遭敵拒絕。

    在這種險惡形勢下,晉昌多次上奏朝廷,請求“收整隊伍”,“廣招民一團一”,同侵略軍進行持久作戰,并斥責投降派一遇敵人“均執旗迎降”的醜惡行徑。

     俄軍進占海城前夕,正是八國聯軍向北京大舉進犯之時。

    沙俄為在關内攫取包大的利益,決定一抽一調遼東戰場的部隊,迅速“從營口或經旅順投向大沽口”②。

    這樣,俄軍侵占海城後,隻得屯兵等待,不敢繼續北犯。

    清軍也未乘機反擊,與敵處于相持狀态。

     9月初,沙俄從其歐洲部分一抽一調來的兩個步兵一團一、一個炮兵連抵達旅順。

    9月21日,蘇鮑齊奇中将也奉命到達營口。

    旅順俄軍遵照沙皇8月6日發出的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旅順俄軍的“主要任務将是攻占奉天,并征服盛京全時的指令③,加緊進行北犯的各種準備。

     至9月下旬,營口、海城一帶的俄軍已有步兵十一個營、騎兵四個連、炮兵十個連,随帶火炮四十門。

    侵略軍分左、中、右三路向北進犯:弗列舍爾少将率左路進攻牛莊;蘇鮑齊奇親自指揮中、右兩路進攻鞍山。

     當時,駐守牛莊、鞍山、遼一陽一一帶的清軍,除晉昌的育字軍外,還有全營翼長壽長率領的奉字軍、仁字軍等,共約五十餘營,加之義和一團一踴躍參戰,兵力尚屬可觀。

    但因增祺一再鼓吹停戰議和,并多次調兵回保省城和增援北路,因而削弱了遼一陽一方向的作戰兵力。

     9月24日,左路俄軍攻牛莊,壽長率清軍十餘營及部分義和一團一進行還擊。

    由于俄軍以速射炮連續轟擊,守軍不支,退守大望台,旋又退守劉二堡。

    俄軍于當日占領牛莊後,将數千名中國居民圍住,揮舞馬刀來回砍殺數小時。

    這就是沙俄侵略者吹噓為“赫赫武功”的“牛莊戰役”。

     9月26日,中、右路俄軍在摧毀清軍陣地後占領鞍山,接着向遼一陽一進攻。

    27日,壽長收集潰軍,在沙河南八卦溝一帶與俄軍“複決死戰”。

    但俄軍“炮多力猛”,清軍傷亡慘重,不支而散。

    當時,遼一陽一一帶尚有清軍步兵兩千人、騎兵六百人、火炮三門。

    但在增祺的不抵抗命令下,城内遍插白旗。

    9月28日,俄軍穿城而過,越太子河,直一逼一奉天。

     這時,從黑龍江、吉林南下的各路俄軍也已一逼一近開原、鐵嶺,對奉天形成南北夾攻的态勢。

    奉天軍政官員驚慌失措,争相逃命。

    增祺攜帶将軍印,偕左右逃往新民廳所屬的廣甯一帶。

    壽長、晉昌則收集潰軍退往法庫門(今法庫)一帶。

    10月1日,俄軍不費一槍一彈進占奉天。

    10月6日,南北各路俄軍于鐵嶺會合。

    至此,我東北三省鎊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全被俄軍侵占。

     在占領奉天前夕,沙俄從旅順派出兩個一團一又一個連,乘軍艦四艘,于10月1日(一說9月30日)在山海關登陸。

    接着,這支俄軍沿鐵路北上,于10月4日占領錦州,中旬占領新民廳,控制了直隸通往東北三省的鐵路交通,切斷了關内外的聯系,以便實現其獨吞中國東北三省的目的。

     11月11日,增祺在沙俄的軍事壓力下,派代表與沙俄侵略者于旅順簽訂了《奉天交地暫且章程》。

    其中規定:清軍一律遣散,交出軍一火,拆毀炮台、營壘及火藥庫;俄軍駐奉天及盛京各地;奉天設俄國總管,與聞重要公事。

    《章程》名為俄軍向清政一府“交地”,實則是在俄軍控制下,讓盛京各地官僚返回任所,充當傀儡,把盛京省變為沙俄的殖民地。

     投降派的不抵抗主義和殘酷地鎮壓義和一團一,是盛京省失陷的根本原因。

    此外,清軍在作戰部署和指揮上也有不當之處。

    如部署防禦時,南部兵力過少,因而俄軍從旅順出兵後,得以乘虛而入,迅速占領熊嶽、蓋平、營口等重要城市。

    晉昌親赴海城指揮作戰時,也沒有根據敵強己弱的情況,采取機動作戰的方針,而是單純地實行“敵來則打,敵退則守”的陣地防禦戰,加之缺乏堅固的防禦工事和足夠的火炮,而且士氣低落,結果在俄軍優勢炮火的轟擊下,被迫撤退,造成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