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戰争經過
關燈
小
中
大
方向進犯。
在黑龍江省的抗戰中,全省大部分軍民表現出了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
黑龍江将軍壽山,在上受朝廷壓制,周圍有投降派梗阻的情況下,仍然積極領導黑龍江省清軍英勇抗敵。
在他的影響下,不少一愛一國官兵拚死作戰,血染戰常尤其可貴的是,壽山在臨死前仍上奏朝廷,建議将來收複黑龍江省之後,實行招民開荒,屯墾戍邊,充實邊防的政策,使黑龍江成為“内政孔修,外侮足禦”①的富強之剩象壽山這樣積極抗戰,至死不忘祖國山河的清軍将領,在當時是為數不多的。
黑龍江省如此迅速地失陷,從客觀上看,主要由于清軍兵械兩绌。
以三十六個營分守四千多公裡的水陸邊界和腹地要點,兵力顯然不足,且分兵各處,難于互相應援,因而在大小興安嶺主要隘口失守後,清軍已無力組織有效的抵抗。
從主觀上看,與壽山的作戰指揮不盡得當也有關系。
7月初,壽山雖相對集中兵力,加強了邊沿城鎮的防禦,也有扼守陸路要地和截擊深入腹地之敵的考慮,但在實際部署上,卻沒有真正做到。
邊沿城鎮失守後,部隊隻得在後撤過程中臨時構築工事,倉卒防禦。
這種防禦,隻能阻擋小鄙俄軍于一時,難以抗擊其主力部隊的進攻。
在戰鬥中,清軍隻注意正面阻擊敵人,忽視了俄軍的迂回包抄戰術,以緻幾個重要隘口都是在腹背受敵情況下失守的。
此外,壽山最後輕信“協議”,準許俄軍進駐齊齊哈爾城外,又不采取有力的防範措施,結果在後撤時遭敵炮擊,齊齊哈爾為俄軍輕易攻占,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失策。
二、拉哈蘇蘇、雙城子、珲春方向的作戰及吉林省的陷落 當北路俄軍在海蘭泡大肆屠一殺中國居民時,東北路俄軍由薩哈羅夫少将率領步兵四個營、騎兵四個連、炮兵兩個連及一個工兵排、一個電信排、一個醫療救護隊,随帶火炮二十六門,分乘二十二艘江輪和五十六艘拖輪,從伯力出發,沿黑龍江西進,于7月22日到達拉哈蘇蘇(今同江)。
駐守該地的清軍稍事抵抗即行撤退。
俄軍占領松花江口這一要點後,留兵一部駐守,主力随即溯松花江進犯三姓城。
三姓位于松花江南岸,西瀕牡丹江,東臨倭肯河,是吉林北部水陸交通重鎮。
三姓副都統農英阿率八營清軍(有火炮二十二門)駐守該地,沿江還駐有水師營。
7月27日,俄軍攻占了城外北面和西面的清軍陣地,接着于28日上午9時,水陸兩路夾攻三姓城。
守軍英勇抵抗,激戰至下午4時,擊沉俄輪一艘,斃傷敵軍多人。
終因俄軍炮火猛烈,其後續部隊又相繼登岸,清軍傷亡嚴重,被迫撤退。
俄軍占領三姓,槍殺居民,焚燒房屋,然後登輪向哈爾濱進犯。
哈爾濱是中東鐵路的樞紐,原駐有沙俄“護路隊”兩千餘人,因受義和一團一的攻擊,各地“護路隊”陸續向哈爾濱集中,此時總數已逾四千人。
壽山在部署黑龍江戰守時,奏請清廷委任通肯副都統慶祺為東路翼長,率領六營清軍,駐紮于松花江口至呼蘭沿線各站,防禦俄軍從東面入侵黑龍江剩鑒于哈爾濱為三省肮心之地,又嚴重威脅黑龍江省的後路,壽山于7月初曾約請吉林清軍會攻哈爾濱,先清除哈爾濱“護路隊”,然後專注北方邊防。
由于吉林将軍長順極力阻撓,此計未能實現。
7月26日,當俄軍一逼一近三姓,形勢極為嚴重時,壽山毅然命令慶祺率清軍四營,統領定祿、穆隆阿、公培珍及營官富德等各率所部清軍,進攻哈爾濱沙俄“護路隊”司令部。
因敵人已有戒備,清軍遭到伏擊,傷亡三百餘人,退守呼蘭。
8月3日,薩哈羅夫所部俄軍進占哈爾濱,同“護路隊”會合。
俄軍奪占哈爾濱後,迅速溝通了與雙城子方向俄軍的聯系。
9月1日,又派遣一個支隊乘坐滿載糧食彈藥的列車,前往齊齊哈爾,以加強該處俄軍。
9月12日,俄軍從哈爾濱發兵北攻呼蘭,清軍棄城退走。
俄軍在呼蘭大肆搶劫勒索,并将清軍庫藏軍一火“盡數搬出,或毀或運,或投深井,或擲大河”①。
在薩哈羅夫率東北路俄軍向哈爾濱方向進犯的同時,集結于雙城子、克拉斯基諾的東南路俄軍,分别向甯古塔和珲春發起進攻。
7月中旬,奇恰瓣夫少将率俄軍步兵兩個營、炮兵一個連、騎兵兩個半連及“護路隊”若幹人,攜火炮六門,從雙城子向甯古塔進犯。
甯古塔是牡丹江畔的曆史名城,吉林東部的重要屏障。
該城駐有清軍十餘營,連同楊玉麟的民一團一組織鎮東軍及義和一團一,共約六七千
在黑龍江省的抗戰中,全省大部分軍民表現出了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
黑龍江将軍壽山,在上受朝廷壓制,周圍有投降派梗阻的情況下,仍然積極領導黑龍江省清軍英勇抗敵。
在他的影響下,不少一愛一國官兵拚死作戰,血染戰常尤其可貴的是,壽山在臨死前仍上奏朝廷,建議将來收複黑龍江省之後,實行招民開荒,屯墾戍邊,充實邊防的政策,使黑龍江成為“内政孔修,外侮足禦”①的富強之剩象壽山這樣積極抗戰,至死不忘祖國山河的清軍将領,在當時是為數不多的。
黑龍江省如此迅速地失陷,從客觀上看,主要由于清軍兵械兩绌。
以三十六個營分守四千多公裡的水陸邊界和腹地要點,兵力顯然不足,且分兵各處,難于互相應援,因而在大小興安嶺主要隘口失守後,清軍已無力組織有效的抵抗。
從主觀上看,與壽山的作戰指揮不盡得當也有關系。
7月初,壽山雖相對集中兵力,加強了邊沿城鎮的防禦,也有扼守陸路要地和截擊深入腹地之敵的考慮,但在實際部署上,卻沒有真正做到。
邊沿城鎮失守後,部隊隻得在後撤過程中臨時構築工事,倉卒防禦。
這種防禦,隻能阻擋小鄙俄軍于一時,難以抗擊其主力部隊的進攻。
在戰鬥中,清軍隻注意正面阻擊敵人,忽視了俄軍的迂回包抄戰術,以緻幾個重要隘口都是在腹背受敵情況下失守的。
此外,壽山最後輕信“協議”,準許俄軍進駐齊齊哈爾城外,又不采取有力的防範措施,結果在後撤時遭敵炮擊,齊齊哈爾為俄軍輕易攻占,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失策。
二、拉哈蘇蘇、雙城子、珲春方向的作戰及吉林省的陷落 當北路俄軍在海蘭泡大肆屠一殺中國居民時,東北路俄軍由薩哈羅夫少将率領步兵四個營、騎兵四個連、炮兵兩個連及一個工兵排、一個電信排、一個醫療救護隊,随帶火炮二十六門,分乘二十二艘江輪和五十六艘拖輪,從伯力出發,沿黑龍江西進,于7月22日到達拉哈蘇蘇(今同江)。
駐守該地的清軍稍事抵抗即行撤退。
俄軍占領松花江口這一要點後,留兵一部駐守,主力随即溯松花江進犯三姓城。
三姓位于松花江南岸,西瀕牡丹江,東臨倭肯河,是吉林北部水陸交通重鎮。
三姓副都統農英阿率八營清軍(有火炮二十二門)駐守該地,沿江還駐有水師營。
7月27日,俄軍攻占了城外北面和西面的清軍陣地,接着于28日上午9時,水陸兩路夾攻三姓城。
守軍英勇抵抗,激戰至下午4時,擊沉俄輪一艘,斃傷敵軍多人。
終因俄軍炮火猛烈,其後續部隊又相繼登岸,清軍傷亡嚴重,被迫撤退。
俄軍占領三姓,槍殺居民,焚燒房屋,然後登輪向哈爾濱進犯。
哈爾濱是中東鐵路的樞紐,原駐有沙俄“護路隊”兩千餘人,因受義和一團一的攻擊,各地“護路隊”陸續向哈爾濱集中,此時總數已逾四千人。
壽山在部署黑龍江戰守時,奏請清廷委任通肯副都統慶祺為東路翼長,率領六營清軍,駐紮于松花江口至呼蘭沿線各站,防禦俄軍從東面入侵黑龍江剩鑒于哈爾濱為三省肮心之地,又嚴重威脅黑龍江省的後路,壽山于7月初曾約請吉林清軍會攻哈爾濱,先清除哈爾濱“護路隊”,然後專注北方邊防。
由于吉林将軍長順極力阻撓,此計未能實現。
7月26日,當俄軍一逼一近三姓,形勢極為嚴重時,壽山毅然命令慶祺率清軍四營,統領定祿、穆隆阿、公培珍及營官富德等各率所部清軍,進攻哈爾濱沙俄“護路隊”司令部。
因敵人已有戒備,清軍遭到伏擊,傷亡三百餘人,退守呼蘭。
8月3日,薩哈羅夫所部俄軍進占哈爾濱,同“護路隊”會合。
俄軍奪占哈爾濱後,迅速溝通了與雙城子方向俄軍的聯系。
9月1日,又派遣一個支隊乘坐滿載糧食彈藥的列車,前往齊齊哈爾,以加強該處俄軍。
9月12日,俄軍從哈爾濱發兵北攻呼蘭,清軍棄城退走。
俄軍在呼蘭大肆搶劫勒索,并将清軍庫藏軍一火“盡數搬出,或毀或運,或投深井,或擲大河”①。
在薩哈羅夫率東北路俄軍向哈爾濱方向進犯的同時,集結于雙城子、克拉斯基諾的東南路俄軍,分别向甯古塔和珲春發起進攻。
7月中旬,奇恰瓣夫少将率俄軍步兵兩個營、炮兵一個連、騎兵兩個半連及“護路隊”若幹人,攜火炮六門,從雙城子向甯古塔進犯。
甯古塔是牡丹江畔的曆史名城,吉林東部的重要屏障。
該城駐有清軍十餘營,連同楊玉麟的民一團一組織鎮東軍及義和一團一,共約六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