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大沽、天津之戰

關燈
一個“先将紫竹林洋兵擊退,然後會合各營,節節進剿,直抵大沽,……迅将大沽炮台恢複,以固門戶”②的作戰方案。

    這一方案,是以清政一府調赴天津的援軍陸續到達為前提的。

    6月29日,浙江提督馬玉昆部十五營六千餘人,已由山海關進駐白河河東陳家溝、老龍頭火車站附近;6月底7月初,聶士成部除留五營駐守蘆台外,共二十五營一萬餘人陸續齊集天津,分駐于海光寺及鹽坨、陳家溝等地;宋慶部十三營正在增援途中。

    同時,清政一府又從天津水會七十二局中招募一精一壯萬餘人,成立蘆勇、保衛軍、安衛軍,并将南門外數十個打雁戶組成排槍隊,駐守南門附近。

    至此,在津清軍已增至兩萬四五千人,各種民衆武裝約萬人。

    此外,又有義和一團一兩萬餘人從青縣、靜海、滄州、南慶、慶雲等地紛紛來津。

    曹福田、張德成等趁機整頓隊伍,使能參戰的義和一團一增至五萬人。

     此時,在大沽登陸的聯軍約有一萬四千人(随帶火炮八十九門),已抵天津租界者約八千至一萬人。

     7月5日,裕祿、聶士成、馬玉昆等同義和一團一商議,決定對租界内的聯軍實施“三面進攻之計”。

    其部署是:由義和一團一曹福田部及武衛左軍馬玉昆部從北向南進攻老龍頭火車站,奪回東機器局,控制附近鐵路線,切斷聯軍至大沽的交通,并相機從北面進攻租界;駐鹽坨的武衛前軍前路統帶周鼎臣部三營助攻車站及租界。

    由義和一團一張德成部及淮軍羅榮光部、練軍何永盛部,在馬家口一帶從西面進攻租界。

    由駐南門外海光寺一帶的武衛前軍聶士成部,從西南面進攻租界。

    武衛前軍後路統領胡殿甲除派一部助攻東機器局外,率領各營四面遊擊,進行機動作戰。

    其餘練軍各營、水師營及鹽坨各營仍繼續炮擊租界。

     三面進攻開始後,馬玉昆部從北面炮擊租界和老龍頭火車站,周鼎臣部也配合轟擊。

    義和一團一多次勇一猛一沖殺。

    俄軍一度被迫退出車站;聯軍增派日、英、法軍前往死守。

    從7月7日至11日,義和一團一及清軍幾乎每天都組織數百人規模的沖鋒,戰鬥相當激烈,僅日軍就被打死打傷七十一人。

    7月5日那天,馬玉昆部還與胡殿甲部一起五次猛攻東機器局,雖未奪回該局,但殺傷了不少敵人。

     在西面,義和一團一張德成部及淮軍蔣順發、周行彪部于7月5日晚在靠近租界的馬家口同聯軍激戰。

    張德成事先将義和一團一群衆埋伏起來,然後出其不意地發起圍攻,殲敵甚衆,并乘勝進抵租界邊緣。

    7月6日,張德成部以火牛數十隻為前驅,踩爆聯軍埋設的地雷,一度沖進租界。

    租界内的中國居民也利用夜暗打冷槍、燒倉庫、施放信号,積極配合清軍及義和一團一打擊敵人。

     在西南面,聶士成部于7月6日在小西門圍牆土台上安置火炮,轟擊租界。

    聯軍五六百人被迫退至跑馬場地道内潛藏,稍後複出,又被清軍炮火擊散。

    當晚,聶士成部進駐八裡台、跑馬場等地,次日又攻至租界南部外側的小營門一帶。

     聯軍為了解除南機器局、跑馬嘗八裡台等處聶士成部炮火的威脅,決定向租界西南發起反擊。

    7月9日淩晨3時,聯軍步兵一千人、騎兵一百五十人、炮兵兩個連(攜帶火炮九門),以日軍五百人為先頭部隊,出梁園門往南,進攻紀家莊一帶的義和一團一,英、俄、美軍則向跑馬嘗八裡台、南機器局發起攻擊。

    法軍炮隊自租界西南發炮助攻。

    5時半左右,聯軍一逼一攻跑馬場,該處清軍退往八裡台。

    聶士成聞訊,從小營門率部往援。

    7時左右,聯軍奪占跑馬場後,即湧一向八裡台圍攻聶士成部。

    攻占紀家莊的日軍也北上協攻。

    激戰多時,聶士成重傷七處,仍揮軍奮戰,終因傷勢過重而陣亡。

    日軍趁勢攻占南機器局,因該局離租界太遠,不便駐守,遂将其燒毀。

    午後,聯軍又撤回租界。

    聶士成犧一性一後,餘部歸馬玉昆指揮。

     義和一團一及清軍實施“三面進攻之計”,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經過此次作戰,使聯軍進一步陷入“欲進不能,欲退不得,疲憊已極”①的境地。

    但是,腐敗的清政一府不但不激勵軍民繼續奮勇殺敵,擴大戰果,反而急于求和。

    7月8日,清政一府任命兩廣總督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未至津前由裕祿署理),宋慶為幫辦北洋軍務大臣,為求和作準備。

    害怕财産和商務毀于戰争的天津缙紳,趁機奔走相告,一時和議之一聲傳遍前線,加上聶士成部作戰失利,大大影響了軍民的抗敵意志。

    武器簡陋的義和一團一,在連日進攻作故中,被清軍脅迫“充先鋒當前敵”②,傷亡也很大。

    7月10日,宋慶率部到達天津(駐于西門外),13日便借故下令屠一殺義和一團一,“半日間城内外樹旗設壇者皆散去”③,大大削弱了抗擊聯軍的力量。

    聯軍則由于大沽援軍不斷到達,開始由防禦轉入進攻,戰争形勢急轉直下。

     7月12日,租界内的聯軍已增至一萬七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