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八國聯軍的組成與清朝軍事概況

關燈
一、帝國主義合謀武裝侵華 義和一團一反帝一愛一國運動爆發後,帝國主義即以此為借口,合謀武裝侵華。

    為了協調侵略行動,美國表示要與英國“同舟共濟”,“合力以相助”①;英國還以增加财政援助為條件,鼓動日本多出侵略軍;日本将此次出兵中國,看作是将來掌握遠東和太平洋地區霸權的一個重要步驟,因而特别積極;俄國則大肆鼓吹“隻有列強有力堅決的合作才能制止運動”②,它也是派兵最多的國家之一;法、德兩國支持俄國的立常于是,它們很快聯合起來,共同進攻中國。

     早在1900年4月6日,英、美、法、德公使即聯銜照會清政一府,要求在兩個月内将義和一團一一律“剿滅”,“否則将派水陸各軍馳入山東、直隸兩省,代為剿平”③。

    5月30日,英、法、俄、美公使又至總理衙門進行威脅,聲稱“不論中國政一府的态度如何,各外國公使已決定調兵來北京”④。

    清政一府懾于帝國主義的威一逼一,同意各國調少量兵員來京。

    5月31日至6月3日,英、美、法、德、日、意、俄、奧等八國以保護使館為名,先後共派官兵四百四十二人進入北京。

     帝國主義為了集中力量鎮壓中國北方的義和一團一,并保護其在南方各省的利益,決定采取拉攏南方各省督撫的辦法。

    6月26日,以美國總領事為首的各國領事,同當時在上海的督辦蘆漢鐵路大臣盛宣懷(串聯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的中心人物)以及上海道台餘聯沅會商後,訂立了所謂《中外互保章程》。

    章程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内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上海制造局的軍一火,“專為防剿長江内地土匪,保護中外商民之用”。

    ①不久,四川、閩浙、陝西、山東等省督撫也起而附和。

    這個章程雖未正式簽訂,但實際上按此實行。

    這就使帝國主義侵華樞紐上海以及列強在中國東南各省的利益,不受人民反帝運動的沖擊,解除了在北方用兵的後顧之憂;同時,增加了東南各省的獨立一性一,削弱了清政一府的權力,大大減少了清政一府兵員、糧饷、軍一火的來源,嚴重影響了北方清軍的作戰。

     帝國主義各國在協調彼此關系和拉攏南方地方實力派的同時,積極搜集直隸、京津地區的地形、氣象、交通、通訊以及清軍布防等軍事情報,并大量調兵來華,積極進行發動侵華戰争的準備。

     二、八國聯軍的組成 從1900年5月開始,帝國主義各國分别從在華軍事基地、殖民地國家和國内一抽一調兵員,由軍艦和運輸船載運至大沽、塘沽,并進入天津租界。

    至6月10日止,進入天津租界的日、英、俄、法、德、美、意、奧八國陸海軍達三千餘人。

    此後又陸續增兵,最多時總兵力達十二萬八千餘人(實際參戰兵力約三四萬人),裝備火炮二百七十六門。

    各國軍隊的數額及編成情況大緻如下: 英軍兩萬餘人。

    司令為蓋斯裡少将。

    其中有英國軍官五百人,士兵五百五十人;印度軍官六百人,士兵一萬七千餘人;海軍陸戰隊一千二百餘人。

    共編四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

    另有雜役一團一一萬三千五百餘人和向導一千三百餘人。

    共約三萬三千四百餘人,随帶火炮十四門、騾馬兩萬餘匹。

     法軍一萬五千六百餘人。

    司令為福裡少将。

    共編兩個旅:第一旅為本國駐軍,下轄三個步兵一團一;第二旅為殖民地駐在軍。

    另有海軍陸戰隊四百餘人。

    加上附屬人員,共約兩萬人,随帶火炮六十門、騾馬一千六百餘匹。

     德軍兩萬三千七百餘人。

    司令為瓦德西元帥。

    計有本國常備軍一萬一千人,殖民地駐在軍四千五百人,新征軍七千人,編成三個步兵旅、一個騎兵營,另有海軍陸戰隊一千二百餘人。

    共有火炮六十二門。

     俄軍兩萬人。

    司令為李涅維奇中将。

    由俄國的歐洲地區及東西伯利亞的駐軍第二、五、六、七、九、十、十二、十五等八個步兵一團一、九個騎兵連、六個炮兵連等編成。

    加上附屬人員,共約兩萬三千人,随帶火炮四十四門。

     日軍兩萬二千餘人。

    司令為山口素臣中将。

    主力是步兵第五師一團一的第九旅一團一(轄第十一、四十一聯隊)、第二十一旅一團一(轄第二十一、四十二聯隊),加上臨時配屬的步兵第十二聯隊,總計有五個步兵聯隊。

    另有騎兵第五聯隊、野戰炮兵第五聯隊和第十六聯隊下轄的第一大隊、工兵第五大隊、辎重兵第五大隊,以及臨時派遣隊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大隊、一個騎兵中隊、一個工兵中隊。

    還有海軍陸戰隊三百餘人以及其它附屬部隊。

    共攜帶火炮五十八門。

     美軍五千八百餘人。

    司令為沙飛上校。

    由美國本土及呂宋島駐軍編成三個步兵一團一(第九、十四、十五步兵一團一)、一個騎兵一團一、一個炮兵營及一個炮兵連。

    另有海軍陸戰隊約一千人。

    共攜帶火炮三十門。

     意軍兩千餘人。

    司令為伽略尼大校。

    由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一個工兵排、一個辎重兵排編成。

    另有海軍陸戰隊六百餘人。

    共攜帶火炮四門。

     奧軍三百人。

    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