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台灣軍民的艱苦抗日

關燈
吳湯興和吳彭年先後英勇犧牲,軍士傷亡殆盡,民一團一也死傷過半。

    最後,徐骧率民一團一餘部且戰且退,突圍南走。

    日軍占領八卦山後,乘勢攻陷彰化縣城。

    同日(28日),日寇乘義軍敗退之機,搶占了鹿港。

    此後,日近衛師一團一按照桦山資紀命令,除向台南方向進行搜索、警戒外,暫停向南進軍,以免孤軍冒進,招緻更大損失。

    29日,日軍一部經員林街南下,相繼占領雲林(鬥六)、鬥南、大莆林(今大林),直迫嘉義。

     日軍所到之處,殘殺鄉民,焚燒房屋,一奸一婬一婦女,無惡不作。

    廣大人民極為憤慨,紛紛組織起來,配合義軍殺敵。

    大莆林一帶地方武裝首領黃榮邦、林義成、簡成功及其子簡一精一華等,也都率部投奔義軍,表示願效死抗日。

    于是,抗日義軍的力量又得到了補充,并準備向敵人展開反攻,收複失地。

    但因彰化失守,嘉義吃緊,台南為之震動,加之饷械不濟,軍隊士氣有所低落。

    劉永福“激以忠義,并親赴嘉義前敵諸營,指授兵機,軍威複振。

    ”①他令王德标率七星營守嘉義,令副将楊泗洪率軍五營赴前敵作戰。

     8月30日夜,楊泗洪率領所部進攻大莆林,簡一精一華、林義成等率義民數千人助戰。

    日寇占領該地後,散居民家,警戒疏忽。

    楊泗洪帶領百餘人摸一到敵營附近,四處縱火。

    敵遭突然襲擊,倉皇逃竄。

    義軍乘勝追擊,楊泗洪中炮身亡。

    管帶朱乃昌率所部直趨大莆林,途中與敵遭遇,簡一精一華亦率隊趕來相助,激戰半日,日寇大潰。

    朱乃昌揮兵急進,與抄敵後路的黃榮邦、林義成等義軍前後夾擊,一舉收複大莆林。

    這次戰鬥,殺敵數百,但朱乃昌也中炮身亡。

    之後,劉永福令都司蕭三發統福字軍前敵各營,令簡成功總統義民軍,令黃榮邦率義民兩千五百人,林義成率義民三千人,随簡一精一華大隊前進,收複失地。

     9月1日,王德标率七星營與嘉義知縣孫育萬及簡一精一華等義軍進攻雲林縣城,日寇棄城狼狽潰逃。

    王德标等會合義軍追擊,簡一精一華率隊猛進,把日寇沖為兩段。

    一股日寇竄入山林,被林義成部切斷退路,予以全殲;另一股逃回彰化城。

    黑旗軍和義軍反攻獲勝,極大地鼓舞了台灣人民的抗戰熱情和殺敵決心。

     9月4日,蕭三發督率各軍包圍彰化城。

    但由于彰化地勢險要,日寇兵力集中,炮火猛烈,義軍幾次攻擊均未能得手,隻得就近擇地屯駐。

    彰化日軍也由于連遭打擊,士氣消沉,無力繼續南侵,唯有等待增援部隊的到來。

     台灣人民抗戰局勢已有好轉,但台灣孤懸海外,大一陸同胞雖有心支援,卻遭到清廷嚴令阻禁。

    清政一府下令封鎖海口,斷絕大一陸人民對台灣的一切支援。

    劉永福派文案吳質卿(吳桐林)回到内地向各省督撫請求接濟,均遭拒絕,緻使抗日義軍在兵力、物力、财力特别是武器彈藥等方面,遇到極大困難。

     彰化圍城義軍數千人饷械不濟,連日饑餓。

    蕭三發與簡一精一華等商議,認為“相持非久計,不如并力前進,奪回彰化,或可駐足”①,便于9月23日督率包圍彰化的義軍發起總攻。

    敵軍負隅頑抗,義軍不能克。

    24日,黃榮邦率部猛攻炮台,中炮身亡。

    25日,林義成也在率部進攻敵炮台時受重傷。

    其後,敵大隊反攻,蕭三發指揮部隊力戰,受創甚重。

    徐骧、簡一精一華率義民往援,敵軍始退。

    此時,前敵諸軍求饷更急,劉永福束手無策,萬分忿懑地說:“内地諸公誤我,我誤台民。

    ”② 三、台灣南部的作戰 日本侵略軍自6月中旬開始南侵以來,受到抗日義軍的節節阻擊,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進展遲緩。

    9月中旬,日軍援兵大至,使侵台總兵力累計達到八九萬人。

    日軍随即在台北組成“南進軍司令部”,由率領增援部隊來台的“台灣副總督”高島鞆之助中将任司令官,大島久直少将任參謀長,由近衛師一團一和第二師一團一共約四萬兵力分三路進攻台南:陸軍中将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一團一(約一萬五千人),自彰化經嘉義順大路直指台南;陸軍少将貞一愛一親王率領第二師一團一之混成第四旅一團一(約一萬二千餘人),在嘉義西部布袋嘴登陸,向台南翼側推進;陸軍中将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