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東北和山東人民的英勇抗戰
關燈
小
中
大
由于清政一府的消極抗戰,清軍在各個戰場上先後戰敗,潰不成軍。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廣大人民群衆除積極支援前線作戰外,還自動拿起武器,殺上戰場,進行了一系列英勇頑強、可歌可泣的抗日武裝鬥争。
當日本第二軍由花園口登陸進犯遼東半島時,遼東人民立即開展各種形式的殺敵活動。抗日英雄高武,曾組織碧流河一帶八百餘戶農民,以鋤頭、鐵鍬等為武器,襲擊敵人軍營,殺死不少日寇,最後和部分農民在戰鬥中光榮犧牲。金州青年壯士陳寶财,串聯四十五人,組成“紅槍幫”,進行抗日。當日軍第十五聯隊侵襲亮甲店、陳家店,轉向劉家店北面高地時,紅槍幫埋伏于鳳凰山下落鳳溝内,乘敵不備,把日軍打得狼狽不堪。金州城淪陷的次日,日軍到處一奸一婬一燒殺。城内西街曲姓院内,男人皆已随徐邦道部轉戰他處,僅剩下姑嫂五人及五個兒童。日軍闖入其家,五名婦女用菜刀殺敵,然後連同五個小孩一起投井。後人寫詩悼念:“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殒名不沉。”①金州城南三道溝有個叫閻士開的塾師,日寇以金錢利誘其充當向導,他嚴詞拒絕,并痛斥敵人的滔天罪行。日寇以死威脅,他慷慨寫道:“甯做中華的斷頭一屍一,不做倭寇的屈膝人!槍斃刀殺,任憑你們”②。日本侵略者無奈,竟将他開膛殘殺。
日軍在旅順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一殺,旅順人民奮起還擊,英烈悲壯之事,更是不勝枚舉。南山岡鐵匠苑某,年歲雖高,但身強力大,日寇闖進其家,他以大鐵錘一連砸死數人,力戰而死。南山陳家屯的陳永發,隐身暗處,待日寇探頭而入,他手起斧落,殺掉幾名日兵,後與敵人同歸于荊一少年裝扮成乞丐,潛入日軍兵營投放毒一藥,被捕後,義正詞嚴地說:“予為國殺敵,早拚一死,所恨者,藥屑猶餘,未殺盡汝等耳。”③說罷,毅然以頭撞柱,英勇犧牲。
日第一軍攻占九連城、安東向遼東深入時,同樣遭到當地人民的武裝抵抗。遼一陽一、風凰城、岫岩、海城等廣大地區,農民、礦工、獵戶、漁民和部分一愛一國士紳,紛紛組織起來,幾乎“無民不一團一”①,燃起了保衛家園的抗日烽火。岫岩州東南的桂花嶺地方,有個複來社,“居民皆習淘煤,俗呼為‘煤黑’,連村數十,自練鄉一團一,賊來犯之,鄉一團一極力堵禦,以擡槍斃賊無算”②。
不但處于第一線的遼東人民自動組織起來抵禦日寇,沈一陽一以北以及吉林一帶人民群衆,也義憤填膺,奔赴前線。吉林夾皮溝的武裝群衆三千餘人在其首領韓登舉(外号“韓邊外”)領導下,奔赴海城打擊日軍。由于“韓邊外之名為敵所畏”,依克唐阿和長順都曾借用其勇,“皆得其力”。③遼一陽一知州徐慶璋是堅決抗戰的一愛一國将領,他練民一團一數營,招集韓登舉等武裝群衆,名為“敵忾軍”。日軍占據海城後,曾聲言“必取奉天度歲”④,由于敵忾軍勇敢善戰,“頗著聲望”,使日寇“據海城而不敢遽攻遼一陽一”⑤,更無法前往奉天“度歲”。
在保衛家園的戰鬥中,吉洞峪一帶的民一團一表現非常突出。他們在一團一長徐珍率領下,用擡槍、鳥铳在吉洞峪南面的韓家嶺、宋家嶺等處據險扼守,曾阻止大股日軍的進攻。“各鄉勇晝張旗幟,夜燃火把,出沒往來,虛實兼用”,用巧妙靈活的戰法痛擊敵人。⑥1895年1月17日,日軍一股由潛家大嶺進犯韓家嶺時,民一團一奮勇抵禦,鏖戰三小時,斃敵數十名。日軍紛紛逃走,一團一民乘勢追擊,奪回潛家大嶺。19日,日軍再次進犯韓家嶺,企圖報複,一團一民們怒火滿腔,針鋒相對,殲滅日寇數十人,并陣斬其督隊官,繳獲不少器械衣物。28日,日軍五百餘人進犯梨寶溝嶺口,民一團一迎戰,斃傷不少敵人。日兵争相逃命,一團一民追擊十餘裡,日暮方收隊回營。對于民一團一的上述英雄事迹,連盛京将軍裕祿也不得不稱贊“甚為奮勇可嘉”,專電“奏請獎勵”。①
東北人民在收複寬甸、長甸的戰鬥中,也是打得很出色的。早在鳳凰城、安東失守之後,這裡的群衆便陸續成立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十個民一團一,每一團一一二千人不等。他們利用清軍反攻海城之機,配合清軍張錫銮部,主動出擊,于1895年2月25日一舉收複了寬甸。僅歡喜嶺一仗,就斃敵七八十人,并生擒敵之督隊官一名。3月1日,民一團一又配合清軍乘勝收複了長甸。不久,“寬甸境内肅清,倭人阻河為守,叆水以東無倭人蹤迹”②。
山東半島人民同樣給了日本侵略者以應有的懲罰。在威海,長峰村人民自動組織起來,以木棍、農具為武器,多次和進村搶劫的敵人進行搏鬥。衛家灘村的人民也組織起來奪取敵人武器,打得日寇不敢久駐一地。在人民群衆的有力支援下,清軍終于在1895年2月底至3月初接連收複了甯海(今牟平)、文登、榮成等地,使強占威海之敵甚感孤立。
東北和山東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戰,表現了中國人民一愛一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和不畏強一暴的英雄氣概。日本侵略者雖然戰勝了清朝統治者,卻始終沒有使中國人民屈服。
當日本第二軍由花園口登陸進犯遼東半島時,遼東人民立即開展各種形式的殺敵活動。抗日英雄高武,曾組織碧流河一帶八百餘戶農民,以鋤頭、鐵鍬等為武器,襲擊敵人軍營,殺死不少日寇,最後和部分農民在戰鬥中光榮犧牲。金州青年壯士陳寶财,串聯四十五人,組成“紅槍幫”,進行抗日。當日軍第十五聯隊侵襲亮甲店、陳家店,轉向劉家店北面高地時,紅槍幫埋伏于鳳凰山下落鳳溝内,乘敵不備,把日軍打得狼狽不堪。金州城淪陷的次日,日軍到處一奸一婬一燒殺。城内西街曲姓院内,男人皆已随徐邦道部轉戰他處,僅剩下姑嫂五人及五個兒童。日軍闖入其家,五名婦女用菜刀殺敵,然後連同五個小孩一起投井。後人寫詩悼念:“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殒名不沉。”①金州城南三道溝有個叫閻士開的塾師,日寇以金錢利誘其充當向導,他嚴詞拒絕,并痛斥敵人的滔天罪行。日寇以死威脅,他慷慨寫道:“甯做中華的斷頭一屍一,不做倭寇的屈膝人!槍斃刀殺,任憑你們”②。日本侵略者無奈,竟将他開膛殘殺。
日軍在旅順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一殺,旅順人民奮起還擊,英烈悲壯之事,更是不勝枚舉。南山岡鐵匠苑某,年歲雖高,但身強力大,日寇闖進其家,他以大鐵錘一連砸死數人,力戰而死。南山陳家屯的陳永發,隐身暗處,待日寇探頭而入,他手起斧落,殺掉幾名日兵,後與敵人同歸于荊一少年裝扮成乞丐,潛入日軍兵營投放毒一藥,被捕後,義正詞嚴地說:“予為國殺敵,早拚一死,所恨者,藥屑猶餘,未殺盡汝等耳。”③說罷,毅然以頭撞柱,英勇犧牲。
日第一軍攻占九連城、安東向遼東深入時,同樣遭到當地人民的武裝抵抗。遼一陽一、風凰城、岫岩、海城等廣大地區,農民、礦工、獵戶、漁民和部分一愛一國士紳,紛紛組織起來,幾乎“無民不一團一”①,燃起了保衛家園的抗日烽火。岫岩州東南的桂花嶺地方,有個複來社,“居民皆習淘煤,俗呼為‘煤黑’,連村數十,自練鄉一團一,賊來犯之,鄉一團一極力堵禦,以擡槍斃賊無算”②。
不但處于第一線的遼東人民自動組織起來抵禦日寇,沈一陽一以北以及吉林一帶人民群衆,也義憤填膺,奔赴前線。吉林夾皮溝的武裝群衆三千餘人在其首領韓登舉(外号“韓邊外”)領導下,奔赴海城打擊日軍。由于“韓邊外之名為敵所畏”,依克唐阿和長順都曾借用其勇,“皆得其力”。③遼一陽一知州徐慶璋是堅決抗戰的一愛一國将領,他練民一團一數營,招集韓登舉等武裝群衆,名為“敵忾軍”。日軍占據海城後,曾聲言“必取奉天度歲”④,由于敵忾軍勇敢善戰,“頗著聲望”,使日寇“據海城而不敢遽攻遼一陽一”⑤,更無法前往奉天“度歲”。
在保衛家園的戰鬥中,吉洞峪一帶的民一團一表現非常突出。他們在一團一長徐珍率領下,用擡槍、鳥铳在吉洞峪南面的韓家嶺、宋家嶺等處據險扼守,曾阻止大股日軍的進攻。“各鄉勇晝張旗幟,夜燃火把,出沒往來,虛實兼用”,用巧妙靈活的戰法痛擊敵人。⑥1895年1月17日,日軍一股由潛家大嶺進犯韓家嶺時,民一團一奮勇抵禦,鏖戰三小時,斃敵數十名。日軍紛紛逃走,一團一民乘勢追擊,奪回潛家大嶺。19日,日軍再次進犯韓家嶺,企圖報複,一團一民們怒火滿腔,針鋒相對,殲滅日寇數十人,并陣斬其督隊官,繳獲不少器械衣物。28日,日軍五百餘人進犯梨寶溝嶺口,民一團一迎戰,斃傷不少敵人。日兵争相逃命,一團一民追擊十餘裡,日暮方收隊回營。對于民一團一的上述英雄事迹,連盛京将軍裕祿也不得不稱贊“甚為奮勇可嘉”,專電“奏請獎勵”。①
東北人民在收複寬甸、長甸的戰鬥中,也是打得很出色的。早在鳳凰城、安東失守之後,這裡的群衆便陸續成立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十個民一團一,每一團一一二千人不等。他們利用清軍反攻海城之機,配合清軍張錫銮部,主動出擊,于1895年2月25日一舉收複了寬甸。僅歡喜嶺一仗,就斃敵七八十人,并生擒敵之督隊官一名。3月1日,民一團一又配合清軍乘勝收複了長甸。不久,“寬甸境内肅清,倭人阻河為守,叆水以東無倭人蹤迹”②。
山東半島人民同樣給了日本侵略者以應有的懲罰。在威海,長峰村人民自動組織起來,以木棍、農具為武器,多次和進村搶劫的敵人進行搏鬥。衛家灘村的人民也組織起來奪取敵人武器,打得日寇不敢久駐一地。在人民群衆的有力支援下,清軍終于在1895年2月底至3月初接連收複了甯海(今牟平)、文登、榮成等地,使強占威海之敵甚感孤立。
東北和山東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戰,表現了中國人民一愛一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和不畏強一暴的英雄氣概。日本侵略者雖然戰勝了清朝統治者,卻始終沒有使中國人民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