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山東半島之戰

關燈
一、山東半島的戰略地位 山東半島突出于黃海與渤海之間,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望,共扼渤海門戶,對于保衛京津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位于山東半島北岸東部的威海衛,北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口相對,西與煙台互為犄角,地當要沖,是控制渤海海峽、保衛京畿門戶的鎖鑰之一。

    “其海灣形若箕張,兩臂斜伸一入海,作半環形”②。

    口外劉公島橫置于前,形成東西兩條水道,水深十米左右,一般艦船均可通行。

    劉公島之西端為黃島,東南有日島等分布海中,形成海防的天然屏障。

     1887年,清王朝開始在威海建立海軍基地,布置防禦,作為北洋艦隊的停泊常清軍在威海的設防,是圍繞着南岸、北岸及劉公島進行的。

    南岸築有炮台三座(竈北嘴、鹿角嘴、龍廟嘴),統稱南幫炮台;北岸也有炮台三座(北山嘴、黃泥崖、祭祀台),統稱北幫炮台;劉公島有炮台二座(黃島、東風掃灘);日島有炮台一座。

    另有南幫陸路炮台(所前嶺、楊峰嶺等)、北幫陸路炮台(合慶灘、老姆頂等)多座。

    綏鞏軍統領道員戴宗骞自統綏軍四營駐北幫炮台,而以分統總兵劉超佩統鞏軍四營駐南幫炮台,記名總兵張文宣統北洋護軍二營駐守劉公島。

    甲午戰争爆發前後,威海又陸續增修炮台和添置火炮,迨至日軍進攻時,共有各種炮台二十三座,大小火炮一百六十餘門。

    此外,在東西兩條水道布有各種水雷:西口七十九個;東口一百六十九個。

     旅順口既失,威海衛便成了北洋海軍的唯一基地,戰略地位顯得更為重要了。

    當時,停泊在威海軍港的北洋艦隊艦隻有:“定遠”、“鎮遠”、“來遠”、“靖遠”、“濟遠”、“平遠”、“廣丙”、“威遠”、“康濟”、“鎮邊”、“鎮中”、“鎮南”、“鎮北”、“鎮東”、“鎮西”等十五艘軍艦;此外,尚有水雷艇十二艘、水雷布設船“寶筏”号一艘、附屬汽船“飛霆”号一艘。

    其中“來遠”尚在修理,“鎮遠”觸礁負傷(林泰曾即因此事自一殺),勉強修補,航速僅達每小時七海裡。

     黃海海戰之後,德國人漢納根辭去北洋海軍總查,不久,李鴻章改請英國人馬格祿幫辦北洋海軍提督。

    馬格祿以前是“金龍”号商船船長,對于海軍軍事問題一無所知。

     二、雙方作戰方針及部署 (一)日軍方面 日軍攻占旅大之後,其第二軍司令官大山岩和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于12月6日聯名向大本營建議:鑒于渤海灣封凍,登陸困難,若欲繼續作戰,不如出兵山東半島,海陸夾攻,殲滅北洋海軍,以保障從渤海灣登陸的安全。

    ①日本大本營采納了這一建議,随即任命大山岩為“山東作戰軍”的司令官。

    其軍隊編成為:第二師一團一(轄步兵第三、第四旅一團一)及第六師一團一之第十一旅一團一,此外,還包括兩個騎兵大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又一個大隊、三個工兵大隊以及後方勤務部隊等,共計二萬五千餘人。

    1895年1月中旬,上述部隊自日本廣島航運至大連灣集結,待機進發。

    與此同時,大本營命令聯合艦隊負責護送山東作戰軍的登陸兵一團一,并與之相配合,攻打威海衛軍港,消滅北洋艦隊。

     聯合艦隊經過多次偵察,确知北洋艦隊仍在威海港内。

    但威海軍港正面設防堅固,不易奪取,因而日軍決定把登陸場選擇在清軍防禦薄弱的榮成灣龍睡澳内落鳳岡東北的淺灘地段,登陸後再西進,從側後奪取威海衛。

    大山岩鑒于從榮成(今舊榮成)至威海的地形複雜,冬季積雪一般深達二尺,車輛難以通行,決定改用人力搬運物資,并計劃在二十四小時内将一個師一團一的兵力登陸完畢。

    航渡時,聯合艦隊護送運輸船,登陸時則負責海上警戒,并以主力封鎖威海港,以防北洋艦隊出擊。

     (二)清軍方面 旅大失守之後,清政一府判斷,日軍第一、第二軍将并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錦州走廊,進一逼一山海關,再别遣一部從渤海灣登陸,會攻北京。

    基于以上判斷,“調兵多往顧遼沈”②,并以重兵嚴防山海關至天津一線,關内外總兵力共約十萬以上。

     由于清朝政一府專注京津方向,以緻山東防務十分薄弱。

    整個山東半島沿海地區的兵力僅四十八營二哨,約一萬七千人。

    主持山東防務的山東巡撫李秉衡,規定在四個方向上防止日軍登陸:即甯海(煙台東南)方向、舊館(今酒館)方向、威海方向、榮成方向。

    其中以舊館為主要防禦方向,榮成方向兵力最弱,僅有參将趙得發所部一營、巡檢徐撫臣所部一營、副将閻得勝所部二營,共一千四百餘人,均受閻得勝節制。

     山東半島的防禦重點是威海衛海軍基地。

    1894年11月30日,李鴻章曾指示威海前敵各軍:“有警時,丁提督應率船出傍台炮線内合擊,不得出大洋一浪一戰,緻有損失。

    戴道欲率行隊往岸遠處迎剿,若不能截其半渡,勢必敗逃,将效灣旅覆轍耶?汝等但各固守大小炮台,效死勿去;且新炮能擊四面,敵雖滿山谷,斷不敢近。

    多儲糧藥,多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