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黃海海戰

關燈
隊正準備起錨回航旅順時,發現日本艦隊自西南駛來,丁汝昌随即命令艦隊起錨迎戰。

    這時,雙方艦隊的力量對比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日本聯合艦隊噸位總數大,航速快,機動一性一好,火炮多,攻擊力較強;北洋艦隊擁有兩艘巨型裝甲戰列艦,重炮多,防護一性一能較好。

     戰鬥之前,丁汝昌曾規定三條訓令:“1、艦型同一諸艦,須協同動作,互相援助;2、始終以艦首向敵,借保持其位置,而為基本戰術;3、諸艦務于可能範圍之内,随同旗艦運動之。

    ”① 北洋艦隊開始成“并列縱陣”(“定遠”、“鎮遠”兩艦居前),以每小時五海裡的速度向西南方向航進。

    各艦一愛一國官兵,“皆同仇敵忾,凝視敵隊,自負決心,勇氣百倍”②。

    日艦則以第一遊擊隊“吉野”、“高千穗”、“秋津洲”、“一浪一速”四艘速率最高的巡洋艦為先鋒,伊東祐亨自乘旗艦“松島”,率領本隊“千代田”、“嚴島”、“橋立”、“比睿”、“扶桑”跟進,12時許,又将武裝商船“西京丸”及小炮艦“赤城”移至本隊的左側(非戰鬥一面)。

    丁汝昌、劉步蟾及總查德國人漢納根等在“定遠”艦前方的飛橋上,見日艦成“單行魚貫陣”(單縱隊)撲來,決定采取以主艦居中的“夾縫雁行陣”(交錯配置的雙橫隊)應戰①。

    由于陣形尚未完全組成,旗艦即以每小時八海裡的速度前進,“濟遠”、“廣甲”、“超勇”、“揚威”等後續艦斜行追趕不及,以緻形成半月形而類似“後翼梯陣”(又叫“燕剪陣”)。

    因此,日方認為,北洋艦隊當時所列隊形“似為不規則之單橫陣,又似後翼梯陣,而‘定遠’、‘鎮遠’居中……”②。

     日艦第一遊擊隊開始指向北洋艦隊的中央,約距離一萬二千米時,稍向左變換航向,然後又按原方向前進,準備首先進攻北洋艦隊的右翼。

    本隊也取大緻相同的航向繼進。

     17日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約五千七八百米,“定遠”首先發主炮攻擊,其餘各艦亦相繼開炮。

    彈丸落于日艦第一遊擊隊近旁,但均未命中目标。

    當時正值微弱東風,硝煙彌漫于北洋艦隊之前,日艦趁機以每小時十四海裡的速度向前急駛。

    當前出到離北洋艦隊右翼約三千米時,日第一遊擊隊四艦陸續以其右舷速射炮猛轟“揚威”、“超勇”。

    13時5分,彼此僅距一千六百米,日艦以低彈道向“超勇”、“揚威”實施抵近射擊,二艦相繼起火,退出戰鬥。

    日艦“吉野”也中彈起火,但很快被撲滅。

    約13時30分,“超勇”沉沒。

    這時,“平遠”、“廣丙”和兩艘魚雷艇已趕到,但因火力均不強,未能改善右翼态勢。

     當第一遊擊隊繞攻北洋艦隊右翼時,本隊也與北洋艦隊主力交相炮擊。

    北洋艦隊雖然陣形已被打亂,但各艦随時變換方向,力求使艦首對敵,以充分發揮主炮威力。

    “‘定遠’猛發右炮攻倭大隊各船,又發左炮攻倭尾隊三船”①。

    日艦“比睿”、“赤城”因速度遲緩掉隊,正好被北洋艦隊所截擊。

    13時10分,“比睿”突然改變航向,向右急轉舵,冒死從“定遠”、“來遠”之間竄逃(距“定遠”約一千米,距“來遠”約四百米)。

    “定遠”、“來遠”以及“經遠”等艦乘機予以夾擊,重創“比睿”,迫使其向左轉舵,逃出包圍圈,追趕本隊。

    “赤城”企圖營救“比睿”,受到“來遠”等艦的猛烈炮擊,其艦長坂元八郎太等多人當場斃命。

    “西京丸”也受重傷,“舵已轟斷,舟中觀戰之大吏(按:即海軍軍令部長桦山資紀)幾被華軍連船擒去”,“後遁至濟物浦(仁川),丸中人如已赴法場重邀恩赦者然”。

    ② 日艦第一遊擊隊掠過北洋艦隊右翼以後,又向左作一百八十度回航,企圖利用其速度快、便于機動的優點,配合本隊作戰。

    但本隊旗艦“松島”發信号令其歸隊,便又向左作一百八十度回航。

    于是,北洋艦隊主力艦隻對準第一遊擊隊右側後方,猛烈炮擊。

    14時15分,第一遊擊隊剛剛追上本隊最後一艦“扶桑”,又見“西京丸”發出“‘比睿’、‘赤城’危險”的信号,隻得再次向左作一百八十度回航。

    與此同時,本隊已繞至北洋艦隊的背後,與第一遊擊隊形成夾擊之勢。

    這樣,北洋艦隊便陷入了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隊形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