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戰争的結局與經驗教訓

關燈
侵略者不僅控制了中國的海關和沿海、内河的航行權,而且控制了中國的陸路交通命脈。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侵入中國廣大地區和滲透到許多重要經濟部門的結果,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越來越遭到破壞。

    此外,中法戰争的失敗,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以及清政一府更趨反動和腐敗,促使人們為改變自己國家的命運而尋找新的出路,于是,資産階級改良主義開始彙合成為一種新的社會思潮,為後來的變法維新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二、中法戰争的經驗教訓 在中國近代戰争史上,除收複新疆之戰以外,曆次反侵略戰争都遭失敗,但就中法戰争來說,軍事上雖互有勝負,而最終勝利卻屬于中國軍民。

    這一勝利的取得,決不是偶然的,而是中法雙方各種條件在戰争中發展變化的結果。

     (一)人民群衆的積極支持,是軍事勝利的根本保證 法國的殖民侵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

    在整個戰争過程中,中國人民發揚了反對外來侵略、支持正義戰争的革命傳統,英勇頑強地開展抗法鬥争,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清統治者的妥協投降活動,而且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嚣張氣焰。

    在法國殖民統治下的越南人民,憤于侵略者的暴行和民族敗類的無恥行徑,也紛紛起義,直接打擊侵略者和依附法國殖民者的文武官員。

    戰争爆發前,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高舉義旗,助越抗法,在紙橋、懷德、丹鳳等戰鬥中屢創法寇,給中越兩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同時,也推動了清統治集一團一中部分官吏積極提出抗法的主張,并最終促成了清朝政一府的抗戰。

    在戰争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戰場上,中越兩國人民一主動支援前線,參加戰鬥,給前線将士以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臨洮戰鬥前後,雲南農民軍和越南各階層人民數千人編列成營,參加赴越滇軍序列,并肩戰鬥,開創了紅河中上遊反攻作戰的有利局面。

    在保衛台北和東南沿海的曆次戰鬥中,當地人民群衆自動武裝起來,英勇抗敵,加上沿海軍民積極參加渡海援台的反封鎖鬥争,從而穩定了這一重要戰場的防禦态勢,牽制了大量法軍。

    特别是當法國侵略者進一逼一廣西國境、民族危機十分嚴重的時刻,進一步激起了中國廣大軍民的抗法熱情。

    在鎮南關、諒山大捷過程中,邊疆各族人民踴躍參戰,予馮子材軍以積極支持,熱情鼓勵。

    越南人民也“争為耳目,敵人舉動悉來報知,近自北甯,遠至西貢,皆通消息”①。

    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捷前的兩次主動出擊,就是由于越南人民及時提一供情報而先發緻勝的。

    除直接參戰外,人民群衆的偉大作用還表現在其它各種形式的鬥争方面,如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教會鬥争,1884年9、10月間香港中國工人拒絕修理受傷法艦和搬運作戰物資的鬥争,以及旅居舊金山、日本、古巴等地的海外僑胞積極捐款等等,也都有力地支援了這次反侵略戰争的進行。

     (二)前敵将領是否得力,有無集中統一指揮,是能否取得作戰勝利的關鍵之一 北甯作戰時,由于徐延旭調度無方,招緻慘敗。

    陸路反攻前期,桂軍又一敗塗地,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沒有一個象樣的統帥人物,實施集中統一指揮。

    當時,潘鼎新名義上節制東線各軍,實際上責任不專,指揮不靈,加上他本人昏聩無能,毫無威望,不能組織各部的協同行動。

    諒山失陷前一日,潘鼎新才電告李鴻章:“軍情瞬變,請饬各軍均暫聽調派”①。

    幾天之後,清廷正式明确:鎮南關外各軍均歸潘鼎新調遣,以一事權。

    然而,此時諒山已經陷落了。

    後來鎮南關反擊作戰時,由有威望而又勇負重責的老将馮子材擔任前敵總指揮,集中統一了前線軍隊,采取了适合當時情勢的戰法,加強了戰場指揮,才使各部密切協同,并力殺敵,接連取得了扭轉全局的鎮南關和諒山大捷,保證了陸路反攻的最後勝利。

     (三)武器裝備的改善,技術戰術的提高,是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因素 中法戰争時期,世界軍事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也随着洋務運動的繼續開展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己的軍事狀況。

    當時,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特别是海軍艦艇方面雖然仍比敵人差得很遠,但和兩次鴉片戰争時期相比,這種差距已經相當明顯地縮小了。

    這是中法戰争與兩次鴉片戰争主要不同點之一,也是法國侵略軍不能輕易取勝,并最終在軍事上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時,随着戰争經驗的不斷積累,部分中國軍隊在戰術運用上比較地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