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英俄争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

關燈
新疆駐使、通商和設領等特權,英國則承認阿古柏反動政權為“合法的獨立王國”,公開進行分裂中國的罪惡活動。

     對新疆凱觎已久的沙皇俄國,也一陰一謀假手阿古柏來達到侵占中國新疆的目的。

    在阿古柏侵入新疆之後不久,沙俄便吞并了浩罕的北方領土,并随着浩罕被肢解和布哈拉(中亞三汗國之一)軍隊在1866年被擊潰,俄國的侵略矛頭便直接指向新疆。

    阿古柏為了謀求沙俄對他入侵南疆的認可,于1866年非法與沙俄訂立所謂“協議”,約定雙方互不幹涉對方的行動,互給對方入境追捕逃人的權利等。

    1867年,沙俄将尚未完全征服的中亞三汗國命名為“俄屬土爾克斯坦”(亦稱“西土爾克斯坦”),稱我國新疆為“東土爾克斯坦”,其侵吞新疆的野心已暴露無遺。

    次年,沙俄先後派遣使者和軍官至喀什噶爾,和阿古柏進一步勾結。

    由于此時沙俄在中亞的擴張已經得手,它要求阿古柏步中亞諸汗的後塵,向沙皇稱臣納貢,借以将阿古柏竊據的中國新疆南部地區納入沙俄的統治範圍。

    但沙俄的貪欲,引起了阿古柏的疑忌,使他進一步向英國靠攏,以謀求英國的更大支持。

     三、沙俄強占伊犁 由于阿古柏進一步投靠英國,沙皇俄國政一府惱羞成怒,積極圖謀用武力強占伊犁地區,進而奪取整個新疆北部。

    因此,當阿古柏由南疆向北疆竄犯時,俄國土爾克斯坦總督考夫曼立即上奏沙皇,“列舉各種理由,說明必須對伊犁進行占領,以保障邊境安全和對抗阿古柏的意圖”①。

    1870年秋,俄國派兵進駐特克斯河上遊,侵占天山穆查爾特山口(冰嶺),扼住伊犁通往南疆的交通要道;同時,派兵入據我國博羅胡吉爾(賽裡木湖西)地區,對伊犁構成夾擊之勢。

    這是俄國用武力侵占伊犁并進一步侵略新疆的一個重大步驟。

     伊犁位于伊犁河谷地中心,是我國西北邊陲重鎮,清政一府統轄新疆南北兩路的伊犁将軍治所,即設于此。

    伊犁河橫貫伊犁地區,自東向西注入巴爾喀什湖。

    伊犁既是通往中亞的要沖,又是新疆西部地區聯系南北兩路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沙皇俄國對我國伊犁地區垂涎已久,亟欲侵占。

    1871年夏,俄國土爾克斯坦總督考夫曼命科爾帕科夫斯基率兵近二千人,悍然進犯伊犁地區。

    伊犁人民同俄國侵略軍浴血苦戰了五十個晝夜,最後由于糧盡彈絕,加上地方割據政權上層人物的叛降,伊犁九城①被俄軍侵占。

    同年冬,俄國又派軍隊由伊犁東進,企圖奪取烏魯木齊。

    俄軍把前鋒部隊僞裝成商隊,帶着大批駝馬貨物向東開進。

    新疆人民識破了敵人的一陰一謀,民一團一領袖徐學功預先在瑪納斯西八十裡的石河子布置埋伏。

    當敵人進入伏擊圈時,伏兵四起,殲敵數十名,并繳獲駝馬二千多匹(峰),迫使俄國侵略軍狼狽逃回伊犁。

     沙俄強占伊犁,也是向阿古柏炫耀武力,阻止其由瑪納斯繼續向西北擴張。

    阿古柏在俄國的軍事壓力下,于1872年6月同俄國非法簽訂了“通商條約”五條。

    俄國承認阿古柏為“哲德莎爾元首”,阿古柏則同意俄國人可以在南疆自一由通商和旅行,設置商務專員,并規定進出口稅僅按2.5%征收等等,從而擴大了俄國對新疆的侵略特權。

     沙俄強占伊犁地區後,撤銷中國設在那裡的一切機構,非法拘留和拷打清政一府派去的官吏。

    同時,對占領區人民“橫加賦斂,中戶每年納丁畜稅銀十數兩,上戶數十百兩,最下亦須數兩,兵役、通事人等供一應需索在外,日朘月削,勞擾不堪”①。

     對于阿古柏和沙俄的最黑暗最野蠻的統治,新疆各族人民不斷地進行反抗鬥争。

    例如,被阿古柏任命為烏魯木齊阿奇木的馬仲,就是因他充當侵略者的走狗、魚肉人民而被民軍所誅殺的。

    在伊犁,“所有滿、綠、索倫、錫伯、察合爾、額魯特各營,以及民人,并有晶河(今一精一河)土爾扈特貝勒等人衆,均已同心能死,不降俄夷”②。

    新疆人民為了擺脫黑暗統治,為了維護祖國的統一、盼望中國政一府早日出兵趕走侵略者,光複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