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英俄争奪中亞和武裝入侵新疆
關燈
小
中
大
古柏派兵攻占由思的克控制的英吉沙爾回城,随即又占領英吉沙爾漢城,守城清軍二千人慘遭殺害。
9月,困守喀什噶爾漢城的綠營守備何步雲接受阿古柏的重金賄買,率清軍三千人投降。
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奎英等舉家自荊不久,一夥在塔什幹敗于俄軍的浩罕兵七千餘人侵入南疆,到達喀什噶爾,進一步增強了阿古柏的勢力。
布素魯克見阿古柏的權勢不斷擴大,密謀剪除他。
但事機暴露,許多人因而被殺,布素魯克也成了阿古柏的階下囚。
這樣,阿古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便成了喀什噶爾至英吉沙爾一帶地區的最高統治者。
1866年秋,阿古柏侵略軍攻占葉爾羌。
年底,又用誘騙手段擒殺哈比布拉而據有和阗。
1867年初,阿古柏将布素魯克驅逐出新疆,于喀什噶爾自稱“畢條勒特汗”(又譯作“巴達吾來特汗”,意為“洪福之汗”),并悍然宣布成立僞“哲德莎爾國”②。
同年夏,阿古柏率軍東侵,奪占了熱西丁和卓占據的烏什、阿克蘇、庫車、庫爾勒等地。
1870年10月,阿古柏軍先後攻占妥明控制的達坂城和吐魯番,妥明軍頭目馬仲、馬人得投降。
11月下旬,阿古柏軍又攻占烏魯木齊,妥明投降。
接着,又派兵襲取瑪納斯。
之後,阿古柏返回南疆阿克蘇新建的宮殿,俨然以全疆統治者自居。
1873年9月,陝甘回民起義軍首領白彥虎從甘肅逃到新疆,不久在吐魯番投降了阿古柏,與侵略者勾結在一起,進行危害祖國統一的罪惡活動。
阿古柏侵入新疆,建立起反動的“哲德莎爾”政權後,對新疆各族人民實行極其殘暴的殖民統治。
他将侵占地區劃分為若幹個維萊耶特(相當于州),其下又分為若幹個阿克莎卡爾(相當于鄉)。
維萊耶特設阿奇木(相當于州長),阿克莎卡爾設謝爾卡爾(相當于鄉長)。
在阿古柏的反動統治下,苛捐雜稅名目繁多。
廣大農牧民在交納宗教稅、農業稅、軍稅、附加稅等種種賦稅之後,隻剩下收獲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除了敲骨吸髓的剝削外,阿古柏還實行殘酷的民族壓迫,并利用宗教信仰進行殖民統治。
他規定婦女不戴面紗不準上街,并強令“軍民髡發,易回服”①;對于不願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則肆意殘殺。
阿古柏的軍隊(約五六萬人)分為騎兵(吉傑特——意為“年青的兵士”)、步兵(沙爾巴茲——意為“勇敢的兵士”)和炮兵(托普奇)組成,還有部分擡槍兵。
輕武器起先以火繩槍和燧石槍為主,後來裝備了大批撞針槍,還有部分連發槍。
炮兵大都使用克虜伯和阿姆斯特朗等較先進的火炮。
這些輕重武器大多數來自英國和俄國,其中又以英國供給的為主。
阿古柏為了鞏固其反動統治,還在占領區内大量建築碉堡和城池。
對于阿古柏建立的殖民政權,英俄兩國從各自的侵略野心出發,都極力予以拉攏。
阿古柏為了鞏固自己的殖民統治,也積極投靠英國和沙俄,成為它們的走狗。
因此,由于阿古柏入侵新疆而造成的我國西北邊疆危機,實際上有着明顯的英俄侵略和争奪的背景。
英國早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初,便經常以“經商”、“遊曆”、“傳教”等為幌子,派遣間諜到新疆進行一陰一謀活動。
從1868年開始,英國的商品、軍一火和特務,便從土耳其、印度等地不斷湧進阿古柏占領區。
186一9年,阿古柏派人去印度接受了英國駐印度總督給予的一大批槍支彈藥。
1870年,以外交部官員福賽斯為首的英國特派使一團一,帶着英國女王維多利亞(1819—1901)給阿古柏的親筆信,經印度來到喀什噶爾,打算與阿占柏進一步勾結。
适遇阿古柏在東路指揮進攻吐魯番,因而福賽斯此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但進一行密切了雙方的關系。
不久,阿古柏便派人前往印度“答禮”。
1873年底,一個由三百人組成的龐大的福賽斯使一團一,第二次來到喀什噶爾,向阿古柏轉交了英國女王的信件和英印總督送給的一萬支步槍及若幹大炮。
經雙方密謀,于1874年春簽訂了“通商條約”十二條,阿古柏給英國以在
9月,困守喀什噶爾漢城的綠營守備何步雲接受阿古柏的重金賄買,率清軍三千人投降。
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奎英等舉家自荊不久,一夥在塔什幹敗于俄軍的浩罕兵七千餘人侵入南疆,到達喀什噶爾,進一步增強了阿古柏的勢力。
布素魯克見阿古柏的權勢不斷擴大,密謀剪除他。
但事機暴露,許多人因而被殺,布素魯克也成了阿古柏的階下囚。
這樣,阿古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便成了喀什噶爾至英吉沙爾一帶地區的最高統治者。
1866年秋,阿古柏侵略軍攻占葉爾羌。
年底,又用誘騙手段擒殺哈比布拉而據有和阗。
1867年初,阿古柏将布素魯克驅逐出新疆,于喀什噶爾自稱“畢條勒特汗”(又譯作“巴達吾來特汗”,意為“洪福之汗”),并悍然宣布成立僞“哲德莎爾國”②。
同年夏,阿古柏率軍東侵,奪占了熱西丁和卓占據的烏什、阿克蘇、庫車、庫爾勒等地。
1870年10月,阿古柏軍先後攻占妥明控制的達坂城和吐魯番,妥明軍頭目馬仲、馬人得投降。
11月下旬,阿古柏軍又攻占烏魯木齊,妥明投降。
接着,又派兵襲取瑪納斯。
之後,阿古柏返回南疆阿克蘇新建的宮殿,俨然以全疆統治者自居。
1873年9月,陝甘回民起義軍首領白彥虎從甘肅逃到新疆,不久在吐魯番投降了阿古柏,與侵略者勾結在一起,進行危害祖國統一的罪惡活動。
阿古柏侵入新疆,建立起反動的“哲德莎爾”政權後,對新疆各族人民實行極其殘暴的殖民統治。
他将侵占地區劃分為若幹個維萊耶特(相當于州),其下又分為若幹個阿克莎卡爾(相當于鄉)。
維萊耶特設阿奇木(相當于州長),阿克莎卡爾設謝爾卡爾(相當于鄉長)。
在阿古柏的反動統治下,苛捐雜稅名目繁多。
廣大農牧民在交納宗教稅、農業稅、軍稅、附加稅等種種賦稅之後,隻剩下收獲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除了敲骨吸髓的剝削外,阿古柏還實行殘酷的民族壓迫,并利用宗教信仰進行殖民統治。
他規定婦女不戴面紗不準上街,并強令“軍民髡發,易回服”①;對于不願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則肆意殘殺。
阿古柏的軍隊(約五六萬人)分為騎兵(吉傑特——意為“年青的兵士”)、步兵(沙爾巴茲——意為“勇敢的兵士”)和炮兵(托普奇)組成,還有部分擡槍兵。
輕武器起先以火繩槍和燧石槍為主,後來裝備了大批撞針槍,還有部分連發槍。
炮兵大都使用克虜伯和阿姆斯特朗等較先進的火炮。
這些輕重武器大多數來自英國和俄國,其中又以英國供給的為主。
阿古柏為了鞏固其反動統治,還在占領區内大量建築碉堡和城池。
對于阿古柏建立的殖民政權,英俄兩國從各自的侵略野心出發,都極力予以拉攏。
阿古柏為了鞏固自己的殖民統治,也積極投靠英國和沙俄,成為它們的走狗。
因此,由于阿古柏入侵新疆而造成的我國西北邊疆危機,實際上有着明顯的英俄侵略和争奪的背景。
英國早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初,便經常以“經商”、“遊曆”、“傳教”等為幌子,派遣間諜到新疆進行一陰一謀活動。
從1868年開始,英國的商品、軍一火和特務,便從土耳其、印度等地不斷湧進阿古柏占領區。
186一9年,阿古柏派人去印度接受了英國駐印度總督給予的一大批槍支彈藥。
1870年,以外交部官員福賽斯為首的英國特派使一團一,帶着英國女王維多利亞(1819—1901)給阿古柏的親筆信,經印度來到喀什噶爾,打算與阿占柏進一步勾結。
适遇阿古柏在東路指揮進攻吐魯番,因而福賽斯此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但進一行密切了雙方的關系。
不久,阿古柏便派人前往印度“答禮”。
1873年底,一個由三百人組成的龐大的福賽斯使一團一,第二次來到喀什噶爾,向阿古柏轉交了英國女王的信件和英印總督送給的一萬支步槍及若幹大炮。
經雙方密謀,于1874年春簽訂了“通商條約”十二條,阿古柏給英國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