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李秀成部回師江浙與再攻上海

關燈
而海關為饷源所出,自應亟籌保護。

    ”①當時,上海由江蘇巡撫薛煥等統帶四萬兵勇駐防(城内隻有八千人),多數為殘兵敗将,戰鬥力不強。

    而這時湘軍正欲進一逼一金陵,也難以一抽一兵增援上海。

    清廷渴望英法侵略者給予援助,于是,同治帝(清穆宗載淳》谕令薛煥等:“與英法兩國迅速籌商,克日辦理,但于剿賊有裨,朕必不為遙制。

    ”② 2月13日,駐滬英法侵略軍頭目會商防務,大緻确定:由英軍防守英、美租界,兼守北門及附近城牆,由法軍防守法租界和上海縣城。

    其時,英、法駐滬海陸軍為數不多,各約九百餘人;但就在當天,英軍一部由天津開至上海,使其實力得到加強。

    此外,以華爾為頭目的洋槍隊經過改組,已擴至一千二百人,仍以松江為基地。

    不久,英法侵略者公然以太平軍進軍上海影響租界的供一應和貿易為借口,明目張膽地與清軍一起向太平軍進攻。

    他們首先企圖肅清距上海百裡之内的太平軍據點,并根據其兵力不足而火力較強的特點,決定采取集中力量逐個攻占的方針。

     2月21日,英國駐華海軍司令賀布率水兵三百五十人,攜帶六磅火箭炮一門,法國駐華海軍司令蔔羅德率法軍一百六十人,攜帶野戰炮二門,華爾率洋槍隊五百六十人,搭乘輪船炮艇,自上海開抵吳淞口登岸,在清軍配合下,向駐于高橋鎮的太平軍發起進攻。

    當時,高橋鎮由數百名太平軍“老兄弟”及數千名新戰士防守,他們以簡陋的武器,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抵抗。

    由于敵軍一火力較猛,最後被迫撤退。

    侵略軍攻下高橋後,即交由清軍防守。

     2月28日,賀布率英國水兵和水手三百五十人、炮兵三十五人(攜榴彈炮四門、野戰炮一門),蔔羅德率法軍二百人(攜榴彈炮二門),另有洋槍隊七百五十人,由上海搭乘十一隻輪船,溯黃浦江而上,開抵上海以南約五十裡的闵行鎮,3月1日黎明在南岸登陸,向肖塘鎮進攻。

    太平軍憑壘抵抗,使華爾七處受傷。

    終因侵略軍一火力猛烈,太平軍工事被毀,難以守禦,不得不放棄肖塘後撤。

    3月14日,進攻泗泾的太平軍又遭侵略軍攻擊,被迫撤退。

     李秀成在蘇州得知進攻泗泾受挫後,對進攻上海的計劃作了如下調整:由駐青浦的李明成(李秀成之弟)等首先“合兵力攻七寶”,然後進攻泗泾,得手後,“于沿江連營,以為相持固守之計”;陳炳文率部由青浦南面的天馬直取松江,并由李明成派兵助攻;松江攻克後,交李明成等駐守,陳炳文部則“赴吳淞口相地安營,屯兵駐紮,以逸待勞,而為緩步進兵之計”;劉肇均部“由嘉定境出野雞墩,于吳淞江、黃渡等處安紮營盤,深溝高壘”。

    總的方針是:“四面雲屯,将上海包圍定疊”,以待敵人“内中自變”,“乘機計缺,“緩步進兵”,避免強攻。

    ① 七寶與泗泾是由上海去松江的必經之地,太平軍一旦攻占,就可切斷松江與上海之間的通道,使松江陷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因此,當太平軍準備進攻七寶時,敵軍方面也決定發動進攻,以防止太平軍攻占上述兩處。

    當時,原駐天津的英軍已調至上海,使駐滬英軍總數達到近三千人。

    侵略軍實力倍增,氣焰更為嚣張。

     4月3日,賀布率一千四百九十七名英軍(攜大炮九門),蔔羅德率四百一十名法軍(攜大炮四門),另有“常勝軍”②一千二百人,在侵華英軍司令士迪佛立統一指揮下,由上海出發至七寶,次日淩晨乘大霧迷漫向王家寺太平軍營壘一逼一近,前隊進至距大營僅六十碼的地帶。

    駐守王家寺的太平軍約四五千人,大營以木栅圍築,實以泥土,外有深溝環繞,相當堅固。

    上午8時45分,侵略軍開始以大炮三面環攻太平軍營壘。

    雙方交戰約半小時,太平軍不支,被迫撤退。

    接着,侵略軍又轉攻泗泾方向的龍珠庵太平軍營壘,遭到迎頭痛擊,死傷七十餘人。

    5日,侵略軍全部出動,向龍珠庵發起猛烈攻擊。

    此處約有八千太平軍據守,在武器裝備遠占優勢的外國侵略軍瘋狂進攻下,不得不撤出陣地。

    至此,太平軍攻占七寶、泗泾的計劃落空了。

     4月17日,侵略軍二千四百餘人又分乘英法軍艦,溯黃浦江而上,對上海東南四十裡的周浦進行襲擊。

    太平軍猝不及防,棄壘東走川沙。

     (二)嘉定、青浦相繼失陷 正當外國侵略軍在上海附近瘋狂進攻太平軍之際,曾國藩應江蘇官紳之請,将原拟派往鎮江以威脅天京的李鴻章所部淮軍①六千五百人調往上海。

    在七艘外輪的接運下,從4月5日起分三批由安慶出發,5月2日全部抵滬。

    淮軍的到來,給太平軍進攻上海增加了新的困難。

     李鴻章的淮軍 在淮軍赴滬期間,英法侵略軍頭目賀布、士迪佛立、蔔羅德等于4月22日共同商定了進一步進攻太平軍的計劃,決定立即占領嘉定、青浦、南橋(今上海市奉賢縣城)等地。

     4月27日,侵略軍近四千人攜火炮三十門,在李恒嵩所部清軍五千人的配合下,自上海向嘉定發動進攻,在南翔鶴查山為太平軍所敗。

    29日,侵略軍用大炮轟毀控制嘉定水道的兩座營壘,太平軍敗退。

    侵略軍随即包圍嘉定,采勸圍三阙一”的部署攻城:由英法軍攻南門;“常勝軍”攻西門;清軍攻東門;虛留北門,以清軍設伏。

    守城太平軍五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