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英法聯軍第二次北犯
關燈
小
中
大
龍汝元指揮南北兩岸炮台集中火力轟擊賀布的旗艦。
交戰不久,聯軍旗艦“鸻鳥”号艦長拉桑上尉等多人被打死,賀布也身負重傷,改乘大型汽艇“鸬鹚”号繼續指揮戰鬥。
激戰至下午4時,參戰的聯軍艦艇差不多全被擊傷。
旗艦“鸻鳥”号被擊毀,艦上的四十名水手僅一人跳水逃脫。
炮艇“茶隼”号和“庇護”号被擊沉,“鸬鹚”号等幾艘炮艇擱淺,賀布被迫逃到法艦“迪歇拉”号上。
這時,史榮椿、龍汝元又指揮炮台守軍集中火力轟擊擱淺的炮艇,将“鸬鹚”号擊毀。
守台将士越戰越勇,史榮椿、龍汝元等奮不顧身,親自督戰,不幸相繼陣亡。
當戰鬥激烈進行之際,美國遠東艦隊司令達底拿乘快艇前往戰區,看望受傷的賀布。
在返回停泊水域時,遭到清軍炮火的襲擊,達底拿幸免于死,但陪同他的美國旗艦“托依旺”号的副艦長被打傷,舵手被打死。
他目睹英法聯軍的慘敗情景,認為賀布“已經無法逃脫并退出這場絕望的戰鬥了”②,遂派“托依旺”号從集結地域開進戰區,去拖曳擱淺的炮艇,以便讓英國艦艇重新投入戰鬥。
他還命令美國水兵登上英國炮艇,參加作戰,從而徹底撕下了“調停人”的假面具。
下午5時,賀布仍不認輸,下達了登陸作戰的命令。
英軍勒蒙上校率聯軍陸戰隊千餘人,分乘帆船、舢闆二十餘隻,由美艦“托依旺”号和聯軍的兩艘炮艇拖曳,至海口鐵戗以外不遠的水面集結,爾後在艦炮掩護下,向海口南岸強行登陸,企圖先奪取南岸的三座炮台。
南岸炮台外為一片泥濘地,并有三道水壕。
侵略軍登岸後,一方面遭到炮台炮火的殺傷,一方面要在沒膝的泥濘中艱難地匍匐爬廳,處境甚為狼狽。
這時,僧格林沁立即調集火器營等的擡槍隊和鳥槍隊前往攻擊,北岸炮台也發炮支援。
聯軍登陸部隊死傷枕藉,不得不停止前進,潛伏于溝壕中和土堆後面。
黃昏時分,侵略軍利用夜暗“伏地搶進”,炮台守軍施放火彈、噴筒,借着亮光瞄準射擊,殺傷敵人。
聯軍陸戰隊隻有少數人爬到了炮台下面的第一道壕邊,但由于步槍已塞滿泥漿,幾乎都不能使用,運來的便橋又太短,無法架設,雲梯也大都折斷,無法攀登。
守軍集中火力向隐蔽在壕溝邊的敵軍射擊,終于迫使其向海口撤退。
直至半夜,聯軍陸戰隊餘部才陸續爬上艦艇,撤出戰常 激戰一晝夜,聯軍遭到慘敗,不得不再次南撤。
此次參戰的十三艘英軍艦艇中,有六艘喪失了戰鬥力,有四艘被擊毀或擊沉。
參戰英軍約一千二百人,死傷五百七十八人。
參戰法軍約六十人, 1859年,英法聯軍再次進攻大沽,被守軍擊敗。
圖為大沽炮台 死傷十四人。
聯軍慘敗的原因,客觀上由于兵力不足(其參戰兵力僅及清軍的四分之一),但主要是由于驕橫輕敵,情況不明。
賀布錯誤地估計形勢,以為仍象上年一樣,大沽海口設防簡陋,清軍鬥志不高,不足為懼。
聯軍發起攻擊前,雖然進行了偵察,但因清軍隐蔽良好,無法窺一探虛實。
在情況不明及驕傲情緒支配下,賀布制定的作戰計劃,必然帶有很大的盲目一性一,以緻水陸攻擊均未得逞,奪取炮台的嘗試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清軍在這次抗擊作戰中僅傷亡三十二人,大沽炮台隻遭到輕度破壞。
這是自第一次鴉片戰争以來,中國軍隊抵抗外國侵略軍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
這次勝利表明,盡避清軍軍事技術落後,戰鬥力不強,但在保國禦侮的激勵下,廣大士兵和下層官弁還是能夠勇敢抗戰的,隻要指揮得當,預有準備,是能夠打敗裝備有洋槍洋炮的外國侵略者的。
此次獲勝的原因,還由于清政一府接受了上次大沽作戰失利的教訓,在英法聯軍南撤之後,一面與之談判,一面加強了戰備,特别是改善了大沽海口的設防。
此外,統籌津沽軍務的僧格林沁親臨前線;史榮椿、龍汝元等将領沉着應戰,待敵艦接近後,突然開火,集中轟擊聯軍旗艦,使敵指揮失靈;南北炮台守軍主動協同配合,打擊登陸之敵;人民群衆積極支援,等等,對于保障這次作戰勝利,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交戰不久,聯軍旗艦“鸻鳥”号艦長拉桑上尉等多人被打死,賀布也身負重傷,改乘大型汽艇“鸬鹚”号繼續指揮戰鬥。
激戰至下午4時,參戰的聯軍艦艇差不多全被擊傷。
旗艦“鸻鳥”号被擊毀,艦上的四十名水手僅一人跳水逃脫。
炮艇“茶隼”号和“庇護”号被擊沉,“鸬鹚”号等幾艘炮艇擱淺,賀布被迫逃到法艦“迪歇拉”号上。
這時,史榮椿、龍汝元又指揮炮台守軍集中火力轟擊擱淺的炮艇,将“鸬鹚”号擊毀。
守台将士越戰越勇,史榮椿、龍汝元等奮不顧身,親自督戰,不幸相繼陣亡。
當戰鬥激烈進行之際,美國遠東艦隊司令達底拿乘快艇前往戰區,看望受傷的賀布。
在返回停泊水域時,遭到清軍炮火的襲擊,達底拿幸免于死,但陪同他的美國旗艦“托依旺”号的副艦長被打傷,舵手被打死。
他目睹英法聯軍的慘敗情景,認為賀布“已經無法逃脫并退出這場絕望的戰鬥了”②,遂派“托依旺”号從集結地域開進戰區,去拖曳擱淺的炮艇,以便讓英國艦艇重新投入戰鬥。
他還命令美國水兵登上英國炮艇,參加作戰,從而徹底撕下了“調停人”的假面具。
下午5時,賀布仍不認輸,下達了登陸作戰的命令。
英軍勒蒙上校率聯軍陸戰隊千餘人,分乘帆船、舢闆二十餘隻,由美艦“托依旺”号和聯軍的兩艘炮艇拖曳,至海口鐵戗以外不遠的水面集結,爾後在艦炮掩護下,向海口南岸強行登陸,企圖先奪取南岸的三座炮台。
南岸炮台外為一片泥濘地,并有三道水壕。
侵略軍登岸後,一方面遭到炮台炮火的殺傷,一方面要在沒膝的泥濘中艱難地匍匐爬廳,處境甚為狼狽。
這時,僧格林沁立即調集火器營等的擡槍隊和鳥槍隊前往攻擊,北岸炮台也發炮支援。
聯軍登陸部隊死傷枕藉,不得不停止前進,潛伏于溝壕中和土堆後面。
黃昏時分,侵略軍利用夜暗“伏地搶進”,炮台守軍施放火彈、噴筒,借着亮光瞄準射擊,殺傷敵人。
聯軍陸戰隊隻有少數人爬到了炮台下面的第一道壕邊,但由于步槍已塞滿泥漿,幾乎都不能使用,運來的便橋又太短,無法架設,雲梯也大都折斷,無法攀登。
守軍集中火力向隐蔽在壕溝邊的敵軍射擊,終于迫使其向海口撤退。
直至半夜,聯軍陸戰隊餘部才陸續爬上艦艇,撤出戰常 激戰一晝夜,聯軍遭到慘敗,不得不再次南撤。
此次參戰的十三艘英軍艦艇中,有六艘喪失了戰鬥力,有四艘被擊毀或擊沉。
參戰英軍約一千二百人,死傷五百七十八人。
參戰法軍約六十人, 1859年,英法聯軍再次進攻大沽,被守軍擊敗。
圖為大沽炮台 死傷十四人。
聯軍慘敗的原因,客觀上由于兵力不足(其參戰兵力僅及清軍的四分之一),但主要是由于驕橫輕敵,情況不明。
賀布錯誤地估計形勢,以為仍象上年一樣,大沽海口設防簡陋,清軍鬥志不高,不足為懼。
聯軍發起攻擊前,雖然進行了偵察,但因清軍隐蔽良好,無法窺一探虛實。
在情況不明及驕傲情緒支配下,賀布制定的作戰計劃,必然帶有很大的盲目一性一,以緻水陸攻擊均未得逞,奪取炮台的嘗試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清軍在這次抗擊作戰中僅傷亡三十二人,大沽炮台隻遭到輕度破壞。
這是自第一次鴉片戰争以來,中國軍隊抵抗外國侵略軍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
這次勝利表明,盡避清軍軍事技術落後,戰鬥力不強,但在保國禦侮的激勵下,廣大士兵和下層官弁還是能夠勇敢抗戰的,隻要指揮得當,預有準備,是能夠打敗裝備有洋槍洋炮的外國侵略者的。
此次獲勝的原因,還由于清政一府接受了上次大沽作戰失利的教訓,在英法聯軍南撤之後,一面與之談判,一面加強了戰備,特别是改善了大沽海口的設防。
此外,統籌津沽軍務的僧格林沁親臨前線;史榮椿、龍汝元等将領沉着應戰,待敵艦接近後,突然開火,集中轟擊聯軍旗艦,使敵指揮失靈;南北炮台守軍主動協同配合,打擊登陸之敵;人民群衆積極支援,等等,對于保障這次作戰勝利,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