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北伐

關燈
從1853年5月中旬太平軍自浦口開始北伐,到1855年5月31日北伐軍餘部覆滅為止,太平天國為了奪取京津,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北伐作戰。

    其過程大緻分為長驅北上、駐止待援、最後失敗三個階段。

     一、長驅北上,挺一進京津地區 1853年5月上旬,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和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率軍自揚州西進(揚州防務交由指揮曾立昌等負責),5月13日,會合自天京出發的春官副丞相吉文元、檢點朱錫琨所部,由浦口北上,向清王朝的統治中心北京進軍。

    北伐軍共有九個軍的番号,約二萬餘人。

    臨行前,“秀全诏之曰:‘師行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奪地糜時日。

    ’”①洪秀全等還決定,待北伐軍進抵天津後, 再派兵增援。

    ① (一)由皖入豫,搶渡黃河 北伐軍沒有自揚州沿運河北上,而經由皖北進軍。

    清廷對太平軍的北進意圖一時判斷不清,不知北伐軍是牽制和吸引進攻揚州的清軍兵力,還是挺一進黃河②以北。

    鹹豐帝隻得施展其前堵後追的故伎,倉皇調兵南下黃河一線堵截,并把蘇皖地區的作戰行動交給琦善“統籌”。

     林鳳祥等率北伐軍自浦口出發,在烏衣鎮一帶擊敗察哈爾都統西淩阿率領的黑龍江馬隊(由浦口敗退者)後,一路長驅北進,連下安徽滁州(今滁縣)、臨淮關、鳳一陽一、懷遠、蒙城,于6月10日到達亳州(今亳縣)。

    蒙亳一帶是撚一黨一活動的中心地區,北伐軍路過時,吸收許多勞苦群衆參軍,擴大了自己的隊伍。

    6月12日,北伐軍放棄亳州,于次日攻克清軍兵力薄弱的河南歸德府城(今商丘),繳獲火藥四萬餘斤以及大量鐵炮。

    之後,便北上劉家口(歸德北),拟由此北渡黃河,取道山東北上。

    由于山東巡撫李僡已在沿河布防,并将大小船隻一律集中北岸,太平軍無法北渡,隻得沿河西走,連下甯陵、睢州(今睢縣)、杞縣、陳留,于6月19日進一逼一開封;因攻城未克①,乃撤往中牟縣之朱仙鎮。

    林鳳祥等在此發給北王韋昌輝一份禀報,告以歸德戰況及未能渡河的原因,以及北伐途中所遇到的谷米甚缺、通信不便等情況。

    這時,北伐軍由于沿途大量吸收撚一黨一和淮北各地群衆參軍,聲勢更大。

     由于清軍前線将領開始對北伐軍的兵力和行動企圖判斷不清,以為不過二三千人,意在牽制揚州外圍的清軍,故仍以重兵圍攻揚州,這就為北伐軍的長驅北進提一供了有利條件。

    及至北伐軍進抵蒙亳地區,清廷才察知北伐軍将渡河北上,并“已成蔓延之勢”,便陸續令各路清軍馳援河南:急調江甯将軍托明阿率兵二千餘人由江蘇清江浦北上,并由都統西淩阿率滁州的殘兵敗将尾追;令山東、直隸督撫查禁河防,防堵太平軍北渡,并繼續從山西、陝甘等地調兵八千,開赴河南協防;命直隸布政使張集馨率兵一部駐紮臨洺關(今河北永年),相機南下;命江北大營幫辦軍務勝保帶兵一千九百名北上追擊。

    勝保遲至6月18日才自揚州附近啟程,而此時北伐軍早已攻破歸德,正沿黃河西進中。

     北伐軍于6月23日撤離朱仙鎮,經中牟、鄭州、荥一陽一,26日到達汜水、鞏縣地區。

    這裡是洛河歸黃入口處,停有不少民船。

    北伐軍利用這批船隻,從28日起開始搶渡黃河。

    7月1日,托明阿率盛京(今遼甯)、吉林馬隊數千趕到汜水。

    北伐軍一面阻擊敵人,一面繼續搶渡。

    7月4日,北伐軍主力全部渡過黃河。

    擔任 小卑職林鳳翔、李開芳、吉文元、朱錫锟等回覆禀報後護又副軍師北王六千歲千千歲殿下: 為回禀前情剿妖事:卑職等統帶兵将,于五月初九日至歸德府,城外有妖營盤三個,有妖前來接仗。

    聖兵争先,追殺得妖兵四百有餘,連時破城。

    城内妖兵妖官盡殺,約殺有三千之多,得紅粉貳萬有餘斤,鐵炮無數,糧料不足,同衆商議起程。

    卑職林鳳翔、李開芳二位帶五軍兵将,連夜先往黃河四十裡之遙,上下取船,并無船壹,有鞑妖對江把守,仍在河邊小村駐紮一一夜。

    有卑職吉文元、朱錫锟二位在歸德府候齊兵将正行,于初十日午刻,有妖數千在歸德城邊東門,分作三陣,忽然而來對仗,卑職吉文元、朱錫锟各統兵向前追殺三十裡之遙,不見妖蹤勝回。

    滿坡死妖如席,約殺得妖貳千有餘,所有号衣系山東、甘肅、湖北三處之妖,得馬騾五百餘匹,得紅粉又有貳萬餘斤,鐵炮無計其數,牛車壹百有餘架,大沾天父、天兄權能看顧,兵将吉昌。

    卑職吉文元、朱錫锟連夜布置,于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