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定都金陵後的軍政決策
關燈
小
中
大
機構的擴充,各種禮儀稱謂更形繁瑣,内部的等級制度更加森嚴。
天王洪秀全從此幽居深宮,更加神秘化,而軍政實權則日益集中到東王楊秀清手中。
總之,建都天京之後,太平天國上層的封建色彩與日俱增,領導集一團一日趨奢侈鋪張,甚至腐化,以緻日益脫離群衆,内部矛盾也日漸突出。
二是對以後的軍事行動作出了不正确的戰略決策。
太平天國定都金陵後不久,洪秀全等在驕傲輕敵的思想指導下,決定采取碧守天京,同時分兵北伐與西征的戰略。
①于是将全軍分為三大支:東王為全軍統帥,總管全部軍事,領重兵留守天京,并在鎮江、揚州等地分兵駐守,與天京互為犄角;二是編組北伐軍,企圖以勁旅疾趨北京;三是組成西征軍,拟迅速奪取皖、贛、兩湖等地。
這個戰略是不符合當時主客觀條件的,它使太平軍在多個遙遠的戰略方向和漫長的戰線上分兵與強敵作戰,往往顧此失彼,為清軍提一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三是不适當地将太平軍的内部制度推廣于金陵全城。
建都金陵後,太平天國的領導者主觀地将太平軍内部的一套制度在廣大群衆中普遍推行。
例如,将全城民衆分别男行女行,實行男一女分館,夫妻分居。
男子除參軍者外,均分别編入諸匠營和百工衙,年老體弱者則入牌尾館。
婦女也大緻與男子相同。
這樣一來,家庭制度實際上被廢除了,全城民衆全都過着軍事供給制的生活。
早先在太平軍内部實行的聖庫制度,也一度推廣到金陵全城,城内各店鋪的貨物一概被收繳入庫,商業也實際上被廢除了。
後由于種種不便,這些制度和規定才陸續有所更改。
當然,天京當局于1853年冬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則是太平天國革命的一個創舉。
這個文件對農民的理想社會作出了具體的規劃。
它是在早期太平軍内部生活秩序的基礎上,吸收了進駐金陵半年多來的社會實踐經驗而制成的。
它既是太平天國的政治、經濟綱領,也是以太平天國理想改造中國的藍圖。
它否定封建土地制度,主張實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還對農村組織形式、農副産品的分配原則、司法制度、農村官吏的保舉升遷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如婚喪、禮俗、教育、民事糾紛的處理等)作了規定。
《天朝田畝制度》體現了廣大農民群衆渴望獲得土地和改變貧富懸殊的社會現狀的強烈願望,也反映出在小生産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實行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
這個制度有它正确的進步的一面(在當時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有着強大的鼓舞作用),但也有它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一面。
《天朝田畝制度》基本上未能實行,其中部分内容如鄉官制度等在太平軍占領區實行了,而土地政策等則或未實行,或根據當時情況作了修改。
此外,天京當局還初步闡明了太平天國的對外政策。
太平軍挺一進長江流域,特别是占領金陵後,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英、法、美等國的駐華代表,接連前往天京,與太平天國的領袖們進行接觸,企圖摸清太平天國對待西方列強的态度。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在與他們的交往中,初步闡明了自己的對外政策。
總的看來,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對外國侵略者缺乏應有的認識。
他們對外國人一概籠統地認為,“既系同拜上帝,皆系兄弟”①。
但在與這些駐華代表的接觸中,他們堅持了獨立平等的立場,毫無媚外的表示。
經濟貿易方面,表示将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平定時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
立埠之事,候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
”②明确表明了嚴禁鴉片的态度。
對外國人屢次提出的是否承認鴉片戰争以來所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問題,天京當局未予正面答複,這是比較策略的。
由于革命形勢的繼續發展和太平天國初期采取較靈活的外交政策,西方列強在一段時間内采取了“中立”觀望的态度,這就使太平天國革命獲得了較為有利的國際條件。
天王洪秀全從此幽居深宮,更加神秘化,而軍政實權則日益集中到東王楊秀清手中。
總之,建都天京之後,太平天國上層的封建色彩與日俱增,領導集一團一日趨奢侈鋪張,甚至腐化,以緻日益脫離群衆,内部矛盾也日漸突出。
二是對以後的軍事行動作出了不正确的戰略決策。
太平天國定都金陵後不久,洪秀全等在驕傲輕敵的思想指導下,決定采取碧守天京,同時分兵北伐與西征的戰略。
①于是将全軍分為三大支:東王為全軍統帥,總管全部軍事,領重兵留守天京,并在鎮江、揚州等地分兵駐守,與天京互為犄角;二是編組北伐軍,企圖以勁旅疾趨北京;三是組成西征軍,拟迅速奪取皖、贛、兩湖等地。
這個戰略是不符合當時主客觀條件的,它使太平軍在多個遙遠的戰略方向和漫長的戰線上分兵與強敵作戰,往往顧此失彼,為清軍提一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三是不适當地将太平軍的内部制度推廣于金陵全城。
建都金陵後,太平天國的領導者主觀地将太平軍内部的一套制度在廣大群衆中普遍推行。
例如,将全城民衆分别男行女行,實行男一女分館,夫妻分居。
男子除參軍者外,均分别編入諸匠營和百工衙,年老體弱者則入牌尾館。
婦女也大緻與男子相同。
這樣一來,家庭制度實際上被廢除了,全城民衆全都過着軍事供給制的生活。
早先在太平軍内部實行的聖庫制度,也一度推廣到金陵全城,城内各店鋪的貨物一概被收繳入庫,商業也實際上被廢除了。
後由于種種不便,這些制度和規定才陸續有所更改。
當然,天京當局于1853年冬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則是太平天國革命的一個創舉。
這個文件對農民的理想社會作出了具體的規劃。
它是在早期太平軍内部生活秩序的基礎上,吸收了進駐金陵半年多來的社會實踐經驗而制成的。
它既是太平天國的政治、經濟綱領,也是以太平天國理想改造中國的藍圖。
它否定封建土地制度,主張實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還對農村組織形式、農副産品的分配原則、司法制度、農村官吏的保舉升遷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如婚喪、禮俗、教育、民事糾紛的處理等)作了規定。
《天朝田畝制度》體現了廣大農民群衆渴望獲得土地和改變貧富懸殊的社會現狀的強烈願望,也反映出在小生産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實行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
這個制度有它正确的進步的一面(在當時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有着強大的鼓舞作用),但也有它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一面。
《天朝田畝制度》基本上未能實行,其中部分内容如鄉官制度等在太平軍占領區實行了,而土地政策等則或未實行,或根據當時情況作了修改。
此外,天京當局還初步闡明了太平天國的對外政策。
太平軍挺一進長江流域,特别是占領金陵後,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英、法、美等國的駐華代表,接連前往天京,與太平天國的領袖們進行接觸,企圖摸清太平天國對待西方列強的态度。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在與他們的交往中,初步闡明了自己的對外政策。
總的看來,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對外國侵略者缺乏應有的認識。
他們對外國人一概籠統地認為,“既系同拜上帝,皆系兄弟”①。
但在與這些駐華代表的接觸中,他們堅持了獨立平等的立場,毫無媚外的表示。
經濟貿易方面,表示将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平定時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
立埠之事,候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
”②明确表明了嚴禁鴉片的态度。
對外國人屢次提出的是否承認鴉片戰争以來所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問題,天京當局未予正面答複,這是比較策略的。
由于革命形勢的繼續發展和太平天國初期采取較靈活的外交政策,西方列強在一段時間内采取了“中立”觀望的态度,這就使太平天國革命獲得了較為有利的國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