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英軍再次北犯與清軍浙東反攻

關燈
築炮城一座,周長一百三十一丈,并于南面接築半圓形月城一座,長二十一丈;東自青壘山經道頭西至竹山腳,沿岸橫築土城一道,長一千四百餘丈;又在青壘山、曉峰嶺等山擇要安設炮位。

    至英軍再次進犯前,定海城周各山及土城上共有銅鐵大炮二十二門,城垣周圍有大小炮四十門,另撥給兵船鐵炮十門。

    守軍總數增至五千六百餘人,由三個總兵分段負責防禦:鄭國鴻率部防守竹山;王錫朋率部防守曉峰嶺;葛雲飛率部防守土城。

    此外,在鎮海、定海等地招募水勇一千二百名,并造買各種船隻百餘艘。

     裕謙獲知廈門失守及英軍繼續北犯後,下令浙江各地于炮台四周挖壕,以備守兵防炮之用,并增設鐵蒺藜、木栅等障礙物,以加強防禦。

    裕謙是旗人中少有的主張堅決抗英的大員,且具有一定的政治軍事眼光。

    他曾建議再次起用林則徐參與浙江戰事,贊揚林則徐“向為兵民所悅服,逆夷所畏憚,其一切設施,亦能體用秉備”①。

    他在向道光帝奏陳敵己情況時指出:英兵船、貨船四十餘艘北犯,人員逾萬(按:實際不到一萬),而定海、鎮海兩處防兵總計不及萬人。

    敵軍飄忽不定,随時可集中兵力進攻一地,我則必須扼要分守,時刻防備。

    這就形成了“彼衆我寡,彼聚我散,彼逸我勞之勢”,且“我兵本皆未曆戰陣,又各存一炮火難禦之見”。

    因此,對浙省防禦,不無憂慮之處。

    但他堅決表示:“城存俱存,以盡臣職,斷不肯以退守為詞,離卻鎮海縣城一步,尤不肯以保全民命為詞,接受逆夷片紙。

    ”并說明這樣做,并非匹夫之勇,孤注一擲,“蓋因鎮海地方稍有疏虞,則逆膽愈張,兵心愈怯,沿海一帶,必将全行震動”。

    ① 9月23日,璞鼎查、巴加和卧烏古等率領英艦七艘、輪船四艘、運輸船十九隻,裝載陸軍二千一百餘人,到達舟山附近海面,接着于舟山、鎮海一帶探測航道,勘察地形,偵察清軍設防情況,選擇登陸地段。

    27日,英軍一火輪船、軍艦各二艘,乘潮進入竹山門水道。

    葛雲飛督軍發炮,斷其大桅一根。

    英艦當即由吉祥門竄出,後又繞入大渠門,複被守軍擊退。

    28日,英艦炮擊曉峰嶺,發炮數百發,并派兵乘舢闆登陸,被王錫朋率兵擊退。

    29日,英軍攜帶臼炮三門,登上距道頭最近的大小五奎山,并構築了炮兵陣地。

     10月1日上午,英艦隊駛入定海城南海域,用舷炮向定海前沿陣地轟擊,大小五奎山上的英軍炮兵也發炮配合。

    随後,英陸軍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縱隊登陸。

     左縱隊由英軍第55一團一和第18一團一共一千五百人組成,在道頭港以西至竹山一帶登陸,進攻竹山和曉峰嶺。

    當面清軍在王錫朋、鄭國鴻指揮下,進行了頑強抵抗,連續擊退敵人數次進攻。

    但清軍的抗擊終未能阻止敵人的前進,不久,竹山、曉峰嶺即為英軍占領,王錫朋、鄭國鴻先後陣亡。

     右縱隊由英軍第49一團一和水兵、海員組成,在道頭以東至東嶽山附近登陸。

    這一帶的清軍,同樣表現得很英勇。

    總兵葛雲飛身先士卒,不幸犧牲。

    連侵略者也承認:葛雲飛陣亡後,“他的僚屬和我們的軍隊短兵接戰,都英勇地與他同時殉節。

    高地上的旗手選了一個最顯著的地位,站着搖旗,絲毫不怕落在他四旁的從輪船打來的炮彈。

    ”①經過激戰,清軍的左翼陣地也被英軍突破。

     由于守軍連日苦戰,傷亡甚衆,雖擊沉英軍舢闆數隻,并擊傷英艦“布朗底”号,終因風大一浪一險和英艦的封鎖,鎮海清軍難以支援,定海城于10月1日下午2時陷入英軍的包圍。

    接着,英軍登雲梯入城,知縣和守軍撤離縣城,定海再次被英軍侵占。

    軍需庫中的大量物資落入敵手,其中有三十六門新造的銅炮,被敵人搬上運輸船,後用以轟擊清軍。

     第二次定海之戰,守軍官兵堅守陣地,頑強禦敵,表現了高度的一愛一國熱情。

    但在組織指揮上,有不少失誤之處。

    如:敵人以數百門艦炮進行有效壓制和步兵火器占優勢的情況下,仍以密集隊形與之對陣,緻遭重大傷亡;在工事構築上,不懂得構築防炮掩蔽部,也未在城周圍利用山地構築第二線防禦陣地,以掩護縣城;尤為失策的是,沒有事先作出前沿陣地和縣城失守後的作戰方案,隻有一手準備,沒有第二手準備。

    舟山本島面積較大,附近島嶼甚多,又大部為山地,即使縣城失守,仍可利用有利地形,不斷襲擾和牽制侵略軍。

    但守軍将領慮不及此,在武器裝備處于劣勢情況下,單純地依靠陣地戰同敵人硬拚,結果将士大部陣亡,兵潰城陷,無人招集潰散兵勇繼續與敵周旋,使英軍得以迅速轉移兵力進犯鎮海等地。

     四、鎮海、甯波的抗英作戰 鎮海位于甬江入海口西岸,東瀕甬江,北臨大海。

    甬江口西岸之招寶山與東岸之金雞山夾江對峙,形勢十分險要。

    裕謙在加強定海防務的同時,對鎮海的防務也頗為重視,在招寶山、金雞山加築了炮台和工事,增設了炮位,并于甬江口填塞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