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英國以武力推銷鴉片,發動侵華戰争
關燈
小
中
大
1839年10月1日,英國内閣會議按照資産階級中對一華貿易關系密切的集一團一和鴉片巨商們的意見,決定派遣一支艦隊前來中國海域,發動侵華戰争。
同年11月4日,巴麥尊正式訓令義律和緻函海軍部,宣布英國政一府決定派遣一支遠征軍前往中國,封鎖沿海港口,占領幾個島嶼,用炮艦政策迫使清王朝屈服。
與此同時,義律又率軍艦“窩拉尼”号、“海阿新”号在川鼻灣阻止一艘具結的英國商船入口。
清軍水師前往查究,遭到英艦炮擊,不得不開炮還擊,将英艦擊退。
11月3日至13日,清軍又多次與入侵之敵交火,僅在官湧一地,十天之内就打了六仗,均獲全勝。
以上情況報到北京,道光帝下令永遠停止同英國貿易,并驅逐所有英船,于是,中英關系更形緊張。
這時,英國為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而引起的矛盾,已發展到非戰争不能解決問題的地步。
1840年2月20日,英國政一府正式任命好望角海軍司令、海軍少将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并由懿律率領侵華遠征軍前來遠東。
4月7日,英國議會下院經過激烈辯論,以二百七十一票對二百六十二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政一府的對一華政策。
就這樣,英國侵略者“為鴉片走私的利益而發動了第一次對一華戰争”①。
-------------------------------------------------------------------------------- ①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
它名義上是英國的貿易公司,實際上是英國在印度、中國和亞洲其它國家推行殖民掠奪政策的工具。
從十八世紀中葉起,該公司擁有軍隊和艦隊,成為巨大的軍事力量。
在公司的名義下,英國殖民者完成了對印度的占領。
1857—1859年印度的民族解放起義迫使英國人改變其殖民統治形式:宣布公司解散,印度成為英王的領地。
②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二卷,第7頁。
①林則徐:《與弟元掄》,《林則徐家書》(上海共和書局印行)第9頁。
②道光帝(1782—1850),姓一愛一新覺羅,名旻甯,嘉慶帝(顒琰)次子,1820年即位,年号道光。
他虛驕自大,對世界情勢懵然無知,處事動搖不定,很少了解下情。
鴉片戰争爆發後,他舉棋不定,和戰無計,最後妥協投降。
1850年病死,廟号宣宗。
③林則徐:《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争》——以下簡稱《鴉片戰争》——(二),第142頁。
④鴉片貿易給清王朝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在朝野輿論的推動和壓力下,清政一府内部逐漸形成了主張嚴禁和弛禁兩派。
嚴禁派不滿意對禁煙的因循敷衍,要求對販賣和吸食鴉片者處以重刑。
弛禁派則認為靠嚴刑重典不能禁止鴉片,主張弛禁征稅,解決财政困難。
弛禁派的主張為外國煙販以及在鴉片貿易中獲利的官吏所歡迎。
嚴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則徐、黃爵滋等。
弛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許乃濟、穆彰阿、琦善等。
①林則徐(1785—1850),清末進步政治家和一愛一國主義者。
福建侯官(今閩侯)人。
1811年進士。
曾與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提倡經世之學,主張刷新吏治,掃除貪一污,整頓軍備,加強邊防等。
1831年任東河河道總督,1832年改任江蘇巡撫。
1837年升湖廣總督,任内提出六條具體的禁煙措施,在兩湖地區成效顯著。
1838年9月上奏道光帝,極力贊同黃爵滋以死罪重治吸食鴉片的主張,成為嚴禁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②鄧廷桢(1776—1846),江蘇江甯(今南京)人。
1801年進士。
1826年任安徽巡撫,1835年升兩廣總督,1836年許乃濟奏請弛禁鴉片時,他開始甚表贊同,後受嚴禁派的影響,且目睹鴉片危害嚴重,乃由弛禁派轉為嚴禁派,後成為林則徐的親密同僚。
①參見《胡夏米緻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的信》,《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資料選輯》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下同),第一分冊,第52—55頁。
②參見《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4期,第16頁。
①《義律緻巴麥尊的密信》,《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資料選輯》上卷,第一分冊,第58—59頁。
①馬克思:《新的對一華戰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56頁。
同年11月4日,巴麥尊正式訓令義律和緻函海軍部,宣布英國政一府決定派遣一支遠征軍前往中國,封鎖沿海港口,占領幾個島嶼,用炮艦政策迫使清王朝屈服。
與此同時,義律又率軍艦“窩拉尼”号、“海阿新”号在川鼻灣阻止一艘具結的英國商船入口。
清軍水師前往查究,遭到英艦炮擊,不得不開炮還擊,将英艦擊退。
11月3日至13日,清軍又多次與入侵之敵交火,僅在官湧一地,十天之内就打了六仗,均獲全勝。
以上情況報到北京,道光帝下令永遠停止同英國貿易,并驅逐所有英船,于是,中英關系更形緊張。
這時,英國為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而引起的矛盾,已發展到非戰争不能解決問題的地步。
1840年2月20日,英國政一府正式任命好望角海軍司令、海軍少将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并由懿律率領侵華遠征軍前來遠東。
4月7日,英國議會下院經過激烈辯論,以二百七十一票對二百六十二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政一府的對一華政策。
就這樣,英國侵略者“為鴉片走私的利益而發動了第一次對一華戰争”①。
-------------------------------------------------------------------------------- ①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
它名義上是英國的貿易公司,實際上是英國在印度、中國和亞洲其它國家推行殖民掠奪政策的工具。
從十八世紀中葉起,該公司擁有軍隊和艦隊,成為巨大的軍事力量。
在公司的名義下,英國殖民者完成了對印度的占領。
1857—1859年印度的民族解放起義迫使英國人改變其殖民統治形式:宣布公司解散,印度成為英王的領地。
②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二卷,第7頁。
①林則徐:《與弟元掄》,《林則徐家書》(上海共和書局印行)第9頁。
②道光帝(1782—1850),姓一愛一新覺羅,名旻甯,嘉慶帝(顒琰)次子,1820年即位,年号道光。
他虛驕自大,對世界情勢懵然無知,處事動搖不定,很少了解下情。
鴉片戰争爆發後,他舉棋不定,和戰無計,最後妥協投降。
1850年病死,廟号宣宗。
③林則徐:《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争》——以下簡稱《鴉片戰争》——(二),第142頁。
④鴉片貿易給清王朝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在朝野輿論的推動和壓力下,清政一府内部逐漸形成了主張嚴禁和弛禁兩派。
嚴禁派不滿意對禁煙的因循敷衍,要求對販賣和吸食鴉片者處以重刑。
弛禁派則認為靠嚴刑重典不能禁止鴉片,主張弛禁征稅,解決财政困難。
弛禁派的主張為外國煙販以及在鴉片貿易中獲利的官吏所歡迎。
嚴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則徐、黃爵滋等。
弛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許乃濟、穆彰阿、琦善等。
①林則徐(1785—1850),清末進步政治家和一愛一國主義者。
福建侯官(今閩侯)人。
1811年進士。
曾與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提倡經世之學,主張刷新吏治,掃除貪一污,整頓軍備,加強邊防等。
1831年任東河河道總督,1832年改任江蘇巡撫。
1837年升湖廣總督,任内提出六條具體的禁煙措施,在兩湖地區成效顯著。
1838年9月上奏道光帝,極力贊同黃爵滋以死罪重治吸食鴉片的主張,成為嚴禁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②鄧廷桢(1776—1846),江蘇江甯(今南京)人。
1801年進士。
1826年任安徽巡撫,1835年升兩廣總督,1836年許乃濟奏請弛禁鴉片時,他開始甚表贊同,後受嚴禁派的影響,且目睹鴉片危害嚴重,乃由弛禁派轉為嚴禁派,後成為林則徐的親密同僚。
①參見《胡夏米緻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的信》,《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資料選輯》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下同),第一分冊,第52—55頁。
②參見《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4期,第16頁。
①《義律緻巴麥尊的密信》,《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資料選輯》上卷,第一分冊,第58—59頁。
①馬克思:《新的對一華戰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