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俄國
關燈
小
中
大
奴制的法令中的條款,他們覺得,這些條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給了貴族。
在以後數十年中,随着農民人數迅速增加,他們對土地的渴望也相應增長,變得愈來愈不滿足于現狀。
農民不滿的另一根源是難以忍受的沉重的稅收負擔。
他們不僅要為他們在1861年時得到的土地交納贖地費,而且還要交納各種地方稅。
此外,他們還要負擔俄國工業化的大部分費用,因為很高的保護關稅使他們所購買的制成品的費用上升。
農民不滿意的範圍和強烈程度随着農民對地主和不得人心的政一府官吏的強烈反抗的日益頻繁而變得明顯。
以下這段文字中描寫的事件發生于1917年,但是,還有許許多多具有類似一性一質的其他事件發生于19世紀末葉和2O世紀初葉。
關系重大的1917年的9月的一天,在南方中央大草原的一條路邊,一個男子爬上一根電話柱,割斷了把北面地平線上的一個莊園主的住宅與沿着向南的鐵路線的城市、警察局和兵營連接起來的一根繳細的通訊聯絡線。
在某種意義上,這個莊園主的住宅此時十分孤獨地坐落在那裡,然而,情況并非真是如此,因為在見得到這一住宅的園林的地方,有幾個農莊。
因而,兩個成分——農民和地主——暫時處于相互孤立地起作用的境地。
幾小時内,莊園遭到了洗劫,宅第陷号火焰之中,在火焰圍内的某處,宅弟的主人死在那裡。
這種農民的不滿由1898年組織起來的社會革命一黨一從政治上表現出來。
因為在1905年革命爆發以前,俄國不允許有政一黨一存在。
所以社會革命一黨一隻好作為一個非法的秘密一團一體從事活動。
其政綱的主要點是把國家和貴族的土地分配給農民。
他們在兩個重要方面不同于各種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者。
首先,他們認為農民而非城市無産階級是俄國的主要革命力量。
其次,他們提倡并實行個人的恐怖主義行動,而不是依靠群衆的組織和壓力。
在社會革命一黨一内部,有一個指揮恐怖主義活動的非常秘密的戰鬥組織。
它的成功可以從其著名受害者的長長的名單上得到估計,這些受害者包括地方的省長、國家的大臣甚至沙皇的叔父塞爾吉大公爵。
這個戰鬥組織每成功地作出一次行動之後,就要發表聲明解釋并誇贊那次行動。
它在暗殺内務大臣D·S·西皮亞金以後宣布:"在我們的大臣們學會理解人類的語言和傾聽國民的意見以前,槍彈聲是我們與他們交談的唯一可能的手段。
我們無須解釋為什麼要處死西皮亞金。
他的罪惡太昭彰了,他的生命受到非常普遍的詛咒,他的死受到非常普遍的歡迎。
" 與農民的一騷一動相一緻的是随着工業的發展而出現的城市無産階級的一騷一動。
俄國工業化的早期日子裡。
同歐洲其他地方一樣,包括了對勞動力的嚴重剝削:16小時工作日、低工資、童工、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根據關于1895年莫斯科工人階級住房建築的一份報告,"不加誇張地說,這些地方隻能與養牛的地方相比。
即使在冬天,門窗打開時,空氣也是沉悶的;沿牆壁一帶和在睡覺用的長凳上,可見到發黴的痕迹。
地闆是看不見的。
因為上面蓋滿了污物。
" 在這些條件下,俄國工人與中歐和西歐的工人一樣,受到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影響。
因而,一個社會民一主一黨一于1898年成立,正如類似的社會一黨一已在歐洲其他地方得到成立一樣。
俄國的社會民一主一黨一也象其他社會一黨一那樣,分裂成修正主義派和正統派,即在這種情況下所稱的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
這一分裂發生在1903年在倫敦舉行的一黨一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
争論點與一黨一的成員資格和一黨一的紀律有關。
正統派的領袖尼古拉·列甯堅持認為,由于沙皇的實行鎮壓的獨一裁政一府,社會民一主一黨一的工作必須截然不同于其他社會一黨一。
成員資格不應該給予任何交納一黨一費的同情者,而應該僅給予一小批專職的職業革命者。
這一精一選出來的全體成員根據"民一主集中制"的原則開展活動。
一黨一面臨的任何重要問題都可以由成員們自一由地讨論,直到以民一主的方式通過投票作出決定為止。
但是,作出決定後,原則的"集中制"部分開始起作用。
一黨一的每一個成員,不論其個人傾向如何,都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持這時的"一黨一的路線",違者開除出一黨一。
列甯強調,隻有實行這種嚴格的紀律,俄國的社會主義者才能有效地進行地下工作。
列甯赢得了1903年代表大會的大部分代表的支持,因此,他的擁護者從此以後被稱為布爾什維克——這一俄語單詞的詞義為"多數派",而他的反對者被稱為盈什維克,也就是"少數派"。
不過,應該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布爾什維克仍是一個極小的一團一體。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前線的失敗引起的混亂和苦難給了布爾什維克以機會,使他們能利用其優良的組織來動員和領導心懷不滿的群衆。
20世紀初,除農民和城市工人以外,俄國還有一個中産階級也對沙皇政權愈益不滿起來。
反映這批人的觀點的政治組織是立憲民一主一黨一,通常以其縮寫名稱稱為卡德茨(Cadets)。
這個一黨一建立于1905年,其綱領和英國自一由一黨一的綱領相似: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并設立一個類似于英國下議院的議會機構與它相平衡。
立憲民一主一黨一包括了俄國許多傑出的知識分子和商人。
當沙皇在1905年革命以後不得不接受一個民選議會(杜馬)時,立憲民一主一黨一由于它對議會程序的知識和明确表述而在審議方面起了領導作用。
然而,立憲民一主一黨一從未赢得可與社會民一主一黨一和社會革命一黨一的擁護者相比較的大批追随者。
一個原因是,由于商業和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俄國的中産階級人數較少。
中産階級還因為國民經濟的很大一部分為外國勢力所控制而受到進一步的削弱。
此外,立憲民一主一黨一特别易屈服于沙皇獨一裁政一府的壓力,因為出于他們的中産階級的背景,他們不太願意用暴力對付暴力。
當時的一位英國觀察者對他們的地位之軟弱作了如下分析:"立憲民一主一黨一雖然應該得到他們是帝國中組織得最好的一個政一黨一的聲譽,但沒有牢牢控制住一柄一家,因為他們不具備這種控制力,他們不能實踐自己的觀點,不能正确評價自己的世界哲學,沒有在人民中生根。
因此,他們沒有得到農民和工人對他們這一政一黨一的支持,他們僅代表他們自己。
" 20世紀初西方對俄國的影響就是如此。
西方的侵入已逐漸破壞了一個獨特的、諧和一緻的社會;由此産生的種種壓力和沖突的反響終至成為1905年和1917年的偉大革命。
在考察這些大變動以前,我們将概述俄國在亞洲的政策和日俄戰争,日俄戰争為1905年革命準備了舞台。
三、1905年以前的俄國和亞洲 正如俄國和歐洲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由歐洲的經濟、技術優勢決定的一樣,俄國和亞洲之間的關系由俄國的優勢決定。
由于這一優勢的緣故,乃至18世紀的俄國已能制一服西伯利亞的部落民,向東擴張到太平洋。
但是,在東南部,俄國人由于強大的、人口稠密的中國帝國而停止前進,不得不接受了把他們限制在阿穆爾河以北地區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8、19世紀期間,俄國人重新向東面和南面推進,獲得阿拉斯加、阿穆爾河流域和中亞,從而完成了他們的帝國。
阿拉斯加的獲得隻不過是較早時期橫越西伯利亞、向較空寂的地區推進的一個繼續。
但是,在阿穆爾河流域,俄國人戰勝了中國帝國,在中亞,他們把自己的統治強加于古老的穆斯林開國。
這些成功之所以能取得,是因為俄國在技術上穩步前進。
這種進步同西方相比是不充分的——實際上是從西方得到的——不過它足以使俄國人在與東亞的中國人和中亞的穆斯林交往時占有決定一性一的優勢。
因此,俄國人繼續擴展他們的帝國疆界,直至受到那些技術方面不相上下或占優勢的勢力的阻擋為止——那些勢力也就是在阿拉斯加的美國人、在印度和波斯的英國人以及在滿洲的日本人。
阿拉斯加俄國人向阿拉斯加的推進是在彼得大帝統治期間開始進行的。
這位西方化的沙皇對遠東和對歐洲一樣感興趣,因此,他挑選丹麥血統的海軍軍官、維圖斯·白令船長率領一支探險隊前往美洲大一陸。
彼得的指示簡明、扼要,這也是他作指示的一個特點。
在堪察加或其他某一地方建造一、二條裝甲闆的船。
駕着這些船沿北去的海岸航行;這條海岸的界限尚不清楚,看來象是美洲海岸的一部分。
要确定它在哪裡與美洲相也要航行到在歐洲人管轄之下的某一居留地,如果遇到歐洲船,要向它了解這海岸的名稱,記錄下來,登陸,獲取詳細的情報,畫一張地圖,把它帶到這裡來。
白令于1728年和1740年進行了兩次探險。
他沒有解決西伯利亞和美洲是否在陸上相連的問題,因為他先東航越過白令海,然後才抵達至今還帶有他名字的、把兩個大一陸分隔開的海峽。
但是,白令和他的同事确踏勘了阿留申群島,而且在阿拉斯加海岸登陸。
俄國商人為有利可圖的海獺皮貿易所吸引,緊跟在探險者後面。
商人們首先剝削阿留申群島的島民,然後沿阿拉斯加海岸建立貿易站。
1799年,各種私營貿易公司聯合組成俄美公司。
俄國在阿拉斯加的傑出領一導一人是亞曆山大·巴拉諾夫,他積極地、獨斷獨行地指揮各種活動達派年。
他的主要問題是要把糧食從西伯利亞運過世界上風暴和霧最多的一個海洋。
因此,巴拉諾夫派遠征隊沿着美洲海岸去建立能在那裡為阿拉斯加的貿易站種植新鮮糧食的殖民地。
1811年11月,俄國人在聖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羅斯河旁設立羅斯堡,到1819年,他們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塊殖民地。
這一擴張導緻俄國與西班牙和美國的不和。
實際上,俄國人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存在明顯地有助于1823年門羅主義的發表。
最後,俄國人決定放棄他們在美洲占有的土地。
皮一毛一貿易的衰落使俄美公司瀕于破産。
俄國人擔心阿拉斯加太遙遠了,他們無法保護它不受美國擴張主義的侵害。
他們預料自己遲早會失去這一地區,就于1867年以70O萬美元的價格把它賣給了美國,也就是說每英畝土地的價格不到2分錢。
阿穆爾河流域其時,俄國人在北美洲的活動重新引起俄國人對阿穆爾河流域的興趣。
俄國人需要在太平洋有一個出口作為向他們的美洲殖民地供一應物資的基地。
他們的确有了鄂霍茨克港,但這是完全不夠的,因為這港口每年一直冰凍到6月,而且幾乎不斷地被霧籠罩。
此外,這港口瀕臨一條淺河,河内有危險的沙堤阻塞河口。
因而,俄國人文重新以渴望的目光前寬闊的、可通航
在以後數十年中,随着農民人數迅速增加,他們對土地的渴望也相應增長,變得愈來愈不滿足于現狀。
農民不滿的另一根源是難以忍受的沉重的稅收負擔。
他們不僅要為他們在1861年時得到的土地交納贖地費,而且還要交納各種地方稅。
此外,他們還要負擔俄國工業化的大部分費用,因為很高的保護關稅使他們所購買的制成品的費用上升。
農民不滿意的範圍和強烈程度随着農民對地主和不得人心的政一府官吏的強烈反抗的日益頻繁而變得明顯。
以下這段文字中描寫的事件發生于1917年,但是,還有許許多多具有類似一性一質的其他事件發生于19世紀末葉和2O世紀初葉。
關系重大的1917年的9月的一天,在南方中央大草原的一條路邊,一個男子爬上一根電話柱,割斷了把北面地平線上的一個莊園主的住宅與沿着向南的鐵路線的城市、警察局和兵營連接起來的一根繳細的通訊聯絡線。
在某種意義上,這個莊園主的住宅此時十分孤獨地坐落在那裡,然而,情況并非真是如此,因為在見得到這一住宅的園林的地方,有幾個農莊。
因而,兩個成分——農民和地主——暫時處于相互孤立地起作用的境地。
幾小時内,莊園遭到了洗劫,宅第陷号火焰之中,在火焰圍内的某處,宅弟的主人死在那裡。
這種農民的不滿由1898年組織起來的社會革命一黨一從政治上表現出來。
因為在1905年革命爆發以前,俄國不允許有政一黨一存在。
所以社會革命一黨一隻好作為一個非法的秘密一團一體從事活動。
其政綱的主要點是把國家和貴族的土地分配給農民。
他們在兩個重要方面不同于各種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者。
首先,他們認為農民而非城市無産階級是俄國的主要革命力量。
其次,他們提倡并實行個人的恐怖主義行動,而不是依靠群衆的組織和壓力。
在社會革命一黨一内部,有一個指揮恐怖主義活動的非常秘密的戰鬥組織。
它的成功可以從其著名受害者的長長的名單上得到估計,這些受害者包括地方的省長、國家的大臣甚至沙皇的叔父塞爾吉大公爵。
這個戰鬥組織每成功地作出一次行動之後,就要發表聲明解釋并誇贊那次行動。
它在暗殺内務大臣D·S·西皮亞金以後宣布:"在我們的大臣們學會理解人類的語言和傾聽國民的意見以前,槍彈聲是我們與他們交談的唯一可能的手段。
我們無須解釋為什麼要處死西皮亞金。
他的罪惡太昭彰了,他的生命受到非常普遍的詛咒,他的死受到非常普遍的歡迎。
" 與農民的一騷一動相一緻的是随着工業的發展而出現的城市無産階級的一騷一動。
俄國工業化的早期日子裡。
同歐洲其他地方一樣,包括了對勞動力的嚴重剝削:16小時工作日、低工資、童工、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根據關于1895年莫斯科工人階級住房建築的一份報告,"不加誇張地說,這些地方隻能與養牛的地方相比。
即使在冬天,門窗打開時,空氣也是沉悶的;沿牆壁一帶和在睡覺用的長凳上,可見到發黴的痕迹。
地闆是看不見的。
因為上面蓋滿了污物。
" 在這些條件下,俄國工人與中歐和西歐的工人一樣,受到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影響。
因而,一個社會民一主一黨一于1898年成立,正如類似的社會一黨一已在歐洲其他地方得到成立一樣。
俄國的社會民一主一黨一也象其他社會一黨一那樣,分裂成修正主義派和正統派,即在這種情況下所稱的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
這一分裂發生在1903年在倫敦舉行的一黨一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
争論點與一黨一的成員資格和一黨一的紀律有關。
正統派的領袖尼古拉·列甯堅持認為,由于沙皇的實行鎮壓的獨一裁政一府,社會民一主一黨一的工作必須截然不同于其他社會一黨一。
成員資格不應該給予任何交納一黨一費的同情者,而應該僅給予一小批專職的職業革命者。
這一精一選出來的全體成員根據"民一主集中制"的原則開展活動。
一黨一面臨的任何重要問題都可以由成員們自一由地讨論,直到以民一主的方式通過投票作出決定為止。
但是,作出決定後,原則的"集中制"部分開始起作用。
一黨一的每一個成員,不論其個人傾向如何,都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持這時的"一黨一的路線",違者開除出一黨一。
列甯強調,隻有實行這種嚴格的紀律,俄國的社會主義者才能有效地進行地下工作。
列甯赢得了1903年代表大會的大部分代表的支持,因此,他的擁護者從此以後被稱為布爾什維克——這一俄語單詞的詞義為"多數派",而他的反對者被稱為盈什維克,也就是"少數派"。
不過,應該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布爾什維克仍是一個極小的一團一體。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前線的失敗引起的混亂和苦難給了布爾什維克以機會,使他們能利用其優良的組織來動員和領導心懷不滿的群衆。
20世紀初,除農民和城市工人以外,俄國還有一個中産階級也對沙皇政權愈益不滿起來。
反映這批人的觀點的政治組織是立憲民一主一黨一,通常以其縮寫名稱稱為卡德茨(Cadets)。
這個一黨一建立于1905年,其綱領和英國自一由一黨一的綱領相似: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并設立一個類似于英國下議院的議會機構與它相平衡。
立憲民一主一黨一包括了俄國許多傑出的知識分子和商人。
當沙皇在1905年革命以後不得不接受一個民選議會(杜馬)時,立憲民一主一黨一由于它對議會程序的知識和明确表述而在審議方面起了領導作用。
然而,立憲民一主一黨一從未赢得可與社會民一主一黨一和社會革命一黨一的擁護者相比較的大批追随者。
一個原因是,由于商業和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俄國的中産階級人數較少。
中産階級還因為國民經濟的很大一部分為外國勢力所控制而受到進一步的削弱。
此外,立憲民一主一黨一特别易屈服于沙皇獨一裁政一府的壓力,因為出于他們的中産階級的背景,他們不太願意用暴力對付暴力。
當時的一位英國觀察者對他們的地位之軟弱作了如下分析:"立憲民一主一黨一雖然應該得到他們是帝國中組織得最好的一個政一黨一的聲譽,但沒有牢牢控制住一柄一家,因為他們不具備這種控制力,他們不能實踐自己的觀點,不能正确評價自己的世界哲學,沒有在人民中生根。
因此,他們沒有得到農民和工人對他們這一政一黨一的支持,他們僅代表他們自己。
" 20世紀初西方對俄國的影響就是如此。
西方的侵入已逐漸破壞了一個獨特的、諧和一緻的社會;由此産生的種種壓力和沖突的反響終至成為1905年和1917年的偉大革命。
在考察這些大變動以前,我們将概述俄國在亞洲的政策和日俄戰争,日俄戰争為1905年革命準備了舞台。
三、1905年以前的俄國和亞洲 正如俄國和歐洲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由歐洲的經濟、技術優勢決定的一樣,俄國和亞洲之間的關系由俄國的優勢決定。
由于這一優勢的緣故,乃至18世紀的俄國已能制一服西伯利亞的部落民,向東擴張到太平洋。
但是,在東南部,俄國人由于強大的、人口稠密的中國帝國而停止前進,不得不接受了把他們限制在阿穆爾河以北地區的尼布楚條約(1689年)。
18、19世紀期間,俄國人重新向東面和南面推進,獲得阿拉斯加、阿穆爾河流域和中亞,從而完成了他們的帝國。
阿拉斯加的獲得隻不過是較早時期橫越西伯利亞、向較空寂的地區推進的一個繼續。
但是,在阿穆爾河流域,俄國人戰勝了中國帝國,在中亞,他們把自己的統治強加于古老的穆斯林開國。
這些成功之所以能取得,是因為俄國在技術上穩步前進。
這種進步同西方相比是不充分的——實際上是從西方得到的——不過它足以使俄國人在與東亞的中國人和中亞的穆斯林交往時占有決定一性一的優勢。
因此,俄國人繼續擴展他們的帝國疆界,直至受到那些技術方面不相上下或占優勢的勢力的阻擋為止——那些勢力也就是在阿拉斯加的美國人、在印度和波斯的英國人以及在滿洲的日本人。
阿拉斯加俄國人向阿拉斯加的推進是在彼得大帝統治期間開始進行的。
這位西方化的沙皇對遠東和對歐洲一樣感興趣,因此,他挑選丹麥血統的海軍軍官、維圖斯·白令船長率領一支探險隊前往美洲大一陸。
彼得的指示簡明、扼要,這也是他作指示的一個特點。
在堪察加或其他某一地方建造一、二條裝甲闆的船。
駕着這些船沿北去的海岸航行;這條海岸的界限尚不清楚,看來象是美洲海岸的一部分。
要确定它在哪裡與美洲相也要航行到在歐洲人管轄之下的某一居留地,如果遇到歐洲船,要向它了解這海岸的名稱,記錄下來,登陸,獲取詳細的情報,畫一張地圖,把它帶到這裡來。
白令于1728年和1740年進行了兩次探險。
他沒有解決西伯利亞和美洲是否在陸上相連的問題,因為他先東航越過白令海,然後才抵達至今還帶有他名字的、把兩個大一陸分隔開的海峽。
但是,白令和他的同事确踏勘了阿留申群島,而且在阿拉斯加海岸登陸。
俄國商人為有利可圖的海獺皮貿易所吸引,緊跟在探險者後面。
商人們首先剝削阿留申群島的島民,然後沿阿拉斯加海岸建立貿易站。
1799年,各種私營貿易公司聯合組成俄美公司。
俄國在阿拉斯加的傑出領一導一人是亞曆山大·巴拉諾夫,他積極地、獨斷獨行地指揮各種活動達派年。
他的主要問題是要把糧食從西伯利亞運過世界上風暴和霧最多的一個海洋。
因此,巴拉諾夫派遠征隊沿着美洲海岸去建立能在那裡為阿拉斯加的貿易站種植新鮮糧食的殖民地。
1811年11月,俄國人在聖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羅斯河旁設立羅斯堡,到1819年,他們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塊殖民地。
這一擴張導緻俄國與西班牙和美國的不和。
實際上,俄國人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存在明顯地有助于1823年門羅主義的發表。
最後,俄國人決定放棄他們在美洲占有的土地。
皮一毛一貿易的衰落使俄美公司瀕于破産。
俄國人擔心阿拉斯加太遙遠了,他們無法保護它不受美國擴張主義的侵害。
他們預料自己遲早會失去這一地區,就于1867年以70O萬美元的價格把它賣給了美國,也就是說每英畝土地的價格不到2分錢。
阿穆爾河流域其時,俄國人在北美洲的活動重新引起俄國人對阿穆爾河流域的興趣。
俄國人需要在太平洋有一個出口作為向他們的美洲殖民地供一應物資的基地。
他們的确有了鄂霍茨克港,但這是完全不夠的,因為這港口每年一直冰凍到6月,而且幾乎不斷地被霧籠罩。
此外,這港口瀕臨一條淺河,河内有危險的沙堤阻塞河口。
因而,俄國人文重新以渴望的目光前寬闊的、可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