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上)

關燈
quot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應當平等,""君主應為其人民服務""一個國家若劃分成少數大地産,是危險的"等等。

    但是,葉卡捷琳娜和其同時代的君主們并不僅僅談論改革。

    葉卡捷琳娜大大地改善了自己國家的行政制度和教育制度;腓特烈為促進普魯土的農業做了大量工作;而開明的專制君主中最真誠、最認真的約瑟夫二世在其統治期間由于試圖将其帝國改造得與新的原則相一緻而弄得筋疲力盡。

    不過,盡避這些統治者擁有極大的權力,取得的成就卻很有限。

    他們的繼承者常常破壞他們的成果,而教士和貴族則毫不退讓地反對威脅其既得利益的種種改革。

     啟蒙運動的學說不僅鼓舞了少數君主,也鼓舞了他們的一些臣民。

    例如,在俄國,貴族亞曆山大·拉季謝夫于1790年發表了一部題名為《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施行記》的著作。

    拉季謝夫是哲人們的一個忠實信徒,他在其著作中尖銳地譴責了自己國家的基本制度——官僚政治、專制主義的君主政體和農奴制。

    同樣,在哈普斯堡帝國,也可找到哲人們的許多忠實信徒。

    其中有個叫傑爾傑·貝塞恩耶的貴族被普遍地稱為匈牙利的伏爾泰。

    18世紀末,一個叫尤莉娅·恰凱的女伯爵擁有一個有5,160卷書的藏書室,其中有3,600多卷是法文書,包括了伏爾泰和盧梭的全部初版的著作。

    甚至在穆斯林的奧斯曼帝國,蘇丹謝裡姆三世也是啟蒙運動的學說的熱情支持者,他似乎是從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商人和外交官那裡吸收到這些學說的。

    雖然他盡力将自己的思想付諸實踐,但既得利益集一團一的反對非常猛烈,他在統治18年後于1807年被殺害。

    蘇丹的臣民,尤其是與西歐有某些交往的巴爾幹半島的基督教徒,也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

    這方面較傑出的是塞爾維亞的一名到處走動的修道士,名叫奧布拉多維奇,他曾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廣泛地旅行。

    旅行期間,他成為啟蒙運動的一名直言不諱的信徒;這一點,從其著作的以下這段話中能覺察出來: 我有兩個主要目的:首先,說明寺院對社會是無用的;其次,說明充分地學習的巨大必要一性一,充分地學習是一種極有效的方法,能使人們擺脫迷信,能引導人們真正地崇敬上帝、擁有理一性一的虔誠和有知識的優點,從而使一個富有理一性一的人真正地走上現世的和永恒的幸福之路。

    ……我将毫不注意任何人屬于什麼宗教和信仰,那也不是在當前的文明時代裡所需考慮的事。

     在南北美洲,啟蒙運動也有着直接的、非常重大的影響。

    在拉丁美洲,新的學說由于官員、商人和移民川流不息地到來而得到傳播。

    有位曆史學家在分析了哲人們的著作在拉丁美洲的大學和私人圖書館中的廣泛傳播之後,下結論說,"啟蒙運動顯然影響了……約1808年前後達到成熟的整整一代人,導緻了争取獨立的鬥争。

    至于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我們将在下面論述美國革命的一節中詳細考察。

    這裡隻要提一下托馬斯·潘恩、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傑斐遜正象伏爾泰、盧梭和孟德斯鸠那樣完全是哲人就夠了。

    畢竟,正是傑斐遜宣布每個人都有兩個祖國:"他自己的國家和法國。

    " 啟蒙運動的種種學說的影響并沒有随着18世紀甚至19世紀的結束而消失。

    伏爾泰和潘恩的著作至今仍有影響,仍鼓舞着生活在普遍的狀況和制度限早先哲人們與之鬥争的狀況和制度相似的國家裡伯人民。

    例如,開羅的一愛一資哈爾大學的教授K.M.哈立德于1950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我們從這裡開始》的書,提出了一個要使穆斯林世界恢複一活力的綱領。

    哈立德在書中大量地引用了伏爾泰、盧梭和活息的話,并引用盧梭的話來闡明他寫這本書的動機。

    他在序言中寫道;"就撰寫這本書的動機的崇高而言,我完全是問心無愧的。

    "也許盧梭的話最能表達我的這種感情:"正是我們對上帝的信仰和對人類的信心,激勵我們決心把愚蠢的、奴一性一的動物變成為有知識的、有人一性一的人。

    " 四、美國革命 我們不應誇大仁慈的專制君主貫徹啟蒙運動的種種學說所取得的實效。

    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啟蒙運動才大大地影響了歐洲的人民群衆。

    但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幫命,這場幫命提一供了将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一性一的示範。

     我們早先已提到,十三個殖民地的一個主要特點是政治上難駕禦,它們的民選議會者是與從倫敦派來的總督和其他官員不和。

    我們還提到,英國在七年戰争中決定一性一地打敗了法國,并通過1763年的巴黎和約獲得了北到北冰洋、西要密西西比河的法國殖民地。

    英國人和美國人對他們巨大的共同勝利感到非常自豪。

    但是,這一勝利在解決了舊問題的同時又引起了新問題。

    一個新問題是,由于法國進攻的危險已消除,十三個殖民地的獨立一精一神正在不斷增強。

    另一新問題是,英國政一府在獲得巨大的新殖民地以後,決定加緊對帝國組織的控制。

    這種加緊在早期階段也許是可行的,但這時,在長期的"有益的忽視"之後,在消除法國的威脅之後,殖民地居民确信他們能夠照料自己并有充分的權利這樣做。

    因而,美國革命基本上起因于帝國權力和殖民地自治這兩種相沖突的要求;馬薩諸塞的總督弗朗西斯·伯納德在他于1765年11月23日寄給在倫敦的上司的信中,十分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 美利堅的所有政治上的弊端皆起因于沒有确定大不列颠和美利堅殖民地之間的關系。

    因此,在不列颠和美利堅存在着關于這種關系的種種意見,它們互不一緻、互相矛盾。

    在不列颠,美利堅諸政一府給看作是被授權制訂地方法、隻是在議會高興的時候才得以存在的社一團一,議會……随時有權力解散它們。

    在美利堅,他們自稱……是完備的國家,除了有同一個國王外,其他方面均不依靠大不列颠;他們從容不迫地完善了立法機關,一點也不受大不列颠的立法機關的支配。

    ……在一個如此巨大的矛盾中,誰将作出決定呢? 對這一決定一性一的問題作出回答的是軍隊。

    在美利堅殖民者當中,并非所有的人,甚至也不是大部分人,贊成求助于暴力。

    事實上,他們分裂成兩個敵對的陣營。

    保守主義者僅僅希望恢複1763年以前普遍地存在于母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那種松散的關系。

    但是,激進主義者要求帝國關系中發生使殖民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事務的變化,他們還要求殖民地内部出現有利于平民百姓的政治權力的轉移。

    關于後面一點,保守主義者激烈反對。

    他們不想引進民一主政體;相反,他們希望象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一樣,保持上層階級的領導。

    最後,由于不列颠無能的官員屢犯大措,激進主義者得以獨行其是。

     導緻革命的步驟是衆所周知的,無需詳細叙述。

    首先是1763年時宣布禁止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移民。

    這原是作為在能夠制訂出有條理的土地政策以前保持和平的一項臨時措施,但是,那些可能成為移居者和投機商的人以為自己将為了英國少數一毛一皮商的利益而被永遠排除在外。

    然後,是施行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稅法"、"駐兵法"、"印花稅法"和"湯森稅法";其目的是為了将英國繁重的稅收負擔的一部分轉嫁到美利堅殖民者肩上。

    這些征稅在英國人看來,尤其是考慮到近來擊敗法國人的戰争所帶來的花費以及将來保護美利堅邊疆所必需的預計的花費,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殖民地居民由于都受到這些征稅的影響,一緻加以反對。

    他們召開了一次洲際大會,組織對英貨的抵制,直到這些财政措施被取消為止。

    然而,英國政一府又施行了另外一系列欠考慮的措施,引起了一場導緻革命的新風暴。

     一連串富有戲劇一性一的事件——東印度公司對茶葉的壟斷、波士頓茶一黨一案、作為對在波士頓港口的破壞行為的懲罰的強制法令即不可容忍法令——是人們所熟悉的。

    當時,1774年,英國國會還通過了魁北克法案,為被征服的法商加拿大人規定了一個政一府體制,并劃定了魁北克的邊界,邊界内包括俄亥俄河以北的全部領土,即現在的威斯康星州、密執安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和俄亥俄州。

    在捍衛魁北克法案方面,可說的東西很多,但是,美利堅殖民者譴責它是為了天主教的法裔加拿大人的利益而阻擋他們向西擴張的又一道不可容忍法令。

    1774年9月,第一屆大一陸會議在費城召開,組織了對英貨的又一次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