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歐擴張時的穆斯林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的貿易的大部分。
但是,他們能做到這一點,并非因為他們的商品優良或者經商技術高明,而是由于他們的海船和槍炮占有優勢。
實際上,我們将發現,葡萄牙人最初境況窘迫,他們沒有什麼可用來換取自己所垂涎的物品,隻是不久從墨西哥和秘魯的礦井中源源湧來的大批金銀才将他們從這一窘境中解救出來。
宗教信仰自一由伊斯蘭教在基督教徒心目中,通常等于宗教狂一熱。
但16世紀時,基督教世界中的宗教狂一熱很可能較穆斯林世界中的更普遍。
這是個宗教戰争不息的時期: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老是互相殘殺,而且兩者都不斷地迫害、劫掠猶太教徒。
确實,在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也存在着不寬容或殘酷的迫害。
然而,事實依舊是,印度教徒在穆斯林莫卧兒人統治下享有的自一由,比起任何居從屬地位的宗教一團一體在基督教歐洲享有的自一由。
要大得多。
此外,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在穆斯林世界中的待遇較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待遇要好些,也是無可懷疑的。
這一點可由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在基督教西班牙的命運得到說明;衆所周知,他們在那裡遭到殘忍的蹂一躏,不得不逃走。
但是,人們不十分清楚,大批猶太難民逃到奧斯曼帝國後,卻找到了他們在西方所得不到的寬容。
猶太移民常是些身懷技藝、頗有辦法的人,因此,他們為自己的新祖國作出了大量貢獻。
實際上,有位奧斯曼蘇丹曾說過,他無法理解西班牙國王為何會愚蠢地準許如此寶貴的臣民離開自己的王國。
"這位斐迪南,怎麼能說是'英明的'——他讓自己的國家貧困,以便使我的國家富裕。
"下面這段話也值得注意,它是英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的夫人、瑪麗·沃特利·蒙塔古女士于1717年寫的,描述了猶太教徒在奧斯曼帝國的境況: 我注意到,絕大部分有錢商人都是猶太教徒。
在這國家,猶太教徒勢力驚人。
他們享有所有蒙昧的土耳其人所享受不到的許多特權;他們在這裡建立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團一體,由他們自己的法律管轄;他們控制了帝國的全部貿易——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内部有着牢固的聯盟,一方面是因為土耳其人生一性一懶散、不夠勤奮,而他們在這方面恰好相反。
每個帕夏手下都有猶太教徒,他是柏夏的管家,參與帕夏的所有機密,經管帕夏的一切事務。
不管是訂立契約、接受賄賂,還是轉一讓商品,都要經過猶太教徒之手。
他們是達官貴人的醫生、管家和譯員。
奧斯曼帝國的絕大多數非穆斯林臣民都是基督教徒,而不是猶太教徒。
這些基督教徒和其他穆斯林國家的基督教徒一樣,可以自行按自己的願望做禮拜,受到的限制較少。
其原因主要在于伊斯蘭教法。
伊斯蘭教法承認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跟穆斯林一樣,是聖經的臣民。
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都奉有一部暴典——一部成文的啟示錄。
他們的宗教信仰被認為是合法的,隻是不夠完全,因為穆罕默德已取代摩西和耶稣基督。
因此,伊斯蘭教對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頗為寬容,允許他們在受到某些限制和付出若幹代價的情況下奉行其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也對生活的各個方面作了恰當規定。
它是一部宗教法典,也是一部民法典。
因之,伊斯蘭教在寬容非穆斯林的宗教時,也允許他們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
這一政策是通過準許非穆斯林臣民組織成米勒特即擁有自己的教會首領、享有自治權的社一團一,得到落實。
各宗教一團一體都有各自獨立的米勒特:希臘東正教的、由啟蒙者聖格列高利創立的亞美尼亞教會成員的、羅馬天主教的、猶太人的以及新教徒的米勒特。
這樣,土耳其人便使他們的非穆斯林臣民能比較自在地管理自己。
誠然,奧斯曼帝國的非穆斯林享受不到完全的宗教平等。
他們不得騎馬或攜帶武器,必須穿獨特的服裝以和真正的信仰者區别開來。
他們的住宅不能高于穆斯林的。
他們不可以修繕自己的教堂或敲鐘,除非經特别許可;而這種許可很難得到。
他們必須繳納額外的人頭稅,這種稅在印度已為阿克巴所免除。
不過,盡避有這種種不公平待遇,不遵奉國教者在蘇裡曼統治下的境況比在查理五世或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統治下的境況要好些。
他們可以自一由地保持自己的宗教,可以去自己的教堂或猶太教堂做禮拜,可以有自己的牧師;他們隻要接受蘇丹的統治,便可在管理自己社一團一的事務時很少受到土耳其官吏的幹涉。
處于威尼斯人統治下的塞浦路斯、克裡特及其他一些島嶼上的希臘人,比較起來也都更喜歡早先土耳其人的統治,因為土耳其人讓他們的公社享有自治權,并給他們以宗教自一由。
而威尼斯人則使他們受到中央集權的控制,并讓天主教神父不斷地勸誘他們改變宗教信仰。
1710年,法國旅行者莫特雷耶在希臘西海岸的莫頓登陸時,發現市民們對他們的統治者即大約11年前趕走土耳其人的威尼斯人,都極其仇視。
當地有位居民向莫特雷耶抱怨說,"他們的神父到我們跟前來攻擊我們的宗教,還老糾纏着要我們信奉他們的宗教;這種事,土耳其人可從來沒想到去做。
正相反,他們給了我們本想要的全部自一由……"文化成就 穆斯林世界在文化上和在宗教政策方面一樣,取得了很高成就。
16世紀時,諸穆斯林帝國的文化已很豐富、複雜、多樣。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過去在中東和南亞曾繁榮一時的諸偉大文明——拜占庭文明、埃及文明、叙利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
諸穆斯林國家地處中心地區,從來自外界——歐洲和中國——的相當大的文化影響中獲益匪淺,促使它們的文化雖然也許不象古希臘或近代西方世界的文化那樣生氣勃勃、富有獨創一性一,但也取得了高度成就。
尤其是在建築藝術上,穆斯林留下了至今仍保持其原有地位的一精一美作品。
那時的建築風格實際上因地而異,反映了地方傳統和附近地區的影響。
今天,聳立在開羅的屬于這一時期的清真寺禮尖塔就和建在北非西部的清真寺禮尖塔大不相同;前者輪廓優美,而後者則呈方形、較厚實。
在印度,莫卧兒人将波斯和印度建築中的一些成分一揉一成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其特點是采用球形穹窿頂(即将其穹隅的頂點支在細長住上的圓屋頂)和高一聳的拱門。
可代表印度伊斯蘭教建築藝術的傑出紀念物有不少。
其中,有阿克巴所建的法塔赫布爾西格裡城,城中建有瑰麗壯觀的清真寺、陵墓、公共一浴一室和宮殿;還有沙.賈汗在德裡所建的、内庭設有著名的孔雀寶座的宮殿以及這位皇帝在阿格拉郊外所建的更為著名的泰吉·瑪哈爾陵。
這一時期的波斯建築具有一個特别令人愉快的特點:将色彩鮮明的建築物造在有着池塘溪流、令人賞心悅目的花園裡。
薩菲王朝的君主的許多宮殿都建在這樣的大花園裡。
奧斯曼帝國的建築也處于生氣勃勃的狀态。
世界聞名的錫南帕夏的了不起的一生可作為這方面的一個例證。
他最初是一名打仗時負責架橋築渡口的軍事營造官,不久,受帝國統治者和高官顯貴們的委托,專門從事建造清真寺和宮殿。
在他長達90年的一生中,他工作起來總是幹勁十足、成績卓著,所以,他赢得了"土耳其的米開朗琪羅"這一國際聲譽。
帝國各地,從波斯尼亞到麥伽,他都留下了顯露自己才華的标記。
到1679年去世前,他至少建造了343座建築物,其中包括81座清真寺、55所學校、50座小教堂、34座宮殿和33所公共一浴一室。
他有兩個弟子還是印度泰吉·瑪哈爾陵的設計者。
曆史和傳記類著作在穆斯林國家也很流行。
埃及人在編纂将過去的知識分類編排的百科全書一性一著作方面,尤為積極。
社會科學方面,最傑出的人物要數突尼斯曆史學家伊本·赫勒敦。
他在自己的大部頭傑作《通史導論》一書中,試圖把曆史當作一門科學來論述,概括地提出一種世俗的曆史哲學。
由于他研究了伊斯蘭教帝國的盛衰,所以他能對所有帝國的興亡作出概括。
他特别強調了諸如民族的一團一結一精一神、奢侈一婬一逸的腐敗影響以及缺乏過危險生活的機會之類的因素。
赫勒敦思考的範圍之廣泛,使人不免會聯想起希臘曆史學家修昔底德。
文學,是穆斯林國家的人們極感興趣的又一領域。
這方面,波斯人可為世所公認的大師,他們創作了不少受到普遍贊美和模仿的作品。
不過,按西方的鑒賞标準,穆斯林的散文和詩歌似乎有些矯一揉一造作、過于講究修辭。
其作品内容服從于表達形式。
主要關心的是許多修飾方法的運用:移字母構新詞,同音異義詞(發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的詞,如reed和read,回文(可順讀、也可倒讀的詩句),裝飾(詩句排列成幾何圖案),四邊形(詩句排列成矩形,可橫讀,也可豎讀),隐匿(故意避免采用字母表中的某一字母),謎語(一些用數字表示的日期可由某些詞中預定的字母數值的總數獲得)。
除了這些一精一巧的修辭方法外,波斯作家還忠實地重複某些傳統的用語和聯系。
"圓臉"、"絲柏狀身材"和"鮮紅魚嘴唇"都千篇一律地經常出現。
如果"夜莺"給提到了,"玫瑰花"就決不會在遠處。
穆斯林作家在這種狹窄的框架内關心他們所熟悉的少數主題,反複不斷地用愈益美麗的語言和愈益巧妙的措辭來加以表達。
除這些主要的文化活動領域外,穆斯林在其他幾個方面也很出色,其中包括繪細密畫、編織地毯和紡織品、燒制瓷器、鞣制皮革和制作珠寶飾物等方面。
四、穆斯林帝國的衰落 16世紀的穆斯林世界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蘇裡曼、阿克巴和阿拔斯統治的帝國至少堪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帝國相匹敵。
然而,17世紀時,這些帝國開始突然衰落。
到18世紀,它們已遠遠落後于西歐,而且至今仍落後。
一個解釋是,統治這些帝國的王朝都很腐敗。
1566年,謝裡姆二世繼承蘇裡曼一世。
他懶惰、愚鈍、放一蕩,嗜酒如命,其臣民都稱他為酒鬼謝裡姆。
然而,他的腐化堕一落還不如他以後的許多可恥的繼任者那麼嚴重。
這一時期,有位奧斯曼帝國的朝臣曾寫道,易蔔拉欣一世于1649年成為蘇丹後,便"落入後宮的親信和同伴、侏儒、啞巴、宦官及女人們的手中……他們一道把所有的事都弄得一一團一糟。
"這同樣的情形也發生于波斯;在波斯,阿拔斯的繼承人于1629年登上王位後,也受制于後宮的影響。
在印度,帝國的衰落始于奧朗則布(1659-1707年在位)執政時。
奧朗則布是一位能幹的将軍、出色的行政官和一位謹慎、勤勉的統治者。
但是,他有一個緻命缺點:不能容忍其印度教臣民,尤其是在他漫長統治的後半階段。
他将阿克巴制定的建立一個民族國家的政策視作恰恰是對伊斯蘭教思想的否定。
166一9年,他下令"廢除異教徒的所有廟宇和學校。
"10年後,他又向印度教徒重行征收一世紀前已由阿克巴取消的人頭稅。
奧朗則布還盡可能完全地把印度教徒趕出
但是,他們能做到這一點,并非因為他們的商品優良或者經商技術高明,而是由于他們的海船和槍炮占有優勢。
實際上,我們将發現,葡萄牙人最初境況窘迫,他們沒有什麼可用來換取自己所垂涎的物品,隻是不久從墨西哥和秘魯的礦井中源源湧來的大批金銀才将他們從這一窘境中解救出來。
宗教信仰自一由伊斯蘭教在基督教徒心目中,通常等于宗教狂一熱。
但16世紀時,基督教世界中的宗教狂一熱很可能較穆斯林世界中的更普遍。
這是個宗教戰争不息的時期: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老是互相殘殺,而且兩者都不斷地迫害、劫掠猶太教徒。
确實,在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也存在着不寬容或殘酷的迫害。
然而,事實依舊是,印度教徒在穆斯林莫卧兒人統治下享有的自一由,比起任何居從屬地位的宗教一團一體在基督教歐洲享有的自一由。
要大得多。
此外,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在穆斯林世界中的待遇較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待遇要好些,也是無可懷疑的。
這一點可由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在基督教西班牙的命運得到說明;衆所周知,他們在那裡遭到殘忍的蹂一躏,不得不逃走。
但是,人們不十分清楚,大批猶太難民逃到奧斯曼帝國後,卻找到了他們在西方所得不到的寬容。
猶太移民常是些身懷技藝、頗有辦法的人,因此,他們為自己的新祖國作出了大量貢獻。
實際上,有位奧斯曼蘇丹曾說過,他無法理解西班牙國王為何會愚蠢地準許如此寶貴的臣民離開自己的王國。
"這位斐迪南,怎麼能說是'英明的'——他讓自己的國家貧困,以便使我的國家富裕。
"下面這段話也值得注意,它是英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的夫人、瑪麗·沃特利·蒙塔古女士于1717年寫的,描述了猶太教徒在奧斯曼帝國的境況: 我注意到,絕大部分有錢商人都是猶太教徒。
在這國家,猶太教徒勢力驚人。
他們享有所有蒙昧的土耳其人所享受不到的許多特權;他們在這裡建立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團一體,由他們自己的法律管轄;他們控制了帝國的全部貿易——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内部有着牢固的聯盟,一方面是因為土耳其人生一性一懶散、不夠勤奮,而他們在這方面恰好相反。
每個帕夏手下都有猶太教徒,他是柏夏的管家,參與帕夏的所有機密,經管帕夏的一切事務。
不管是訂立契約、接受賄賂,還是轉一讓商品,都要經過猶太教徒之手。
他們是達官貴人的醫生、管家和譯員。
奧斯曼帝國的絕大多數非穆斯林臣民都是基督教徒,而不是猶太教徒。
這些基督教徒和其他穆斯林國家的基督教徒一樣,可以自行按自己的願望做禮拜,受到的限制較少。
其原因主要在于伊斯蘭教法。
伊斯蘭教法承認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跟穆斯林一樣,是聖經的臣民。
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都奉有一部暴典——一部成文的啟示錄。
他們的宗教信仰被認為是合法的,隻是不夠完全,因為穆罕默德已取代摩西和耶稣基督。
因此,伊斯蘭教對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頗為寬容,允許他們在受到某些限制和付出若幹代價的情況下奉行其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也對生活的各個方面作了恰當規定。
它是一部宗教法典,也是一部民法典。
因之,伊斯蘭教在寬容非穆斯林的宗教時,也允許他們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
這一政策是通過準許非穆斯林臣民組織成米勒特即擁有自己的教會首領、享有自治權的社一團一,得到落實。
各宗教一團一體都有各自獨立的米勒特:希臘東正教的、由啟蒙者聖格列高利創立的亞美尼亞教會成員的、羅馬天主教的、猶太人的以及新教徒的米勒特。
這樣,土耳其人便使他們的非穆斯林臣民能比較自在地管理自己。
誠然,奧斯曼帝國的非穆斯林享受不到完全的宗教平等。
他們不得騎馬或攜帶武器,必須穿獨特的服裝以和真正的信仰者區别開來。
他們的住宅不能高于穆斯林的。
他們不可以修繕自己的教堂或敲鐘,除非經特别許可;而這種許可很難得到。
他們必須繳納額外的人頭稅,這種稅在印度已為阿克巴所免除。
不過,盡避有這種種不公平待遇,不遵奉國教者在蘇裡曼統治下的境況比在查理五世或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統治下的境況要好些。
他們可以自一由地保持自己的宗教,可以去自己的教堂或猶太教堂做禮拜,可以有自己的牧師;他們隻要接受蘇丹的統治,便可在管理自己社一團一的事務時很少受到土耳其官吏的幹涉。
處于威尼斯人統治下的塞浦路斯、克裡特及其他一些島嶼上的希臘人,比較起來也都更喜歡早先土耳其人的統治,因為土耳其人讓他們的公社享有自治權,并給他們以宗教自一由。
而威尼斯人則使他們受到中央集權的控制,并讓天主教神父不斷地勸誘他們改變宗教信仰。
1710年,法國旅行者莫特雷耶在希臘西海岸的莫頓登陸時,發現市民們對他們的統治者即大約11年前趕走土耳其人的威尼斯人,都極其仇視。
當地有位居民向莫特雷耶抱怨說,"他們的神父到我們跟前來攻擊我們的宗教,還老糾纏着要我們信奉他們的宗教;這種事,土耳其人可從來沒想到去做。
正相反,他們給了我們本想要的全部自一由……"文化成就 穆斯林世界在文化上和在宗教政策方面一樣,取得了很高成就。
16世紀時,諸穆斯林帝國的文化已很豐富、複雜、多樣。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過去在中東和南亞曾繁榮一時的諸偉大文明——拜占庭文明、埃及文明、叙利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
諸穆斯林國家地處中心地區,從來自外界——歐洲和中國——的相當大的文化影響中獲益匪淺,促使它們的文化雖然也許不象古希臘或近代西方世界的文化那樣生氣勃勃、富有獨創一性一,但也取得了高度成就。
尤其是在建築藝術上,穆斯林留下了至今仍保持其原有地位的一精一美作品。
那時的建築風格實際上因地而異,反映了地方傳統和附近地區的影響。
今天,聳立在開羅的屬于這一時期的清真寺禮尖塔就和建在北非西部的清真寺禮尖塔大不相同;前者輪廓優美,而後者則呈方形、較厚實。
在印度,莫卧兒人将波斯和印度建築中的一些成分一揉一成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其特點是采用球形穹窿頂(即将其穹隅的頂點支在細長住上的圓屋頂)和高一聳的拱門。
可代表印度伊斯蘭教建築藝術的傑出紀念物有不少。
其中,有阿克巴所建的法塔赫布爾西格裡城,城中建有瑰麗壯觀的清真寺、陵墓、公共一浴一室和宮殿;還有沙.賈汗在德裡所建的、内庭設有著名的孔雀寶座的宮殿以及這位皇帝在阿格拉郊外所建的更為著名的泰吉·瑪哈爾陵。
這一時期的波斯建築具有一個特别令人愉快的特點:将色彩鮮明的建築物造在有着池塘溪流、令人賞心悅目的花園裡。
薩菲王朝的君主的許多宮殿都建在這樣的大花園裡。
奧斯曼帝國的建築也處于生氣勃勃的狀态。
世界聞名的錫南帕夏的了不起的一生可作為這方面的一個例證。
他最初是一名打仗時負責架橋築渡口的軍事營造官,不久,受帝國統治者和高官顯貴們的委托,專門從事建造清真寺和宮殿。
在他長達90年的一生中,他工作起來總是幹勁十足、成績卓著,所以,他赢得了"土耳其的米開朗琪羅"這一國際聲譽。
帝國各地,從波斯尼亞到麥伽,他都留下了顯露自己才華的标記。
到1679年去世前,他至少建造了343座建築物,其中包括81座清真寺、55所學校、50座小教堂、34座宮殿和33所公共一浴一室。
他有兩個弟子還是印度泰吉·瑪哈爾陵的設計者。
曆史和傳記類著作在穆斯林國家也很流行。
埃及人在編纂将過去的知識分類編排的百科全書一性一著作方面,尤為積極。
社會科學方面,最傑出的人物要數突尼斯曆史學家伊本·赫勒敦。
他在自己的大部頭傑作《通史導論》一書中,試圖把曆史當作一門科學來論述,概括地提出一種世俗的曆史哲學。
由于他研究了伊斯蘭教帝國的盛衰,所以他能對所有帝國的興亡作出概括。
他特别強調了諸如民族的一團一結一精一神、奢侈一婬一逸的腐敗影響以及缺乏過危險生活的機會之類的因素。
赫勒敦思考的範圍之廣泛,使人不免會聯想起希臘曆史學家修昔底德。
文學,是穆斯林國家的人們極感興趣的又一領域。
這方面,波斯人可為世所公認的大師,他們創作了不少受到普遍贊美和模仿的作品。
不過,按西方的鑒賞标準,穆斯林的散文和詩歌似乎有些矯一揉一造作、過于講究修辭。
其作品内容服從于表達形式。
主要關心的是許多修飾方法的運用:移字母構新詞,同音異義詞(發音相同但意義不同的詞,如reed和read,回文(可順讀、也可倒讀的詩句),裝飾(詩句排列成幾何圖案),四邊形(詩句排列成矩形,可橫讀,也可豎讀),隐匿(故意避免采用字母表中的某一字母),謎語(一些用數字表示的日期可由某些詞中預定的字母數值的總數獲得)。
除了這些一精一巧的修辭方法外,波斯作家還忠實地重複某些傳統的用語和聯系。
"圓臉"、"絲柏狀身材"和"鮮紅魚嘴唇"都千篇一律地經常出現。
如果"夜莺"給提到了,"玫瑰花"就決不會在遠處。
穆斯林作家在這種狹窄的框架内關心他們所熟悉的少數主題,反複不斷地用愈益美麗的語言和愈益巧妙的措辭來加以表達。
除這些主要的文化活動領域外,穆斯林在其他幾個方面也很出色,其中包括繪細密畫、編織地毯和紡織品、燒制瓷器、鞣制皮革和制作珠寶飾物等方面。
四、穆斯林帝國的衰落 16世紀的穆斯林世界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蘇裡曼、阿克巴和阿拔斯統治的帝國至少堪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帝國相匹敵。
然而,17世紀時,這些帝國開始突然衰落。
到18世紀,它們已遠遠落後于西歐,而且至今仍落後。
一個解釋是,統治這些帝國的王朝都很腐敗。
1566年,謝裡姆二世繼承蘇裡曼一世。
他懶惰、愚鈍、放一蕩,嗜酒如命,其臣民都稱他為酒鬼謝裡姆。
然而,他的腐化堕一落還不如他以後的許多可恥的繼任者那麼嚴重。
這一時期,有位奧斯曼帝國的朝臣曾寫道,易蔔拉欣一世于1649年成為蘇丹後,便"落入後宮的親信和同伴、侏儒、啞巴、宦官及女人們的手中……他們一道把所有的事都弄得一一團一糟。
"這同樣的情形也發生于波斯;在波斯,阿拔斯的繼承人于1629年登上王位後,也受制于後宮的影響。
在印度,帝國的衰落始于奧朗則布(1659-1707年在位)執政時。
奧朗則布是一位能幹的将軍、出色的行政官和一位謹慎、勤勉的統治者。
但是,他有一個緻命缺點:不能容忍其印度教臣民,尤其是在他漫長統治的後半階段。
他将阿克巴制定的建立一個民族國家的政策視作恰恰是對伊斯蘭教思想的否定。
166一9年,他下令"廢除異教徒的所有廟宇和學校。
"10年後,他又向印度教徒重行征收一世紀前已由阿克巴取消的人頭稅。
奧朗則布還盡可能完全地把印度教徒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