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歐擴張時的穆斯林世界

關燈
高級文化大多受到波斯模一式的影響,波斯語是宮廷、公衆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

    可是,在這莫卧兒統治機構和居支配地位的波斯文化的底下,流着一股強大的印度教的潛流。

    大部分人依然忠于與嚴格地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極其不同的、剛開始發展的、信仰多神的印度教。

    鄉村群衆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與統治集一團一的截然不同這一事實已為當時的外國人所知道。

    有位研究這一問題的權威說,"1700年時,莫卧兒帝國在普通的外國人看來是印度人的,就象19世紀時,滿族帝國在居住中國的外國觀察者看來,是中國人的一樣。

    " 三、穆斯林帝國的輝煌 軍事力量這三個穆斯林帝國都是頭等軍事強國。

    關于這一點,在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于1525年12月發給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裡曼一世的呼籲書中,可找到有力的證明。

    這份呼籲書的内容是請求土耳其人進攻哈普斯堡王朝的首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蘇裡曼于1526年作出響應:渡過多瑙河,侵入匈牙利,從而減輕了弗蘭西斯所受到的壓力。

    這僅僅是土耳其人多次遠征中的一次;這些遠征不僅援助了法國(和順便為土耳其人提一供了更多的領土和戰利品),而且還援救了路德教異教徒——因為土耳其人的遠征使哈普斯堡皇室的注意力從德意志轉移到受威脅的多瑙河邊界區。

    穆斯林軍事力量竟然大大地有助于正處在關鍵一性一的形成階段的新教事業,确似乎有悖常理。

    反過來,波斯人通過與哈普斯堡皇室合作、反對他們共同的土耳其敵人,也大大地影響了歐洲的發展。

    波斯為了反對奧斯曼帝國,開辟了第二戰場,使奧斯曼帝國無法以全部力量攻擊歐洲;這一做法頗同于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對付德國的手段。

     穆斯林軍隊在火炮裝備方面通常落後于歐洲軍隊。

    他們靠歐洲人供給最先進的大炮和最富有經驗的炮手。

    不過,這種差異僅僅是程度上的。

    因缺乏火炮而無力抵禦進攻的情況,對穆斯林帝國來說,并不存在。

    穆斯林軍隊可獲得大量裝備,隻是這些裝備并不象當時最好的歐洲軍隊的裝備那樣有效和得到很好的一操一縱。

     另一方面,穆斯林世界的龐大兵力給歐洲觀察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估計,阿克巴時期,整個印度常備軍總數達一百多萬人,較1914年時的印度軍隊多一倍以上。

    而且,這些龐大的軍隊在諸穆斯林帝國臻于鼎盛時,都紀律嚴明、訓練有素。

    由于明顯的地理上的原因,歐洲人對土耳其軍隊非常熟悉,與他們打交道有大量的直接經驗。

    這種經驗使歐洲人對土耳其軍隊印象深刻,并很尊敬。

    蘇裡曼一世統治期間,哈普斯堡皇室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奧吉爾·吉斯萊恩·德巴斯貝克的報告是頗有代表一性一的。

    1555年,德巴斯貝克參觀了一所土耳其兵營,之後,他在給家裡的信中這樣寫道: "象哈普斯堡皇室和奧斯曼帝國"那樣不同的世界之間的鬥争必定會導緻怎樣的結果呢?我一想到這一點就不寒而栗。

    …在他們方面,他們所屬的帝國極為富有、資源未受損耗、使用武器熟練、軍隊富有作戰經驗、勝利一個接一個連續不斷、甘願忍受艱苦、一團一結一緻、秩序井然、紀律嚴明、崇尚節儉、行一事謹慎。

    在我們方面,則是國庫空虛、習慣奢侈、資源耗盡、一精一神頹喪、軍隊缺乏作戰經驗且桀骜不馴、将領們貪得無厭、紀律無人注重、到處是胡作非為、人們沉溺于酗酒和一婬一逸放一蕩,而最糟的是,敵人們習慣于勝利,我們習慣于失敗。

    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況會導緻怎樣的結果,難道我們還拿不準嗎?對我們的敵人來說,唯一的障礙是波斯;波斯地處這些侵略者的後方,迫使他們須謹慎行一事。

    他們對波斯的畏懼使我們獲得喘一息時間,但這僅僅是暫時的。

     行政效率所有穆斯林國家的皇帝都對他們的臣民有着絕對的權力。

    因此,國家行政管理的好壞取決于帝國首腦的才能如何。

    16世紀時,穆斯林國家的皇帝都是些才能非凡的人。

    可以肯定地說,蘇裡曼、阿撥斯和阿克巴比得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君主。

    例如,在波斯,有位英國旅行者說,"這位國王[阿投斯]登基後,徹底制一服了這一國家;一個人隻要手執棍棒,無須攜帶其他武器,便可安然無恙地在這一國家旅行。

    ……同樣,在印度,阿克巴擁有一支組織得很好的官僚隊伍,官吏的品級用騎兵的軍銜來表示。

    在莫卧兒帝國的行政部門任職,待遇優厚,且有希望得到迅速的晉升,因而,吸引了在印度的和從國外來的最優秀的人物。

    據估計,百分之七十的官吏是外國人,如波斯人和阿富汗人;其餘的是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

    官吏去世後,其财産由皇帝繼承,其職位成為空缺。

    這就減少了貪一污腐化和世襲占有之類的弊病,這些弊病當時正困擾着西方諸國。

    稅收工作由一位有資格直接觐見皇帝的大臣掌管。

    稅務部門不受各省總督支配,有完全的自主權。

    它負責估定和征收土地的收益,也負責征收關稅和營業稅。

    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官吏們有權在新開墾荒地的地區減少賦稅。

     由于阿克巴向所有臣民開放他的官僚機構,所以,任命和擢升官吏的标準是才能而不是宗教。

    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巴斯貝克對奧斯曼帝國的這一行政管理制度也确切地作了同樣證明: 蘇丹在任命官員時,并不重視那些因擁有财産或地位而自命不凡者。

    ……他根據是非曲直來考慮每件事,并仔細調查所要提升的人的品行、才能和一性一格。

    在職人員隻有立功才能得到晉升;這一制度保證了各種職位僅僅分配給那些有能力的人。

    ……因此,在土耳其人中間,榮譽、重要職位和法官職務是作為對傑出才能和卓越貢獻的報答。

    如果有誰不誠實、懶惰或租枝大葉,他就會繼續留在階梯的最低一級,成為人們蔑視的對象。

    ……我們的思想與此不同,在我們那裡,空着的職位決不留給那些立功的人;衡量一切的标準是出身;顯赫的出身才是在公共事業中得到晉升的唯一的關鍵所在。

     經濟的發展就經濟标準而言,近代初期諸穆斯林國家用現在的話來說,都是發達國家。

    無疑,當時的西歐人也這樣認為;他們為了遠遠地抵達傳說中的印度和香料群島,願意面對任何艱難或危險。

    奧斯曼帝國離西歐人的老家較近,是一個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經濟單位。

    它範圍廣闊,氣候多樣,這就保證它實際上能做到自給自足。

    匈牙利、瓦拉幾亞、小亞細亞和埃及的肥沃平原生産了充裕的糧食和原料。

    君士坦丁堡、薩洛尼卡、大馬士革、巴格達、開羅和其他古老城市的熟練工匠制造出大量手工業産品。

    帝國還擁有巨大的木材資源和重要的礦藏,尤其是鐵、銅和鉛。

    奧斯曼帝國遼闊的邊地提一供了巨大的自一由貿易區,所有這些貨物都可以在那裡暢通無阻地買進賣出。

    帝國地處陸、海會合處。

    這一戰略位置也大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和過境貿易。

     帝國的繁榮也在國庫裡留有大量的剩餘物資上反映出來.1526至1550年間,蘇裡曼的歲入總數約達600萬個達卡銀币;他的歲出總數約達450萬個達卡銀币。

    當時,帝國繁榮的另一迹象是,即使信基督教的農民,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境況也較為不錯。

    他們隻須繳納小額的人頭稅和約占農産品十分之一的什一稅;至于封建領地上的佃戶,還須為封建領主盡少量義務,這些義務并不沉重。

    當時的旅行者常評論說,巴爾幹半島的基督教農民負擔的稅不太重,他們的經濟情況普遍地比鄰近的基督教國家的農民要好些。

    實際上,馬丁·路德也曾說過,"一個人在德意志地區會發現,有些人期望着土耳其人及其政一府的美好前景,有些人甯可隸屬在土耳其人之下,也不願受皇帝和諸侯們的統治。

    " 對大部分歐洲人來說,比奧斯曼帝國更令人着迷的是遙遠、奇異的印度。

    印度,能織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紡織品,尤其是細紋棉織品;這種綿織品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無與倫比的。

    印度,還充當從香料群島向西運送的貨物的集散地,有着極為豐富的香料。

    正是印度,從羅馬帝國早期起,使歐洲的金銀向外一流盡——這一事實是那一時期裡注重金銀的歐洲人極難以忘懷的。

    正如他們中的一個人所說的,"所有國家都帶來了貨币,同樣地運走了商品;而這些貨币到了印度就給埋藏起來,不再外一流。

    "确實,當歐洲人能直接看到印度農村時,他們不免會注意到實際上過着僅能糊口的生活的農民群衆的悲慘境況。

    但是,那時的印象不如今日那麼深刻,因為當時,歐洲的農民也過着接近最低生活水平的生活。

    對那時的歐洲人來說,有關莫卧兒統治者極其慷慨以及朝臣和最高行政官員财産驚人的傳說更富有吸引力。

    這些傳說是正确的;後來,當英國人從衰落的莫卧兒人那裡奪得對印度的控制時,證實了這一點。

    羅伯特·克萊夫在到達印度後的幾年裡,曾寫信告訴父親,他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國過上我做夢也想不到的好生活。

    …我已給姐妹們每人彙去2000英鎊,并将在适當時候照顧弟兄們。

    我想勸拉斯姐妹盡快結婚,她們沒有時間可一浪一費。

    你沒有必要再當律師。

    ……你現在可以吩咐教區長作好修繕舊斯泰克"克萊夫一家在什羅郡的住宅;過去,他們因貧困而被迫離棄了它"的一切準備工作。

    ……如果我能進入議會,我會非常高興的。

    …… 穆斯林商人對南亞貿易的控制,與穆斯林帝國的财富一樣,具有重要意義。

    香料貿易尤其重要;香料一詞在當時包括各種各樣的東方物産:芬芳的甘松香;可用以止血和清洗血腥的檀香;婦女們極為欣賞的樹膠脂格篷香膠;龍誕香、樟腦、苦艾和象牙;諸如錫蘭肉桂、肉一豆蔲幹皮、肉一豆蔻、丁香、多香果、姜和辣椒之類的調味品,其中,辣椒居首要地位。

    香料在隻曉得用鹽處理食品、對其他食物保存技術知道得很少的世界裡,是極受歡迎的。

    好幾個世紀裡,香料與其他許多商品如中國的絲綢和印度的棉織品一起,由人們沿着南、北部的商人路線來回運送;南部的路線是從東印度群島和印度沿着印度洋、再上溯波斯灣或紅海而抵達叙利亞和埃及諸港口,北部的路線是從遠東穿過中亞而進抵黑海沿岸和小亞細亞諸港口。

    随着蒙古帝國的崩潰,中亞的局面變得非常混亂,1340年以後,北部的商路實際上已堵塞。

    此後,大部分産品彙集到那時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順海路運往各地。

     這一貿易大大促成了穆斯杯世界的繁榮。

    它不僅以關稅形式提一供了政一府稅收,而且還為與貿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成千上萬的商人、職員、水手、造船工人、趕駱駝者和碼頭工人提一供了生活來源。

    印度商品賣給亞曆山大的意大利中間人時,按成本漲價20成以上;這事實可說明牟利程度。

    開羅從這一貿易中獲取了厚利;15世紀的旅人在描述開羅時說,其規模有巴黎的三倍之大,人口有五倍之多,城内設有街道照明系統、一所很大的公共醫院和幾家孤兒院,此外,還有學校、學院、莊嚴的清真寺、豪華的宮殿和宏偉的公共建築物。

     葡萄牙人于1498年闖入印度洋,迅即控制了這一可獲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