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閩贛抗清勢力的消長

關燈
永甯王敗滅,撫州失守。

    揭重熙、傅鼎铨到福建朝見隆武帝。

    1646年五月明江西巡撫劉廣胤在援救贛州的戰役中被俘,隆武朝廷任命揭重熙接任巡撫①。

    他曾經組織義勇進攻撫州,被清軍擊敗,退入山區堅持了下來。

     吉水人王一寵一,排行第八,人稱王來八,自1645年起義兵,“出入吉、贛、臨、撫間,驟發倏散,蹤若風雲,數百裡地,敵騎阻絕,士民得安定,服明服者,皆來八力也”②。

    1646年他兵敗被俘,設計僞降,盛筵款待清軍,用酒灌醉,夜間召集舊部全殲看守之敵,随即換上清軍器械旗幟乘船進抵新淦、峽江,清朝知縣出迎,都被擒殺,連克二城。

    清軍主力來攻,王一寵一兵力不敵,戰敗後随機應變,在旗幟上大書“追剿王來八”,在亂軍中大呼“殺賊”,乘清軍錯愕之際溜之大吉。

    1647年十月,清江西巡按董學成檄調各府縣兵圍剿,王來八戰敗,死于亂軍之中①。

     1648年金聲桓、王得仁反正後,又有張自盛、潘永禧、潘自友、洪國玉、楊起龍、魏汝慶、王三岩等人紛紛舉兵反清。

    揭重熙以明朝舊撫的身分聯絡各部并同閻羅總四營頭、九龍營、福建省的甯文龍、陳德容等互通聲氣。

    金聲桓建議他們向福建方面發展,借以擴大聲勢,牽制清軍。

    這年春夏之交,揭重熙率領各部義師進攻福建邵武,城内擁明勢力已準備開門接應。

    清方奏報:“今歲四月内,揭(重熙)、洪(國玉)、張(自盛)、曹(大鎬)等賊糾合五六萬突入邵武界内,列營數十裡,其鋒甚熾。

    ”②由于揭重熙的軍隊組織松散,紀律不嚴,清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帶領的援兵一到竟不戰而潰,城中起而響應的紳民慘遭屠戮。

    時人錢秉镫作《哀邵武》詩雲:“豫章兵亦銳,主将亦有名(原注:領兵者為揭中丞萬年)。

    今春大出師,曾一近郡城。

    是時義聲震,志在開門迎。

    城外忽奔北,勢潰無枝撐。

    可憐内附者,鋒刃骈首嬰。

    攻城既失利,攻野肆榜掠。

    居積既以盡,搜括罄瓶罂。

    此豈主将過,或未紀律明,嗟哉烏合衆,約法安能行。

    ”③ 邵武之役既以失敗告終,清軍譚泰、何洛會部又包圍了省會南昌,江西的形勢迅速逆轉。

    揭重熙親赴廣東肇慶請求永曆帝速派救兵。

    他痛哭陳情道:“臣足萬裡不踬,願馳内地亂清,而李将軍(指李成棟)以正兵東徂,吾蠹蟲或補萬一,願得尺一之诏,奮諸敝惰。

    ”永曆朝廷接受他的建議,授予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的官銜組織義師回贛,配合李成棟挽救江西危局①。

    可是,李成棟卻把恢複江西視為禁脔,不允許他人插手,他得知揭重熙率義師入贛時,竟派出部将截殺,揭重熙在閻羅總兵保護下沖破攔截到達建昌、撫州一帶。

    不久,金聲桓、李成棟先後兵敗身死,揭重熙同張自盛、曹大鎬、洪國玉等聚集的義兵,活動于贛東、閩西地區。

    邵武之役後,義軍屯于福建建甯縣的楚上、楚下地方。

    清福建提督楊名高會同左路總兵王之綱進剿,義軍退回江西所城地方。

    (見順治七年十一月陳錦揭帖)到1650年(順治七年,永曆四年)已是“連營百裡,動曰數十萬”_06一96_1②。

    這年八月清南贛總兵胡有升向清廷報告:“如渠逆張自盛、洪國玉、揭重熙、金簡臣等結連羅、宋、閻、黃、郭諸逆,擁衆十餘萬,出掠于廣昌、新城、南豐一帶,以及撫(州)屬之宜黃、崇(仁)、樂(安)等處。

    石城、甯都雖經恢複,而諸逆尚在,耽耽虎視,此又心腹之患。

    ”③揭重熙、曹大鎬、張自盛、洪國玉被清政一府稱之為“四大寇”①。

    江西、福建兩省清朝駐防官軍顧此失彼,應接不暇,清廷遂下令江西、福建、南贛三地一抽一調一精一兵會剿。

    擁明義師聲勢雖盛,但多數是激于民族義憤起來反抗的紳衿百姓,缺乏作戰經驗和嚴密的組織,難以同大股正規清軍作戰。

    1650年(順治七年)十月初二日,洪國玉率部與福建清兵交戰于江西省新城縣(今婺川縣)老山嶺,兵敗後在南豐縣境被俘②;張自盛、傅鼎铨等帶領敗衆轉入江西廣信府境江浒山鎮,同揭重熙、曹大鎬會合,據險設壘,安營紮寨,備帶耕牛、種籽進行屯田,作持久之計。

    而閻羅總的四營頭、九龍營甯文龍等則活動于福建建甯、泰甯,江西廣昌、南豐一帶③。

    1651年(順治八年)五月在優勢清軍追擊下,揭重熙在黃柏村被福建清軍活捉④,曹大鎬①也在江西鉛山縣北都積被江西清軍俘獲②。

    1651年(順治八年)二月,閻羅總四營頭部在清南贛總兵胡有升所遣副将楊遇明、劉伯祿、賈熊兵馬的追擊下,轉戰于大庾縣雲山,後在廣東保昌縣境林溪被擊敗,提調總統四營頭的明五軍都督羅榮被俘,閏二月在贛州遇害。

    清政一府興奮不已,宣稱“得此渠魁,勝殺數十萬名”③。

    1652年(順治九年)正月,張自盛率衆萬餘人屯駐于江西大覺岩(地近福建光澤縣)。

    五月十八日,江西清軍攻破該寨;張自盛率領殘部一千多人逃往十三都小源,二十九日清軍追至小源,張自盛戰敗被俘①。

    揭重熙、曹大鎬、洪國玉、張自盛先後為清政一府殺害。

     清軍的三省會剿,到處燒殺搶掠,給江西百姓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時人張岱以親身見聞記載道:“癸巳(1653,順治十年)八月,餘上三衢,入廣信,所過州縣,一城之中,但茅屋數間,餘皆蓬蒿荊棘,見之堕淚。

    訊問遺老,具言兵燹之後,反覆再三。

    江西士大夫,響應金、王,株連殆盡,言之可憫。

    及至信州,見立砦死守者尚有數十餘處,而鄉村百姓強半戴發,缙紳先生間有存者,皆隐匿山林,不見當道,文士有知名者不出應試。

    鼎革已十載,雒邑頑民,猶有故主之思,舍此以往,天下所無也。

    總之,千古節義,多出江西廬陵、廣信。

    ”②溫睿臨也說:金聲桓遺一黨一張自盛、洪國玉、曹大鎬、李安民“四營既破,所俘獻者多有文秀嚴毅,顧盼偉然,至死不自言姓氏者”③。

     ①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十六《揭重熙傳》。

    按,“逸史”原文說:“劉廣胤督兵援贛州,殁于陣”,略誤。

    劉廣胤被俘後不久逃出,改名劉遠生,任職于永曆朝廷。

     ②《南疆逸史》卷三十七《王一寵一傳》。

     ①王來八在1647年十月二十四日于江西樂安縣高堅地方被金聲桓部下副将劉一鵬部擒殺,見順治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江西巡撫章于天揭帖,《明清史料》丙編,第七本,第六一四一頁。

     ②順治七年十一月浙江福建總督陳錦“為飛報蕩剿流孽出境大獲全勝”事揭帖,見《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第二十四頁。

     ③錢秉镫《藏山閣詩存》卷八《生還集》戊子上。

    揭重熙字萬年。

     ①張岱《石匮書後集》卷四十六《揭重熙傳》。

     ②順治八年六月江南江西總督馬國柱揭帖,見《明清檔案》第十三冊,A13—36号。

     ③胡有升《鎮虔奏疏》,卷下,順治七年八月十七日題本。

     ①順治九年六月十二日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為塘報擒渠大捷以結欽案事”揭帖,見《明清檔案》第十四冊,A14—128号;同件又見《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六十一—六十二頁。

    按,王之綱揭帖中稱揭重熙為閣部、曹大鎬為總督、張自盛平江伯、洪國玉甯洪伯。

     ②順治七年十一月浙江福建總督陳錦“為飛報蕩剿流孽出境大獲全勝”事揭帖,見《鄭成功檔案史料選輯》第二十三頁;參見順治十年十二月浙江福建總督劉清泰揭帖,《明清史料》甲編,第四本,第三二二頁。

    洪國玉原為王得仁部下參将,見順治四年十一月初一日江西巡撫章于天揭帖,《清代農民戰争史資料選編》第一冊下,第二七七—二七八頁。

     ③順治八年六月江南江西總督馬國柱揭帖,見《明清檔案》第十三冊,A13—36号。

     ④見上引順治九年六月十二日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揭帖。

    《南疆逸史》卷十六《揭重熙傳》記其遇害時間在同年十一月。

     ①曹大鎬,貴池縣人,原為方國安部将,1647年(順治四年,永曆元年)七月,參加王祁領導的建甯戰役,鼓勇先登,克城後善守,清兵“攻圍數月辄不利去”;不久,同王祁不和,率部入建甯山區。

    1648年揭重熙入閩,大鎬率師來會,“聲頗振”,見查繼佐《魯春秋》,該書記揭、曹會師在己醜(1649)二月,有誤。

     ②曹大鎬《化碧錄》載永曆五年(順治八年)七月二十八日獄中《上父日贊公書》談到自己被俘情況雲:“豈知數厄,淺視胡氛,單騎出閩,薄慶生辰,狡胡叵測,潛匿山林。

    四月念一,被執黃村。

    ……三十之日,解至章門。

    ”可知他被俘在順治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是月底解至南昌。

    至于曹大鎬的官爵,上引清檔稱之僞總督;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十六《揭重熙傳》雲曹大鎬為“威武侯”;同書卷三十七《陳赉典傳》又寫作“武威侯”;實際上是定南侯。

    曹大鎬被俘後寫的《初請死書》署官銜為“欽命恢剿浙直江閩總督節制三十六營文武、稽核将吏功過、聯絡各路官義兵馬、賜蟒玉尚方劍兼理糧饷便宜行一事兼兵部尚書、挂平海大将軍印總兵官中軍都督府、少保兼太子太保、定南侯曹大鎬”,其他遺書都寫作“定南侯”。

    上述官爵顯然是永曆朝廷所封。

    此外,《南疆逸史》《揭重熙傳》中說張自盛是“平西伯”,恐為“平江伯”之誤。

     ③胡有升《鎮虔奏疏》卷下,順治八年四月初八日“題報三路搗擒滅一黨一大捷疏”。

     ①順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福建巡撫張學聖“為遵旨會剿擒獲巨憝”等事揭帖,見《明清檔案》,第十六冊,A16—145号。

    又見順治九年六月十二日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塘報,《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六十一—六十二頁。

    按,《南疆逸史》卷十六《揭重熙傳》雲:“庚寅(1650)冬,自盛戰邵武,兵敗死之”,時間有誤。

    據上引順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福建巡撫張學聖揭帖張自盛與“僞道蔡之麟、陳英南、陳杞、僞軍師龔繼榮”等七人在順治九年十二月初七日于邵武府被處斬。

     ②張岱《石匮書後集》卷四十六。

     ③溫睿臨《南疆逸史》卷三十九《畫網巾先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