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1651—1653年浙閩贛抗清勢力的消長
關燈
小
中
大
危急,火速一抽一調兩省兵力來援。
三月初十日進至馬蹄山,與鄭軍相距五裡;十三日兩軍合戰,陳錦部大敗,兵員器械損失很多。
陳錦退到同安城外紮營。
五月,他派浙江金華總兵馬進寶統兵援救漳州;鄭成功知道城内糧食不多,清援軍入城勢必增加困難,于是下令對馬進寶軍不加阻擊,任其長一驅一直一入城中,随即發兵切斷其後路,繼續圍困③。
馬進寶軍入城後,曾同漳州總兵王邦俊一道開東門出戰,被鄭軍擊敗,從此閉門固守。
陳錦和福建提督楊名高、右路總兵馬得功紮營于同安城外,在馬進寶直抵漳州城下時以為已經解圍,高興了一陣子,不久就發現中了鄭成功“糧盡自降”的計謀①,王、馬二部被圍在漳州城内,自己手上的兵力又不足以進戰解圍。
陳錦除了向朝廷告急,請派援兵外,弄得一籌莫展。
他擔心清廷所遣援兵到達之前,漳州可能失守,而漳州一旦失守,鄭軍乘勝進攻閩浙各地,自己将無力招架。
由于心中煩悶,陳錦經常暴躁如雷,對身邊服侍人員稍不如意便發怒打罵。
他的家奴李進忠、李忠、盧丕昌、陳恩等懷恨在心,暗中商議把陳錦殺了,帶上總督印信逃往鄭成功處獻功,求個一官半職。
七月初七日晚上,由李忠下手把陳錦刺殺于同安灌口帳篷中,慌亂當中除李進忠逃至鄭軍請賞外,李忠等人都被擒獲②。
清廷得報漳州形勢危急,總督又遇刺身亡,決定派固山額真金砺為平南将軍統兵火速入閩。
這年八月漳州被圍已達半年,城中糧食極為緊缺,守軍挨家挨戶搜括民間糧食,一碗稀粥索價白銀四兩,接着完全斷粜。
居民以老鼠、麻雀、樹根、樹葉、水萍、紙張和皮革等物為食,餓死者不計其數,最後是“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馬盡皆枵腹”③。
福建巡按王應元後來在題本中說: 八年五月發難之初,屬縣無恙,軍需能應。
自十二月後,漳浦、海澄破而東南去矣。
至扼江東之橋,斷朝天之嶺,長泰、南靖失而東北咽喉俱塞矣。
城堡村寨盡為賊掠,一城孤注,四顧無援,遷延七月猶搜括倉儲,派借紳民以支吾。
迨浙閩援兵繼進,兵馬盈萬,刍糧倍前,儲蓄告匮,民力罄竭。
八、九兩月,每石米價貴至五百五十兩,草根木葉鼠雀牛馬搜索食盡,繼之人肉。
父子相食,爨不煙火者月餘,病死、餓死、投水投缳而死,兵丁威取強奪箠楚而死,日以千百計。
一屍一骨山積,穢聞數裡。
嗟此殘民一靡一有孑遺矣。
虎狼士卒曉夜鼎沸,金帛珠玉,腰纏索滿,猶有醉酒酣歌以娛其主将者。
前無戰氣,後無守心,使大兵稍遲數日,則城社不為丘墟,文官不為齑粉者鮮矣。
① 就在漳州清軍已經陷入絕境的時候,平南将軍固山額真金砺率領的援兵于九月十九日趕到泉州,二十一日會同福建提督楊名高的軍隊向漳州推進,由長泰縣紮篾過河,九月二十八日進至漳州城外。
鄭成功被迫解圍,把兵力部署在城南東山鳳巢山。
十月初三日,金砺派騎兵向鄭軍發起猛攻,鄭軍以铳炮還擊。
當時正值西北風,炮火煙塵彌漫于鄭軍陣地,能見度很低,清軍騎兵趁勢沖入,鄭軍大亂,後提督黃山、禮武鎮陳俸、右先鋒鎮廖敬、親丁鎮郭廷、護衛右鎮洪承一寵一都在激戰中陣亡。
鄭成功見敗局已定,帶領餘衆退守海澄縣。
清軍趁勝收複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縣①。
②《海上見聞錄》(定本)等書誤書為郝文興,時間記于正月初二日。
①順治九年韓代等為“海寇繼陷海澄、平和二邑,阻絕要路,據實奏報事”題本,見《明清史料》己編,第二本,第一一八—一一九頁。
②《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五頁《查明漳州解圍功次殘件》。
③鄭成功有意放馬進寶入漳州城事,《台灣外紀》卷三記載頗詳。
①參見《海上見聞錄》(定本)。
②順治十二年四月十五日刑部尚書劉昌等為審拟“總督遇害”事題本,見《鄭成功滿文檔案史料選譯》第九十六—一一一頁。
按,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定本記:三月間陳錦“為其家丁庫成棟所刺,來歸,賜姓賞其功,以其殺主,一陰一令殺之。
”時間和人名都有誤。
《台灣外紀》卷三也記于三月,并注雲:“有記錦于七月,誤也。
”此事自當以清方審訊奏報為準。
③《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五頁《查明漳州解圍功次殘件》。
①《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八頁,順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福建巡按王應元題本。
《明清檔案》第二十一冊,A21—12号。
《吏部殘題本》中也說:“圍困郡城八有餘月,城内士民掘草根樹皮以延殘喘,男婦老幼餓斃者四隅日以千計。
” ①順治十年《為查報漳州解圍功次事殘件》,見《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五—七十七頁;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定本)卷一。
順治九年十月福建巡按王應元揭帖中說,金砺“于九月初十日由省城(福州)進發,聞二十六日已直抵漳境矣”。
見《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二頁。
福建巡撫佟一柄一器在順治十年十二月初二日“為恭報大兵抵漳,解圍獲捷,仰慰聖懷事”題本中說:“夫漳圍之解在于順治九年十月初三日也。
先該各大人率兵臨泉,與楊提督商度進發。
遂于九月二十八日兵馬抵漳。
初二日進剿,初三日賊竄,圍解。
”見佟一柄一器《三撫捷功奏疏》。
第三節海澄戰役 圍攻漳州失利後,鄭成功命部将鎮守海澄,自己在1653年(順治十年,永曆七年)回到廈門②。
定西侯張名振建議,乘金砺所統南下清軍主力集中于福建,浙江、江蘇兵力單薄的機會,由他帶領原魯監國舟師北上直入長江,“搗其心腹”,使清方處于進退失據的困境。
鄭成功同意了這一建議,可能提一供了一些船隻、糧食和裝備,這年秋天張名振、張煌言等帶領水師北上江浙。
四月,金砺調集水陸官兵,準備進攻海澄縣和中左所(廈門)。
鄭成功為了保衛漳州府沿海基地海澄,先派左軍輔明侯林察、左軍閩安侯周瑞、後軍周鶴芝、前鎮阮駿、援剿前鎮黃大振等統率官兵乘船阻截清方水師。
途中遇上飓風,林察的座船漂入興化港,被清軍擒獲。
二十八日,金砺指揮的清軍紮營于祖山頭,擺開了進攻海澄的陣勢。
五月初一日,鄭成功親統大軍到達海澄。
他派正中軍張英負責組織守城的民夫和器械,北鎮陳六禦領義武營、仁武營、智武營①防守海澄縣城;援剿左林勝守南門外橋頭,左先鋒守東門外嶽廟,護衛左鎮沈明守中權關,正兵鎮、奇兵鎮守土城、九都城;前鋒鎮赫文興、戎旗鎮王秀奇、護衛前鎮陳堯策守鎮遠寨,前沖鎮萬禮守鎮遠寨外;前提督黃廷、中提督甘輝守關帝廟前木栅,和鎮遠寨陣地相接。
他自己駐于天妃宮督戰。
初四日,金砺調集铳炮數百号集中火力轟擊鄭軍陣地,鄭軍據守的籧篨、木栅多被擊壞。
第二天,後勁鎮陳魁、後沖鎮葉章見被動挨打不是辦法,要求主動出擊;鄭成功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從各鎮一抽一選了一精一壯勇士數百名由陳、葉二将率領沖鋒。
清軍見鄭兵出營,立即以密集铳炮迎擊。
葉章當即陣亡,陳魁右腿負傷,被迫退回。
成功命收兵固守。
清軍繼續用铳炮轟擊,鎮遠寨邊新築的籧篨等防禦工事被夷為平地;鄭軍将士失去了屏障,官兵驚惶不安。
鄭成功下令挖掘地窩藏身,同時為鼓舞士氣,派傳宣官持“招讨大将軍印”遍谕軍中,說:“朝廷以此畀我,我惟有效死勿去而已。
諸将中有能率衆得功者,願以此題讓。
”諸将紛紛來到成功大營中請戰。
中提督甘輝慷慨陳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此丹心照汗青。
此番竭力以守,倘有不測,亦死得其所!”王秀奇等齊聲贊同。
成功為了進一步增強将士的決心,親自冒着密集的铳炮登上高一聳的敵台觀察敵軍陣勢①。
他判斷清軍在持續兩日施放铳炮之後,即将發起全面進攻。
當天夜裡,他派神器鎮何明、洪善等把大量火藥埋在兩軍相持的河溝邊,準備好引線,待機而發。
入夜以後,清軍铳炮不絕。
初七日五鼓,金砺下令以空炮掩護,派綠營兵打頭陣,随後是滿洲兵,填河攀栅蜂擁而來,直抵城下,箭如雨下,企圖一舉登城。
城上的鄭軍手持大斧奮勇砍殺,後續清軍踩着被砍殺的一屍一體繼續攀城,戰況極為激烈。
天亮以後,鄭成功望見滿兵大半過河,當即下令何明等點燃引線,沿河埋設的火藥同時爆發,煙焰蔽天,剛過河的清兵大部燒死。
甘輝乘機揮軍掃蕩,殘存清軍狼狽而竄。
金砺見敗局已定,急忙督令士兵強迫民夫擡運火炮連夜逃回漳州。
鄭成功海澄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金砺部清軍,恢複了因漳州失利造成的士氣不振。
這次戰役,雙方都是以铳炮火藥作為主戰武器,在軍事史上也是值得注意的。
海澄戰役以後,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師。
清、鄭雙方再次處于相持局面。
鄭成功回到廈門論功行賞,并且利用清軍無力發動新的攻勢的機會,決心把海澄建設成為大一陸上的前進基地。
他委任中提督甘輝鎮守,派工官馮澄世擔任監工,征發民夫重修和加固海澄城防,把原來的土城用石灰、磚石建成兩丈多高的城牆,上面再沿外側築短牆一道,安置大小铳三千餘号;城外挖浚深闊的河港,形成“巨浸茫茫,外通舟楫”的要塞。
城中屯積大量米谷、軍械,使扼據漳州府出海咽喉的海澄縣同廈門、金門相為表裡,形成一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固若金湯的軍事體系。
②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定本)記鄭成功于三月返回廈門,楊英《先王實錄》載于二月。
①見《先王實錄》第五十三頁,但該書上文說智武營藍衍随張名振北征,這裡又說派智武營守城,疑記載有誤。
看來張名振北征時率領的是魯監國兵将,鄭系将領沒有參加。
①《海上見聞錄》(定本)卷一;參見《先王實錄》。
第四節江西義師的抗清活動 早在1645年金聲桓、王得仁等部清軍入據江西的時候,江西許多地方就掀起了抗清鬥争。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永甯王朱由■會合閻羅總義兵收複建昌、撫州;臨川(撫州)鄉紳揭重熙、傅鼎铨也召募鄉兵起而響應。
王得仁等率軍前來掃蕩,
三月初十日進至馬蹄山,與鄭軍相距五裡;十三日兩軍合戰,陳錦部大敗,兵員器械損失很多。
陳錦退到同安城外紮營。
五月,他派浙江金華總兵馬進寶統兵援救漳州;鄭成功知道城内糧食不多,清援軍入城勢必增加困難,于是下令對馬進寶軍不加阻擊,任其長一驅一直一入城中,随即發兵切斷其後路,繼續圍困③。
馬進寶軍入城後,曾同漳州總兵王邦俊一道開東門出戰,被鄭軍擊敗,從此閉門固守。
陳錦和福建提督楊名高、右路總兵馬得功紮營于同安城外,在馬進寶直抵漳州城下時以為已經解圍,高興了一陣子,不久就發現中了鄭成功“糧盡自降”的計謀①,王、馬二部被圍在漳州城内,自己手上的兵力又不足以進戰解圍。
陳錦除了向朝廷告急,請派援兵外,弄得一籌莫展。
他擔心清廷所遣援兵到達之前,漳州可能失守,而漳州一旦失守,鄭軍乘勝進攻閩浙各地,自己将無力招架。
由于心中煩悶,陳錦經常暴躁如雷,對身邊服侍人員稍不如意便發怒打罵。
他的家奴李進忠、李忠、盧丕昌、陳恩等懷恨在心,暗中商議把陳錦殺了,帶上總督印信逃往鄭成功處獻功,求個一官半職。
七月初七日晚上,由李忠下手把陳錦刺殺于同安灌口帳篷中,慌亂當中除李進忠逃至鄭軍請賞外,李忠等人都被擒獲②。
清廷得報漳州形勢危急,總督又遇刺身亡,決定派固山額真金砺為平南将軍統兵火速入閩。
這年八月漳州被圍已達半年,城中糧食極為緊缺,守軍挨家挨戶搜括民間糧食,一碗稀粥索價白銀四兩,接着完全斷粜。
居民以老鼠、麻雀、樹根、樹葉、水萍、紙張和皮革等物為食,餓死者不計其數,最後是“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馬盡皆枵腹”③。
福建巡按王應元後來在題本中說: 八年五月發難之初,屬縣無恙,軍需能應。
自十二月後,漳浦、海澄破而東南去矣。
至扼江東之橋,斷朝天之嶺,長泰、南靖失而東北咽喉俱塞矣。
城堡村寨盡為賊掠,一城孤注,四顧無援,遷延七月猶搜括倉儲,派借紳民以支吾。
迨浙閩援兵繼進,兵馬盈萬,刍糧倍前,儲蓄告匮,民力罄竭。
八、九兩月,每石米價貴至五百五十兩,草根木葉鼠雀牛馬搜索食盡,繼之人肉。
父子相食,爨不煙火者月餘,病死、餓死、投水投缳而死,兵丁威取強奪箠楚而死,日以千百計。
一屍一骨山積,穢聞數裡。
嗟此殘民一靡一有孑遺矣。
虎狼士卒曉夜鼎沸,金帛珠玉,腰纏索滿,猶有醉酒酣歌以娛其主将者。
前無戰氣,後無守心,使大兵稍遲數日,則城社不為丘墟,文官不為齑粉者鮮矣。
① 就在漳州清軍已經陷入絕境的時候,平南将軍固山額真金砺率領的援兵于九月十九日趕到泉州,二十一日會同福建提督楊名高的軍隊向漳州推進,由長泰縣紮篾過河,九月二十八日進至漳州城外。
鄭成功被迫解圍,把兵力部署在城南東山鳳巢山。
十月初三日,金砺派騎兵向鄭軍發起猛攻,鄭軍以铳炮還擊。
當時正值西北風,炮火煙塵彌漫于鄭軍陣地,能見度很低,清軍騎兵趁勢沖入,鄭軍大亂,後提督黃山、禮武鎮陳俸、右先鋒鎮廖敬、親丁鎮郭廷、護衛右鎮洪承一寵一都在激戰中陣亡。
鄭成功見敗局已定,帶領餘衆退守海澄縣。
清軍趁勝收複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縣①。
②《海上見聞錄》(定本)等書誤書為郝文興,時間記于正月初二日。
①順治九年韓代等為“海寇繼陷海澄、平和二邑,阻絕要路,據實奏報事”題本,見《明清史料》己編,第二本,第一一八—一一九頁。
②《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五頁《查明漳州解圍功次殘件》。
③鄭成功有意放馬進寶入漳州城事,《台灣外紀》卷三記載頗詳。
①參見《海上見聞錄》(定本)。
②順治十二年四月十五日刑部尚書劉昌等為審拟“總督遇害”事題本,見《鄭成功滿文檔案史料選譯》第九十六—一一一頁。
按,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定本記:三月間陳錦“為其家丁庫成棟所刺,來歸,賜姓賞其功,以其殺主,一陰一令殺之。
”時間和人名都有誤。
《台灣外紀》卷三也記于三月,并注雲:“有記錦于七月,誤也。
”此事自當以清方審訊奏報為準。
③《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五頁《查明漳州解圍功次殘件》。
①《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八頁,順治十年二月二十八日福建巡按王應元題本。
《明清檔案》第二十一冊,A21—12号。
《吏部殘題本》中也說:“圍困郡城八有餘月,城内士民掘草根樹皮以延殘喘,男婦老幼餓斃者四隅日以千計。
” ①順治十年《為查報漳州解圍功次事殘件》,見《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五—七十七頁;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定本)卷一。
順治九年十月福建巡按王應元揭帖中說,金砺“于九月初十日由省城(福州)進發,聞二十六日已直抵漳境矣”。
見《明清史料》丁編,第一本,第七十二頁。
福建巡撫佟一柄一器在順治十年十二月初二日“為恭報大兵抵漳,解圍獲捷,仰慰聖懷事”題本中說:“夫漳圍之解在于順治九年十月初三日也。
先該各大人率兵臨泉,與楊提督商度進發。
遂于九月二十八日兵馬抵漳。
初二日進剿,初三日賊竄,圍解。
”見佟一柄一器《三撫捷功奏疏》。
第三節海澄戰役 圍攻漳州失利後,鄭成功命部将鎮守海澄,自己在1653年(順治十年,永曆七年)回到廈門②。
定西侯張名振建議,乘金砺所統南下清軍主力集中于福建,浙江、江蘇兵力單薄的機會,由他帶領原魯監國舟師北上直入長江,“搗其心腹”,使清方處于進退失據的困境。
鄭成功同意了這一建議,可能提一供了一些船隻、糧食和裝備,這年秋天張名振、張煌言等帶領水師北上江浙。
四月,金砺調集水陸官兵,準備進攻海澄縣和中左所(廈門)。
鄭成功為了保衛漳州府沿海基地海澄,先派左軍輔明侯林察、左軍閩安侯周瑞、後軍周鶴芝、前鎮阮駿、援剿前鎮黃大振等統率官兵乘船阻截清方水師。
途中遇上飓風,林察的座船漂入興化港,被清軍擒獲。
二十八日,金砺指揮的清軍紮營于祖山頭,擺開了進攻海澄的陣勢。
五月初一日,鄭成功親統大軍到達海澄。
他派正中軍張英負責組織守城的民夫和器械,北鎮陳六禦領義武營、仁武營、智武營①防守海澄縣城;援剿左林勝守南門外橋頭,左先鋒守東門外嶽廟,護衛左鎮沈明守中權關,正兵鎮、奇兵鎮守土城、九都城;前鋒鎮赫文興、戎旗鎮王秀奇、護衛前鎮陳堯策守鎮遠寨,前沖鎮萬禮守鎮遠寨外;前提督黃廷、中提督甘輝守關帝廟前木栅,和鎮遠寨陣地相接。
他自己駐于天妃宮督戰。
初四日,金砺調集铳炮數百号集中火力轟擊鄭軍陣地,鄭軍據守的籧篨、木栅多被擊壞。
第二天,後勁鎮陳魁、後沖鎮葉章見被動挨打不是辦法,要求主動出擊;鄭成功同意了他們的意見,從各鎮一抽一選了一精一壯勇士數百名由陳、葉二将率領沖鋒。
清軍見鄭兵出營,立即以密集铳炮迎擊。
葉章當即陣亡,陳魁右腿負傷,被迫退回。
成功命收兵固守。
清軍繼續用铳炮轟擊,鎮遠寨邊新築的籧篨等防禦工事被夷為平地;鄭軍将士失去了屏障,官兵驚惶不安。
鄭成功下令挖掘地窩藏身,同時為鼓舞士氣,派傳宣官持“招讨大将軍印”遍谕軍中,說:“朝廷以此畀我,我惟有效死勿去而已。
諸将中有能率衆得功者,願以此題讓。
”諸将紛紛來到成功大營中請戰。
中提督甘輝慷慨陳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此丹心照汗青。
此番竭力以守,倘有不測,亦死得其所!”王秀奇等齊聲贊同。
成功為了進一步增強将士的決心,親自冒着密集的铳炮登上高一聳的敵台觀察敵軍陣勢①。
他判斷清軍在持續兩日施放铳炮之後,即将發起全面進攻。
當天夜裡,他派神器鎮何明、洪善等把大量火藥埋在兩軍相持的河溝邊,準備好引線,待機而發。
入夜以後,清軍铳炮不絕。
初七日五鼓,金砺下令以空炮掩護,派綠營兵打頭陣,随後是滿洲兵,填河攀栅蜂擁而來,直抵城下,箭如雨下,企圖一舉登城。
城上的鄭軍手持大斧奮勇砍殺,後續清軍踩着被砍殺的一屍一體繼續攀城,戰況極為激烈。
天亮以後,鄭成功望見滿兵大半過河,當即下令何明等點燃引線,沿河埋設的火藥同時爆發,煙焰蔽天,剛過河的清兵大部燒死。
甘輝乘機揮軍掃蕩,殘存清軍狼狽而竄。
金砺見敗局已定,急忙督令士兵強迫民夫擡運火炮連夜逃回漳州。
鄭成功海澄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金砺部清軍,恢複了因漳州失利造成的士氣不振。
這次戰役,雙方都是以铳炮火藥作為主戰武器,在軍事史上也是值得注意的。
海澄戰役以後,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師。
清、鄭雙方再次處于相持局面。
鄭成功回到廈門論功行賞,并且利用清軍無力發動新的攻勢的機會,決心把海澄建設成為大一陸上的前進基地。
他委任中提督甘輝鎮守,派工官馮澄世擔任監工,征發民夫重修和加固海澄城防,把原來的土城用石灰、磚石建成兩丈多高的城牆,上面再沿外側築短牆一道,安置大小铳三千餘号;城外挖浚深闊的河港,形成“巨浸茫茫,外通舟楫”的要塞。
城中屯積大量米谷、軍械,使扼據漳州府出海咽喉的海澄縣同廈門、金門相為表裡,形成一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固若金湯的軍事體系。
②阮旻錫《海上見聞錄》(定本)記鄭成功于三月返回廈門,楊英《先王實錄》載于二月。
①見《先王實錄》第五十三頁,但該書上文說智武營藍衍随張名振北征,這裡又說派智武營守城,疑記載有誤。
看來張名振北征時率領的是魯監國兵将,鄭系将領沒有參加。
①《海上見聞錄》(定本)卷一;參見《先王實錄》。
第四節江西義師的抗清活動 早在1645年金聲桓、王得仁等部清軍入據江西的時候,江西許多地方就掀起了抗清鬥争。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永甯王朱由■會合閻羅總義兵收複建昌、撫州;臨川(撫州)鄉紳揭重熙、傅鼎铨也召募鄉兵起而響應。
王得仁等率軍前來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