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各地抗清運動的興起
關燈
小
中
大
寨主易道三心寒膽落,向清軍投降。
徐勇下令将大岐、白雲、泉華等寨城屋一律拆毀。
十二月初三日,徐勇引兵進至蕲水縣(今浠水縣)鬥方寨,把該寨四面包圍。
鬥方寨内除了寨主周從劻本部義軍外,還有從英山請來的援兵副将陳福所部四百人。
陳福見清軍勢大難敵,竟暗中帶領千總二名于夜間往清軍營中投降。
徐勇當即面授機宜,讓他們返回鬥方寨充當内應,約定次晨以炮為号,裡應外合。
初四日,周從劻正在寨上指揮,清兵攻至寨門,舉放号炮,陳福立即配合清軍活捉周從劻與張缙彥委任的英山知縣劉時叙,鬥方寨城屋全部放火焚毀。
王光淑、易道三、周從劻、劉時叙被解到武昌斬首示衆①。
就在英山一帶的抗清義軍遭到徐勇所統官兵鎮壓時,被四十八寨推為盟主的張缙彥卻靦顔手書投降信劄,表示願與道臣李■、邵起(邵為分巡汝南道,李不詳)一同歸順清朝。
這封信經清安慶巡撫李猶龍轉達給在南京的内院大學士洪承疇。
由于在崇祯年間洪承疇任職陝西時張缙彥是他的下屬,“知信甚深”,洪承疇向清廷力保,準其投降②。
張缙彥等降清後,英霍山區的抗清鬥争仍在繼續。
義師擁戴明朝宗室朱常巢在太湖縣司空山寨,号稱荊王,先後趁清軍不備,襲破太湖、宿松二縣。
直到1648年(清順治五年)金聲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時,蕲黃義師還曾配合活動。
①順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湖廣巡撫何鳴銮為塘報事題本,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83号。
②順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招撫江南各省地方内院大學士洪承疇“為恭報舊樞投誠歸順事”題本,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91号。
同年十一月江甯巡按一毛一九華揭帖中也說:“四十八寨系邵兵道(邵起)所練,……張部台名缙彥者主持其間”,見《明清史料》丙編,第六本,第五一八頁。
①上引《明清檔案》第三冊,A3—183号。
參見順治三年正月招撫湖廣右佥都禦史江禹緒揭帖,見《明清史料》甲編,第二本,第一四四頁。
②上引《明清檔案》第三冊,A3—191号。
第四節皖南各地的抗清鬥争 1645年黃得功遇難,部将降清後,太平府屬當塗、蕪湖、繁昌三縣落入清方之手。
休甯縣人金聲(崇祯朝曾任監軍禦史等職)和江天一起兵于徽州府,接着在六、七月間有邱祖德(四川成都人,明末仕至山東巡撫,因曾任甯國府推官,寄寓于該地)響應于甯國,尹民興響應于泾縣,朱盛濃、吳應箕響應于石埭縣。
義軍先後收複了已遞降表的青一陽一、石埭、建德、東流、甯國、旌德等縣。
清政一府在今皖南隻據有太平府屬三縣和南陵、宣城、貴池等縣。
金聲等人得知隆武帝在福州即位,派使者前往奏捷。
隆武帝非常高興,派中書舍人童赤心攜帶诏書敕印,任命金聲為右都禦史、兵部右侍郎提督南直軍務。
清軍提督張天祿、池州總兵于永绶等統兵分别進剿。
七月初四日,尹民興部進攻南陵縣城,初九日被張部清軍擊敗。
當時,甯國府管轄的六縣百姓因不肯剃頭,群起反抗。
清方一份奏疏中說:“是時甯國府城外徧地逆民。
”七月十六日,尹民興自泾縣,萬曰吉、金聲自甯國縣與劉鼎甲、吳之球等部義軍圍攻甯國府治宣城縣,射傷清知府朱錫元。
張天祿派總兵丘越前往鎮守,副将楊守壯、趙大捷等赴援。
八月十二日,圍攻宣城的義師被清軍擊敗,軍師邱祖德被俘,“供與金聲、萬曰吉同行舉事,願死,等語”①。
第二天,劉鼎甲、吳之球也被活捉。
八月十六日,清将張天祿、蔔從善、楊守壯、李遇春等率軍進攻泾縣,尹民興見敵軍勢大,在當晚逃出城外,次日城破。
清軍把參與守城的三千餘名民兵全部處斬。
九月十一日,張天祿決定分兵兩路攻取徽州,副将胡茂祯、張應孟由甯國進軍,他自己與蔔從善、李仲興、劉澤泳由旌德進軍。
二十日,張天祿部經翚嶺、新嶺直抵績溪城下,“金聲已出南門逃出,楊守壯追及,生擒之”①。
二十二日,徽州府城降清;十月上旬黟縣、祁門、婺源(今屬江西省)也先後具文投降。
吳應箕在石埭、青一陽一被清軍占領後,仍然到處招兵,準備重整義師。
不幸于十月十三日在乘頂山遭到清軍追擊,被擒後因傷重身死①。
金聲、江天一被解至南京,十月十八日遇害。
萬曰吉、尹民興、朱盛濃先後逃出,繼續從事反清複明運動②。
皖南的抗清鬥争至此以失敗告終。
①順治二年十一月巡按江甯等處監察禦史一毛一九華“為恭報池太徽甯廣德府州情形事”揭帖,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66号。
①見上引《明清檔案》第三冊,A3—166号。
張岱《石匮書後集》卷三十七《黃道周金聲列傳》記金聲兵敗被擒事雲:“先是,聲與黃澍為文字知己。
後以澍挾左良玉稱兵犯阙,請誅士英,益附澍。
丙戌,清兵至徽,徽不即下,澍攜數十人倉皇至城下,自言湖廣逃回,來與協力。
聲信而納之。
為内應,城陷,遂縛聲檻送留都,見清督師洪承疇。
聲大聲問洪曰:爾識我否?承疇曰:豈不識金正希。
洪亦問曰:爾識我否?聲曰:不識也。
承疇曰:我便是洪亨九。
聲喝曰:咄,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閣部,辦鹵陣亡,先帝恸哭辍朝,禦制祝版,賜祭九壇,予谥蔭子,此是我明忠臣,爾是何人,敢相冒乎?承疇聞之,面■不出一語。
”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十四《金聲傳》記:“九月二十日,故禦史黃澍導大兵入績溪,聲為楊守壯所獲……(押至南京)總督欲降聲,禮而館之。
不欲。
十月十八日,牽詣通濟門”,同時遇害者有江天一。
按,張岱所記金聲被俘時間(丙戌,1646)、地點(徽州府城歙縣)均誤。
溫氏所記時日,情節與清方相符,但清江甯巡按一毛一九華奏疏中未提及黃澍作向導事。
①順治二年十一月江甯巡按一毛一九華揭帖,見《明清史料》丙編,第六本,第五一六頁。
②萬曰吉後來因秘密從事反清活動,在南京被捕遇害;245頁注①所引該件檔案雲:“萬賊為都司劉自什射死”顯系訛傳。
尹民興、朱盛濃先後參加了隆武政權和永曆政權,見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四十八《朱盛濃傳》。
第五節陝西各地的抗清運動 1645(順治二年)正月,李自成、劉宗敏率部撤離西安,接着李過、高一功會同西北部分地區的大順軍也撤出陝西。
清軍兩大主力分别在三月間由陝西轉入河南:多铎部取道歸德(今河南商丘市)南下進攻弘光朝廷;阿濟格部則緊追由李自成親自率領的大順軍主力。
留在陝西的清軍力量自然相當單薄。
于是,一些抗清武裝乘時而起,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賀珍、武大定、孫守法等部。
賀珍原是大順軍舊部,當清朝重兵入陝、大順政權瓦解的時候,他夥同羅岱、一黨一孟安、郭登先以漢中之地投降清朝,由英親王阿濟格劄授漢中總兵。
③陝北等地大順軍在李過、高一功、李友、田虎等率領下取道漢中入川時,他率部阻擊,被李過、高一功等奮力擊敗,但兵馬損傷不少。
接着在1645年六月左右,張獻忠派軍北攻漢中,賀珍又“詐稱大清兵威迎敵”,獻忠兵不知虛實,退回四川。
①這年九月,清廷“以漢中投誠總兵賀珍禦賊有功,授為定西前将軍”②。
然而,這隻是表面文章,實際上對他卻是嚴密監視,處處提防。
早在這年五月清陝西總督孟喬芳就在奏疏中說:“惟新招漢中賀珍、羅岱、一黨一孟安、郭登先四總兵,查得此輩原非明朝舊官,俱是流賊起手頭目。
曩自敗遁盤踞漢中,臣屢發谕帖,示以我皇上威德,并陳之利害,方畏威投順,繳送僞印。
羅
徐勇下令将大岐、白雲、泉華等寨城屋一律拆毀。
十二月初三日,徐勇引兵進至蕲水縣(今浠水縣)鬥方寨,把該寨四面包圍。
鬥方寨内除了寨主周從劻本部義軍外,還有從英山請來的援兵副将陳福所部四百人。
陳福見清軍勢大難敵,竟暗中帶領千總二名于夜間往清軍營中投降。
徐勇當即面授機宜,讓他們返回鬥方寨充當内應,約定次晨以炮為号,裡應外合。
初四日,周從劻正在寨上指揮,清兵攻至寨門,舉放号炮,陳福立即配合清軍活捉周從劻與張缙彥委任的英山知縣劉時叙,鬥方寨城屋全部放火焚毀。
王光淑、易道三、周從劻、劉時叙被解到武昌斬首示衆①。
就在英山一帶的抗清義軍遭到徐勇所統官兵鎮壓時,被四十八寨推為盟主的張缙彥卻靦顔手書投降信劄,表示願與道臣李■、邵起(邵為分巡汝南道,李不詳)一同歸順清朝。
這封信經清安慶巡撫李猶龍轉達給在南京的内院大學士洪承疇。
由于在崇祯年間洪承疇任職陝西時張缙彥是他的下屬,“知信甚深”,洪承疇向清廷力保,準其投降②。
張缙彥等降清後,英霍山區的抗清鬥争仍在繼續。
義師擁戴明朝宗室朱常巢在太湖縣司空山寨,号稱荊王,先後趁清軍不備,襲破太湖、宿松二縣。
直到1648年(清順治五年)金聲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時,蕲黃義師還曾配合活動。
①順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湖廣巡撫何鳴銮為塘報事題本,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83号。
②順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招撫江南各省地方内院大學士洪承疇“為恭報舊樞投誠歸順事”題本,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91号。
同年十一月江甯巡按一毛一九華揭帖中也說:“四十八寨系邵兵道(邵起)所練,……張部台名缙彥者主持其間”,見《明清史料》丙編,第六本,第五一八頁。
①上引《明清檔案》第三冊,A3—183号。
參見順治三年正月招撫湖廣右佥都禦史江禹緒揭帖,見《明清史料》甲編,第二本,第一四四頁。
②上引《明清檔案》第三冊,A3—191号。
第四節皖南各地的抗清鬥争 1645年黃得功遇難,部将降清後,太平府屬當塗、蕪湖、繁昌三縣落入清方之手。
休甯縣人金聲(崇祯朝曾任監軍禦史等職)和江天一起兵于徽州府,接着在六、七月間有邱祖德(四川成都人,明末仕至山東巡撫,因曾任甯國府推官,寄寓于該地)響應于甯國,尹民興響應于泾縣,朱盛濃、吳應箕響應于石埭縣。
義軍先後收複了已遞降表的青一陽一、石埭、建德、東流、甯國、旌德等縣。
清政一府在今皖南隻據有太平府屬三縣和南陵、宣城、貴池等縣。
金聲等人得知隆武帝在福州即位,派使者前往奏捷。
隆武帝非常高興,派中書舍人童赤心攜帶诏書敕印,任命金聲為右都禦史、兵部右侍郎提督南直軍務。
清軍提督張天祿、池州總兵于永绶等統兵分别進剿。
七月初四日,尹民興部進攻南陵縣城,初九日被張部清軍擊敗。
當時,甯國府管轄的六縣百姓因不肯剃頭,群起反抗。
清方一份奏疏中說:“是時甯國府城外徧地逆民。
”七月十六日,尹民興自泾縣,萬曰吉、金聲自甯國縣與劉鼎甲、吳之球等部義軍圍攻甯國府治宣城縣,射傷清知府朱錫元。
張天祿派總兵丘越前往鎮守,副将楊守壯、趙大捷等赴援。
八月十二日,圍攻宣城的義師被清軍擊敗,軍師邱祖德被俘,“供與金聲、萬曰吉同行舉事,願死,等語”①。
第二天,劉鼎甲、吳之球也被活捉。
八月十六日,清将張天祿、蔔從善、楊守壯、李遇春等率軍進攻泾縣,尹民興見敵軍勢大,在當晚逃出城外,次日城破。
清軍把參與守城的三千餘名民兵全部處斬。
九月十一日,張天祿決定分兵兩路攻取徽州,副将胡茂祯、張應孟由甯國進軍,他自己與蔔從善、李仲興、劉澤泳由旌德進軍。
二十日,張天祿部經翚嶺、新嶺直抵績溪城下,“金聲已出南門逃出,楊守壯追及,生擒之”①。
二十二日,徽州府城降清;十月上旬黟縣、祁門、婺源(今屬江西省)也先後具文投降。
吳應箕在石埭、青一陽一被清軍占領後,仍然到處招兵,準備重整義師。
不幸于十月十三日在乘頂山遭到清軍追擊,被擒後因傷重身死①。
金聲、江天一被解至南京,十月十八日遇害。
萬曰吉、尹民興、朱盛濃先後逃出,繼續從事反清複明運動②。
皖南的抗清鬥争至此以失敗告終。
①順治二年十一月巡按江甯等處監察禦史一毛一九華“為恭報池太徽甯廣德府州情形事”揭帖,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66号。
①見上引《明清檔案》第三冊,A3—166号。
張岱《石匮書後集》卷三十七《黃道周金聲列傳》記金聲兵敗被擒事雲:“先是,聲與黃澍為文字知己。
後以澍挾左良玉稱兵犯阙,請誅士英,益附澍。
丙戌,清兵至徽,徽不即下,澍攜數十人倉皇至城下,自言湖廣逃回,來與協力。
聲信而納之。
為内應,城陷,遂縛聲檻送留都,見清督師洪承疇。
聲大聲問洪曰:爾識我否?承疇曰:豈不識金正希。
洪亦問曰:爾識我否?聲曰:不識也。
承疇曰:我便是洪亨九。
聲喝曰:咄,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閣部,辦鹵陣亡,先帝恸哭辍朝,禦制祝版,賜祭九壇,予谥蔭子,此是我明忠臣,爾是何人,敢相冒乎?承疇聞之,面■不出一語。
”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十四《金聲傳》記:“九月二十日,故禦史黃澍導大兵入績溪,聲為楊守壯所獲……(押至南京)總督欲降聲,禮而館之。
不欲。
十月十八日,牽詣通濟門”,同時遇害者有江天一。
按,張岱所記金聲被俘時間(丙戌,1646)、地點(徽州府城歙縣)均誤。
溫氏所記時日,情節與清方相符,但清江甯巡按一毛一九華奏疏中未提及黃澍作向導事。
①順治二年十一月江甯巡按一毛一九華揭帖,見《明清史料》丙編,第六本,第五一六頁。
②萬曰吉後來因秘密從事反清活動,在南京被捕遇害;245頁注①所引該件檔案雲:“萬賊為都司劉自什射死”顯系訛傳。
尹民興、朱盛濃先後參加了隆武政權和永曆政權,見溫睿臨《南疆逸史》卷四十八《朱盛濃傳》。
第五節陝西各地的抗清運動 1645(順治二年)正月,李自成、劉宗敏率部撤離西安,接着李過、高一功會同西北部分地區的大順軍也撤出陝西。
清軍兩大主力分别在三月間由陝西轉入河南:多铎部取道歸德(今河南商丘市)南下進攻弘光朝廷;阿濟格部則緊追由李自成親自率領的大順軍主力。
留在陝西的清軍力量自然相當單薄。
于是,一些抗清武裝乘時而起,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賀珍、武大定、孫守法等部。
賀珍原是大順軍舊部,當清朝重兵入陝、大順政權瓦解的時候,他夥同羅岱、一黨一孟安、郭登先以漢中之地投降清朝,由英親王阿濟格劄授漢中總兵。
③陝北等地大順軍在李過、高一功、李友、田虎等率領下取道漢中入川時,他率部阻擊,被李過、高一功等奮力擊敗,但兵馬損傷不少。
接着在1645年六月左右,張獻忠派軍北攻漢中,賀珍又“詐稱大清兵威迎敵”,獻忠兵不知虛實,退回四川。
①這年九月,清廷“以漢中投誠總兵賀珍禦賊有功,授為定西前将軍”②。
然而,這隻是表面文章,實際上對他卻是嚴密監視,處處提防。
早在這年五月清陝西總督孟喬芳就在奏疏中說:“惟新招漢中賀珍、羅岱、一黨一孟安、郭登先四總兵,查得此輩原非明朝舊官,俱是流賊起手頭目。
曩自敗遁盤踞漢中,臣屢發谕帖,示以我皇上威德,并陳之利害,方畏威投順,繳送僞印。
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