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順政權的覆亡

關燈
第一節潼關戰役和多铎部清軍占領西安 清朝豫親王多铎、智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統領的軍隊在懷慶地區擊敗當地大順軍後,于孟津縣渡過黃河,十二月十五日進至陝州(今河南省陝縣)。

    大順軍張有曾部駐于靈寶縣城外,因兵力有限,被清軍擊敗。

    多铎部在二十二日推進到距離潼關二十裡的地方立營。

    李自成得到這個準确情報,知道駐防潼關的巫山伯馬世耀部下隻有七千餘兵馬,難以抵禦多铎統率的大批清軍。

    ①一旦潼關失守,西安在所難保,因此他親自同劉宗敏、劉芳亮等大将帶領原拟赴陝北的大順軍主力趕往潼關。

     清廷對奪取潼關的戰略意義高度重視,作了充分的準備。

    十二月内增派固山額真阿山、馬喇希等統兵經山西蒲州渡河協征①,并且急調紅衣大炮供攻關之用。

    十二月二十九日,潼關戰役開始。

    大順軍主将劉宗敏先戰,失利。

    次年(順治二年,1645)正月初四日,劉芳亮領兵出戰,又被清軍擊敗;李自成親自率領馬、步兵迎戰,多铎命令八旗兵全力反擊,大順軍再次失利,步兵損失很多。

    初五、初六兩天,大順軍連續利用夜間襲擊清軍營壘,都沒有取得效果。

    初九日,清方紅衣炮軍到達;十一日,清軍進一逼一潼關口。

    大順軍“鑿重壕,立堅壁”加強防守。

    清軍先用紅衣大炮轟擊,随即大舉進攻。

    在不利的情況下,大順軍仍然頑強拼搏,力圖扭轉戰局,先派騎兵反擊,又調遣部分兵馬迂回到清軍陣後突擊,都被清軍擊敗。

    ② 正在這個關鍵時刻,清英親王阿濟格部大批軍隊已經進入陝北,盡避李過、高一功在延安、榆林英勇抗戰,阿濟格為了奪取西安,隻留下大同總兵姜瓖率領一批明朝降将繼續攻城,牽制陝北大順軍,自己卻統領大軍南下,向西安推進。

    李自成深知原駐西安主力已經調到潼關,如果繼續在潼關同多铎部硬拼,西安必将被阿濟格部攻占,大順政權的文武官員、将士家屬以及重要物資都很難保住。

    在兩路清朝大軍的合擊下,李自成被迫決定主動放棄陝西,另尋出路。

    十一日潼關戰役明顯不利,他同劉宗敏、劉芳亮等率領來援主力奔回西安,十三日到達,當天就帶領兵馬、部分文職官員、家屬和财物由西安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撤退。

    十二日,留守潼關的巫山伯馬世耀向清軍僞降,潼關失守。

    這天晚上,馬世耀派人秘密送信給李自成,請他回師潼關,自己從中響應,内外夾擊,擊破多铎部清軍。

    不料密使被清軍截獲,第二天,多铎以打獵為名,在潼關西南十裡的金盆口設下埋伏,然後謊稱舉行宴會,把馬世耀部下的馬匹器械全部解除,一聲号令,埋伏的清軍突然沖出,把馬世耀和他部下七千餘名大順軍将士全部屠一殺。

    ① 潼關戰役持續了十三天,這是決定大順政權能不能保住西北地區的關鍵一戰。

    大順軍失敗了,正月十八日多铎部占領西安。

    不久,阿濟格部也到達西安。

    清攝政王多爾衮命多铎部按原定計劃往攻南京,阿濟格部負責追剿大順軍。

     關于大順軍放棄陝西及其他西北地區進行戰略轉移的問題,需要澄清史籍中常見的一種錯誤。

    許多著作都以為李自成放棄西安,經商洛進入河南、湖北的時候,是帶領了陝西和西北各地的大順軍一道轉移的。

    實際上,李自成帶領的隻是原駐西安一帶的大順軍主力,随行的有汝侯劉宗敏、澤侯田見秀、磁侯劉芳亮、綿侯袁宗第、義侯張鼐等大将,大順政權的高級文官丞相(大順的正式官銜是左平章國事)牛金星、軍師宋獻策等人,還有包括皇後高氏在内的眷屬,兵員約為十三萬。

    由于多铎、阿濟格兩路重兵迫近西安,李自成不可能等待駐防陝北和其他西北地區的大順軍彙合後才作戰略轉移。

    這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大順軍由于南撤的路線不同,形成了東、西兩大集一團一。

    東路即上述李自成親自率領的主力,由陝西商洛經河南到達湖北襄一陽一,會合駐守當地的白旺部繼續東下武昌等地的大順軍;西路是原防守陝北的李過、高一功部在清軍占領西安以後無法直接南撤,而向西轉移會合其他駐守西北的大順軍取道陝西漢中南入四川,然後順江到達湖北荊州地區。

    下面就大順軍兩路撤退的經過分别予以叙述。

     多铎部清軍占領潼關以後,休兵二日,正月十六日由潼關進發,十八日占領西安,曾派護軍統領阿爾津等領兵追擊大順軍,由于李自成在五天前即已率軍經藍田、商洛向河南撤退,阿爾津無功而返。

    ①1645年(順治二年,弘光元年)二月,多铎和阿濟格均駐于西安。

    _0142_1②這月初八日,多爾衮分别向多铎和阿濟格發出命令: 谕定國大将軍和碩豫親王多铎曰:聞爾等破流賊于潼關,遂得西安,不勝嘉悅。

    初曾密谕爾等往取南京,今既攻破流寇,大業已成,可将彼處事宜交與靖遠大将軍和碩英親王等。

    爾等相機即遵前命趨往南京。

    大丈夫為國建功正在此時,汝其勉之。

    其随英親王、豫親王之漢軍自固山額真、梅勒章京以下兵丁、綿甲、紅衣炮均分為二,著英親王、豫親王各行督領。

    若相去已遠,可仍如舊。

    至于英親王等奉命征讨乃為己事越境至土默特、鄂爾多斯地方,枉道索取駝馬,複轉入邊,以緻逗遛,其罪非小,特谕汝等知之。

    現今流寇餘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