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回 應妖夢圓明園遭劫 頒哀诏文宗帝大行
關燈
小
中
大
天數呢。
當下恭親王驚恐異常,忙遣恒祺到法國公使噶啰那裡,請他居間排解。
恒祺回來,說法使已經應允了,大緻不過多花掉幾兩銀子,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恭親王聽了,心始稍寬,法使英營去了三次,反複辯論,總算說了成功。
回告恭親王,要中國撫恤死者銀子五十萬兩,恭親王一口答應。
照會英人,請定換約日子。
英使照複前來,須俟恤款交清,然後立盟修好。
于是搜括京師内外庫,勉強湊足了五十萬,特派恒棋解赴英營。
英人答應準十一日,在京城禮部大堂換約。
恭親王立刻傳谕該部備辦供帳。
九月十一黑蛋,恭親王奕訢率同大學士賈桢、周祖培、尚書趙光、陳孚恩、侍郎潘曾瑩、宋晉等各帶護衛入城,到禮部衙門等候。
禁兵人等都在正一陽一門外排隊站立。
候到辰牌時光,才見洋兵整隊而來。
間以洋樂,聲情激越,聞之令人氣壯,公使參贊坐的是八人一大轎,其餘翻譯人号都是四人轎。
轎子到大門,恭親王率同衆官拱手相迎,公使額羅金、參贊巴夏裡,就在轎中行了個免冠禮。
出了轎,恭親王陪着,分東西階入内,陪到大堂,筵席早巳設好,恭親王與額羅金分左右入座。
作樂上萊,樽俎之間,彬彬有禮。
那張和約,就在席間調換了,禮成而散。
次日,就與法國換約,一應儀注,悉與英國相同。
不過法國公使噶啰,隻坐得四人肩輿,卻比額羅金稍遜了。
條約中最要緊幾款,是特許英法兩國派遣公使領事常駐中國,賠償英國銀一千二百萬兩;法國銀六百萬兩;除五口通商外,增設牛莊、登州、台灣、潮州、瓊州、天津等為碼頭。
恭親王辦妥之後,專折奏聞行在,不多幾天,奉到上谕:恭親王奕訢等奏互換和約一折,本月十一、二等日,業經恭親王将八年所定和約及本年續約,與英法兩國互換,所有和約内所定條款,均着逐款允準,行諸久遠。
從此永息幹戈,共敦和好。
彼此相安以信,各無猜疑。
其約内應行各事宜,即着通行各省督撫大吏,一體按照辦理。
欽此。
英法換約之後,接着就辦俄羅斯國換約事宜。
約中最要的是一此後通商,不論恰克圖及現準英法二國通商之各海口,悉聽該國水陸自便;其通商條款稅則事宜,概照英法辦理;中俄兩國邊界,東自黑龍江及西疆交界之處,應各派大臣秉公查勘,以防異日争端。
隻有美國,已于上年钤印換約,約中詞意,很為恭順,通商居住都有限止,隻不過轉筆靈活,中國依舊沒有得着便宜。
如第五款限止京師居住;第六款說道:嗣後無論何時,但中國大皇帝願與别國立約允準之處,以及在京師居住,或久或暫,應許美國來使一律照辦,同沾此典;第十五款,限止貿易下,就接筆道:倘别國有按有條約更改者,即應一體均同;第三十款内載明現經兩國議定之後,倘大清還有何惠政思典,施及他國,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往來等件,為此條約所無者,亦當準美國官民一體均沾。
凡此重言絮語,不厭反複叮咛,無非預為道地,包一皮掃一切,你道他乖不乖,巧不巧呢?和議既成,特下上谕,罷掉南中勸王之舉。
此時在京王大臣等聯銜懇請文宗回跸。
不意上谕下來: 本年天氣漸趨嚴寒,朕拟暫緩回京。
俟明一春一再降谕旨。
欽此。
京外大臣,有奏請西行的,有請于陝代之間暫設行在,俟洋兵全行退出大沽口外,然後奉迎返跸的,文宗悉數留中。
這其中原來有一個大大的原因,此時朝中執掌政權的,共是三位大臣,第一位是怡親王載垣;第二位是鄭親王端華;第三位是協辦大學士戶都尚書肅順。
載垣、端華,都系鹹豐初年襲爵為王,曆任宗人府宗令及領侍衛内大臣等職;肅順是端華的同母昆弟,由郎中供奉内廷,薦升至協辦大學士。
這三個人聰明相等,志趣相同,互相吸引,互相保衛,真是同保富貴,共享榮華,休戚相關,患難與共。
肅順更有一樁好處,禮賓下士,一愛一才如命,知名之士被他吸引的倒也不少。
肅順常向人道:“咱們旗人都是混蛋,不很足忌,漢人明白事理的多。
”他那管筆尖兒也很厲害,因此旗人跟他,更是不很相合。
肅順才高氣盛,哪裡放在心上,上年二月裡,借着科場搜弊名目,殺掉大學士柏駿之後,膽職愈壯。
又借鑄錢局事情,興起大獄,戶部司員,盡都褫職逮問,京師自缙紳以至商店,株連破家的,不可勝數。
威尊勢盛,權重令行,所作所為,諸如此類,也難盡述。
敵騎西來,乘輿北狩,一大半也是肅順的盡籌碩畫呢。
當下,文宗接到京内外大臣懇請回銮的章奏,召集随扈各大臣,共同會議。
各大臣遵旨,都到避暑山莊行過殿見禮。
怡王取出奉旨交議折件,遞給衆人閱看,随道:“此事應準應駁,咱們從長計較,衆位不妨各抒所見。
”衆人都道:“我們伺候王一爺,聽候王一爺鈞谕。
”怡王道:“不是這麼說,這是奉旨交議事情,自應大家發抒意見,從長計較。
”衆人還沒有答話,就見肅順開言道:“此事從我看來,上頭意思,是不願意回跸呢。
”順王道:“這話就對了,如果願意回跸,批準了就是了
當下恭親王驚恐異常,忙遣恒祺到法國公使噶啰那裡,請他居間排解。
恒祺回來,說法使已經應允了,大緻不過多花掉幾兩銀子,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恭親王聽了,心始稍寬,法使英營去了三次,反複辯論,總算說了成功。
回告恭親王,要中國撫恤死者銀子五十萬兩,恭親王一口答應。
照會英人,請定換約日子。
英使照複前來,須俟恤款交清,然後立盟修好。
于是搜括京師内外庫,勉強湊足了五十萬,特派恒棋解赴英營。
英人答應準十一日,在京城禮部大堂換約。
恭親王立刻傳谕該部備辦供帳。
九月十一黑蛋,恭親王奕訢率同大學士賈桢、周祖培、
禁兵人等都在正一陽一門外排隊站立。
候到辰牌時光,才見洋兵整隊而來。
間以洋樂,聲情激越,聞之令人氣壯,公使參贊坐的是八人一大轎,其餘翻譯人号都是四人轎。
轎子到大門,恭親王率同衆官拱手相迎,公使額羅金、參贊巴夏裡,就在轎中行了個免冠禮。
出了轎,恭親王陪着,分東西階入内,陪到大堂,筵席早巳設好,恭親王與額羅金分左右入座。
作樂上萊,樽俎之間,彬彬有禮。
那張和約,就在席間調換了,禮成而散。
次日,就與法國換約,一應儀注,悉與英國相同。
不過法國公使噶啰,隻坐得四人肩輿,卻比額羅金稍遜了。
條約中最要緊幾款,是特許英法兩國派遣公使領事常駐中國,賠償英國銀一千二百萬兩;法國銀六百萬兩;除五口通商外,增設牛莊、登州、台灣、潮州、瓊州、天津等為碼頭。
恭親王辦妥之後,專折奏聞行在,不多幾天,奉到上谕:恭親王奕訢等奏互換和約一折,本月十一、二等日,業經恭親王将八年所定和約及本年續約,與英法兩國互換,所有和約内所定條款,均着逐款允準,行諸久遠。
從此永息幹戈,共敦和好。
彼此相安以信,各無猜疑。
其約内應行各事宜,即着通行各省督撫大吏,一體按照辦理。
欽此。
英法換約之後,接着就辦俄羅斯國換約事宜。
約中最要的是一此後通商,不論恰克圖及現準英法二國通商之各海口,悉聽該國水陸自便;其通商條款稅則事宜,概照英法辦理;中俄兩國邊界,東自黑龍江及西疆交界之處,應各派大臣秉公查勘,以防異日争端。
隻有美國,已于上年钤印換約,約中詞意,很為恭順,通商居住都有限止,隻不過轉筆靈活,中國依舊沒有得着便宜。
如第五款限止京師居住;第六款說道:嗣後無論何時,但中國大皇帝願與别國立約允準之處,以及在京師居住,或久或暫,應許美國來使一律照辦,同沾此典;第十五款,限止貿易下,就接筆道:倘别國有按有條約更改者,即應一體均同;第三十款内載明現經兩國議定之後,倘大清還有何惠政思典,施及他國,或關涉船隻海面通商往來等件,為此條約所無者,亦當準美國官民一體均沾。
凡此重言絮語,不厭反複叮咛,無非預為道地,包一皮掃一切,你道他乖不乖,巧不巧呢?和議既成,特下上谕,罷掉南中勸王之舉。
此時在京王大臣等聯銜懇請文宗回跸。
不意上谕下來: 本年天氣漸趨嚴寒,朕拟暫緩回京。
俟明一春一再降谕旨。
欽此。
京外大臣,有奏請西行的,有請于陝代之間暫設行在,俟洋兵全行退出大沽口外,然後奉迎返跸的,文宗悉數留中。
這其中原來有一個大大的原因,此時朝中執掌政權的,共是三位大臣,第一位是怡親王載垣;第二位是鄭親王端華;第三位是協辦大學士戶都尚書肅順。
載垣、端華,都系鹹豐初年襲爵為王,曆任宗人府宗令及領侍衛内大臣等職;肅順是端華的同母昆弟,由郎中供奉内廷,薦升至協辦大學士。
這三個人聰明相等,志趣相同,互相吸引,互相保衛,真是同保富貴,共享榮華,休戚相關,患難與共。
肅順更有一樁好處,禮賓下士,一愛一才如命,知名之士被他吸引的倒也不少。
肅順常向人道:“咱們旗人都是混蛋,不很足忌,漢人明白事理的多。
”他那管筆尖兒也很厲害,因此旗人跟他,更是不很相合。
肅順才高氣盛,哪裡放在心上,上年二月裡,借着科場搜弊名目,殺掉大學士柏駿之後,膽職愈壯。
又借鑄錢局事情,興起大獄,戶部司員,盡都褫職逮問,京師自缙紳以至商店,株連破家的,不可勝數。
威尊勢盛,權重令行,所作所為,諸如此類,也難盡述。
敵騎西來,乘輿北狩,一大半也是肅順的盡籌碩畫呢。
當下,文宗接到京内外大臣懇請回銮的章奏,召集随扈各大臣,共同會議。
各大臣遵旨,都到避暑山莊行過殿見禮。
怡王取出奉旨交議折件,遞給衆人閱看,随道:“此事應準應駁,咱們從長計較,衆位不妨各抒所見。
”衆人都道:“我們伺候王一爺,聽候王一爺鈞谕。
”怡王道:“不是這麼說,這是奉旨交議事情,自應大家發抒意見,從長計較。
”衆人還沒有答話,就見肅順開言道:“此事從我看來,上頭意思,是不願意回跸呢。
”順王道:“這話就對了,如果願意回跸,批準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