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回 對月舉杯将軍起舞 登城痛哭提督多情

關燈
話說欽差大臣裕謙,得着前軍捷報,心裡反倒愁悶,衆文武都很不解。

    裕欽差道:“定海孤懸海外,要真它當做長城,無非靠老天默佑罷了。

    ”衆人聽了,都不肯信。

    卻說葛、王、鄭三位鎮台,到了定海,商議防禦之策。

    王鎮台道:“咱們三個裡,曉暢兵機,熟谙韬略,就要算着葛哥。

    定海又是葛哥的舊治,上年英人來犯,葛哥曾經設計擒獲過英國軍師晏士打喇打屢等,誰還強的過葛哥。

    隻要葛哥吩咐出來,我總沒有不依從的。

    ”鄭鎮台:“這是呀。

    我們都聽葛哥示下呢。

    ”葛鎮台道:“慚愧得很,二位休過獎了。

    論到定海的形勢,就隻道頭街的左右兩山,差還可以扼守。

    上年伊中堂到此,兄弟曾上過海防十二策,伊中堂不肯聽從。

    現在驚報疊來,築城是不及了,隻好依山傍海,築一座土城子,咱們分泛駐守。

    鄭哥守了竹山門,王哥守了曉峰嶺,半塘一帶,就歸兄弟防守。

    ”鄭、王兩鎮台,齊聲稱妙。

    于是督率兵弁,赴築土城,晝夜兼工,隻三日夜,便已築造完竣。

    這夜,三位鎮台,連镳并馬,沿着土城,察閱形勢。

    隻見東角上半輪明月,那光兒已經照上了旌頭,秋風瑟瑟,吹得營頭旗幟,不住的回翻飛舞,刁鬥聲斷斷續續,擊打得異常悲壯。

    正是: 一千裡色中秋月十萬裡聲半夜潮 攫鎮台睹此月色,心有所感,向鄭、王兩人道:“雲飛一介武夫,仰荷聖明奪情起用,艱危二字,果然萬萬不敢避,獨恨此事未發之先,文武大吏,漠不關心。

    釁端既開,倉皇無措,遷延日久,群議蜂起,有的專矜意氣,有的專便私圖,既少切中竅要之論,也無公忠體國之心,忽剿忽撫,迄無定見,以緻釀成目下的局勢。

    職既難一操一必勝,防亦毫無把握,真到萬不得已當兒,我也隻好盡我的心力罷了。

    ”鄭、王兩人,聽了這一番議論,都各十分悲慨。

    葛鎮台又從身上解下兩一柄一寶刀,遞給兩人道:“二位請瞧,這兩一柄一刀上錾着的字就是葛某的心志呢。

     ”二人接到手中,趁着月光瞧時,見兩一柄一一尺來長的寶刀,一柄一上都鑿有名字。

    一一柄一是成忠兩個字,一一柄一是昭勇兩個字,二人不禁都肅然起敬。

    葛鎮台道:“葛某有一樁事情,要奉托二位,不知二位肯應許我嗎?”二人忙問何事。

    葛鎮台道:“葛某軍務餘暇,很喜拈弄筆墨,這幾年來,積有幾種草稿,都還沒有發刊,是《制械要言》四卷、《制藥要言》二卷、《水師緝捕管見》十六卷、《全浙險要圖說》八卷,還有幾卷詩詞,都在營裡頭。

    如果葛某死了,替一我把這稿子送到我家裡,交與我妹一子葛聓收下,那就感不盡二位大恩了。

    ”王鎮台道:“葛哥,你我同官同難,上仗國家威靈,下盡我們心力,能夠一仗把洋人殺退,也說不定。

    隻要瞧這十裡連營裡,軍心豪邁,士氣飛揚,哪裡像打敗仗的樣子?萬一不濟,我們果然是後死,葛哥,你放心,你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

    ”三個人激昂慷慨,談論了一會子。

    月影西移,聽營中傳梆,已經三鼓。

    瞧那月時,亮得愈益晶瑩朗徹。

    葛鎮台一時興起,向二人道:“二位哥哥,兄弟有一末技微長,趁此月色,獻給二位哥哥賞鑒賞鑒。

    ”說畢,縱身下馬,遂把馬在一株楊樹上拴了,攬衣而起,拔一出成忠、昭勇兩一柄一寶刀,飕飕飕舞将起來,左一輪右轉,宛似玉蟒纏身,銀龍護體。

    瞧得鄭、王兩鎮台,不住口的喝好。

    一時舞畢,鄭鎮台道:“葛哥有這麼的本領,何愁洋人不平呢。

    ”葛鎮台道:“洋人專仗火器,我這短刀,有什麼用呢?”鄭鎮台道: “咱們也有火器呢。

    跟洋人開仗,索一性一全夥兒用扛炮扛铳,一應刀矛弓箭,盡都捐了。

    ”王鎮台道:“那也不能偏廢的。

    巷戰依舊要用短家夥呢。

    ”回營歇宿,一宵無話。

     次日,三位鎮台會集兵弁,就在土城上洗炮試彈,一操一演了一足日。

    從此鼓角喧天,炮統震地,沒一日不一操一練。

    到十六這一日,黑早時光,瞭遠台将弁專差飛報,說:“望到洋面上,有三四艘洋船,鼓輪而來,為頭的那一艘,桅杆有三五丈高呢。

    ”葛鎮台為防務緊急,每晚睡覺原是衣不解一帶,一聞驚報,蹴被而起,騎着馬,趕到土城,見王、鄭兩鎮台早都到了。

    葛鎮台走上瞭望台,見波濤洶湧裡,三五艘火輪兵船,怒鲸似的駛将來,行的箭一般迅疾。

    葛鎮台不禁怒發沖冠,傳令開炮。

    炮弁人等,聞到軍令,無不踴躍,震地轟天似的,連放十來門大炮。

    風吹煙散,望到洋面上,那艘宗桅洋船,早擊斷了桅子、擊塌了煙囪退了去了。

    後面幾艘,也着了七八個炮子,不敢上來了。

    此時旭日初升,一陽一光射在海面上,蜃氛薄霧全都消盡,望去分外真切,隻見碧沉沉地,一艘洋船也沒有。

    葛鎮台直守過午刻,方才下來吃飯。

    這日總算平安無事。

    次日大邦洋船,聯樯入泛,槍彈炮子,雨點似的飛來,比了昨日,利害何啻十倍。

    三位鎮台,同仇敵忾,督率兵弁,用扛炮扛铳,不住手的連環轟放。

    英兵卻也厲害,冒死進行,毫沒退縮的态度。

    葛鎮台心中着急,親自動手,放了七八炮,才把英兵擊退。

    定海形勢,重要的地方,全在東南西南兩路。

    東南路有一座山,名叫觀山,又叫東山的,據高臨下,是個很重要去處。

    這地方離城隻有得半裡,對港就是五奎山。

    洋兵要是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