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回 燒鴉片大揚國威 派欽差重翻舊案
關燈
小
中
大
稱說鴉片興衰,實于國計民生兩有關系,英王頗為所惑。
不然,義律不過是個領事,哪裡調得到這許多兵船!”林則徐道:“猖撅到這麼田地,不停他貿易,天朝威靈掃蕩無餘了。
”随命幕友回文照複,責其不守臣節。
其辭道: 本大臣威震三江五湖,計取九州四海,兵一精一糧足。
如爾小窺不守臣節,即申奏天朝,請提神兵猛将,殺盡爾國片甲無存。
其勿後悔。
一面具折申奏朝廷。
此時邊釁初開,内外諸臣都請閉關封港,并外洋各國一律停止通商,奉旨發交粵督議奏。
林則徐見了交議的奏折,笑道:“怎麼他們這麼不知外情,英吉利一國犯法,幹衆邦甚事!”遂親自拟稿複奏上去,大旨稱:“罰不及衆,必須示以大公。
今以英人不遵法律,辄将恭順之各邦,一例峻拒,未免良莠不分。
設各邦票問何辜,臣等即礙難批示。
且自英人貿易斷後,他國頗欣欣向榮。
蓋逐利者,喜彼绌而此赢,懷忿者謂此榮而彼辱。
此中控馭之法,正可使其相間相睽,輸忱内向。
若概與之絕,轉易聯成一氣,昔人所謂彼則聚而協于謀我者,不可不預為之防”等語。
奏折到京,“奉上谕依議。
欽此”。
林則徐奉到上谕,下令封港,調派師船,從廣州到澳門大小訣口,悉令封禁。
又出賞格,購募漁船蛋戶,有能出洋燒毀洋船,擊斃西兵者,除資給軍裝兵械口糧外,仍饬地方官查明家屬,以時周恤。
從來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漁船蛋戶見了賞格,誰不争先踴躍。
因此英人雖是船堅炮利,竟不能得着便宜。
林則徐又行文閩浙江蘇等沿海省分,請他們協力防堵。
閩浙總督鄧廷桢、兩江總督裕謙,敵忾同仇,都調水陸兵士到海口防禦。
英人在廣東受了虧,火輪船、帆船向北飛駛,窺伺廈門。
誰料閩督鄧制台早遣水勇,喬扮做商民模樣候在那裡。
瞧見英船駛來,偷偷的蕩上去行近英船,大把火藥,一齊抛擲。
英人不曾防備,火輪船帆船,頓時都着了火。
英人忙着施救,損傷已經不少。
那水勇人等,蕩着劃子,早收進内港來了。
水師統領把令旗一揮,兵船齊都開出,二百餘門大炮,齊夥兒轟擊。
英人知道廈門有備,不敢駛入,轉舵北行,到浙江地界。
見舟山備禦空虛,并力的攻擊。
舟山雖也有着文官武将,無奈四面都是海,地勢孤絕,無險可守,支撐了一二天,究竟被英人奪了去。
定海總兵張朝發,知縣姚懷祥,壯志雄心,究也不過一瞑不視,完了他的孤忠亮節。
等到撫台烏爾恭額率兵來救,舟山已經失陷多時。
于是烏撫台具折北京,自請嚴加議處。
這便是東南疆臣告急的警報。
當下宣宗聚集廷臣計議,忽報英國兵船已駛抵天津海口,直隸總督琦善有奏報至。
宣宗大驚道:“英人行軍,怎麼這麼的迅速?”随取琦善奏本瞧時,大旨稱:“英人之來,無非為求撫起見。
粵東燒煙之舉,辦理不無一操一切。
一春一間,英人索價遭其诟逐,以緻越境求撫”等語。
宣宗道:“瞧琦善的奏報,英人尚還恭順。
如果平反了煙案,諒總沒有什麼了。
”廷臣自然齊聲附和。
随下旨着琦善來京陛見。
不多幾日,琦善到京,宣宗立命召見。
琦善造膝密陳,把過處都推在林則徐一個兒身上。
并言:“英人船堅炮利,其國遠隔重洋,天朝兵力亦所難及。
臣在天津宴其頭目,許以代乞天恩,派遣重臣詣粵,平反煙案,該頭目等無不涕零感激。
聲言恩旨朝下,洋船夕退。
”宣宗道:“天津口外的洋船都是輪船,另外還有别的船隻嗎?”琦善道:“都是輪船。
”宣宗道:“共有幾多号數?”琦善道:“共有八艘。
這火輪船的利害,真是從古至今不曾有過。
沖波突一浪一,行駛如飛,風色的順逆,潮汐的漲落,一切都可以不管。
臣知道本國的水師,萬難跟他們抵敵。
趁這時光收撫了,免生意外許多周折。
”宣宗點點頭,随道:“你下去候旨罷。
”琦善叩頭退出。
次日下旨,命琦善馳赴粵東查辦,随頒給欽差大臣關防。
琦善請訓出京,自赴粵瞿查辦。
那天津口外停泊的英船,見了恩命,果然悉數退出,轉舵回南。
見過山東撫台托渾布,順着琦善意旨,具
不然,義律不過是個領事,哪裡調得到這許多兵船!”林則徐道:“猖撅到這麼田地,不停他貿易,天朝威靈掃蕩無餘了。
”随命幕友回文照複,責其不守臣節。
其辭道: 本大臣威震三江五湖,計取九州四海,兵一精一糧足。
如爾小窺不守臣節,即申奏天朝,請提神兵猛将,殺盡爾國片甲無存。
其勿後悔。
一面具折申奏朝廷。
此時邊釁初開,内外諸臣都請閉關封港,并外洋各國一律停止通商,奉旨發交粵督議奏。
林則徐見了交議的奏折,笑道:“怎麼他們這麼不知外情,英吉利一國犯法,幹衆邦甚事!”遂親自拟稿複奏上去,大旨稱:“罰不及衆,必須示以大公。
今以英人不遵法律,辄将恭順之各邦,一例峻拒,未免良莠不分。
設各邦票問何辜,臣等即礙難批示。
且自英人貿易斷後,他國頗欣欣向榮。
蓋逐利者,喜彼绌而此赢,懷忿者謂此榮而彼辱。
此中控馭之法,正可使其相間相睽,輸忱内向。
若概與之絕,轉易聯成一氣,昔人所謂彼則聚而協于謀我者,不可不預為之防”等語。
奏折到京,“奉上谕依議。
欽此”。
林則徐奉到上谕,下令封港,調派師船,從廣州到澳門大小訣口,悉令封禁。
又出賞格,購募漁船蛋戶,有能出洋燒毀洋船,擊斃西兵者,除資給軍裝兵械口糧外,仍饬地方官查明家屬,以時周恤。
從來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漁船蛋戶見了賞格,誰不争先踴躍。
因此英人雖是船堅炮利,竟不能得着便宜。
林則徐又行文閩浙江蘇等沿海省分,請他們協力防堵。
閩浙總督鄧廷桢、兩江總督裕謙,敵忾同仇,都調水陸兵士到海口防禦。
英人在廣東受了虧,火輪船、帆船向北飛駛,窺伺廈門。
誰料閩督鄧制台早遣水勇,喬扮做商民模樣候在那裡。
瞧見英船駛來,偷偷的蕩上去行近英船,大把火藥,一齊抛擲。
英人不曾防備,火輪船帆船,頓時都着了火。
英人忙着施救,損傷已經不少。
那水勇人等,蕩着劃子,早收進内港來了。
水師統領把令旗一揮,兵船齊都開出,二百餘門大炮,齊夥兒轟擊。
英人知道廈門有備,不敢駛入,轉舵北行,到浙江地界。
見舟山備禦空虛,并力的攻擊。
舟山雖也有着文官武将,無奈四面都是海,地勢孤絕,無險可守,支撐了一二天,究竟被英人奪了去。
定海總兵張朝發,知縣姚懷祥,壯志雄心,究也不過一瞑不視,完了他的孤忠亮節。
等到撫台烏爾恭額率兵來救,舟山已經失陷多時。
于是烏撫台具折北京,自請嚴加議處。
這便是東南疆臣告急的警報。
當下宣宗聚集廷臣計議,忽報英國兵船已駛抵天津海口,直隸總督琦善有奏報至。
宣宗大驚道:“英人行軍,怎麼這麼的迅速?”随取琦善奏本瞧時,大旨稱:“英人之來,無非為求撫起見。
粵東燒煙之舉,辦理不無一操一切。
一春一間,英人索價遭其诟逐,以緻越境求撫”等語。
宣宗道:“瞧琦善的奏報,英人尚還恭順。
如果平反了煙案,諒總沒有什麼了。
”廷臣自然齊聲附和。
随下旨着琦善來京陛見。
不多幾日,琦善到京,宣宗立命召見。
琦善造膝密陳,把過處都推在林則徐一個兒身上。
并言:“英人船堅炮利,其國遠隔重洋,天朝兵力亦所難及。
臣在天津宴其頭目,許以代乞天恩,派遣重臣詣粵,平反煙案,該頭目等無不涕零感激。
聲言恩旨朝下,洋船夕退。
”宣宗道:“天津口外的洋船都是輪船,另外還有别的船隻嗎?”琦善道:“都是輪船。
”宣宗道:“共有幾多号數?”琦善道:“共有八艘。
這火輪船的利害,真是從古至今不曾有過。
沖波突一浪一,行駛如飛,風色的順逆,潮汐的漲落,一切都可以不管。
臣知道本國的水師,萬難跟他們抵敵。
趁這時光收撫了,免生意外許多周折。
”宣宗點點頭,随道:“你下去候旨罷。
”琦善叩頭退出。
次日下旨,命琦善馳赴粵東查辦,随頒給欽差大臣關防。
琦善請訓出京,自赴粵瞿查辦。
那天津口外停泊的英船,見了恩命,果然悉數退出,轉舵回南。
見過山東撫台托渾布,順着琦善意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