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回 河清海晏乍慶升平 美雨歐風傳來警信

關燈
江彬诟道:“他嘗與天子嬉戲,肯跪汝小摳嗎?”明年武宗崩,亞三下吏,自言本是華人,為法人所使,乃伏法,絕其朝貢。

    是年七月,又攜土物求市,守臣請一抽一稅如故事,诏不許。

    嘉慶二年,遂犯新會之西草灣,官兵追捕,生擒二十四人,斬首三十五級,獲其二舟并火炮等物,副使汪铉進之于朝,即所謂佛郎機大炮者也。

    後來廣江巡撫林富上言,粵中公私諸費,多資商稅,洋舶不至,公私皆窘,因言許法蘭西互市有四利,部議準行。

    于是法人又得人香山澳為市,得寸進尺,漸漸侵入濠鏡地界,築室建城,雄踞海畔,戍兵列炮,俨若敵國。

    濠鏡在香山縣南虎跳門外,先是暹邏占城、爪哇琉球、浡泥諸國互市,都在廣州設市,歸舶司管轄。

    正德中移于高州之電白縣。

    嘉靖十四年,指揮使黃慶納了賄,請于上官移在濠鏡,年納稅金二萬。

    法蘭西混了進來,大興土木,高棟飛檐,栉比相望。

    閩粵商人趨之若骛。

    萬曆中破滅呂宋,盡擅閩粵海上之利,勢益熾昌,又于隔水青洲山,建築天主寺,高至七八丈,宏敝奇閟,非中國所有。

    知縣張大猶,請毀其高塘,究竟沒有辦到。

    自法人占入濠鏡而後,各邦聞風興起,葡萄牙遂以嘉靖年至,荷蘭遂以萬曆年至。

    萬曆三十五年,番禺舉人盧廷龍人都上書,請盡逐澳中洋商,出居一浪一自外洋。

    當事不能用。

    其後粵督何土晉,派兵悉隳澳中城台,洋商始稍稍有所顧忌。

     此時明廷因法人屢窺邊境,增兵戍守澳門。

    法人畏一逼一,不敢久留,于是昔時兔窟之營,竟被葡萄牙發其筍而剪其绺矣。

    葡萄牙初到中國,隻在舟山、甯波、泉州等幾處地方往來貿易,嘉靖三十年始到澳門。

    現在見法人畏一逼一徙去,得着了機會,如何肯放手。

    遂納賄澳中官吏,甘願每年獻上五百金,租居濠鏡市廛。

    中國官吏有了銀子,什麼事辦不到?!自然是謹遵台命。

    于是鵲巢鸠占,葡人遂扶老攜幼結隊成群而至。

    不過兩年光景,計點門戶,已有四百二十有餘,丁口已有三千四百有餘。

    孳育蕃息,月長年增,大有久居不去之勢。

    喧賓奪主,弄得法蘭西人自去自來,倒變了梁間一春一燕。

    誰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葡萄牙人才得安居樂業,荷蘭人早揚帆駕炮的前來争奪。

    此時歐洲各邦中,荷蘭也是個強國,攻法蘭西,攻西班牙,連戰皆勝,遂由五印度奪葡萄牙市埠,揚帆人南洋,奪取馬六甲地。

    萬曆二十九年,駕大艦,攜巨炮,直薄呂宋。

    呂宋人悉力抵拒,攻不能克,轉舵薄香山澳,濠鏡大震。

    葡人于是築炮台,造火器,籌備守禦,并派人到粵中告急,請官兵策應。

    自稱替天朝守海門,固外圍,其實都是為他自己呢。

    荷蘭人求通貢市,當道不敢奏聞,隻召其首領人城,羁縻之而已。

    荷蘭人見沒有法想,啟碇揚帆,到福建之漳州,直抵彭湖嶼,伐木築舍;又侵入台灣,築室耕田,久留不去。

    屢遣人要求互市,當道不許。

    荷人怨恨,乃掠漁船六百艘至澎湖,驅土人搬運木石,築造城塘,一面分兵入犯廈門。

    濱海郡邑,盡都戒嚴,明廷大發兵征剿,連破其衆。

    荷人一大窘,求懇緩兵,容他運米人舟,立即退去。

    明将允許,遂得揚帆出湖,猶留其渠帥高文律等十二人,據高樓自守。

    被明将攻破高樓,悉數擒獲,獻俘于朝,澎湖之警遂息。

    然而台灣墳土,依舊被他占據着呢。

    當荷蘭警信緊急時候,濠鏡葡商托言成守防荷,請兵請饷請木石,文書往反,雪片相似。

    一面督衆築城,晝夜興工,日建百丈。

    海道副使徐如珂遣中軍領兵成澳,向葡人道:“垣墉不毀,我知道你們人少力弱之故,現在我們特來幫助你。

    ”随即動手,不過兩日工夫,糞除殆盡,葡人相顧歎嗟,從此也稍有戒心了。

    萬曆九年,意大利人利瑪窦,自彼國泛舟九萬裡至粵。

    二十九年,始至京師,與中朝士大夫相交為友。

    始言世界共有五大洲,亞細亞洲百餘國,而中國居其一;歐羅巴七十餘國,而意大利居其一。

    中國人聞所未聞,都不很相信。

    因利瑪窦來自海外,又是洋人,所以稱他的話,叫做海外洋談。

    傳流至今,每遇荒誕不經之說,都稱做海外洋談,就是這個緣故。

    利瑪窦又稱歐洲各邦,都崇奉天主教。

    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室女誕耶酥于猶太,在世三十三年,宣揚教化,人生大事,首在敬天。

    一愛一追尋初祖,上溯鴻蒙,判十字以定四方,合氣水火土四行之一精一,肇生萬物。

    天外無神,故無偶像無祈禱,凡立廟設位,陳牲酒,施鼓樂,贊頌神名者,皆外道也。

    耶酥以天為父,自稱神子,厭世上仙,代衆生受苦以救萬世。

    這種一精一奧奇秘的話,大學士徐光啟等,倒都很肯相信。

    恰值鄭世子朱載堉、金事邢雲路奏請修改曆法,徐光啟遂把利瑪窦薦入欽天監修曆。

    于是一陽一瑪諾、龐迪我、熊三拔、鄧玉函、畢方濟、艾儒略、龍華民、南懷仁、湯若望諸人,接踵皆至,皆言新法,皆助修曆。

    歐人在華之勢,頓時大振。

    内中隻英吉利國,到崇祯十年才來中國。

    萬曆二十四年,英女主登位,欲與中國修好,曾遣三船具書币航海而東,不意行至中途,遇着了飓風,船貨盡都漂沒,所以來的獨後。

    英船抵澳門,葡人一大動醋心,在大府跟前說上好些壞話,大府不合聽信,就釀出個小小風潮來。

    俗知何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