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回 河清海晏乍慶升平 美雨歐風傳來警信
關燈
小
中
大
擲下奏本道:“你們自去瞧閱,該革不該革?”軍機大臣拾起瞧時,大旨稱:“愚回崇信和卓,猶西番崇信達賴喇嘛,已成不可移之锢習。
即使張逆就擒,尚有其兄弟之子在浩罕,終留後患,勢難以八千留防之兵,制百萬犬羊之衆。
若分封伯克,令其自守,則如伊薩克玉素普等助順官兵,均非白回所心服之人,惟有赦故回酋回羅尼都之子阿布都裡,乾隆中羁住京師者,令師總轄西四城,庶可以服内夷,制外患”等語。
末附武隆阿一片,主張的與長齡差不多,有“西四城環一逼一外夷,處處受敵,地不足守人不足臣”等話。
衆軍機面面相觑,一聲兒不言語。
宣宗道:“他們要聯棄地縱寇,他們果然做好人兒,國家卻平添出無窮禍患來,昏謬已極。
”曹振庸道:“最好另派一個大臣去幫辦,才可免去誤會。
”宣宗道: “那也好,派誰去呢?”振庸道:“那彥成還妥當嗎?”宣宗點點頭,随下旨命那彥成為欽差大臣,前往回疆幫辦善後。
從此,朝朝晚晚,盼望好消息。
一晚,天已三鼓,忽有飛騎投送捷報到軍機處,卻是長齡、楊芳用計誘獲逆酋張格爾的事。
此時軍機章京都已散去,隻有一個老章京,還在那裡打盹兒。
接到軍報,知道是緊急事情,趕忙送進宮去。
宣宗大喜,傳旨報捷的人,賞他一個三品銜,并賞戴花翎。
次日下诏,封長齡二等威勇公,楊芳三等果勇侯,都賞戴雙眼孔雀翎,将士胡超以下都有賞赍,并實授楊遇一春一為陝甘總督。
于是積年巨寇,一旦蕩平。
恭上皇太後徽号,勒碑太學。
大軍凱旋,郊勞受俘,悉如典禮。
滿廷臣工,頌德歌功,好一派承平景象。
宣宗自回亂平靖後,河清海晏,一竟很太平。
雖趙金一寵一、李沅發先後稱叛,不過如電光石火,一撲即滅,于大局上并無關礙。
道光十一年六月九日,皇貴妃鈕枯祿氏生了一位皇子,宣宗奏明皇太後,就冊立鈕枯祿氏為皇後,新皇子賜名叫奕濘。
這鈕皇後聰明和氣,宣宗跟她很是恩一愛一。
就阖宮妃嫔太監人等,也沒一個不和她合的來。
隻是皇太後待到她,不知怎樣,終是不大合适。
因此,婆媳之間,明面上雖還沒有什麼,内裡卻早存了個心了。
兩宮嫔監見上頭這樣,便各讨各的好,各圖各的一寵一,就不免互相刺探,互造流言,因此诽語流言布滿了宮闱内外。
流言愈多,感情愈惡,漸漸有不兩立的勢了。
這一日,是皇後的千秋,皇太後特派太監賜了一瓶酒來。
皇後謝恩飲訖,不知怎樣,竟就崩了。
宣宗萬分哀悼,又不敢怎樣。
特下思旨,賜谥孝全,後人有詩詠道: 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鸠毒兆當筵。
溫成貴一寵一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
卻說中國自古迄今,邊外各邦,開戰講和,恁你擾得煙雲缭繞,都不過是匈奴、鮮卑、回纥、女真、河套等幾個邦族,擾來擾去,總不脫長城内外一帶地方。
那幾邦兵力雖盛,比較起聲明文物來,就要差多了。
所以無論擾得怎麼樣,咱們天朝大國的頭銜,是擾不掉的。
不意歐風美雨卷地東來,掀簸激蕩,竟把我們四千多年世襲的老頭銜,沖得雲消霧散。
看官,你道這一番話,從哪裡說起?原來道光十九年,這一年,正因寰宇升平,四方無事,宣宗跟幾個儒臣,在上書房裡講求文學。
忽東南疆吏告警奏折雪片似的來,報說英人入寇。
宣宗大驚,急召軍機大臣問計。
這英吉利,是歐羅巴列邦中之一國。
歐羅巴洲與中國,遠隔重洋,自古不通聞問。
不過東漢時候,大秦國曾遣使一貢。
範蔚宗作史,特列大秦一傳。
據說就是現在的意大利,從前的羅馬。
其實羅馬人腦筋裡,從沒知道大秦兩個字,猶之歐洲人稱我們做支那,我們也沒有知道呢。
大秦一邦,究在何方,中國人從沒有知道過。
《後漢書》隻說它是海西國,《晉書》隻說它在西海之西,《魏書》上才說從條支西渡海曲一萬裡。
方隅可紀,不過如此。
明朝永樂時候,三保太監七下西洋,才到紅海東岸下碇,與歐羅巴洲隻一海相隔。
正德年間,法蘭西踞了孟刺加地方,遣使來貢方物。
後來乘倭寇之亂,縱橫海上,占踞了廈門。
荷蘭葡萄牙諸國,相繼并至,中國人還都在夢裡呢。
直到萬曆年間,意大利人利瑪窦、艾儒略從海外到中國,與朝士徐光啟等相交為友,艾儒略撰一部書,名叫《職方外紀》,盛稱歐羅巴洲土地之廣博,形勢之險要,物産之豐盈;洲中列國七十餘,著名大國十有一邦,法蘭西、意大利、荷蘭、英吉利、葡萄牙、西班牙、俄羅斯都在裡頭。
中國人才知中國而外,複有如許世界。
其實卧榻之旁,早被他人鼾睡多時了。
查考明史,歐洲列邦跟我國通商最早者,首推法蘭西。
南洋孟喇加地方,被法人占據後,遵海而東,遍曆澳門、粵東各地,遂于正德十三年,遣使來貢方物,請封诏。
武宗賞了他銀兩,遣他回去。
其人久留不去,夤緣鎮守中貴得許人京。
武宗南巡,其使火者亞三因江彬得侍帝左右,帝時學其語以為戲。
禦史邱道隆、何鳌連章參劾,都奈何他不得。
從駕還京,住在會同館,見了提督主事梁焯,不肯屈膝,焯大怒。
即使張逆就擒,尚有其兄弟之子在浩罕,終留後患,勢難以八千留防之兵,制百萬犬羊之衆。
若分封伯克,令其自守,則如伊薩克玉素普等助順官兵,均非白回所心服之人,惟有赦故回酋回羅尼都之子阿布都裡,乾隆中羁住京師者,令師總轄西四城,庶可以服内夷,制外患”等語。
末附武隆阿一片,主張的與長齡差不多,有“西四城環一逼一外夷,處處受敵,地不足守人不足臣”等話。
衆軍機面面相觑,一聲兒不言語。
宣宗道:“他們要聯棄地縱寇,他們果然做好人兒,國家卻平添出無窮禍患來,昏謬已極。
”曹振庸道:“最好另派一個大臣去幫辦,才可免去誤會。
”宣宗道: “那也好,派誰去呢?”振庸道:“那彥成還妥當嗎?”宣宗點點頭,随下旨命那彥成為欽差大臣,前往回疆幫辦善後。
從此,朝朝晚晚,盼望好消息。
一晚,天已三鼓,忽有飛騎投送捷報到軍機處,卻是長齡、楊芳用計誘獲逆酋張格爾的事。
此時軍機章京都已散去,隻有一個老章京,還在那裡打盹兒。
接到軍報,知道是緊急事情,趕忙送進宮去。
宣宗大喜,傳旨報捷的人,賞他一個三品銜,并賞戴花翎。
次日下诏,封長齡二等威勇公,楊芳三等果勇侯,都賞戴雙眼孔雀翎,将士胡超以下都有賞赍,并實授楊遇一春一為陝甘總督。
于是積年巨寇,一旦蕩平。
恭上皇太後徽号,勒碑太學。
大軍凱旋,郊勞受俘,悉如典禮。
滿廷臣工,頌德歌功,好一派承平景象。
宣宗自回亂平靖後,河清海晏,一竟很太平。
雖趙金一寵一、李沅發先後稱叛,不過如電光石火,一撲即滅,于大局上并無關礙。
道光十一年六月九日,皇貴妃鈕枯祿氏生了一位皇子,宣宗奏明皇太後,就冊立鈕枯祿氏為皇後,新皇子賜名叫奕濘。
這鈕皇後聰明和氣,宣宗跟她很是恩一愛一。
就阖宮妃嫔太監人等,也沒一個不和她合的來。
隻是皇太後待到她,不知怎樣,終是不大合适。
因此,婆媳之間,明面上雖還沒有什麼,内裡卻早存了個心了。
兩宮嫔監見上頭這樣,便各讨各的好,各圖各的一寵一,就不免互相刺探,互造流言,因此诽語流言布滿了宮闱内外。
流言愈多,感情愈惡,漸漸有不兩立的勢了。
這一日,是皇後的千秋,皇太後特派太監賜了一瓶酒來。
皇後謝恩飲訖,不知怎樣,竟就崩了。
宣宗萬分哀悼,又不敢怎樣。
特下思旨,賜谥孝全,後人有詩詠道: 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鸠毒兆當筵。
溫成貴一寵一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
卻說中國自古迄今,邊外各邦,開戰講和,恁你擾得煙雲缭繞,都不過是匈奴、鮮卑、回纥、女真、河套等幾個邦族,擾來擾去,總不脫長城内外一帶地方。
那幾邦兵力雖盛,比較起聲明文物來,就要差多了。
所以無論擾得怎麼樣,咱們天朝大國的頭銜,是擾不掉的。
不意歐風美雨卷地東來,掀簸激蕩,竟把我們四千多年世襲的老頭銜,沖得雲消霧散。
看官,你道這一番話,從哪裡說起?原來道光十九年,這一年,正因寰宇升平,四方無事,宣宗跟幾個儒臣,在上書房裡講求文學。
忽東南疆吏告警奏折雪片似的來,報說英人入寇。
宣宗大驚,急召軍機大臣問計。
這英吉利,是歐羅巴列邦中之一國。
歐羅巴洲與中國,遠隔重洋,自古不通聞問。
不過東漢時候,大秦國曾遣使一貢。
範蔚宗作史,特列大秦一傳。
據說就是現在的意大利,從前的羅馬。
其實羅馬人腦筋裡,從沒知道大秦兩個字,猶之歐洲人稱我們做支那,我們也沒有知道呢。
大秦一邦,究在何方,中國人從沒有知道過。
《後
方隅可紀,不過如此。
明朝永樂時候,三保太監七下西洋,才到紅海東岸下碇,與歐羅巴洲隻一海相隔。
正德年間,法蘭西踞了孟刺加地方,遣使來貢方物。
後來乘倭寇之亂,縱橫海上,占踞了廈門。
荷蘭葡萄牙諸國,相繼并至,中國人還都在夢裡呢。
直到萬曆年間,意大利人利瑪窦、艾儒略從海外到中國,與朝士徐光啟等相交為友,艾儒略撰一部書,名叫《職方外紀》,盛稱歐羅巴洲土地之廣博,形勢之險要,物産之豐盈;洲中列國七十餘,著名大國十有一邦,法蘭西、意大利、荷蘭、英吉利、葡萄牙、西班牙、俄羅斯都在裡頭。
中國人才知中國而外,複有如許世界。
其實卧榻之旁,早被他人鼾睡多時了。
查考明史,歐洲列邦跟我國通商最早者,首推法蘭西。
南洋孟喇加地方,被法人占據後,遵海而東,遍曆澳門、粵東各地,遂于正德十三年,遣使來貢方物,請封诏。
武宗賞了他銀兩,遣他回去。
其人久留不去,夤緣鎮守中貴得許人京。
武宗南巡,其使火者亞三因江彬得侍帝左右,帝時學其語以為戲。
禦史邱道隆、何鳌連章參劾,都奈何他不得。
從駕還京,住在會同館,見了提督主事梁焯,不肯屈膝,焯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