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回 河清海晏乍慶升平 美雨歐風傳來警信

關燈
話說曹振庸聽說宮中有變,大驚失色。

    他妻子道:“老爺也應問個明白呢”。

    一句提醒了振庸,忙問家人道:“皇上沒有事吧?”家人道:“沒有事。

    ”振庸道:“皇上沒有事就好了。

    ”随問家人:“你哪裡來的消息?”家人道:“内庭侍衛王老爺家人講的話呢。

    ”振庸道:“想總是逆回派遣刺客入宮行刺了?”家人道:“倒不是行刺呢,王老爺家人說,他家老爺昨晚恰輪着班兒,在内庭值班,已經三鼓時光,乾清宮太監急出宣召,說有要事。

    王老爺不敢怠慢,跟随人富,見聖上面色青黃,氣的不成個樣子。

    一見王老爺,扔給他一一柄一寶刀,手指一個太監道:‘你跟他去斬一個腦袋來,速去速回,不得有誤’。

    王老爺又不敢問,跟随了那太監,到一所富裡。

    那太監向一床一上指道:‘就把此女快快斬了!’王老爺揭開帳子一瞧,見一個美人兒,側身卧着,宛如一春一睡海棠,嬌一豔得莫可言喻。

    粉氣脂香,撲人眉宇,心裡委實不忍。

    上命差遣,沒奈何,隻得硬頭皮,舉起寶刀,隻一砍,血花飛舞,早已香消玉散。

    提着美人頭,回乾清清宮複命。

    ”振庸道:“這又為什麼呢?” 曹太太聽了,也不勝詫怪。

    後人有詩詠道: 中使傳宣急召蝦,乾清宮畔月籠紗, 龍顔一怒娥眉死,禦劍封還帶血花。

     振庸次日上朝,潛心窺察,見宣宗談笑自如,并沒露有忿怒樣子,心下納罕。

    奏對了幾件沒要緊的事,才待退出,外面送進一封奏報,是回疆遞來的。

    宣宗道:“你等等,瞧他報的是什麼事情。

    ”振庸遵旨,拆開瞧時,見是長齡、武隆阿、楊遇一春一會銜奏的,頭上幾個字是奏為大軍克複喀城,服獲回酋事,随留心瞧下去。

    隻見上寫道: 臣等于二月初六日出師,十四日,至巴爾楚庫台。

    該處為喀葉兩城分道處,留兵三千,以防南路繞襲之賊。

    二十二日,至大河拐,我軍深入半月,未遇一賊,而糧已垂盡,日食疲駝赢馬,惟恐賊堅壁清野,不戰而困我,争望殺賊因糧。

    是夜,始敗其襲營之賊三千,次日,賊決河灌道,多掘溝坎,我師戈壁中轉得水以濟士馬。

    午抵洋阿巴特,沙漠平曠,賊二萬據橫岡五六裡。

    臣等會商,分兵三路進攻,臣長齡、臣遇一春一将中軍,臣武隆阿将左軍,臣楊芳将右軍,三路進攻,賊據岡下,壓者再,大兵分路奪岡。

    賊披一靡一,半遁回莊,半西竄。

    官軍分路擒斬其半,盡得牲畜糗糧濟師,士氣百倍。

    二十五日,至沙布都爾回城,多葦湖樹林,賊數萬,臨渠橫列,決水成沮淤,騎難馳騁。

    乙後林中,各有伏賊,難繞襲。

    我軍乃先令步卒冒險越渠,短兵鏖戰,複魔騎兵繞左右淺渠橫截入陣,适賊營火藥自轟,我軍乘之,射殪賊帥,奪旗鼓,衆始潰敗。

    追逾渾水河三十餘裡,擒斬萬計。

    複分敗林中伏賊,及河橋援應之賊。

    臣等見河北左山右水,路狹箐深,恐有伏,乃議留兵扼橋,而循河南上。

    二十七日賊敷萬據河。

    瓦巴特回城,依岡背河,官軍未至五十裡,見牛羊蔽野,又逆賊探騎數百,見官軍反卻。

    臣等恐賊誘也,嚴令勿掠亦勿追,距賊營十裡而止。

    夜遣吉林勁騎各五百,分探左右,間道繞出賊後。

    次日,壓賊壘,我軍川陝步兵居中,騎兵張左右翼進。

    賊佯退欲誘我兵登岡而反襲我,我兵槍炮疊前,而藤牌兵虎衣躍入。

    賊馬驚,陣亂,岡後伏賊援應死戰,而我千騎已繞出回堡後,突擊其背,賊大潰,斬擒各半,複殪安集延二帥。

    追至洋達瑪河,距喀城八十裡。

    次日,整隊至渾河北岸,距喀城十餘裡。

    賊率其衆十餘萬背城一戰,阻河列陣,亘二十餘裡。

    築橫壘蔽之,一穴一壘列铳鼓角震天,勢張甚。

    臣等複遣死士數百,夜擾其營,歡嚣達旦。

    夜二鼓,西南風起,撼木揚沙,大霧晦,臣等熟商,霧晦中賊不辨我多少,又不虞我即渡,時不可失,乃遣索倫千騎繞趨下遊牽賊勢,臣遇一春一率親兵驟渡上遊據上風。

    前鋒先扛炮轟賊,炮勢與風沙勢相并,若百十萬兵摧壓驟至,賊陣大亂。

    拂曉,我兵盡渡,風止霧霁,乘勢沖入賊陣,賊土崩,橐舄遍地。

    乘勝進攻,先據漢城,次破回城,生擒張逆甥侄及安集延僞帥推立汗薩本汗并從逆伯克等,先後殺賊無算,生擒四千餘人。

    惟逆首張格爾奔竄出卡,未獲邀捕。

    謹将戰勝情形具折,由六百裡加緊馳奏。

    宣宗搖頭道:“命将出師,原期殲除元惡,乃緻臨巢兔脫,長齡等太不曉事。

    前功盡棄,後患堪虞。

    ”随向振庸道:“你看如何處置?”振庸道:“論他殺賊之功,似乎宜賞,還祈皇上天恩。

    ”宣宗道:“殺賊功微,縱寇罪大,功罪萬難相抵。

     ”随下旨,長齡奪去紫疆,楊遇一春一、武隆阿奪去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銜,仍着勒限捕獲。

    并谕回部各酋,有擒獻張格爾者,’爵郡王,金十萬。

    這兩道聖旨去後,不過一月光景,回疆捷報絡繹不絕。

    知道武隆阿卧病喀城,楊遇一春一督師前進,三月初五日,複英吉沙,十六日,複葉爾羌複和阗,出屯色勒庫,拟掩捕張格爾。

    宣宗心始稍慰。

     一日,長齡來一奏本,宣宗瞧過,怒形于色。

    廷臣見了,盡都震恐。

    宣宗道:“不意長齡老悖昏謬,竟到這麼地步!” 随命軍機拟旨,把長齡、武隆阿革職留任。

    軍機大臣不知底裡,還都替他求恩。

    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