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回 建奇勳帝子獲榮封 捍大患書生殲巨匪

關燈
來未曾見過的事。

    朕躬雖然不德,你們平日究竟太會享福,太不留心國事。

    前年天像告變,朕也曾一再告戒,但凡肯聽從一二句,也決不會鬧出這麼大笑話來。

    現在朕要治你們罪,也屑治不勝治。

    隻要咱們君臣從今以後,一心一意,把民情國事常常存在心上,太平雖然不見得,像這麼大的笑話也可以免了。

    ”群臣聽了,除了碰頭稱“是”外,再沒有别的的話講。

    仁宗忽又想起一事,向衆人道:“别個呢,情還可原,吉綸這厮真太不成事禮了,他是步軍統領呢。

    賊子在京裡鬧事,他竟一點兒沒有知覺,你們瞧他這個人,混帳不混帳!”尚書托津道:“吉綸糊塗己極,按照祖制,死有餘辜。

    所望皇上寬恩,免其一死。

    ”仁宗默然。

    群臣震懼失色,隻道吉統領必要遭着大辟。

    誰料上谕下來,隻把他黜掉了,派尚書英和為步軍統領,此外别無處分,群臣無不稱奇。

    仁宗向臣下道:“這回事情,究竟蒙着上天默佑。

    你們想罷,咱們才到尹瑪圖地方,才要放隊進哨,偏偏山潦會暴發起來,弄得打不成功獵。

    孩子們先回京,卻就是了這一回的難。

    倘然山潦不漲,爺兒們這會子正在獵場行樂呢,皇城裡早不知擾得怎樣了。

    ”群臣聽說,齊聲稱賀。

    仁宗不悅道:“請罪是你們,稱賀也是你們,你們這一班人,真也太會玩笑。

    然而天下事不堪再壞,你們總也要留意一點子。

    ”衆人聽了這幾句話,一個個沒意思起來,低頭垂手一聲兒不言語。

     仁宗傳旨回銮,自白澗地方啟跸,十七日,駐煙郊,十九日抵京師,智親王率同滿漢文武出城迎接。

    仁宗一見智親王,歡喜得什麼相似,叫他到禦辇前,攜着他的手,問了好多話兒,随叫他跨着馬,跟着禦葷,一同進城。

    回到宮裡,步軍統領英和,奏報教首林清己在黃村地方捉獲。

    仁宗道:“叫他解進來,朕要親自審問呢。

    ”智親王道:“皇上萬金貴體,何必親自勞神?”仁宗道:“朕要瞧瞧這叛徒這麼膽大,究生得怎麼個樣子。

    ”智親王道:“這幾日連着刮黃沙,塵氛埃影,蔽日沖天,鎮日價黑夜相似,滿京城謠言蜂起,自宵達旦,驚擾不已。

    現在皇上回了宮,人心總可以大定了。

    ”仁宗道:“朕要親自審問,也無非為鎮定人心起見。

    ” 這日,仁宗升禦瀛台,提到教首林清,并通教太監人等,悉心審問,盡得謀反原由。

    随命刑部官員,把衆逆綁赴菜市,淩遲處死,傳首畿内。

    一面下旨,命陝甘總督那彥成佩欽差大臣關防,節制山東河南兵剿捕;陝西提督楊遇一春一為參贊大臣,幫同讨伐;又調滿洲健銳火器營兵一千,西安徐州兵數千,赴軍聽候調遣。

     這楊遇一春一在白蓮教亂事時光立過大功的,忠勇鸷悍,滿漢各将裡沒一個比的上他。

    當下接到上谕,立率本部人馬,風馳到衛輝府,由運河西進,直一逼一道口教營。

    這道口鎮,濱臨運河,離滑縣隻十八裡,糧食山積。

    李文成因為胫創發作,不能四出指揮,率領一精一銳死守在此。

    遇一春一一到道口,大呼突擊,飛馬而前,教衆當者辟易,第一仗就獲了全勝。

    正拟進軍北岸,斫斷浮橋,焚毀渡船,扼守咽喉重地,高撫台很不為然,欽差那彥成也主張候調山西、甘肅、吉林索倫兵到來,再行進戰。

    小摳逆不過大官,隻得收兵回營。

     仁宗聞知,下诏切責。

    那欽差、高撫台都受着排宣。

    那彥成向遇一春一道:“老哥勇悍善戰,賊人聞風破膽。

    從今以後,戰陣事情,老哥便宜從事是了。

    ”遇一春一道:“深蒙大帥見諒,戰場上事情,瞬息之間千變萬化,事事禀承,原是萬辦不到的事。

    ”那彥成道:“我也知道呢。

    ”遇一春一道:“照參贊下見,道口鎮的賊營倒很緊要,道口不破,滑縣桃源都不能夠克複,滑縣桃源不複,本省怎會有肅清的日子,本省要是不肅清,山東直隸也永遠不會有太平日子。

    ”那彥成道:“直隸開州之賊,上頭早責成托津辦理了。

    山東呢,又派了蘇爾慎去,咱們隻要顧全河南就是了。

    ”遇一春一道:“山東好在有着個劉青天,這劉青天雖然是個文官,開起仗來真拼命,聽說比了武将還要利害呢。

    ”那彥成道:“你提的不就是山東鹽運使劉清嗎?真是個好官。

    從前白蓮教亂時,他不過是個知縣呢。

    王三槐等那麼猖撅,見了他倒很伏伏貼貼。

    往返虎一穴一龍潭,宛如慈母訓捷嬰兒,真是史冊上少有的事情。

    上頭賞他清廉方正,拔升他四川臬台。

    勒總督跟他不甚合的來,參了他‘民社有餘方面不足’八個字,才改授今職的。

    ”說着,轅門上遞進一角軍報公文來。

    拆開一瞧,那彥成笑道:“才說起劉清,劉清的公文就到了。

    倒也虧他,連打三個大勝仗,山東的賊子辦得差不多了。

    ” 原來,劉清在鹽運司任上,聽報李文成發難,山東曹州教衆聞風響應,連夜上院,求見巡撫同興,請他發兵剿捕。

    同撫台很是不高興,淡淡的道:“老哥是鹽官呀,幹系不着自己,何必多費這麼一番心呢。

    且待陳鎮台有了文報,兄弟自有辦匪,同是國家公事。

    司裡在川省帶兵剿匪,軍務上略有一知半解。

    再者匪徒擾事,緩一日剿捕,就多一處蹂一躏。

    日子愈久,蔓延愈廣,剿捕也愈費事。

    不然,也決不敢這麼越職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