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莊,到水中亭子旁邊,看見有兩隻鴨子在池中嬉戲,太祖拉開弓箭射擊它們,一箭射中兩隻,跟随的臣子都稱頌祝賀。
十九日,前萊州刺史葉仁魯被賜死,因為被民衆告發的緣故。
二十日,诏令樞密使王峻巡視黃河堤岸,是王峻請求去巡視,所以答應他。
三十日,駕臨南莊。
閏一月三日,朗州劉言、潭州王進逵報告,廣州賊寇占據桂管,深入永州境内搜刮搶劫,于是派朗州行軍司馬何敬真與指揮使朱全王秀、陳順等,率領五萬水陸大軍進擊。
五日,回鹘派使者進貢地方物産。
诏令後梁租庸使趙岩的侄子趙崇勳,現住在陳州,适時賜以官府的店鋪住宅,是聽從了王峻的請求。
十日,定州報告,契丹人進攻義豐軍,定州出動一精一兵夜晚殺向契丹兵營,殺死六十人,契丹人逃走。
十三日,鎮州報告,契丹人進犯邊境,派兵追擊,到無極山才回來。
十五日,皇子、澶州節度使郭榮來京朝見。
二十一日,延州衙内指揮使高紹基報告說:“父親高允權膝蓋得了病,令臣子我臨時掌管軍政事務。
”二十二日,陳州報告:“官吏百姓請求為前任刺史李谷建立祠堂。
”高祖答應了。
當時李谷已做宰相,聽到陳州人的陳述請求,謙讓再三,才作罷。
二十八日,開封府報告,都城内登記到沒有名稱的僧尼寺院五十八所。
诏令廢掉它們。
二月三日,唐州方城縣令陳守愚被誅殺棄市,因他克扣民戶蠶鹽一千五百斤歸為己有。
内廷制造兩座國寶,诏令中書令馮道書寫寶文,一座寫上“皇帝承天受命之寶”,一座寫上“皇帝神寶”。
按:傳國之寶始自秦始皇,令李斯撰寫,曆代傳授,事迹詳見于前代史書。
到唐末帝自一焚之際,将傳國之寶帶在身邊,于是都被燒掉了。
晉高祖稱帝後,特制傳國寶一座。
開運末年,北方契丹進犯京城,晉少帝派他兒子石延煦将國寶送給契丹王,契丹國王驚訝得不相信它是真的,少帝上表詳細說明這回事,到契丹國王回歸北方時,将傳國寶一起帶回了契丹。
漢朝兩任帝王,沒有工夫另外制造,至周朝這時才開始制造傳國寶。
十四日,樞密使、平盧軍節度使、尚書左仆射、平章事、監修國史王峻因過貶為商州司馬,作為不在官額之内的員外官,令所在官府用快馬發遣到商州。
十八日,左監門上将軍李建崇去世。
延州牙内都指揮使高紹基報告,将軍府移交給副使張圖。
十九日,朗州劉言報告,本道先遣行軍司馬何敬真領兵掩襲廣州賊寇,進到潭州時,部下潰逃。
湖南王進逵認為何敬真失職,已經砍頭示衆。
二十二日,鳳翔少尹桑能因過貶為鄧州長史。
桑能,是晉代宰相桑維翰的旁支弟弟,因占據桑維翰的其他房産被人告發。
二十三日,以戶部侍郎、主管選拔科舉的趙上交任太子詹事。
這一年,新進士中有一個叫李觀的人,不該錄取做官,輿論嘩然。
中書門下因為李觀所做的詩賦不合押韻要求,勾掉了他的名字,所以趙上交因此調任官職。
二十七日,駕幸南莊,賜随從官員射獵。
(四) 廣順三年(953)春三月五日,以皇子、澶州節度使郭榮任開封尹兼功德使,封為晉王,又令有關部門選擇日期準備禮儀予以冊立。
十四日,起大風,天降沙土。
二十九日,駕臨南莊。
夏四月五日,禁止邊境一帶的人将兵器賣給蕃族人。
賜給朗州劉言絹布三百匹,是因為軍費匮乏的緣故。
诏令在京各軍将士支援救助。
五月一日,太祖登崇元殿接受朝拜,儀仗衛隊按禮節排列整齊。
三日,前慶州刺史郭彥欽被勒令罷官回家。
開國初年,以郭彥欽再度擔任慶州刺史,兼管鹽業專營事務,郭彥欽擅自擡高鹽價,漢蕃百姓抱有怨言。
慶州北部十五裡寡一婦山上有部族叫野雞族,郭彥欽設法一騷一擾他們。
野雞族民一性一粗犷強悍,不一愛一守法,郭彥欽就報告說野雞族掠奪商人财物,太祖派人帶着诏書安一撫曉谕他們,希望他們遵循教化。
野雞族既痛恨郭彥欽的貪政,不按時回報诏命,朝廷就诏令..州節度使折從阮、甯州刺史張建武進兵攻打他們。
張建武恃勇貪功,一直攻到野雞族帳營,殺死幾百人。
又,殺牛族與野雞族一向有矛盾,聽說官軍讨伐野雞族,便相聚贈以糧饷,高興地迎接官軍。
官軍一愛一他們的錢财牲畜,就搶掠他們,反被殺牛族引一誘到包山背負險阻的地方,官軍處境不利,被殺牛族追擊,掉下山崖澗谷而死的有好幾百人。
折從阮等人擁兵自守,不去救援接應。
太祖對郭彥欽和張建武大怒,一齊罷免他們的官職,當郭彥欽到京師時,就被勒令罷官回家。
九日,新任青州節度使常思在宋州每天可生産四萬一千四百兩絲,請求官府征收。
诏令宋州發還民戶契券,不征收他們的絲。
六月四日,滄州報告,契丹幽州榷鹽制置使兼防州刺史、主管盧台軍事務的張藏英,帶領本部兵士及職員民戶牲畜歸順。
十五日,前河一陽一節度使王繼弘去世。
二十一日,太子太傅李懷忠去世。
本月黃河南、北各州漲大水,大雨不停,河水上漲越過堤岸。
襄州漢水漫出進入州城,深至一丈五尺,居民都坐着筏子爬上樹。
秋七月一日,徐州傳言,有龍從豐縣村民井中飛出,立時天降暴雨,淹沒城邑。
六日,太子賓客馬裔孫去世。
七日,邺都王殷上奏請求朝見,共送上三次奏章,太祖同意了。
緊接着因北方報告契丹機務,诏令他不來朝見。
十三日,太府卿、主管司天監的趙延繧去世。
十九日,以太子太師辭官退隐的安審信去世。
二十日,頒布诏令說:“京兆、鳳翔府,同、華、..、延、..、耀等州所管轄的州縣軍鎮,以前因循後唐末年藩鎮的特殊風習,過了很久歲月,未能變革,政策途徑不統一,怎麼能教化人民?那婚嫁田地争鬥訟訴賦稅民夫徭役等事,應是縣令郡守擔任的職責。
那捉拿一奸一邪捕獲盜賊保護本地人民等事,應是軍鎮警察擔任的職責。
今後各自負責自己的職分,專心一意忠于職守,如所負責的事務有疏忽贻誤,分别追究責任,州府不準差派軍将下縣。
”二十一日,衛尉少卿李溫美因過貶任房州司戶參軍。
李溫美奉使命去祭奠海神,順便回家,家在壽光縣,被縣吏馮勳告發,所以貶谪他。
供奉官武懷贊被誅抛一屍一街頭,因貪一污馬價歸于己有。
八月二日,駕臨南莊。
九日,内一衣褲使齊藏珍被除名,發配到沙門島。
齊藏珍奉旨監修黃河,不在工地上指揮管轄,私自到附近的縣城住宿,等報告堤防危急時,仍安睡不動。
于是緻使河水破堤泛濫,所以有此處罰。
二十日,黃河河水沖決河南堤防,京師大雨不停。
供給各軍将士的糧草不足。
二十七日,潭州王逵報告“:朗州劉言與南唐賊寇勾結,派指揮使鄭王交帶領兵士,想一起斷絕道路交通。
鄭王交被軍士們抓住,又逃脫奔入武陵,劉言緊接着被衆軍廢除,我已經到朗州安一撫完畢。
”诏令劉言罷職回家,委任王逵順便安置。
本月各州郡報告,大雨連綿,淹沒漂走莊稼,損壞城廓房屋。
九月二日,太子少保盧損去世。
二十日,深州上報說:“樂壽縣兵馬總監杜延熙被戍守士兵殺害。
”在這以前,齊州保甯郡兵士駐紮在樂壽,都頭劉彥章等謀殺杜延熙作亂。
當時鄭州開道指揮使張萬友也駐紮在樂壽,但不與劉彥章合作。
朝廷急忙派供奉官馬谔調查此事,馬谔就與張萬友抓住劉彥章等十三人誅殺掉,其他人逃奔到齊州。
本月多一陰一天,樹木再次開花。
冬十月一日,诏令在明年正月一日到南郊祭祀,各道州府不準以贊助南郊祭祀為名,擅自攤派征收。
二日,右金吾上将軍張彥成去世。
三日,太常上奏,南郊祭廟社稷壇位等設施,請下屬有關部門修築,太祖同意了,以中書令馮道任南郊大禮使,以開封尹、晉王郭榮任頓遞使,臨時兵部尚書王易任鹵簿使,禦史中丞張煦任儀仗使,臨時執掌太常卿田敏任禮儀使,以前颍州防禦使郭瓊任臨時宗正卿。
九日,駕臨南莊、西莊。
十二日,前甯州刺史張建武貶任右司禦副率,因為征讨野雞族失利的緣故。
诏令中書令馮道到西京洛一陽一迎奉太廟神主。
十七日,中書令馮道率領百官上太祖尊号叫聖明文武仁德皇帝,回诏令不應允,共上三次奏章,才接受,但仍要等南郊祭禮完畢後再冊封。
二十五日,邺都、邢、氵名等州都上報有地震,邺都特别強烈。
十一月五日,廢除共城稻田務一職,讓農民自一由租佃耕種。
九日,冬至,太祖沒接受朝賀。
鎮州節度使何福進奏請上朝晉見,上奏三次,才同意。
二十六日,頒布诏令:“重新确定天下縣邑,除京城四周畿縣外,其餘的三千戶以上的為望縣,二千戶以上為緊縣,一千戶以上為上縣,五百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五百戶為中下縣。
” 十二月二日,天上灑下裹一着樹枝的冰塊。
同一天,四廟的神主遷移到達西郊,太祖到西郊祭奠供奉,捧着神主放進太廟,設置祭奠安放神主才退下。
六日,前單州刺史趙鳳被賜死,因被民衆告狀的緣故。
十八日,鎮州節度使何福進朝見。
十九日,邺都留守王殷朝見。
二十日,禮儀使上奏說:“皇帝到南郊太廟祭祀,請以晉王郭榮作為祭祀時第二次獻爵的人。
”太祖同意了。
二十五日,邺都留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王殷被削奪現任官爵,永久流放登州,緊接着又被賜死在北郊。
他的家人兒女,全不問罪。
二十七日,太祖在崇元殿住宿齋戒,準備明年正月一日親自祭祀南郊。
這時太祖已經生病。
二十八日,住宿在太廟。
二十九日天亮,太祖親自在太廟供奉,從齋宮坐人拉的車子到廟庭,穿戴上皇帝的禮服禮帽,令身旁的侍臣排列侍立在台階兩邊,隻到神廟中的一室行禮,就垂着頭退下,剩下的禮儀叫晉王率領有關官員完成。
當天,禦駕到郊外行宮。
顯德元年(954)春正月一日,太祖親自祭祀社稷圓壇,行禮畢,到郊外行宮接受朝賀。
車駕回宮,到明德樓,宣布诏命“:大赦天下,改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
從正月一日黎明以前,凡犯法罪人,按通常赦免仍不能原宥的,全都赦免。
朝廷内外将士各增加俸祿,文武官員全給與加恩,内外接受封号的命婦都進升封号。
寺監任官七周年以上的,等同于明經出身,今後各寺監不準以平民身份擔任。
升朝官兩任以上的,穿綠衣十五周年的賜穿绯衣,穿绯衣十五周年的賜穿紫衣。
州縣官員曾經五次參加官吏選拔,即使沒有達到十六次考核,也授予朝散大夫官階,年齡七十歲以上的,授予優散官,賜穿绯衣。
凡奉守郊外祖廟職位的人員,一并施與恩澤。
今後不準稱後梁朝代和後唐清泰年代為僞朝僞主。
天下帝王的陵墓祭廟及名臣墳墓沒有後人照料的,官府派人照料。
”宣布赦令完畢,太祖到崇元殿接受冊封尊号,受封禮畢,群臣朝賀。
當時太祖到南郊祭祠,到崇元殿受封,有關部門都大大省略了應有的禮儀,是因為太祖病了的緣故。
此前,有占星者說“:鎮星在氐宿和房宿,氐、房是鄭州、宋州的分野,應當是京城之地;加上氐宿主帝王的外地寝宿,如果耗散錢财來求福,遷移都城以避災,大概是可以免除禍殃的。
”太祖因為遷都麻煩費用大,不可輕易談及,散财是可以的,所以有南郊祭祀的诏令。
到上年底,太祖病痛加重,郊廟祭祀的禮儀隻是勉強施行而已。
三日,诏令廢邺都依舊設立天雄軍,大名府隸于京兆府之下。
五月,诏令皇子、開封尹、晉王郭榮可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代任開封尹、功德使,掌管内外兵馬事務。
十日,分别命令在朝臣子到各州打開官倉,減價出一售糧食,以救濟災民。
诏令潭州依舊為大都督府,在朗州、桂州以上。
十五日夜晚,東北方有大星墜一落,響聲如雷。
十七日上午,太祖在滋德殿駕崩,聖壽五十一歲。
隐秘不發布訃告。
二十日,将太祖靈柩遷移到萬歲殿,召集文武百官排立在朝廷,宣讀太祖遺诏:“晉王郭榮可在靈柩前即皇帝位,服喪和年号紀元一如舊制。
”這一年,從正月一日以後,景色昏晦不明,日月周圍多有光圈,到皇子即位那天,天氣晴朗,朝廷内外一片整肅莊重氣氛。
太祖從南郊祭祀之後,他的病情忽好忽壞,晉王在旁照看服侍,不離左右。
太祖多次教導晉王說:“我如果一病不起,你就趕快修築陵墓,不要久留在殿内。
陵墓盡量儉省樸素,應順着山勢安排人力工匠修治,并需協商雇用,不計遠近,不準強行派遣征用百姓,墓一穴一裡不必使用石柱,隻要用磚替代,用瓦棺紙衣。
到下葬陵墓時,召附近三十家交納國稅的人家作為守陵的民戶,下葬前揭開瓦棺蓋,先檢查墓一穴一内,千萬不要傷了别人一性一命。
不要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也不要立石人石獸,隻立一石頭标記,上面刻上‘大周天子臨崩之前,與即位皇帝約定,因平生喜好節儉樸素,隻讓使用瓦棺紙衣下葬’等字。
如違背我的話,我在九泉之下不保佑你。
”又說:“朕攻取河府時,看見李唐十八位皇帝陵園,大量使用錢物人力,都被人盜掘。
你沒聽說漢文帝節儉樸素,葬在霸陵原,到現在還完好存在?如每年寒食節沒有事情時,就酌情派人灑掃,如沒有人去,就隻在家裡遙祭。
又切望在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刀劍铠甲,澶州葬通天冠、绛色紗袍,東京洛一陽一葬一副平天冠、衮龍袍。
千萬千萬切記,不要忘記我的話。
” 二月十九日,太常卿田敏奉上谥号叫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号叫太祖。
四月二日,葬在嵩陵。
宰臣李谷撰寫谥冊文告,王溥撰寫哀冊文告。
十九日,前萊州刺史葉仁魯被賜死,因為被民衆告發的緣故。
二十日,诏令樞密使王峻巡視黃河堤岸,是王峻請求去巡視,所以答應他。
三十日,駕臨南莊。
閏一月三日,朗州劉言、潭州王進逵報告,廣州賊寇占據桂管,深入永州境内搜刮搶劫,于是派朗州行軍司馬何敬真與指揮使朱全王秀、陳順等,率領五萬水陸大軍進擊。
五日,回鹘派使者進貢地方物産。
诏令後梁租庸使趙岩的侄子趙崇勳,現住在陳州,适時賜以官府的店鋪住宅,是聽從了王峻的請求。
十日,定州報告,契丹人進攻義豐軍,定州出動一精一兵夜晚殺向契丹兵營,殺死六十人,契丹人逃走。
十三日,鎮州報告,契丹人進犯邊境,派兵追擊,到無極山才回來。
十五日,皇子、澶州節度使郭榮來京朝見。
二十一日,延州衙内指揮使高紹基報告說:“父親高允權膝蓋得了病,令臣子我臨時掌管軍政事務。
”二十二日,陳州報告:“官吏百姓請求為前任刺史李谷建立祠堂。
”高祖答應了。
當時李谷已做宰相,聽到陳州人的陳述請求,謙讓再三,才作罷。
二十八日,開封府報告,都城内登記到沒有名稱的僧尼寺院五十八所。
诏令廢掉它們。
二月三日,唐州方城縣令陳守愚被誅殺棄市,因他克扣民戶蠶鹽一千五百斤歸為己有。
内廷制造兩座國寶,诏令中書令馮道書寫寶文,一座寫上“皇帝承天受命之寶”,一座寫上“皇帝神寶”。
按:傳國之寶始自秦始皇,令李斯撰寫,曆代傳授,事迹詳見于前代史書。
到唐末帝自一焚之際,将傳國之寶帶在身邊,于是都被燒掉了。
晉高祖稱帝後,特制傳國寶一座。
開運末年,北方契丹進犯京城,晉少帝派他兒子石延煦将國寶送給契丹王,契丹國王驚訝得不相信它是真的,少帝上表詳細說明這回事,到契丹國王回歸北方時,将傳國寶一起帶回了契丹。
漢朝兩任帝王,沒有工夫另外制造,至周朝這時才開始制造傳國寶。
十四日,樞密使、平盧軍節度使、尚書左仆射、平章事、監修國史王峻因過貶為商州司馬,作為不在官額之内的員外官,令所在官府用快馬發遣到商州。
十八日,左監門上将軍李建崇去世。
延州牙内都指揮使高紹基報告,将軍府移交給副使張圖。
十九日,朗州劉言報告,本道先遣行軍司馬何敬真領兵掩襲廣州賊寇,進到潭州時,部下潰逃。
湖南王進逵認為何敬真失職,已經砍頭示衆。
二十二日,鳳翔少尹桑能因過貶為鄧州長史。
桑能,是晉代宰相桑維翰的旁支弟弟,因占據桑維翰的其他房産被人告發。
二十三日,以戶部侍郎、主管選拔科舉的趙上交任太子詹事。
這一年,新進士中有一個叫李觀的人,不該錄取做官,輿論嘩然。
中書門下因為李觀所做的詩賦不合押韻要求,勾掉了他的名字,所以趙上交因此調任官職。
二十七日,駕幸南莊,賜随從官員射獵。
(四) 廣順三年(953)春三月五日,以皇子、澶州節度使郭榮任開封尹兼功德使,封為晉王,又令有關部門選擇日期準備禮儀予以冊立。
十四日,起大風,天降沙土。
二十九日,駕臨南莊。
夏四月五日,禁止邊境一帶的人将兵器賣給蕃族人。
賜給朗州劉言絹布三百匹,是因為軍費匮乏的緣故。
诏令在京各軍将士支援救助。
五月一日,太祖登崇元殿接受朝拜,儀仗衛隊按禮節排列整齊。
三日,前慶州刺史郭彥欽被勒令罷官回家。
開國初年,以郭彥欽再度擔任慶州刺史,兼管鹽業專營事務,郭彥欽擅自擡高鹽價,漢蕃百姓抱有怨言。
慶州北部十五裡寡一婦山上有部族叫野雞族,郭彥欽設法一騷一擾他們。
野雞族民一性一粗犷強悍,不一愛一守法,郭彥欽就報告說野雞族掠奪商人财物,太祖派人帶着诏書安一撫曉谕他們,希望他們遵循教化。
野雞族既痛恨郭彥欽的貪政,不按時回報诏命,朝廷就诏令..州節度使折從阮、甯州刺史張建武進兵攻打他們。
張建武恃勇貪功,一直攻到野雞族帳營,殺死幾百人。
又,殺牛族與野雞族一向有矛盾,聽說官軍讨伐野雞族,便相聚贈以糧饷,高興地迎接官軍。
官軍一愛一他們的錢财牲畜,就搶掠他們,反被殺牛族引一誘到包山背負險阻的地方,官軍處境不利,被殺牛族追擊,掉下山崖澗谷而死的有好幾百人。
折從阮等人擁兵自守,不去救援接應。
太祖對郭彥欽和張建武大怒,一齊罷免他們的官職,當郭彥欽到京師時,就被勒令罷官回家。
九日,新任青州節度使常思在宋州每天可生産四萬一千四百兩絲,請求官府征收。
诏令宋州發還民戶契券,不征收他們的絲。
六月四日,滄州報告,契丹幽州榷鹽制置使兼防州刺史、主管盧台軍事務的張藏英,帶領本部兵士及職員民戶牲畜歸順。
十五日,前河一陽一節度使王繼弘去世。
二十一日,太子太傅李懷忠去世。
本月黃河南、北各州漲大水,大雨不停,河水上漲越過堤岸。
襄州漢水漫出進入州城,深至一丈五尺,居民都坐着筏子爬上樹。
秋七月一日,徐州傳言,有龍從豐縣村民井中飛出,立時天降暴雨,淹沒城邑。
六日,太子賓客馬裔孫去世。
七日,邺都王殷上奏請求朝見,共送上三次奏章,太祖同意了。
緊接着因北方報告契丹機務,诏令他不來朝見。
十三日,太府卿、主管司天監的趙延繧去世。
十九日,以太子太師辭官退隐的安審信去世。
二十日,頒布诏令說:“京兆、鳳翔府,同、華、..、延、..、耀等州所管轄的州縣軍鎮,以前因循後唐末年藩鎮的特殊風習,過了很久歲月,未能變革,政策途徑不統一,怎麼能教化人民?那婚嫁田地争鬥訟訴賦稅民夫徭役等事,應是縣令郡守擔任的職責。
那捉拿一奸一邪捕獲盜賊保護本地人民等事,應是軍鎮警察擔任的職責。
今後各自負責自己的職分,專心一意忠于職守,如所負責的事務有疏忽贻誤,分别追究責任,州府不準差派軍将下縣。
”二十一日,衛尉少卿李溫美因過貶任房州司戶參軍。
李溫美奉使命去祭奠海神,順便回家,家在壽光縣,被縣吏馮勳告發,所以貶谪他。
供奉官武懷贊被誅抛一屍一街頭,因貪一污馬價歸于己有。
八月二日,駕臨南莊。
九日,内一衣褲使齊藏珍被除名,發配到沙門島。
齊藏珍奉旨監修黃河,不在工地上指揮管轄,私自到附近的縣城住宿,等報告堤防危急時,仍安睡不動。
于是緻使河水破堤泛濫,所以有此處罰。
二十日,黃河河水沖決河南堤防,京師大雨不停。
供給各軍将士的糧草不足。
二十七日,潭州王逵報告“:朗州劉言與南唐賊寇勾結,派指揮使鄭王交帶領兵士,想一起斷絕道路交通。
鄭王交被軍士們抓住,又逃脫奔入武陵,劉言緊接着被衆軍廢除,我已經到朗州安一撫完畢。
”诏令劉言罷職回家,委任王逵順便安置。
本月各州郡報告,大雨連綿,淹沒漂走莊稼,損壞城廓房屋。
九月二日,太子少保盧損去世。
二十日,深州上報說:“樂壽縣兵馬總監杜延熙被戍守士兵殺害。
”在這以前,齊州保甯郡兵士駐紮在樂壽,都頭劉彥章等謀殺杜延熙作亂。
當時鄭州開道指揮使張萬友也駐紮在樂壽,但不與劉彥章合作。
朝廷急忙派供奉官馬谔調查此事,馬谔就與張萬友抓住劉彥章等十三人誅殺掉,其他人逃奔到齊州。
本月多一陰一天,樹木再次開花。
冬十月一日,诏令在明年正月一日到南郊祭祀,各道州府不準以贊助南郊祭祀為名,擅自攤派征收。
二日,右金吾上将軍張彥成去世。
三日,太常上奏,南郊祭廟社稷壇位等設施,請下屬有關部門修築,太祖同意了,以中書令馮道任南郊大禮使,以開封尹、晉王郭榮任頓遞使,臨時兵部尚書王易任鹵簿使,禦史中丞張煦任儀仗使,臨時執掌太常卿田敏任禮儀使,以前颍州防禦使郭瓊任臨時宗正卿。
九日,駕臨南莊、西莊。
十二日,前甯州刺史張建武貶任右司禦副率,因為征讨野雞族失利的緣故。
诏令中書令馮道到西京洛一陽一迎奉太廟神主。
十七日,中書令馮道率領百官上太祖尊号叫聖明文武仁德皇帝,回诏令不應允,共上三次奏章,才接受,但仍要等南郊祭禮完畢後再冊封。
二十五日,邺都、邢、氵名等州都上報有地震,邺都特别強烈。
十一月五日,廢除共城稻田務一職,讓農民自一由租佃耕種。
九日,冬至,太祖沒接受朝賀。
鎮州節度使何福進奏請上朝晉見,上奏三次,才同意。
二十六日,頒布诏令:“重新确定天下縣邑,除京城四周畿縣外,其餘的三千戶以上的為望縣,二千戶以上為緊縣,一千戶以上為上縣,五百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五百戶為中下縣。
” 十二月二日,天上灑下裹一着樹枝的冰塊。
同一天,四廟的神主遷移到達西郊,太祖到西郊祭奠供奉,捧着神主放進太廟,設置祭奠安放神主才退下。
六日,前單州刺史趙鳳被賜死,因被民衆告狀的緣故。
十八日,鎮州節度使何福進朝見。
十九日,邺都留守王殷朝見。
二十日,禮儀使上奏說:“皇帝到南郊太廟祭祀,請以晉王郭榮作為祭祀時第二次獻爵的人。
”太祖同意了。
二十五日,邺都留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王殷被削奪現任官爵,永久流放登州,緊接着又被賜死在北郊。
他的家人兒女,全不問罪。
二十七日,太祖在崇元殿住宿齋戒,準備明年正月一日親自祭祀南郊。
這時太祖已經生病。
二十八日,住宿在太廟。
二十九日天亮,太祖親自在太廟供奉,從齋宮坐人拉的車子到廟庭,穿戴上皇帝的禮服禮帽,令身旁的侍臣排列侍立在台階兩邊,隻到神廟中的一室行禮,就垂着頭退下,剩下的禮儀叫晉王率領有關官員完成。
當天,禦駕到郊外行宮。
顯德元年(954)春正月一日,太祖親自祭祀社稷圓壇,行禮畢,到郊外行宮接受朝賀。
車駕回宮,到明德樓,宣布诏命“:大赦天下,改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
從正月一日黎明以前,凡犯法罪人,按通常赦免仍不能原宥的,全都赦免。
朝廷内外将士各增加俸祿,文武官員全給與加恩,内外接受封号的命婦都進升封号。
寺監任官七周年以上的,等同于明經出身,今後各寺監不準以平民身份擔任。
升朝官兩任以上的,穿綠衣十五周年的賜穿绯衣,穿绯衣十五周年的賜穿紫衣。
州縣官員曾經五次參加官吏選拔,即使沒有達到十六次考核,也授予朝散大夫官階,年齡七十歲以上的,授予優散官,賜穿绯衣。
凡奉守郊外祖廟職位的人員,一并施與恩澤。
今後不準稱後梁朝代和後唐清泰年代為僞朝僞主。
天下帝王的陵墓祭廟及名臣墳墓沒有後人照料的,官府派人照料。
”宣布赦令完畢,太祖到崇元殿接受冊封尊号,受封禮畢,群臣朝賀。
當時太祖到南郊祭祠,到崇元殿受封,有關部門都大大省略了應有的禮儀,是因為太祖病了的緣故。
此前,有占星者說“:鎮星在氐宿和房宿,氐、房是鄭州、宋州的分野,應當是京城之地;加上氐宿主帝王的外地寝宿,如果耗散錢财來求福,遷移都城以避災,大概是可以免除禍殃的。
”太祖因為遷都麻煩費用大,不可輕易談及,散财是可以的,所以有南郊祭祀的诏令。
到上年底,太祖病痛加重,郊廟祭祀的禮儀隻是勉強施行而已。
三日,诏令廢邺都依舊設立天雄軍,大名府隸于京兆府之下。
五月,诏令皇子、開封尹、晉王郭榮可任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代任開封尹、功德使,掌管内外兵馬事務。
十日,分别命令在朝臣子到各州打開官倉,減價出一售糧食,以救濟災民。
诏令潭州依舊為大都督府,在朗州、桂州以上。
十五日夜晚,東北方有大星墜一落,響聲如雷。
十七日上午,太祖在滋德殿駕崩,聖壽五十一歲。
隐秘不發布訃告。
二十日,将太祖靈柩遷移到萬歲殿,召集文武百官排立在朝廷,宣讀太祖遺诏:“晉王郭榮可在靈柩前即皇帝位,服喪和年号紀元一如舊制。
”這一年,從正月一日以後,景色昏晦不明,日月周圍多有光圈,到皇子即位那天,天氣晴朗,朝廷内外一片整肅莊重氣氛。
太祖從南郊祭祀之後,他的病情忽好忽壞,晉王在旁照看服侍,不離左右。
太祖多次教導晉王說:“我如果一病不起,你就趕快修築陵墓,不要久留在殿内。
陵墓盡量儉省樸素,應順着山勢安排人力工匠修治,并需協商雇用,不計遠近,不準強行派遣征用百姓,墓一穴一裡不必使用石柱,隻要用磚替代,用瓦棺紙衣。
到下葬陵墓時,召附近三十家交納國稅的人家作為守陵的民戶,下葬前揭開瓦棺蓋,先檢查墓一穴一内,千萬不要傷了别人一性一命。
不要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也不要立石人石獸,隻立一石頭标記,上面刻上‘大周天子臨崩之前,與即位皇帝約定,因平生喜好節儉樸素,隻讓使用瓦棺紙衣下葬’等字。
如違背我的話,我在九泉之下不保佑你。
”又說:“朕攻取河府時,看見李唐十八位皇帝陵園,大量使用錢物人力,都被人盜掘。
你沒聽說漢文帝節儉樸素,葬在霸陵原,到現在還完好存在?如每年寒食節沒有事情時,就酌情派人灑掃,如沒有人去,就隻在家裡遙祭。
又切望在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刀劍铠甲,澶州葬通天冠、绛色紗袍,東京洛一陽一葬一副平天冠、衮龍袍。
千萬千萬切記,不要忘記我的話。
” 二月十九日,太常卿田敏奉上谥号叫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号叫太祖。
四月二日,葬在嵩陵。
宰臣李谷撰寫谥冊文告,王溥撰寫哀冊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