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帝本紀

關燈
主管雲州。

    十三日,任徐州節度使張敬達兼任北面行營副總管。

    此時契丹侵入邊境,石敬瑭多次請求增兵,朝廷軍士大多在北部邊地,前不久聽說忻州各軍喧嘩呐喊石敬瑭萬歲,末帝知道了不高興,于是命張敬達為北軍副總管,用來減弱石敬瑭的權勢。

    二十五日,宰臣盧文紀等人上書,大緻說: “臣近來承蒙皇上召見,當面聽到皇上說‘:凡是軍國大小之事,利害與否,你們應該全部說出來。

    ’臣等處在重要位置,奉皇上之命制定敕書,隻依照事理而做,互相有職責上的區分,軍隊之事不在職權範圍内,錢糧之事也不屬于份内,如果陳說不同的意見,便像是侵權行為。

    況且我們才能不夠有助于時世,見識又不夠經營遠略,因循五日一起居的舊例,在文武兩班朝拜晉見之時,略微能對答一些話,回答皇上的咨詢。

    衛士在階陛周圍站立,庶臣在殿廷兩邊排列,四面聚觀,十手所指,臣等即使想各抒己見,這時怎麼敢随意陳說?韓非昔日因進言之難而害怕,孟子也因受應對之責而憂慮。

    臣等奉行本朝政事,唐朝肅宗剛平定安史之亂,再度收複天下時,因經曆過艱難,尤其勤于聽政咨詢。

    每當在正衙公開聽取上奏言事時,總是廣泛向群臣咨詢,而在便殿商量謀劃時,則僅僅與身邊的輔佐大臣們對話。

    從肅宗上元年以後,在長安東大内置延英殿,宰臣如有奏議,聖旨或有特宣,都在前一天就有所聞。

    見面之時,隻侍奉皇上,旁邊沒有衛士。

    勸善規過,可以盡情讨論;舍短取長,不必擔心洩密。

    君臣之間,情理上很坦然。

    希望皇上仁慈依照過去事例,有時事關軍國大事,謀劃不定,皇上不能下決心,要詢問臣等,則請依延英殿故事,在前一天傳宣。

    有時臣等聽說了些什麼,關系到利害大事,難于形成文字,必須當面陳說,臣等也依舊例,在前一天請開延英殿。

    當君臣奏議時,隻請機要臣僚侍立左右。

    乞求皇上稍釋威嚴饒恕臣等的荒拙,我們雖然缺乏雄鷹搏擊的能力,卻能盡到葵花向日的情意。

    ” 末帝下诏說:“你們都是濟世的英才,治時的大賢,有的是在王業初興時就參與其事,有的是在皇位傳承時出過大力,輔佐之功都很大,良藥苦口之言很懇切,請恢複延英殿制度,以伸張議政的規範。

    況且是各位先皇遺下規矩,是皇朝盛事,詳細征引,的确值得歎賞。

    想來五日一起居,是先皇留下的規制,等到百官都退下,召四輔單獨升殿,以溫和的言語交談,詢問道理,商量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昔日延英殿的流風遺響。

    朕接承大位,切實想遵守先法,将成其美事,不使兼聽與偏信相沖突。

    其五日一起居,仍然照舊,一般的公事,也可以随便奏上。

    有時事關機要,理當保密,看事情的緊急與否,不限隔日,在當天就可在閣門等候,寫成狀子奏聞。

    請求面見言談,即應當摒退侍臣,端坐便殿,聽取議論,以勉慰宰臣。

    朕有時要見你們,也令當時宣召,隻要能做到緻理之實,何必拘泥于延英殿之名。

    有事盡可以讨論,有話盡可以陳述,應以交心為要務,不以逆耳為擔憂。

    勉力傾盡謀略,以補足朕的寡昧。

    ”末帝一性一情仁恕,聽取采納别人的話不知疲倦,曾在朝會時對盧文紀等人說:“朕在藩地時,聽人說唐代為皇帝的端坐拱手無所作為就能使天下大治,大概是外面依靠将軍校官,裡面依靠謀臣,所以端坐拱手而事情就辦好了。

    朕承受前朝大業,你們是前朝舊臣,每次相見,除承奉外,沒一點國家大計的話說給我聽,坐視朕的孤陋寡聞,這對得起祖宗社稷嗎?”盧文紀等人引咎緻歉,因而上書述說延英殿舊事,所以也就有了這個诏書。

     八月八日,滑州節度使高允韬去世。

    十日,任右衛上将軍王景戡為左衛上将軍,任右神武統軍婁繼英為右衛上将軍。

    十七日,任西上閣門使、行少府少監兼通事舍人蘇繼顔為司農卿職務如舊。

    十九日,任臨時雲州主管、右神武統軍沙彥王旬為雲州節度使。

    邺都殺人賊寇陳延嗣和其母親、妹妹、妻子等一起被公開處決。

    陳延嗣父子相承,與其妹妹、妻子在各州郡誘殺他人,奪取錢财,前後被殺的有幾百人,到現在事情洩漏而被處決。

    二十一日,任前潞州行軍司馬陳元為将作監,因為陳元一精一通醫術,所以有這次任命。

    二十五日,任氵名州一團一練使李彥舜為義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傅。

    太原報告,鞑靼部族遷居在靈丘。

    二十七日,因為退休的太子少保戴思遠去世而停止上朝。

    二十八日,任前兖州節度使楊漢章為左神武統軍,任前邢州節度使康思立為右神武統軍。

    潞州報告,前雲州節度使安重霸去世。

     九月八日,以河一陽一節度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安從進為襄州節度使,任襄州節度使趙在禮為宋州節度使。

    十二日,任忠正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宋審虔為河一陽一節度使,和以前一樣管理軍隊。

    十八日,禮部貢院上奏:“請安排進士夜裡考試,童子依舊上表推薦,重新設置明算道舉。

    舉人落選後,别取文解。

    五科試紙,不用中書印,用本司印。

    ”末帝同意了。

    任宣徽南院使房詗為刑部尚書、兼樞密使;任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劉延朗為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

    二十五日,因為左仆射李愚去世而停止上朝。

     十月六日,末帝到崇道宮、甘泉亭。

    八日,任右衛上将軍李頃為左領軍上将軍。

    北面行營總管石敬瑭報告說從代州回到駐地。

    九日,因為晉州節度使張溫去世而停止上朝。

    十三日,末帝到趙延壽、劉延朗家中。

    十六日,任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李專美為秘書監,充宣徽北院使。

    二十九日,任左谏儀大夫唐氵内為左散騎常侍。

     十一月九日,任左骁衛上将軍赤阝瓊為左金吾上将軍,任光祿卿王玟為太子賓客。

     十二月七日,禁止使用鉛錢。

    十一日,任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充樞密使韓昭裔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河中節度使。

    十三日,任宗正少卿李延祚為将作監後退休。

    十六日,贈已故武安軍州節度使、累贈太傅劉建峰為太尉,這是聽從湖南的請求而做的。

    十七日,太常上奏:“明年一月一日上辛,到圓丘祭祀昊天上帝,依據禮儀大祠時不上朝。

    ”下诏說:“祭祀是在天亮前,儀仗在太一陽一出來之後,互相不妨礙,應該依照常年所做的受朝賀。

    ”二十一日,任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程遂為兵部侍郎,任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崔木兌為戶部侍郎,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和凝為工部侍郎,并兼任以前的職務。

    二十八日,任前同州節度馮道為司空。

     (下) 清泰三年(936)一月一日,末帝到文明殿接受朝賀,儀仗排列整肅。

    五日,百濟派使者獻特産。

    八日,末帝到龍門寺祈求降雪。

    十三日,任給事中、兼樞密院直學士呂琦為端明殿學士,任六軍諸衛判官、尚書工部郎中薛文遇為樞密院直學士。

    十五日,上元節夜裡京城張燈結彩,末帝微服出行,在趙延壽家中設酒宴。

    十七日,皇子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李重美封為雍王。

    二十九日,任前司農卿王彥..為太仆卿。

     二月九日,吐谷渾甯朔、奉化兩府留後李可久加授檢校司徒。

    李可久本來姓白,前朝賜姓李。

    十一日,監修國史姚豈頁、史官張昭遠、李祥、吳承範等人修撰《明宗實錄》三十卷獻上。

     三月十二日,臨時福建節度使王昶上奏,節度使王延鈞在去年十月十四日去世。

    當時王延鈞父子雖然竊據閩嶺僭稱閩國皇帝,仍然對朝廷稱藩屬,所以有這次上奏。

    十五日,任右神武統軍楊漢章為彰武軍節度使。

    十七日,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馬裔孫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二十七日,禦史中丞盧損貶任右贊善大夫,知雜侍禦史韋稅貶任太仆寺丞,侍禦史魏遜貶任太府寺主簿,侍禦史王嶽貶任司農寺主簿。

    起初,延州保安鎮将白文審聽說岐下興兵,便擅殺郡人趙思謙等十幾人,已經伏罪,又交付司法部門追究審訊,沒有結果。

    碰上去年五月十二日皇上大赦,除去十惡五逆、放火殺人外全都釋放。

    盧損輕易打開枷鎖釋放了白文審,末帝大怒,收捕白文審并殺掉了他。

    大理寺因誤放罪人論處,所以有這次貶任。

    這個月,有老鼠與蛇在師子門外相鬥,老鼠存活而蛇死去。

     四月一日,任左衛上将軍王景戡為左神武統軍,任右領軍上将軍李頃為華清宮使。

    十日,任太子詹事盧演為工部尚書退休。

    這個月,有野熊進入京城咬人。

     五月三日,任河東節度使,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軍步軍總管、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驸馬都尉石敬瑭為郓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

    任河一陽一節度使、兼侍衛馬軍步軍都指揮使宋審虔為河東節度使。

    六日,任前晉州節度使,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副總管張敬達任西北面蕃漢馬軍步軍都部署,免去副都管職。

    七日,任忠正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張彥琪為河一陽一節度使、兼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任彰聖軍都指揮使、饒州刺史符彥饒為忠正軍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八日,由于雍王李重美和汴州節度使範延光結婚,下诏要兖王李從溫主持此事。

    九日,因國子祭酒馬缟去世而停止上朝。

     十日,昭義軍報告,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叛變。

    任鴻胪卿兼通事舍人、判四方館王景崇為衛尉卿,兼引進使。

    十四日,削奪石敬瑭的官爵,下令張敬達進軍攻讨。

    二十七日,任晉州節度使張敬達為太原四面兵馬都部署,接着改為招讨使;任河一陽一節度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張彥琪為太原四面馬軍步軍都指揮使;任邢州節度使安審琦為太原四面馬軍都指揮使;任陝州節度使相裡金為太原四面步軍都指揮使;任右監門上将軍武廷翰為壕寨使。

    二十八日,任定州節度使楊光遠為太原四面兵馬副部署、兼馬步軍都虞候,不久改為太原四面副招讨使,都虞候一職照舊;任前彰武軍節度使高行周為太原四面招撫兼排陣使。

    起初,末帝懷疑河東石敬瑭有異志,和近臣談到此事,末帝說:“石郎和朕是近親,是不應懷疑的,流言毀譽,朕心裡自然明白,萬一與他失歡,該怎麼和解?”左右的人都不對答。

    第二天,想把石敬瑭調到郓州,房詗等人堅持說不可以,司天監趙延義也說天上的星辰失去法度,尤其需要安靜,這件事于是稍微緩慢了一些。

    正好薛文遇在禁中獨宿,末帝召見他,告訴他太原之事。

    薛文遇說“:我聽說在大路邊蓋房子,三年都蓋不成,有關國家利害的大事,由皇帝做決斷。

    據我料想,若除掉石敬瑭,他要叛亂;不除他,他也要叛亂,不如先下手除掉他。

    ”末帝欣喜地說“:聽你這番話,發洩一了我一肚子氣。

    ”在這之前,有人說國家明年會得到一位賢才輔佐主上,平定天下,末帝心想這賢才大概就是薛文遇了,立即下令寫了授任官職的文書,半夜交學士院制定。

    第二天,宣布任命時,文武兩班官員大驚失色。

    過了六七天,石敬瑭上表章說:“明宗的社稷,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