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帝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诏令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率兵在代州駐紮。
二十一日,宰臣姚豈頁上奏“:吏部三铨,近年合并成了一司,望下令按舊例分開。
”末帝同意了。
二十四日,由于左衛上将軍李宏元去世而停止上朝,贈司徒職。
二十六日,任禮部郎中、知制诰呂琦保留本官,充樞密院直學士。
十一月五日,任刑部侍郎鄭韬光為尚書右丞,任光祿少卿烏昭遠為少府監。
秦州節度使張延朗上奏,率兵讨伐蜀國。
中書門下奏道:“二十六日是明宗忌日,陛下第一次遇上這種忌日,與平時不同,請在忌日前後各一天不坐朝辦公。
”末帝同意了。
禦史台上奏:“前任的節度使、刺史、行軍副使,雖然每天在便殿居住,每遇五日起居,也應該停止上朝。
”末帝同意。
十日,任前興州刺史馮晖分配同州衙前安置。
馮晖為興州刺史時,駐紮在乾渠,蜀人來侵犯,馮晖從駐地奔回鳳翔,所以有這次處分。
十一日,下诏振武、新州、河東西北邊地經過契丹侵掠的地方,減免三年兩稅差配,因這時契丹剛剛退出。
十七日,命前華州節度使王萬榮為左骁衛上将軍退休。
十八日,任振武節度使楊光遠充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兵馬都虞候,任前右金吾大将軍穆延晖為右武衛上将軍。
二十六日,任禮部侍郎楊凝式為戶部侍郎。
十二月一日,下诏修建本朝各位皇帝陵墓。
三日,任北面馬軍都指揮使、易州刺史安叔千為安北都護、振武節度使,任齊州防禦使尹晖為彰國軍節度使。
四日,下诏安葬庶人李從榮。
有關官員上奏“:依照貞觀年間庶李承乾的例子,以公禮安葬。
”末帝答應了。
九日,任秦州節度使張延朗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任中書侍郎、平章事盧文紀為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任中書侍郎、平章事姚豈頁兼集賢殿大學士;任前..州節度使康福為秦州節度使。
二十日,夜間有白氣貫穿東西天際。
二十四日,到龍門祈求下雪,因為從九月到這時一直沒下過雨雪。
(中) 清泰二年(935)一月一日,末帝到明堂殿接受朝賀,儀仗侍衛排列整肅。
十日,中書門下奏道:“遇千春節時,凡是刑獄公事上奏答複,都等到下個月施行。
今後請把犯重罪的放到下個月處理,犯輕罪的在千春節前奏複決定。
”末帝同意了。
十三日,宗正寺上奏:“北京、應州、曹州幾處陵墓,希望派本州府長官朝拜。
雍、坤、和、徽四陵,派太常宗正卿朝拜。
”末帝同意了。
十四日,北京上奏,退休的光祿卿周元豹去世。
二十五日,邺都獻上天王甲。
末帝還在藩國時,有算命的人說末帝像毗沙天王,末帝知道後,心中暗自高興。
等到登皇帝位,便從軍士中挑選身材魁梧的,披上天王甲,命他們在身邊守衛,并下诏各道造這種甲胄進上。
三司上奏,添征蠶鹽錢以及增加酒曲的價格。
在這之前酒曲一斤八十文,增到一百五十文。
三十日,雲州節度使張溫調到晉州鎮守,任西京留守安重霸為雲州節度使。
二月五日,定州節度使、兖王李從溫調到兖州鎮守。
二十四日,宰臣盧文紀等奉上皇妣魯國太夫人谥号稱宣憲皇太後,請選日子冊命。
末帝同意了。
三月四日,已故太子太保趙鳳被追贈太傅。
十四日,皇妹魏國公主石氏封為晉國長公主,齊國公主趙氏封為燕國長公主。
十五日,有官員上奏說:“宣憲皇後還沒葬進山陵,請暫且在舊陵建廟。
”末帝同意了。
十七日,功德使上奏:“每年皇上誕辰紀念日,各州府推薦和尚道士,其中和尚尼姑想設立講論科、講經科、表白科、文章應制科、持念科、禅科、聲贊科,道士想設立經法科、講論科、文章應制科、表白科、聲贊科、焚修科,以便試試他們能不能做好。
”末帝同意。
二十八日,任左右彰聖都指揮使、富州刺史安審琦領楚州順化軍節度使,軍職仍保留。
安審琦受闵帝派遣西征,一到鳳翔敵人便投降了,所以有這次任命。
這個月,太常丞史在德上疏陳述事情,大緻說道:“朝廷用人,常常用得很濫。
稱作武士的,不熟悉計謀策略,雖然披堅甲執銳器,一交戰就丢棄武器,若形勢急迫就背叛。
稱作文士的,很少有才能,而且大多沒有一操一守,向他們問計策謀劃隻有閉嘴的本事,要他們寫文章也隻能請别人代筆。
這就是人們說的虛設無用之人,枉費國家财力。
适逢陛下維新天命,正是文明革除弊端之時。
我想請所有内外所管軍人,凡能穿上軍裝的,請指示本部大将一個一個地考試他們武藝的高低、智謀的深淺。
地位低下而有将才的人可以提拔為大将,地位高上而無将略的人轉到下軍。
那些文官,請朝廷出考試題目,由中書令宰臣面試。
如有官小而有大才的應提拔當大官,當大官而沒大才的則轉到當小辟。
”書奏所說大意如此。
盧文紀等人見了奏書不高興,朝廷其他官員很多人也憤憤然,所以谏官劉濤、楊昭儉等人上奏,請拿出史在德的奏書,辨清是否可以宣布施行,中書也回奏駁斥史在德奏書的錯誤。
末帝召見學士馬裔孫對他說:“史在德說話太直,令人難以接受。
朕剛剛治理天下,必須廣開言路,如果朝中官員因說話而獲罪,誰還敢說話了!你代朕寫诏書,不要加給史在德罪名。
”诏書說: “朕經常閱覽貞觀故事,見唐太宗治理國家,憑着貞觀年間升平的國運,太宗這樣聖明的君主,以緻民間沒有遺漏的賢才,朝廷沒有缺失的政事,盡善盡美,簡直沒法用言辭形容。
當時陝縣縣丞皇甫德參動不動就上書,恣意诽謗譏刺,作為人臣這樣無禮,罪不容誅,全靠文貞在中間彌合,饒恕了皇甫德參的狂妄。
魏征對太宗上奏說“:陛下如想聽到事情的得失,盡可随他說去,如果所說不合實際,也對國家沒有損害。
”朕每想到這裡,覺得這确實是重要的話呀,這樣能使下面情況反映到上面,使德業興盛,太宗的政績更加光輝,文貞之節一操一更加顯著。
朕是寡聞愚昧之人,得以繼承皇位,兢兢業業,惟恐不能承擔重任,深願遵循古時治國之道,選拔當代人材。
忠誠耿直的人,朕虛心渴望見到;一奸一佞詭詐的話,朕塞耳不願聽從。
史在德近來所說的話,的确直言不諱,中書挑剔他文字的謬誤,比作僭越;改換人名,觸犯廟諱,請求依法予以懲戒。
由于中書已經加以詳察,應該合理可信。
但朕要繼承前人的做法,以勸慰今後進言之人。
多說話會出錯,雖然是聖人也要注意,千慮總有一得,即使是愚者的話也可聽從。
因為讀了文貞的話,所以寬恕史在德之罪,已下令停止對他的追究,他的奏疏也不用宣布施行。
“劉濤等人身為谏官,應進坦蕩正直的建議,卻争執史在德奏疏的長短,要對他進行貶斥。
以前魏征請獎賞皇甫德參,現在劉濤等人卻請貶責史在德,事情相同說的話不同,相差多麼大!如果議論誰公平,恐怕會影響廣開言路。
現在朝廷初步得到治理,俊傑人才都已收齊,留一個史在德不算多,去掉一個史在德不算少,如果可以起到勸慰懲戒作用,朕還憂慮什麼呢!但因史在德是對朝廷忠誠才說這些話,按理難以貶斥,劉濤等人的上奏,朕也寬容對待,應體諒寬弘,盡心盡力,凡是在下百官,都聽從朕的話。
” 四月十九日,禦史中丞盧損等人進獻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所制定的敕書中可以永久施行的三百九十四道,編為三十卷。
其中不中選的,命各有關部門封存,不再實行。
下诏說新編敕書如可以施行,就交付禦史台頒布施行。
任宰相盧文紀兼太微宮使,任弘文館大學士姚豈頁加門下侍郎,任監修國史張延朗兼集賢殿大學士。
五月三日,新州、振武報告,契丹侵犯邊境。
十二月,下诏說:“天下被監禁的囚徒,自五月十二日以前,除十惡五逆、放火燒房,持刀殺人、官吏犯贓、僞造印章,合造毒一藥以及拖欠官錢以外,罪無論輕重,全都釋放。
”十七日,中書上奏:“按照敕書,凡是廟諱隻須回避正文,其偏旁文字不用減少點畫。
現在定州節度使楊檀,以及檀州、金檀等名稱與明宗禦名..偏旁相同,請酌情一并予以改正。
凡是臣僚名字涉及偏旁‘..’的,也請予以改名。
”下诏說:“同偏旁的文字,讀音相差很大,隻須回避與‘..’讀音完全相同的字,不用全改。
楊檀賜名叫楊光遠,其餘依舊。
” 六月一日,新州報告,契丹入侵。
二日,有關官員上奏說,宣憲皇太後陵墓以“順”為名,末帝同意了。
振武報告,二萬契丹騎兵出現在黑榆林。
四日,因退休的太子少保朱漢賓去世停止上朝。
九日,命令史官修撰明宗實錄。
契丹侵犯應州。
任新州節度使楊漢賓為同州節度使,任前晉州節度使翟璋為新州節度使。
十七日,北面招讨使趙德鈞上奏,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定州節度使楊光遠,行營排陣使、邢州節度使安審琦率本軍到達易州,現在正在進軍追襲契丹的行軍途中。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上奏,邊防軍缺乏糧草,他手下安重榮的巡邊兵士想轉移到振武補充糧食。
末帝同意了。
不久又上奏,懷、孟二州的租稅,請指揮由忻州、代州輸送繳納。
朝廷因為邊防儲備不夠,下诏令河東儲藏有糧食的百姓,按量抄收借取,并在鎮州支付絹絲五萬匹,送到河東充作廣泛采購糧食的抵價物。
這個月,北面轉運副使劉福配以鎮州百姓車子一千五百輛,把糧食運到代州。
此時水災旱災相連,百姓饑餓,黃河以北各州被運糧搞得十分困敝,逃散的人很多,軍隊的使者接連來到,督促運糧,因此百姓怨聲更大。
十八日,下诏要各州府設置醫博士。
二十三日,任前許州節度使李從昶為右龍武統軍,任前彰國軍節度使沙彥王旬為右神武統軍。
七月四日,石敬瑭報告,斬殺挾馬都指揮使李晖等三十六人,因為他們謀劃叛亂。
當時石敬瑭帶兵駐守忻州,一天,軍士喧嘩,突然高呼萬歲,于是斬李晖等人制止喧嘩。
禦史中丞盧損上奏“:按照天成二年七月敕書所說,每月初一、十五日入閣,免去五日問候起居。
臣以為中旬排列儀仗,有勞皇上,請允許隻須每月第一天入閣,五日起居依舊。
又按照天成三年五月、長興二年七月敕書所說,允許各州節度使以及使相每年推薦僚屬五人,其餘推薦三人,防禦、一團一練使推薦二人,現請求予以革除。
又有長興二年八月敕書,州縣佐官兼任馬步判官,一身兩任,請予以禁止,依舊在衙門挑選人專任補充。
”下诏說“:今後藩臣以及使相允許薦三人,其餘允許薦二人,直屬京防禦、一團一練使允許薦一人,其餘一并依從這個标準。
”五日,回纥可汗仁美派使進貢特産。
西京弓一弩一指揮使任漢權報告,六月二十一日與川軍在金州的漢一陰一交戰,我方失利,部下士兵除傷病員外,已到鳳翔。
這之前,銩稨鎮将劉斌貝帶部隊進入川界,被蜀将全師郁擊敗,金州都監崔處讷受重傷,各州駐軍潰散。
金州防禦使馬全節收集州兵,固守獲得保全。
任樞密使劉延皓為天雄軍節度使。
十二日,任右神武統軍沙彥王旬暫時
二十一日,宰臣姚豈頁上奏“:吏部三铨,近年合并成了一司,望下令按舊例分開。
”末帝同意了。
二十四日,由于左衛上将軍李宏元去世而停止上朝,贈司徒職。
二十六日,任禮部郎中、知制诰呂琦保留本官,充樞密院直學士。
十一月五日,任刑部侍郎鄭韬光為尚書右丞,任光祿少卿烏昭遠為少府監。
秦州節度使張延朗上奏,率兵讨伐蜀國。
中書門下奏道:“二十六日是明宗忌日,陛下第一次遇上這種忌日,與平時不同,請在忌日前後各一天不坐朝辦公。
”末帝同意了。
禦史台上奏:“前任的節度使、刺史、行軍副使,雖然每天在便殿居住,每遇五日起居,也應該停止上朝。
”末帝同意。
十日,任前興州刺史馮晖分配同州衙前安置。
馮晖為興州刺史時,駐紮在乾渠,蜀人來侵犯,馮晖從駐地奔回鳳翔,所以有這次處分。
十一日,下诏振武、新州、河東西北邊地經過契丹侵掠的地方,減免三年兩稅差配,因這時契丹剛剛退出。
十七日,命前華州節度使王萬榮為左骁衛上将軍退休。
十八日,任振武節度使楊光遠充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兵馬都虞候,任前右金吾大将軍穆延晖為右武衛上将軍。
二十六日,任禮部侍郎楊凝式為戶部侍郎。
十二月一日,下诏修建本朝各位皇帝陵墓。
三日,任北面馬軍都指揮使、易州刺史安叔千為安北都護、振武節度使,任齊州防禦使尹晖為彰國軍節度使。
四日,下诏安葬庶人李從榮。
有關官員上奏“:依照貞觀年間庶李承乾的例子,以公禮安葬。
”末帝答應了。
九日,任秦州節度使張延朗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任中書侍郎、平章事盧文紀為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任中書侍郎、平章事姚豈頁兼集賢殿大學士;任前..州節度使康福為秦州節度使。
二十日,夜間有白氣貫穿東西天際。
二十四日,到龍門祈求下雪,因為從九月到這時一直沒下過雨雪。
(中) 清泰二年(935)一月一日,末帝到明堂殿接受朝賀,儀仗侍衛排列整肅。
十日,中書門下奏道:“遇千春節時,凡是刑獄公事上奏答複,都等到下個月施行。
今後請把犯重罪的放到下個月處理,犯輕罪的在千春節前奏複決定。
”末帝同意了。
十三日,宗正寺上奏:“北京、應州、曹州幾處陵墓,希望派本州府長官朝拜。
雍、坤、和、徽四陵,派太常宗正卿朝拜。
”末帝同意了。
十四日,北京上奏,退休的光祿卿周元豹去世。
二十五日,邺都獻上天王甲。
末帝還在藩國時,有算命的人說末帝像毗沙天王,末帝知道後,心中暗自高興。
等到登皇帝位,便從軍士中挑選身材魁梧的,披上天王甲,命他們在身邊守衛,并下诏各道造這種甲胄進上。
三司上奏,添征蠶鹽錢以及增加酒曲的價格。
在這之前酒曲一斤八十文,增到一百五十文。
三十日,雲州節度使張溫調到晉州鎮守,任西京留守安重霸為雲州節度使。
二月五日,定州節度使、兖王李從溫調到兖州鎮守。
二十四日,宰臣盧文紀等奉上皇妣魯國太夫人谥号稱宣憲皇太後,請選日子冊命。
末帝同意了。
三月四日,已故太子太保趙鳳被追贈太傅。
十四日,皇妹魏國公主石氏封為晉國長公主,齊國公主趙氏封為燕國長公主。
十五日,有官員上奏說:“宣憲皇後還沒葬進山陵,請暫且在舊陵建廟。
”末帝同意了。
十七日,功德使上奏:“每年皇上誕辰紀念日,各州府推薦和尚道士,其中和尚尼姑想設立講論科、講經科、表白科、文章應制科、持念科、禅科、聲贊科,道士想設立經法科、講論科、文章應制科、表白科、聲贊科、焚修科,以便試試他們能不能做好。
”末帝同意。
二十八日,任左右彰聖都指揮使、富州刺史安審琦領楚州順化軍節度使,軍職仍保留。
安審琦受闵帝派遣西征,一到鳳翔敵人便投降了,所以有這次任命。
這個月,太常丞史在德上疏陳述事情,大緻說道:“朝廷用人,常常用得很濫。
稱作武士的,不熟悉計謀策略,雖然披堅甲執銳器,一交戰就丢棄武器,若形勢急迫就背叛。
稱作文士的,很少有才能,而且大多沒有一操一守,向他們問計策謀劃隻有閉嘴的本事,要他們寫文章也隻能請别人代筆。
這就是人們說的虛設無用之人,枉費國家财力。
适逢陛下維新天命,正是文明革除弊端之時。
我想請所有内外所管軍人,凡能穿上軍裝的,請指示本部大将一個一個地考試他們武藝的高低、智謀的深淺。
地位低下而有将才的人可以提拔為大将,地位高上而無将略的人轉到下軍。
那些文官,請朝廷出考試題目,由中書令宰臣面試。
如有官小而有大才的應提拔當大官,當大官而沒大才的則轉到當小辟。
”書奏所說大意如此。
盧文紀等人見了奏書不高興,朝廷其他官員很多人也憤憤然,所以谏官劉濤、楊昭儉等人上奏,請拿出史在德的奏書,辨清是否可以宣布施行,中書也回奏駁斥史在德奏書的錯誤。
末帝召見學士馬裔孫對他說:“史在德說話太直,令人難以接受。
朕剛剛治理天下,必須廣開言路,如果朝中官員因說話而獲罪,誰還敢說話了!你代朕寫诏書,不要加給史在德罪名。
”诏書說: “朕經常閱覽貞觀故事,見唐太宗治理國家,憑着貞觀年間升平的國運,太宗這樣聖明的君主,以緻民間沒有遺漏的賢才,朝廷沒有缺失的政事,盡善盡美,簡直沒法用言辭形容。
當時陝縣縣丞皇甫德參動不動就上書,恣意诽謗譏刺,作為人臣這樣無禮,罪不容誅,全靠文貞在中間彌合,饒恕了皇甫德參的狂妄。
魏征對太宗上奏說“:陛下如想聽到事情的得失,盡可随他說去,如果所說不合實際,也對國家沒有損害。
”朕每想到這裡,覺得這确實是重要的話呀,這樣能使下面情況反映到上面,使德業興盛,太宗的政績更加光輝,文貞之節一操一更加顯著。
朕是寡聞愚昧之人,得以繼承皇位,兢兢業業,惟恐不能承擔重任,深願遵循古時治國之道,選拔當代人材。
忠誠耿直的人,朕虛心渴望見到;一奸一佞詭詐的話,朕塞耳不願聽從。
史在德近來所說的話,的确直言不諱,中書挑剔他文字的謬誤,比作僭越;改換人名,觸犯廟諱,請求依法予以懲戒。
由于中書已經加以詳察,應該合理可信。
但朕要繼承前人的做法,以勸慰今後進言之人。
多說話會出錯,雖然是聖人也要注意,千慮總有一得,即使是愚者的話也可聽從。
因為讀了文貞的話,所以寬恕史在德之罪,已下令停止對他的追究,他的奏疏也不用宣布施行。
“劉濤等人身為谏官,應進坦蕩正直的建議,卻争執史在德奏疏的長短,要對他進行貶斥。
以前魏征請獎賞皇甫德參,現在劉濤等人卻請貶責史在德,事情相同說的話不同,相差多麼大!如果議論誰公平,恐怕會影響廣開言路。
現在朝廷初步得到治理,俊傑人才都已收齊,留一個史在德不算多,去掉一個史在德不算少,如果可以起到勸慰懲戒作用,朕還憂慮什麼呢!但因史在德是對朝廷忠誠才說這些話,按理難以貶斥,劉濤等人的上奏,朕也寬容對待,應體諒寬弘,盡心盡力,凡是在下百官,都聽從朕的話。
” 四月十九日,禦史中丞盧損等人進獻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所制定的敕書中可以永久施行的三百九十四道,編為三十卷。
其中不中選的,命各有關部門封存,不再實行。
下诏說新編敕書如可以施行,就交付禦史台頒布施行。
任宰相盧文紀兼太微宮使,任弘文館大學士姚豈頁加門下侍郎,任監修國史張延朗兼集賢殿大學士。
五月三日,新州、振武報告,契丹侵犯邊境。
十二月,下诏說:“天下被監禁的囚徒,自五月十二日以前,除十惡五逆、放火燒房,持刀殺人、官吏犯贓、僞造印章,合造毒一藥以及拖欠官錢以外,罪無論輕重,全都釋放。
”十七日,中書上奏:“按照敕書,凡是廟諱隻須回避正文,其偏旁文字不用減少點畫。
現在定州節度使楊檀,以及檀州、金檀等名稱與明宗禦名..偏旁相同,請酌情一并予以改正。
凡是臣僚名字涉及偏旁‘..’的,也請予以改名。
”下诏說:“同偏旁的文字,讀音相差很大,隻須回避與‘..’讀音完全相同的字,不用全改。
楊檀賜名叫楊光遠,其餘依舊。
” 六月一日,新州報告,契丹入侵。
二日,有關官員上奏說,宣憲皇太後陵墓以“順”為名,末帝同意了。
振武報告,二萬契丹騎兵出現在黑榆林。
四日,因退休的太子少保朱漢賓去世停止上朝。
九日,命令史官修撰明宗實錄。
契丹侵犯應州。
任新州節度使楊漢賓為同州節度使,任前晉州節度使翟璋為新州節度使。
十七日,北面招讨使趙德鈞上奏,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定州節度使楊光遠,行營排陣使、邢州節度使安審琦率本軍到達易州,現在正在進軍追襲契丹的行軍途中。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上奏,邊防軍缺乏糧草,他手下安重榮的巡邊兵士想轉移到振武補充糧食。
末帝同意了。
不久又上奏,懷、孟二州的租稅,請指揮由忻州、代州輸送繳納。
朝廷因為邊防儲備不夠,下诏令河東儲藏有糧食的百姓,按量抄收借取,并在鎮州支付絹絲五萬匹,送到河東充作廣泛采購糧食的抵價物。
這個月,北面轉運副使劉福配以鎮州百姓車子一千五百輛,把糧食運到代州。
此時水災旱災相連,百姓饑餓,黃河以北各州被運糧搞得十分困敝,逃散的人很多,軍隊的使者接連來到,督促運糧,因此百姓怨聲更大。
十八日,下诏要各州府設置醫博士。
二十三日,任前許州節度使李從昶為右龍武統軍,任前彰國軍節度使沙彥王旬為右神武統軍。
七月四日,石敬瑭報告,斬殺挾馬都指揮使李晖等三十六人,因為他們謀劃叛亂。
當時石敬瑭帶兵駐守忻州,一天,軍士喧嘩,突然高呼萬歲,于是斬李晖等人制止喧嘩。
禦史中丞盧損上奏“:按照天成二年七月敕書所說,每月初一、十五日入閣,免去五日問候起居。
臣以為中旬排列儀仗,有勞皇上,請允許隻須每月第一天入閣,五日起居依舊。
又按照天成三年五月、長興二年七月敕書所說,允許各州節度使以及使相每年推薦僚屬五人,其餘推薦三人,防禦、一團一練使推薦二人,現請求予以革除。
又有長興二年八月敕書,州縣佐官兼任馬步判官,一身兩任,請予以禁止,依舊在衙門挑選人專任補充。
”下诏說“:今後藩臣以及使相允許薦三人,其餘允許薦二人,直屬京防禦、一團一練使允許薦一人,其餘一并依從這個标準。
”五日,回纥可汗仁美派使進貢特産。
西京弓一弩一指揮使任漢權報告,六月二十一日與川軍在金州的漢一陰一交戰,我方失利,部下士兵除傷病員外,已到鳳翔。
這之前,銩稨鎮将劉斌貝帶部隊進入川界,被蜀将全師郁擊敗,金州都監崔處讷受重傷,各州駐軍潰散。
金州防禦使馬全節收集州兵,固守獲得保全。
任樞密使劉延皓為天雄軍節度使。
十二日,任右神武統軍沙彥王旬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