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謙傳

關燈


     士謙還将那些餓死人的一屍一骨收集起來埋葬好,沒有漏掉一個。

     到了春天,又拿出糧食種一子,分給那些貧乏的人家。

     趙郡的農民都非常感激他,撫一着自己的子孫說:“你們都是托的李參軍的福啊!”有的人對士謙說:“你一定積累了不少一陰一德。

    ”士謙說:“所說的一陰一德是什麼,所謂一陰一德就像耳朵裡的聲音,隻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而現在我所做的一切,你我都知道,哪會有什麼一陰一德喲!”士謙還善于談論玄理,曾經有一客人在座,說他不相信佛家的因果報應,認為其他典籍都沒有記載,士謙對他解釋說:“積善以後就會帶來福氣,積惡太多就會招來災禍。

     地位高的人等待封官,掃墓的人希望多出喪事,這難道不是吉兇的報應嗎?佛經上說,法一輪幾轉,天道輪回,周而複始,永無止盡,這就是賈誼所說的,宇宙間萬事萬物,千變萬化,沒有終結,而當佛道還沒有向東傳來之時,那些聖明的人就已領悟它的全部真谛了。

     這就像鲧變為黃熊,杜宇變為是鳥夫鳥,褒君變為蛟龍,牛哀變為野獸,君子變為鹄,小人變為猿,彭生變為豬,如意變為狗,黃母變為龜,宣武變為敝黾,鄧艾變為牛,徐伯變為魚,護衛的士兵變為鳥,寫字的書生變為蛇,羊祜的前身是李氏的兒子,這些,難道不都是佛家所說的因果報應嗎?”客人又說:“邢子才曾說:‘難道有松柏變為樗栎的嗎?’我認為他說得對。

    ”士謙答道:“這不是同一類事物,凡屬于因果報應的都是心使他這樣,難道木頭也有心嗎?”客人又問三種教義的優劣,士謙說:“佛像太一陽一,道教如月亮,儒教似星星。

    ”客人知道不能難住士謙,就沒有再往下問。

     士謙平生常寫些詠懷詩,但每次寫好後,都将其燒毀,從不把它給别人看。

     他又曾論述刑罰,遺留下來的文章已不全面,其大意是說:君主制定法令制度,應随着時代的更替進行删減增補,但不要在短時間内随便改變。

     現在對那些罪大惡極的盜賊處死刑,這種刑罰雖殘酷,但卻達不到懲治的目的,《論語》上說:“對那些不怕死的人就不能用死去恐吓他。

    ”我認為,這樣的罪應處于肉刑,對初犯者,砍掉他的一個腳趾,對重犯者,就砍下他的右腕。

     對那些該流放的砍去他右手的三個手指,再重犯者,就砍下他的手腕。

     對小偷應該在他臉上刻記号,再重犯者,就砍掉他起作用的三個手指,再不收斂的,砍下他的手腕,這樣,是沒有不能制止的。

     把那些無賴流放到邊遠地方這是自找暴亂,他們正好可以召來胡人,這不是懲治他們的好辦法。

     賭一博、一浪一遊是盜賊萌生的原因,若屢禁不止,也在他們臉上刻記号,就可以了。

    ”有才識的人都認為這是治理國家的好辦法。

     開皇八年(588),李士謙老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六歲。

     趙郡的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無不痛哭流涕地說:“為什麼不讓我們去死,而讓李參軍去死啊!”參加送葬的有萬餘人。

     同鄉的李景伯等人認為,李士謙道德高尚聞名于田園鄉間,就将其一身的言行整理成文書,請求尚書省傍李士謙一個谥号,事情最後沒有辦成,他們于是給李士謙立了一塊碑在墓前。

     李士謙的妻子是範一陽一人,姓盧,也很有婦德。

     在她丈夫死後,沒有接受一點别人給她的贈品,對父老鄉親說:“士謙一生喜歡施恩予人,現在,他雖人已去世,但我怎能違背他的志向呢?”于是又拿出五百石糧食赈救貧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