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謙傳

關燈
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

     童年喪父,以侍奉母親有孝心而聞名。

     母親曾經嘔吐,他懷疑是中毒所緻,便跪下去嘗嘔吐之物。

     在北魏岐州擔任刺史的伯父李王易,對他特别贊賞,經常說:“士謙這孩子是我們李家的顔淵。

    ”十二歲時,魏廣平王提拔他做了開府參軍事。

     後來,因為母親去世而辭官,守喪時傷心得形銷骨立。

     嫁到宋家裡的姐姐,也因過度哀痛而病逝。

     李士謙等服喪的日子一結束,就将自己的房子作了佛寺,獨自到學舍裡一精一研學業去了,他博覽群書,孜孜不倦,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天文、星相占蔔等各方面的知識。

     齊國的吏部尚書辛術欲召納他為員外郎,趙郡王要以德行科舉薦他,李士謙都稱自己有病而不去。

     後來,和士開也看重他的才識,便勸導朝廷将他提升為國子監祭酒,士謙堅決推辭,才得以免除。

     隋文帝奪取天下,李士謙矢志終身不做官。

     士謙在少年時,父亡,未曾吃肉喝酒,從不說殺生之言。

     每遇親朋好友來訪,總是盛情款待,熱情奉陪,整日也不知疲倦。

     李氏家族龐大,每到春秋祭神之日,必相聚狂歡,無不沉醉在一片喧鬧聲中。

     他們曾聚集在士謙家裡,士謙将豐盛的飯食親自送到客人面前,但他先呈上黍米,并對來客說:“孔子稱贊黍米是五谷之長,荀卿也說吃飯應稱吃黍米,古人所推崇的東西,能容許我們違背嗎?”來客老老少少都肅然起敬,不敢随便,回去後相互議論說:“見到了真正的君子,才知道我們這些人的淺薄啊!”士謙知道後,卻責備自己說:“被人疏遠的程度怎麼到了這個地步!”士謙家裡十分富有,但自己卻處處節儉,常常把救濟别人作為自己的義務。

     在同鄉,有人家裡有喪事而無财力辦理的,士謙總是及時趕到,盡力相助。

     有兄弟倆因财産分配不均,而相互争吵、訴訟,士謙知道後,便拿出自己的錢财,補足那個分得少的人,使他與分得多的相等,兄弟倆都慚愧不已,于是相互推讓,最後他們都變成了很有修養的人。

     有一次,别家的一頭牛跑到他家的農田裡,士謙将牛牽到一陰一涼處,并給它備足草料,照顧之周勝過了牛的主人。

     每當看見有人偷割他的莊稼,就默默走開,有意回避。

     他家裡的仆人曾抓住偷他家糧食的,士謙知道後,反而安慰小偷說:“你們這樣做,都因家裡太貧困的緣故,本來就不應受到指責。

    ”馬上叫仆人放了他們。

     他的一個家仆因喝醉酒後與同鄉人董震比力氣的大小,董震扼住其家仆的咽喉,因用力過猛,家仆被掐死了。

     董震于是惶恐不安,膽顫心驚地來向李士謙請罪,士謙卻對他說:“你本來就沒有殺害他的想法,為什麼要請罪呢?不過你要遠離這個地方,以免被官吏拘捕。

    ”士謙一性一情寬厚,都像這樣的。

     有一年,他拿出自家的數千石糧食,借給同鄉的人,碰上這年歉收,債家無力償還,都來向士謙道歉,士謙說:“我家多餘的糧食,本來就是想用來救别人的,難道是為了圖利嗎?”于是把向他借債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以豐盛的酒席相款待,當着他們的面燒毀了所有借債的契約,說:“你們的債全勾銷了,以後再不要為此挂念了。

    ”讓債家們各自回去。

     第二年,大豐收,債家都争相來給他還債,士謙一點都沒有接受。

     有一年又遇上饑荒,很多人都死了,士謙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錢,買來米做成粥供給那些受饑餓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來的人數以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