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炫傳

關燈
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

     少年以聰慧敏捷為人稱道,與信都的劉焯潛心讀書,十年不曾出門。

     劉炫眼睛非常明亮有神,看太一陽一都不昏花,他的識記能力很強,沒有誰能與他相比。

     他左手畫方形,右手畫圓形,口裡誦讀,眼睛識數,耳朵傾聽,五件事情同時做,沒有一事遺漏或失誤。

     周武帝平定齊國之後,瀛州刺史宇文亢讓他任戶曹從事,後來的刺史李繪又任他為禮曹從事,以吏才出名。

     一年多後,奉皇帝诏令與著作郎王劭一起編國史。

     不久出任門下省,以備為皇上顧問。

     又與諸位術士編修天文、曆法,還在内史省兼任考核評定群臣的職務,内史令李德林,是博陵人,很尊重他。

     劉炫雖然在三省都任過職,竟然沒有得到官位,還被縣司責成交賦稅服勞役。

     他向内史陳述了這件事,内史将此事轉告給吏部,吏部尚書韋世康詢問他有什麼才能,劉炫自我陳述說:“《周禮》、《禮記》、《一毛一詩》、《尚書》、《公羊》、《左傳》、《孝經》、《論語》以及孔安國、鄭玄、王肅、何休、服虔、杜預等人的注,總共十三家,雖然掌握的意義有一精一細粗略之分,但都能夠講解傳授。

     《周易》、《禮儀》、《毂梁》,所下功夫就稍差一些。

     史書諸子文集中的美好的言辭和事情,都牢記在心。

     天文、曆法等方面,也能窮盡其細微之處。

     至于公文、信劄,也未曾讓别人代過勞。

    ”吏部竟然不再詳細測試,但是,在朝廷中的較為有名的十多人,擔保證明劉炫所陳述的沒有虛假,就這樣,劉炫被授予殿内将軍之職。

     當時,牛弘奏請皇上在全國購買散失在民間的書籍,劉炫于是僞造了一百多卷,題名為《連山易》、《魯史記》等,抄錄後送到官府,領取獎賞而去。

     後來有人控告他,經過特赦免去一死。

     他因此被除名,就回到家裡,以講學授徒為業。

     太子楊勇聽說此事就召見他,等他到了京城,皇帝又诏令他侍奉蜀王楊秀,他故意拖延不到任。

     蜀王大怒,将他戴上刑具送往益州。

     沒有多久,把他分派做了侍衛,讓他拿着兵器當門衛。

     不久放出,讓他主管校對書籍等事,劉炫因此模仿屈原《蔔居》作了一篇《筮塗土》來自我寄托。

     等到蜀王被廢,劉炫與群儒們一起修定《五禮》,授予旅騎尉之職。

     吏部尚書牛弘提出建議,認為應該禮遇諸侯而絕旁枝,大夫要降一等。

     現在的上柱國,雖然不同于古代的諸侯,與大夫相比照是可以的,官職在第二品,應當降旁親一等。

     議論者多數人認為應該這樣。

     劉炫反駁他們說:“古代做官的,隻是直系一人罷了,旁系子弟不得做官,因此先王注重嫡親,其宗子有分别授祿的主張。

     旁系和直系比雖然疏遠一些,但還要穿三個月的喪服,确實是由于享受到了恩惠。

     現在做官,地位憑借才幹而升遷,不受直系旁系的限制,與古代已經不同了,還有什麼降不降呢?現在地位尊貴的人,多數忽略了近親,假如再降低一等,那麼人們道德意識的衰微,就會從此開始了。

    ”于是這件事就作罷了。

     開皇二十年(600),皇帝廢除國子四門以及州學縣學,隻設太學博士二人,學生七十二人。

     劉炫向皇帝上書,認為學校不應該廢除,情理非常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