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傳

關燈
裴矩字弘大,是河東聞喜人。

     祖父裴他,曾任魏國都官尚書。

     父親裴讷之,曾任北齊太子舍人。

     裴矩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兒,到長大成一人,勤奮好學,很一愛一好寫文章,有聰明才智。

     伯父裴讓之對他說:“看你超凡的才識,足以成為人才,但是要求得為官顯達,還應學習一些處理世事的學問。

    ”裴矩開始留心當時的政事。

     北齊北平王高貞做司州牧,征召裴矩做兵曹從事,随後,又轉任高平王文學從事。

     直到北齊滅亡,裴矩都沒有得到調遷。

     高祖做定州總管,召來裴矩并授給他記室職務,很親近尊重他。

     後來,裴矩因母親去世離了職。

     高祖做國相後,派使者騎快馬召來裴矩,讓他參與相府記室事務。

     到高祖受禅得到皇位,他又遷升為給事郎,掌管舍人要事。

     在讨伐陳的戰事中,他又兼任元帥記室。

     隋軍已經攻破丹一陽一,晉王楊廣讓裴矩同高赹收集陳國的地圖和戶籍。

     次年,奉诏巡撫嶺南,還沒起程,就遇上高智慧、汪文進等聚衆作亂,吳、越一帶道路被堵塞,皇上難以派遣裴矩前去。

     裴矩請求迅速出發,皇上同意了。

     走到南康,獲得數千兵卒。

     當時,俚人的元帥王仲宣一逼一進廣州,并派遣部将周師舉圍攻東衡州。

     裴矩同大将軍鹿願趕到那裡,賊軍已經設置了很多栅欄,兵馬駐紮在大庾嶺,互為援助。

     裴矩進兵攻破敵人,賊軍害怕,就放棄了東衡州,占據原長嶺。

     裴矩又進兵攻破原長嶺,于是斬周師舉。

     接着,他又從南海發兵援助廣州。

     王仲宣因害怕就潰逃了。

     裴矩安一撫的地區有二十多個州,又按隋朝制度設置官職,安排那些首領任刺史、縣令。

     等到回報皇上,皇上非常高興,讓他上殿慰勞他。

     皇上對高赹、楊素說:“韋氵光率領二萬士兵,不能早過庾嶺,我還時時擔心他的兵少。

     裴矩憑借三千殘破之兵,一直打到南康,有像這樣的臣子,我還有什麼憂慮的呢!”裴矩因功被授為開府,賜封為聞喜縣公,得賞布帛二千段。

     後來,又被授為民部侍郎,接着又遷升為内史侍郎。

     當時,突厥很強盛,都藍可汗的妻子大義公主,就是北周宇文氏之女,因此多次制造邊患。

     後因大義公主同随從的胡人私通,長孫晟先揭發這件事。

     裴矩請求出使,勸說都藍可汗公開懲治大義公主。

     皇上同意了他的請求。

     果然像裴矩說的那樣,大義公主被殺。

     後來,都藍可汗與突利可汗勾結作難,多次侵犯亭障,皇上命令太平公史萬歲任行軍總管,出兵定襄,命令裴矩做行軍長史,在塞外攻破達頭可汗。

     史萬歲被殺,裴矩的戰績竟未被叙錄。

     皇上因為啟民可汗剛剛歸附,就命令裴矩撫一慰他,回京後裴矩任尚書左丞。

     那年,文獻皇後去世,太常卿不知道禮節制度,裴矩和牛弘參照《齊禮》制定殡葬禮儀。

     轉任吏部侍郎,有稱職之名。

     炀帝即皇位,要在洛一陽一建造東都,裴矩任修府省,九十天就完成了。

     當時,西域各蕃邦大多到張掖同中原往來通商。

     炀帝命令裴矩掌管那裡的事務。

     裴矩了解炀帝正努力經營遠方的謀劃,于是,對那些到張掖來一經商的胡人,裴矩就引一誘他們,讓他們說出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和山川險要,撰寫了《西域圖記》三卷,回朝把它上奏給朝廷。

     其序說:我聽說夏禹平定九州惡水,疏導黃河沒有超越積石,強秦兼并六國,設防禦也隻到達臨洮。

     故知西域蕃胡種族混雜,居住地方偏遠,是禮儀教化不容易到達,典章文化很少傳播到的地方。

     自從漢朝興起,開拓黃河以西地區,才開始有名稱的,有三十六個國家,那以後又分崩離析,這才有五十五個國王。

     那時,仍然設置校尉、都護等官職,以便存恤招撫。

     然而,那些胡人時而歸順時而背叛反複無常,屢屢經過戰争。

     到了後漢,才逐步廢了這些官職。

     雖然自大宛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