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傳
關燈
小
中
大
楊諒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羅駐守在介休,梁修羅聽說楊素來了,非常害怕,棄城而逃。
楊素繼續前進,到達清源,離并州還有三十裡。
楊諒率領部将王世宗、趙子開、蕭摩诃等将近十萬人馬,前來迎戰。
楊素又打敗了他們,活捉了蕭摩诃。
楊諒退守并州,楊素進兵包圍了他,楊諒無計可施,非常窘迫,隻好投降,其餘一黨一羽也都一一鏟平。
炀帝派遣楊素的弟弟修武公楊約攜帶親筆诏書慰勞楊素,楊素見诏後也上表陳述了自己的謝意。
這個月楊素回到京城,跟随炀帝駕臨洛一陽一。
炀帝任楊素為營建東京的大監。
因楊素平定楊諒有功,炀帝拜他的兒子萬石、仁行,侄子玄挺都為儀同三司,并賜給他們織物五萬段、绮羅一千匹,賜楊諒一妓一妾二十人。
隋炀帝大業元年(605),又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織物兩千段,不久又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不變。
前後賞賜給他的東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炀帝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公,食邑兩千五百戶。
這一年,楊素死在任上。
谥号叫“景武”,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弘農河東绛郡臨汾文城河内汲郡長平上一黨一西河十郡太守,賜給他載喪的鍂車、為他執斑劍的儀仗四十人,以及鍂車前後的儀仗隊和樂隊,還賜給谷子小麥五千石、織物五千段,派鴻胪卿專門監督辦理喪事,并且下诏書表示哀悼。
楊素曾經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詩送給番州刺史薛道衡,氣勢非常宏大,風韻出衆,堪稱一時的上乘之作。
寫後沒幾天,楊素就死了。
薛道衡歎息說:“人快要死的時候,他的話語也變得很友善了,難道就是像這樣的嗎?”楊素留有文集十卷。
楊素雖然有輔佐高祖建國立業的謀略,并且有平定楊諒的功績,然而卻深為炀帝所忌。
炀帝表面顯出對他特殊的禮遇,實際上恩情卻很淡薄。
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将有重大的喪事發生,炀帝因而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楚地和隋地屬同一分野,炀帝想借楊素來攔擋遭喪的運氣。
楊素卧病在一床一的時候,炀帝常派一些有名的醫生前去診治侍候,并且賜他許多上好的藥品,然而卻總在暗地裡問醫生,總怕他不死去。
楊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謹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經常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楊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錢财,廣求家産,東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華麗,早晨拆毀晚上重建,營造修繕從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華麗的房子都以千百來計算。
當時人們議論紛紛,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楊素死後,他的兒子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傳。
其餘幾個兒子後來因受玄感的牽連都被殺死。
史臣說:楊素年輕的時候輕生而俠義,灑脫而不受羁絆,兼有文才武略,志向遠大,常以立功揚名自期。
高祖初舉大事,将要掃清宇内、奪取天下的時候,常把一些關系重大的機密要事托付給他,總是讓他承擔起協助、輔佐的重任。
他在宇内掃盡妖孽的氣焰,使四海之内風平一浪一靜,沒有一點波瀾;在邊疆摧毀敵人矯健的騎兵,迫使匈奴遠逃。
推究他鏟平兇惡殘暴的敵人平定叛亂,有功之臣沒有誰能比得過他;看他那些神奇的計策和高妙的文章,堪稱一代英豪。
然而他一味地憑借自己的聰明和欺詐自立于世,不走仁義的正道,阿谀奉迎皇上,使皇上的行為有些偏離;修築建造離宮鋪張一浪一費,使皇上陷于奢侈的名聲;策劃廢除皇上的嫡親長子,使國家到了快要傾覆的危險境地。
最終使國家破滅,皇家的祖廟變為一片廢墟,在市井裡每天受到風霜雨露的侵蝕。
探求這禍害衰敗的源頭,實在是楊素的罪過啊!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兒子又犯上作亂。
他墳上的新土還沒有被風吹幹,就遭緻滿門抄斬,墳墓也被挖開,全族的人都被誅死。
這才知道壞事做多了會留下禍害,這話并非瞎說。
不守禮法的事做多了就會殃及自身,指的就是這一類的事啊!
楊素繼續前進,到達清源,離并州還有三十裡。
楊諒率領部将王世宗、趙子開、蕭摩诃等将近十萬人馬,前來迎戰。
楊素又打敗了他們,活捉了蕭摩诃。
楊諒退守并州,楊素進兵包圍了他,楊諒無計可施,非常窘迫,隻好投降,其餘一黨一羽也都一一鏟平。
炀帝派遣楊素的弟弟修武公楊約攜帶親筆诏書慰勞楊素,楊素見诏後也上表陳述了自己的謝意。
這個月楊素回到京城,跟随炀帝駕臨洛一陽一。
炀帝任楊素為營建東京的大監。
因楊素平定楊諒有功,炀帝拜他的兒子萬石、仁行,侄子玄挺都為儀同三司,并賜給他們織物五萬段、绮羅一千匹,賜楊諒一妓一妾二十人。
隋炀帝大業元年(605),又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織物兩千段,不久又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不變。
前後賞賜給他的東西不知有多少。
第二年,炀帝拜楊素為司徒,又改封他為楚公,食邑兩千五百戶。
這一年,楊素死在任上。
谥号叫“景武”,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太尉公、弘農河東绛郡臨汾文城河内汲郡長平上一黨一西河十郡太守,賜給他載喪的鍂車、為他執斑劍的儀仗四十人,以及鍂車前後的儀仗隊和樂隊,還賜給谷子小麥五千石、織物五千段,派鴻胪卿專門監督辦理喪事,并且下诏書表示哀悼。
楊素曾經作了一首共七百字的五言詩送給番州刺史薛道衡,氣勢非常宏大,風韻出衆,堪稱一時的上乘之作。
寫後沒幾天,楊素就死了。
薛道衡歎息說:“人快要死的時候,他的話語也變得很友善了,難道就是像這樣的嗎?”楊素留有文集十卷。
楊素雖然有輔佐高祖建國立業的謀略,并且有平定楊諒的功績,然而卻深為炀帝所忌。
炀帝表面顯出對他特殊的禮遇,實際上恩情卻很淡薄。
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将有重大的喪事發生,炀帝因而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楚地和隋地屬同一分野,炀帝想借楊素來攔擋遭喪的運氣。
楊素卧病在一床一的時候,炀帝常派一些有名的醫生前去診治侍候,并且賜他許多上好的藥品,然而卻總在暗地裡問醫生,總怕他不死去。
楊素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謹小慎微地活下去了,經常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楊素依仗自己富足的錢财,廣求家産,東西二京他的居宅奢侈華麗,早晨拆毀晚上重建,營造修繕從不停止,在各方的大城市,他的旅店、水磨和肥沃的田地、華麗的房子都以千百來計算。
當時人們議論紛紛,并且因此而瞧不起他。
楊素死後,他的兒子玄感繼承了他的爵位,玄感另外有傳。
其餘幾個兒子後來因受玄感的牽連都被殺死。
史臣說:楊素年輕的時候輕生而俠義,灑脫而不受羁絆,兼有文才武略,志向遠大,常以立功揚名自期。
高祖初舉大事,将要掃清宇内、奪取天下的時候,常把一些關系重大的機密要事托付給他,總是讓他承擔起協助、輔佐的重任。
他在宇内掃盡妖孽的氣焰,使四海之内風平一浪一靜,沒有一點波瀾;在邊疆摧毀敵人矯健的騎兵,迫使匈奴遠逃。
推究他鏟平兇惡殘暴的敵人平定叛亂,有功之臣沒有誰能比得過他;看他那些神奇的計策和高妙的文章,堪稱一代英豪。
然而他一味地憑借自己的聰明和欺詐自立于世,不走仁義的正道,阿谀奉迎皇上,使皇上的行為有些偏離;修築建造離宮鋪張一浪一費,使皇上陷于奢侈的名聲;策劃廢除皇上的嫡親長子,使國家到了快要傾覆的危險境地。
最終使國家破滅,皇家的祖廟變為一片廢墟,在市井裡每天受到風霜雨露的侵蝕。
探求這禍害衰敗的源頭,實在是楊素的罪過啊!幸好他死了,而他的兒子又犯上作亂。
他墳上的新土還沒有被風吹幹,就遭緻滿門抄斬,墳墓也被挖開,全族的人都被誅死。
這才知道壞事做多了會留下禍害,這話并非瞎說。
不守禮法的事做多了就會殃及自身,指的就是這一類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