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傳

關燈
現在還不能使他們俯首受制,現在隻是假借皇帝的威信,得到統帥各位将領的權力。

     怎麼知道後來派遣的将領,一定能盡忠,而以前所派遣的将領,卻有違背之意呢?加上受金之事,虛實不明,即令更換,他們三人将懼罪,恐怕會逃去,就須把他們禁閉起來,那麼鄖公以下的将士,一定有驚疑之心。

     況且大敵當前更換将領,是自古以來人們就感到難辦的事,也是樂毅辭燕的原因,趙括也因這樣使趙國招緻失敗。

     依我的拙見,隻須派您的一個心腹,機智而有韬略,為各位将領原先所信服的人,立即到軍隊駐紮地,讓他暗查此事的真假。

     縱令他們三人有異志,也一定不敢輕舉妄動。

    ”丞相頓時大悟,說道:“如果不是您闡明這些道理,險些壞了大事。

    ”當即派高赹騎馬飛奔,前往軍隊駐紮地,作為各位将領的統率,最後立了大功。

     凡李德林策劃的謀略,大多都是這類。

     進而被授為丞相府從事内郎。

     高祖繼位之際,相國總統百揆、九錫大禮及诏策箋表各種表章诏書,都是李德林起草的。

     高祖登基那天,授李德林為内史令。

     起初,準備接受禅讓,虞慶則勸高祖先全部消滅宇文氏,高赹、楊惠也違背自己的本意贊同此議。

     隻有李德林固執争辯,認為不能這樣做。

     高祖變了臉色怒道:“你是讀書人,不可以參與這件事。

    ”于是就全部消滅了宇文氏。

     自此官品不升,降到高赹、虞慶則的下面,隻按分賜的慣例授了上儀同,晉升為子爵。

     開皇元年(581),诏令李德林與太尉任國公于翼、高赹等共同制定律令。

     完成後奏知皇上,賜贈九環金帶一副,駿馬一匹,賞賜他對舊律令的增删之功。

     律令頒布之後,蘇威每每想更改其中的條例。

     李德林認為律令已經頒布,按理必須統一,縱使有些小的錯誤或纰漏,不到損政害民的地步,就不能頻繁的更改。

     蘇威又奏請五百家設置一個鄉正,讓他們管理民間訴訟。

     李德林認為本來就應該廢黜鄉官判事,因為他們在鄉裡有内外親屬,剖析評斷不公平,現在卻設鄉正專門管理五百家民事糾紛,恐怕為害更深。

     況且現在的吏部,總管人才的選拔,而天下不過幾百個縣,在六七百萬戶中,一精一心選拔一出來的幾百個縣令,有些還不可能稱職,而想在一鄉之内,選拔一個能管理五百家糾紛的人,恐怕一定難以找到。

     又加上有些偏僻小縣,根本不足五百戶人家,又不能讓兩縣共同管理一鄉。

     于是,皇上诏令内外群官,到東宮共同商議,從皇太子以下的官員,大都贊同李德林的意見。

     蘇威又說可以廢除郡制,李德林對他道:“制定律令時,你為何不提出廢除郡制好呢?現在律令剛頒布出來,難道可以随便更改嗎?”而高赹贊同蘇威的意見,妄說李德林兇狠暴戾,固執己見。

     因此高祖全部采納了蘇威的建議。

     開皇五年(585),皇上诏令李德林寫篇文章,記述他做宰相時的國家大事,完成後,編為五卷,命名為《霸朝雜集》。

     高祖讀完後,第二天早晨對李德林說:“自古以來,無論哪個帝王的興盛,一定都有奇才賢士輔佐。

     我昨天讀了您的《霸朝雜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動天地降賢人于世的道理。

     昨晚嫌夜太長,使我不能早早地見到您的面。

     我一定要讓您處于尊貴的地位,與國家相始終。

    ”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親為恒州刺史。

     不久,皇上又說道:“我本來想使他更加顯貴。

    ”又追贈他的父親為定州刺史、安平縣公,谥号為孝。

     讓李德林承襲。

     李德林本來少年就有才名,現在又身居顯貴,所寫的文章,廣泛流傳于世。

     有些不知道他的人,還以為他是古人呢。

     李德林因為梁士彥和元諧之流,經常表露出叛逆朝廷的意向,想在大江以南,與國家抗衡,于是寫了《天命論》呈給皇上。

     李德林自隋擁有天下,經常進獻攻打陳國的計謀。

     開皇八年(588),皇辇幸臨同州,李德林因病不能随駕。

     皇上下了一道诏書召他,信後親筆寫着:“攻打陳的事宜,最好你能親自來。

    ”正趕上高赹有使命要回京,皇上對高赹說:“李德林如果因病不能來,最好你去他家聽取飽打陳的方略。

    ”高祖把李德林獻的計謀交給了晉王楊廣。

     後來随他辇駕歸京城,在途中,高祖用馬鞭指着南邊說:“等到攻取陳之後,應當用七寶服來裝扮你,使你在太行以東,沒有人趕得上你。

    ”等到攻占了陳,封李德林為柱國、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戶,賞布帛三千段。

     晉王楊廣宣讀聖旨已畢,有人對高赹說:“皇上出謀劃策,晉王及各位将領,齊心合力攻占了陳,現在卻歸功于李德林,各位将領一定會憤恨,并且後世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