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傳
關燈
小
中
大
會歎息您白白地攻占了陳國。
”高赹入宮把這些言論告訴了皇上,高祖就罷除了前令。
起初,高祖在大象末年,把逆賊王謙原來的住宅賜給了李德林,文書已下,到了住宅所在地,忽然皇上又改賜給崔謙。
皇上告訴李德林,說:“那個人想要王謙的住宅,準備給他的舅弟。
對您沒有什麼絲毫影響,不必與他争,您可以另選擇一套好的住宅。
如果都不稱意,就别為您營建,并可尋找莊店作替換。
”于是李德林上奏,拿逆賊高阿那肱在衛國縣八十個市店,替換王謙的住宅。
開皇九年(589),皇上到晉一陽一,店裡的人上書訴說道:“土地本是百姓的财産,高氏強奪了去,并在上面建築房屋。
”皇上命令有司估價,付錢給百姓。
正趕上蘇威奉旨從長安來,向皇上奏道:“高阿那肱是亂世宰相,因谄媚而得一寵一,強占民地,建築市店出租。
李德林虛構事實欺騙人,虛妄奏請搬入。
”李圓通、馮世基等人又進言道:“這些市店,收利如同食邑千戶,請計算時日追回這些贓款。
”皇上因此責怪李德林,李德林請他們查看高氏的文簿記載,并說明原來打算換宅的心意,皇上不聽,就追回了全部市店給當地的居民。
從此更加讨厭他。
開皇十年(590),虞慶則等人從函谷關以東巡察而回,都上奏道:“五百戶設立一個鄉正,專管民事糾紛,對人民沒有好處。
他們憑自己的一愛一憎徇私枉法,公開接受賄賂。
”皇上就下令廢除。
李德林又進谏道:“這件事,我本來認為不可這樣做。
既然已經設置了,又突然廢除,政令不統一,早晨頒布,晚上就要撤銷,全然不是帝王立法的常理。
我希望陛下對于這類總想随意更改法令的人,立即以軍法處置。
不這樣,人們就會議論不已。
”高祖于是發怒大罵道:“你想讓我做王莽那樣的暴君嗎?”當初,李德林說他的父親是太尉谘議,以此獲取贈官,李元一操一與陳茂等人暗地裡上奏道:“李德林的父親,去世時為校書,而他自己妄稱谘議。
”皇上更加恨他。
到這時,李德林又在朝廷上忤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因而曆數他道:“你作為内史,掌管我的機密大事,就不應頻頻地幹預政事,讓人覺得你心地不寬闊。
難道你沒有自知之明嗎?我正用孝來治理天下,害怕它廢缺,所以立五教來弘揚它。
而你卻說孝出于人的天一性一,何必人為教化。
這樣看來,孔子就不該著《孝經》了。
你又撒謊獲取市店,妄加自己父親的官職,我确實心懷忿恨,一直沒有說出來。
現在應把你遣到一個州中去任職。
”因此貶他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謝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隻請給我一個閑散的官職。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時,好讓我一觀那時的盛況,然後回我故土,死而無憾。
”皇上沒有答允,他轉任懷州刺史。
在懷州,逢大旱,李德林責成一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廢勞力,竟然無絲毫裨益,被考司所貶。
過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時年六十一歲。
追贈為大将軍、廉州刺史,谥号文。
等到将要安葬時,皇上诏令羽林一百人,并派了一班鼓吹手,以供喪事之用。
賜布帛三百段、粟米一千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來祭奠他。
李德林儀表堂堂,善于談吐,齊朝天統年間(565~56一9),兼任中書侍郎,在賓館裡接受陳國的國書,當時,陳國使者江總看到他後,稱贊他道:“他是河朔的英才啊。
”李德林涵養極深,當時沒有人能測量得出來。
隻有任城王高氵皆、趙彥深、魏收、陸..等人十分欽重他,對他的贊譽之詞,無所不至。
李德林年少時就成了孤兒,沒有字,魏收對他說:“你有天才般的學識,一定可以官至公輔,我就用這兩個字送給你作字。
”進入仕途之後,他就掌管軍國機密。
他一性一情穩重,辦事謹嚴。
他曾說古人不言溫和敦厚地做人,又何足稱道呢。
他年少之時就以有才學被世人所知,等到地位、名望漸高,就有傷于太自負,一些争名之流,更以讒言毀謗他,所以他雖輔佐帝王創業,卻十多年間,竟然不見升職。
他一生所著的文章,編纂為八十卷,遇上動亂,現在隻有五十卷流傳于世。
他奉旨撰寫《齊史》,未完成就去世了。
史臣說:李德林年幼時,就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志趣,博學多才,在邺中很有名望,聲名遠揚到函谷關以西。
隋朝霸業初創之時,積極佐助獻謀,各種緊急戰書、帝王诏書,繁複交錯,他都準确地發出,各類文诰的言辭之美,當時沒有第二個人。
君臣和睦相處,自然會平步青雲。
不擔心沒有誰知道自己,難道是一句空話嗎!
”高赹入宮把這些言論告訴了皇上,高祖就罷除了前令。
起初,高祖在大象末年,把逆賊王謙原來的住宅賜給了李德林,文書已下,到了住宅所在地,忽然皇上又改賜給崔謙。
皇上告訴李德林,說:“那個人想要王謙的住宅,準備給他的舅弟。
對您沒有什麼絲毫影響,不必與他争,您可以另選擇一套好的住宅。
如果都不稱意,就别為您營建,并可尋找莊店作替換。
”于是李德林上奏,拿逆賊高阿那肱在衛國縣八十個市店,替換王謙的住宅。
開皇九年(589),皇上到晉一陽一,店裡的人上書訴說道:“土地本是百姓的财産,高氏強奪了去,并在上面建築房屋。
”皇上命令有司估價,付錢給百姓。
正趕上蘇威奉旨從長安來,向皇上奏道:“高阿那肱是亂世宰相,因谄媚而得一寵一,強占民地,建築市店出租。
李德林虛構事實欺騙人,虛妄奏請搬入。
”李圓通、馮世基等人又進言道:“這些市店,收利如同食邑千戶,請計算時日追回這些贓款。
”皇上因此責怪李德林,李德林請他們查看高氏的文簿記載,并說明原來打算換宅的心意,皇上不聽,就追回了全部市店給當地的居民。
從此更加讨厭他。
開皇十年(590),虞慶則等人從函谷關以東巡察而回,都上奏道:“五百戶設立一個鄉正,專管民事糾紛,對人民沒有好處。
他們憑自己的一愛一憎徇私枉法,公開接受賄賂。
”皇上就下令廢除。
李德林又進谏道:“這件事,我本來認為不可這樣做。
既然已經設置了,又突然廢除,政令不統一,早晨頒布,晚上就要撤銷,全然不是帝王立法的常理。
我希望陛下對于這類總想随意更改法令的人,立即以軍法處置。
不這樣,人們就會議論不已。
”高祖于是發怒大罵道:“你想讓我做王莽那樣的暴君嗎?”當初,李德林說他的父親是太尉谘議,以此獲取贈官,李元一操一與陳茂等人暗地裡上奏道:“李德林的父親,去世時為校書,而他自己妄稱谘議。
”皇上更加恨他。
到這時,李德林又在朝廷上忤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因而曆數他道:“你作為内史,掌管我的機密大事,就不應頻頻地幹預政事,讓人覺得你心地不寬闊。
難道你沒有自知之明嗎?我正用孝來治理天下,害怕它廢缺,所以立五教來弘揚它。
而你卻說孝出于人的天一性一,何必人為教化。
這樣看來,孔子就不該著《孝經》了。
你又撒謊獲取市店,妄加自己父親的官職,我确實心懷忿恨,一直沒有說出來。
現在應把你遣到一個州中去任職。
”因此貶他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謝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隻請給我一個閑散的官職。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時,好讓我一觀那時的盛況,然後回我故土,死而無憾。
”皇上沒有答允,他轉任懷州刺史。
在懷州,逢大旱,李德林責成一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廢勞力,竟然無絲毫裨益,被考司所貶。
過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時年六十一歲。
追贈為大将軍、廉州刺史,谥号文。
等到将要安葬時,皇上诏令羽林一百人,并派了一班鼓吹手,以供喪事之用。
賜布帛三百段、粟米一千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來祭奠他。
李德林儀表堂堂,善于談吐,齊朝天統年間(565~56一9),兼任中書侍郎,在賓館裡接受陳國的國書,當時,陳國使者江總看到他後,稱贊他道:“他是河朔的英才啊。
”李德林涵養極深,當時沒有人能測量得出來。
隻有任城王高氵皆、趙彥深、魏收、陸..等人十分欽重他,對他的贊譽之詞,無所不至。
李德林年少時就成了孤兒,沒有字,魏收對他說:“你有天才般的學識,一定可以官至公輔,我就用這兩個字送給你作字。
”進入仕途之後,他就掌管軍國機密。
他一性一情穩重,辦事謹嚴。
他曾說古人不言溫和敦厚地做人,又何足稱道呢。
他年少之時就以有才學被世人所知,等到地位、名望漸高,就有傷于太自負,一些争名之流,更以讒言毀謗他,所以他雖輔佐帝王創業,卻十多年間,竟然不見升職。
他一生所著的文章,編纂為八十卷,遇上動亂,現在隻有五十卷流傳于世。
他奉旨撰寫《齊史》,未完成就去世了。
史臣說:李德林年幼時,就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志趣,博學多才,在邺中很有名望,聲名遠揚到函谷關以西。
隋朝霸業初創之時,積極佐助獻謀,各種緊急戰書、帝王诏書,繁複交錯,他都準确地發出,各類文诰的言辭之美,當時沒有第二個人。
君臣和睦相處,自然會平步青雲。
不擔心沒有誰知道自己,難道是一句空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