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傳

關燈
李德林不願喝,渾身紅腫,幾天過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一體很快恢複。

     大家都說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動天地所緻。

     太上博士巴叔仁奏述了他的事迹,受到了朝廷的嘉獎。

     守孝剛滿一百天,不許他再守孝,讓他複出。

     李德林因為自己久病,身一體羸弱,急忙奏請辭官歸鄉。

     當時中書侍郎杜台卿奏《世祖武成皇帝頌》,齊主認為沒能盡善盡美,令和士開把文章給李德林看。

     并降旨道:“杜台卿的這篇文章,不中朕意。

     因你有才華,一定要多記述皇恩盛德,應速速作成,馬上送來。

    ”李德林于是進獻頌書十六章并加上序,文獻多不做記載。

     武成帝看了文章,點頭稱好,賜給李德林名馬一匹。

     武成三年(561),祖孝徵入朝做了侍中,尚書左仆射趙彥深出京做了兖州刺史。

     朝中有原來被祖孝徵所厚待的官員,離間李德林與他的關系,說他是趙彥深的一黨一羽,不能再讓他掌管軍國機密。

     祖孝徵卻說:“李德林滞留于绛衣微職已很久,我常常抱怨趙彥深厚待賢才不夠。

     内省文書,正好可以委托給他。

     不久就可以看到他很好地處理事務,不可毫無根據地亂說。

    ”不久,李德林升任為中書侍郎,仍奉旨修訂國史。

     齊主留心天下的好文章,召他進入文林館。

     又令他與黃門侍郎顔之推二人共同管理文林館的事務。

     武成五年(563),诏令他與黃門侍郎李孝貞、中書侍郎李若共同管理署敕宣旨的事務。

     不久又升任通直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

     隆化年間,被授為假儀同三司。

     承光年間,被授為儀同三司。

     等到周武帝攻克北齊,進入邺下的那天,诏令小司馬唐道和來到李德林家,宣讀聖旨曉谕撫一慰,說道:“攻打北齊的好處,隻在于得到你,朕本來害怕你跟随齊王往東退卻,現聽說你尚在,大可安慰我的心懷,應該立即入朝相見。

    ”唐道和引他進入朝廷,派内史宇文昂查問齊朝的風俗教化、人物品一性一,當即留他在内省,三天後才讓他回家。

     不久仍讓他随駕到長安,封他為内史上士。

     從此以後,诏诰文書,以及任用山東的人,一律委托給他。

     武帝曾經在雲一陽一宮用鮮卑話對群臣說:“我常常隻聽說李德林的名字,等看到他給齊朝寫的诏書檄文,我還說他是天上仙人。

     哪知今天得到他為我效力,又為我做了文書,非同一般。

    ”神武公纥豆陳顔回答道:“臣聽說賢明的君主,得到麒麟鳳凰是吉祥的征兆,是聖德所緻,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做到的。

     瑞物即使得到,也不堪使用,如果李德林來為您效勞,也是陛下您的聖德所緻,有大才可用,無所不能,遠遠地勝過得到麒麟鳳凰。

    ”武帝大笑着說:“确實如您所言。

    ”宣政末年(578),被授為禦正下大夫。

     大象初年,賜成安縣男爵。

     周宣帝病勢加劇,囑托隋高祖受顧命輔佐少主。

     邗國公楊惠對李德林說:“朝廷賜令您總管文武方面的大事,治理國家任務重大,如無群才輔佐,難以完成大業。

     現在想與您共同管理國家大事,請一定不要推辭。

    ”李德林聽了,非常高興,于是回答道:“德林雖平庸怯懦,但也還有一片赤誠。

     如果您曲意提升獎賞我,一定願以死來報答。

    ”高祖聽後十分高興,當即召見他一起說話。

     起初劉日方、鄭譯僞造诏書,召高祖為顧命大臣,以輔佐少主,而統管内外兵馬事務。

     各位将領已奉旨,全歸高祖管轄。

     鄭譯、劉日方商議,想授高祖為冢宰,鄭譯自己做大司馬,劉日方也想做小冢宰。

     高祖悄悄地問李德林:“我該怎麼處理這事呢?”李德林回答說:“您最好做大丞相,假黃钺,統轄内外各種軍務。

     不這樣,無以制一服衆人心。

    ”等到給周宣帝發喪之時,就按李德林所說的辦了。

     以鄭譯為相府長史,加上内史上大夫,劉日方隻做了丞相府司馬。

     鄭譯、劉日方因此心中不平。

     以李德林為丞相府屬,兼儀同大将軍。

     不久,有三方挑一起戰亂,進退的韬略,高祖都與李德林一起仔細考慮。

     各種軍事文書,早晚填寫不斷。

     一天之中,動不動超過上百件。

     有時戰機緊急,幾件事要同時處理,李德林就口授給幾個人,意思各自不同,但從不加以修改,而準确無誤。

     鄖公韋孝寬為東道元帥,統率軍隊駐紮在永橋,被沁水泛濫所阻,兵馬不能渡。

     長史李詢寫來密信說:“大将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都接收了尉遲迥的饷金,軍中議論紛紛,人心一騷一動不安。

    ”高祖看到李詢的密信後,十分憂慮,與鄭譯商量,想派人去取代三位将領。

     李德林卻獻計道:“您與各位将領,都是國家的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