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誼傳
關燈
小
中
大
王誼字宜君,河南洛一陽一人。
父親王顯,北周鳳州刺史。
王誼年青時,慷慨有大志,善習弓馬,博覽群書。
周闵帝時,他任左中侍上士。
那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勢傾王室,闵帝拱手沉默而已,什麼都不能管。
有朝士在闵帝身邊,對皇上略有不恭,王誼勃然大怒,上前要殺他,這個人連忙請罪,王誼才罷。
從此以後,朝士沒有誰敢對闵帝不恭謹的。
一年多以後,升任禦正大夫。
遭父喪,哀毀過禮,在父親墳墓邊搭草房,自己背土成墳。
過了一年多,拜授雍州别駕,他堅辭不受,但闵帝不準他不當官。
周武帝即位後,授他儀同之職,逐步升遷為内史大夫,封為楊國公。
跟随武帝讨伐北齊,來到并州,武帝入城,反被齊人打敗,近臣大多戰死。
王誼率領麾下骁勇善戰者赴難,武帝得以保全。
當時武帝因為六軍受挫,将要班師回朝,王誼努力勸阻,武帝聽從了他的計謀。
等到平定北齊後,授他為相州刺史。
不久,又征他為大内史。
汾州的稽胡造反,王誼率兵打擊他。
武帝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儉雖任總管,但都受王誼節制。
他就是這樣被看重。
等到平定反賊回京,賞賜布匹五千段,封一個兒子作開國公。
武帝快崩駕時,對皇太子說:“王誼是國家大臣,應把他放在機密位置,不必讓他到遠處為官。
”皇太子即位,這就是周宣帝。
他怕王誼剛正,讓他當了襄州總管。
等到隋高祖任丞相,他轉任鄭州總管。
司馬消難舉兵造反,高祖任王誼為行軍元帥,率領四個總管讨伐他。
官軍到近郊,司馬消難害怕而逃奔陳國。
于是,北至商、洛,南到江、淮,東西兩千多裡,巴蠻大多背叛,一起推渠帥蘭雒州為主。
雒州自稱為河南王,以歸附司馬消難,北面連接尉遲迥。
王誼率領行軍總管李威、馮晖、李遠等分路讨伐,上十個月全部讨平。
高祖因王誼是前代舊臣,對他非常尊敬,派人慰問他,路上車蓋絡繹不絕。
讓自己的第五個女兒嫁給他的兒子王奉孝,不久拜他為大司徒。
王誼也因與高祖有舊交,也歸心于高祖。
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讓,對他更加禮遇,高祖親自來到他的府第,與他極盡歡樂。
太常卿蘇威提議,認為戶口增多,田地太少,想減少功臣的封地以給百姓。
王誼上奏道:“文武百官,都是曆代的功勳賢人,這才被賞賜爵土。
一旦削了他們的爵土,未見其可行之處。
我擔心的是,朝中大臣的功德不能得到表彰,何必擔心人民田地不足?”皇上以為然,未采納蘇威的建議。
開皇初,皇上将巡幸岐州,王誼勸告說:“陛下剛剛君臨萬國
父親王顯,北周鳳州刺史。
王誼年青時,慷慨有大志,善習弓馬,博覽群書。
周闵帝時,他任左中侍上士。
那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勢傾王室,闵帝拱手沉默而已,什麼都不能管。
有朝士在闵帝身邊,對皇上略有不恭,王誼勃然大怒,上前要殺他,這個人連忙請罪,王誼才罷。
從此以後,朝士沒有誰敢對闵帝不恭謹的。
一年多以後,升任禦正大夫。
遭父喪,哀毀過禮,在父親墳墓邊搭草房,自己背土成墳。
過了一年多,拜授雍州别駕,他堅辭不受,但闵帝不準他不當官。
周武帝即位後,授他儀同之職,逐步升遷為内史大夫,封為楊國公。
跟随武帝讨伐北齊,來到并州,武帝入城,反被齊人打敗,近臣大多戰死。
王誼率領麾下骁勇善戰者赴難,武帝得以保全。
當時武帝因為六軍受挫,将要班師回朝,王誼努力勸阻,武帝聽從了他的計謀。
等到平定北齊後,授他為相州刺史。
不久,又征他為大内史。
汾州的稽胡造反,王誼率兵打擊他。
武帝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儉雖任總管,但都受王誼節制。
他就是這樣被看重。
等到平定反賊回京,賞賜布匹五千段,封一個兒子作開國公。
武帝快崩駕時,對皇太子說:“王誼是國家大臣,應把他放在機密位置,不必讓他到遠處為官。
”皇太子即位,這就是周宣帝。
他怕王誼剛正,讓他當了襄州總管。
等到隋高祖任丞相,他轉任鄭州總管。
司馬消難舉兵造反,高祖任王誼為行軍元帥,率領四個總管讨伐他。
官軍到近郊,司馬消難害怕而逃奔陳國。
于是,北至商、洛,南到江、淮,東西兩千多裡,巴蠻大多背叛,一起推渠帥蘭雒州為主。
雒州自稱為河南王,以歸附司馬消難,北面連接尉遲迥。
王誼率領行軍總管李威、馮晖、李遠等分路讨伐,上十個月全部讨平。
高祖因王誼是前代舊臣,對他非常尊敬,派人慰問他,路上車蓋絡繹不絕。
讓自己的第五個女兒嫁給他的兒子王奉孝,不久拜他為大司徒。
王誼也因與高祖有舊交,也歸心于高祖。
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讓,對他更加禮遇,高祖親自來到他的府第,與他極盡歡樂。
太常卿蘇威提議,認為戶口增多,田地太少,想減少功臣的封地以給百姓。
王誼上奏道:“文武百官,都是曆代的功勳賢人,這才被賞賜爵土。
一旦削了他們的爵土,未見其可行之處。
我擔心的是,朝中大臣的功德不能得到表彰,何必擔心人民田地不足?”皇上以為然,未采納蘇威的建議。
開皇初,皇上将巡幸岐州,王誼勸告說:“陛下剛剛君臨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