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之來此,頗由榮權,王欲見之乎?”詧曰:“幸甚。
”太祖乃召權與詧相見。
仍謂之曰:“榮權,吉士也,寡人與之從事,未嘗見其失信。
”詧曰:“榮常侍通二國之言無私,故詧今者得歸誠魏阙耳。
” 魏恭帝元年,太祖令柱國于謹伐江陵,詧以兵會之。
及江陵平,太祖立詧為梁主,居江陵東城,資以江陵一州之地。
其襄一陽一所統,盡遍于我。
詧乃稱皇帝于其國,年号大定。
追尊其父統為昭明皇帝,廟号高宗,統妃蔡氏為昭德皇後。
又尊其所生母龔氏為皇太後,立妻王氏為皇後,子巋為皇太子。
其慶賞刑威,官方制度,并同王者。
唯上疏則稱臣,奉朝廷正朔。
至于爵命其下,亦依梁氏之舊。
其戎章勳級,則又兼用柱國等官。
又追贈叔父邵陵王綸太宰,谥曰壯武。
贈兄河東王譽丞相,谥曰武桓。
太祖乃置江陵防主,統兵居于西城,名曰助防。
外示助詧備禦,内實兼防詧也。
初,江陵滅,梁元帝将王琳據湘州,志圖匡複。
及詧立,琳乃遣其将潘純陀、侯方兒來寇。
詧出師禦之,純陀等退歸夏口。
詧之四年,詧遣其大将軍王一操一率兵略取王琳之長沙、武陵、南平等郡。
五年,王琳又遣其将雷又柔襲陷監利郡,太守蔡大有死之。
尋而琳與陳人相持,稱藩乞師于詧。
詧許之。
師未出而琳軍敗,附于齊。
是歲,其太子巋來朝京師。
詧之六年夏,震,其前殿崩,壓殺二百餘人。
初,江陵平,詧将尹德毅說詧曰:“臣聞人主之行,與匹夫不同。
匹夫者,飾小行,競小廉,以取名譽。
人主者,定天下,安社稷,以成大功。
今魏虜貪惏,罔顧吊民伐罪之義,必欲肆其殘忍,多所誅夷,俘囚士庶,并為軍實。
然此等戚屬,鹹在江東,念其充餌豺狼,見拘異域,痛心疾首,何日能忘!殿下方清宇宙,紹茲鴻緒。
悠悠之人,不可門到戶說。
其塗炭至此,鹹謂殿下為之。
殿下既殺人父兄,孤人子弟,人盡雠也,誰與為國。
但魏之一精一銳,盡萃于此。
犒師之禮,非無故事。
若殿下為設享會,因請于謹等為歡。
彼無我虞,當相率而至,預伏武士,因而斃之。
分命果毅,掩其營壘,斬馘逋醜,俾無遣噍。
江陵百姓,撫而安之,文武官寮,随即诠授。
既荷更生之惠,孰不忻戴聖明。
魏人攝息,未敢送死。
王僧辯之徒,折簡可緻。
然後朝服濟江,入踐皇極,缵堯複禹,萬世一時。
晷刻之間,大功可立。
古人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願殿下恢弘遠略,勿懷匹夫之行。
”詧不從,謂德毅曰:“卿之此策,非不善也。
然魏人待我甚厚,未可背德。
若遽為卿計,則鄧(祈)〔祁〕侯所謂人将不食吾餘也。
” 既而阖城長幼,被虜入關,又失襄一陽一之地。
詧乃追悔曰:“恨不用尹德毅之言,以至于是。
”又見邑居殘毀,幹戈日用,恥其威略不振,常懷憂憤。
乃着愍時賦以見意。
其詞曰:嗟餘命之舛薄,實賦運之逢屯。
既殷憂而彌歲,複坎壈以相鄰。
晝營營而至晚,夜耿耿而通晨。
望否極而雲泰,何杳杳而無津。
悲晉玺之遷趙,痛漢鼎之移新。
無田、範之明略,愧夷、齊之得仁。
遂胡顔而苟免,謂小屈而或申。
豈妖沴之無已,何國步之長淪。
恨少生而輕弱,本無志于爪牙。
謝兩章之雄勇,恧二東之英華。
豈三石于杜鄠,異五馬于琅邪。
直受一性一而好善,類蓬生之在麻。
冀無咎而沾慶,将保靜而蠲邪。
何昊穹之弗惠,值上帝之纡奢。
神州鞠為茂草,赤縣遶于長蛇。
徒仰天而太息,空撫衿而咨嗟。
惟古人之有懷,尚或感于知己。
況托萼于霄極,一寵一渥流于無已。
或小善而必褒,時片言而見美。
昔待罪于禹川,曆三考而無紀。
獲免戾于明時,遂超隆于宗子。
始解印于稽山,即驅傳于湘水。
彼南一陽一之舊國,實天漢之嘉祉。
既川嶽之形勝,複龍躍之基趾。
此首賞之謬及,謂維城之足恃。
值諸侯之攜貳,遂留滞于樊川。
等勾踐之絕望,同重耳之終焉。
望南枝而灑泣,或東顧而潺湲。
歸欤之情何極,首丘之思邈然。
忽值魏師入讨,于彼南荊。
既車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
同寤生之舍許,等小白之全邢。
伊社稷之不泯,實有感于恩靈。
矧吾人之固陋,迥飄薄于流萍。
忽沉滞于茲土,複期月而無成。
昔方千而畿甸,今七裡而盤萦。
寡田邑而可賦,阙丘井而求兵。
無河内之資待,同荥一陽一之未平。
夜一騷騷一而擊柝,晝孑孑而揚旌。
烽淩雲而迥照,馬伏枥而悲鳴。
既有懷于斯日,亦焉得而雲甯。
彼雲夢之舊都,乃标奇于昔者。
驗往記而瞻今,何名高而實寡。
寂寥井邑,荒涼原野。
徒揄揚于宋玉,空稱嗟于司馬。
南方卑而歎屈,長沙濕而悲賈。
餘家國之一匡,庶興周而祀夏。
忽萦憂而北屈,豈年華之天假。
加以狗盜鼠竊,蜂虿狐狸。
群圉隸而為寇,聚臧獲而成師。
窺觎津渚,跋扈江眉。
屢征肇于殷歲,頻戰起于軒時。
有扈興于夏典,采虬着于周詩。
方叔振于蠻貊,伯禽捷于淮夷。
在逋穢其能幾,會斬馘而搴旗。
彼積惡之必稔,豈天靈之我欺。
交川路之雲擁,理惆怅而未怡。
詧在位八載,年四十四,保定二年二月,薨。
其群臣等葬之于平陵,谥曰宣皇帝,廟号中宗。
詧少有大志,不拘小節。
雖多猜忌,而知人善任使,撫将士有恩,能得其死力。
一性一不飲酒,安于儉素,事其母以孝聞。
又不好聲色,尤惡見婦人,雖相去數步,遙聞其臭。
經禦婦人之衣,不複更着。
又惡見人發,白事者必方便以避之。
其在東揚州頗放誕,省覽(薄)〔簿〕領,好為戲論之言,以此獲譏于世。
笃好文義,所着文集十五卷,内典華嚴、般若、法華、金光明義疏四十六卷,并行于世。
詧疆
”太祖乃召權與詧相見。
仍謂之曰:“榮權,吉士也,寡人與之從事,未嘗見其失信。
”詧曰:“榮常侍通二國之言無私,故詧今者得歸誠魏阙耳。
” 魏恭帝元年,太祖令柱國于謹伐江陵,詧以兵會之。
及江陵平,太祖立詧為梁主,居江陵東城,資以江陵一州之地。
其襄一陽一所統,盡遍于我。
詧乃稱皇帝于其國,年号大定。
追尊其父統為昭明皇帝,廟号高宗,統妃蔡氏為昭德皇後。
又尊其所生母龔氏為皇太後,立妻王氏為皇後,子巋為皇太子。
其慶賞刑威,官方制度,并同王者。
唯上疏則稱臣,奉朝廷正朔。
至于爵命其下,亦依梁氏之舊。
其戎章勳級,則又兼用柱國等官。
又追贈叔父邵陵王綸太宰,谥曰壯武。
贈兄河東王譽丞相,谥曰武桓。
太祖乃置江陵防主,統兵居于西城,名曰助防。
外示助詧備禦,内實兼防詧也。
初,江陵滅,梁元帝将王琳據湘州,志圖匡複。
及詧立,琳乃遣其将潘純陀、侯方兒來寇。
詧出師禦之,純陀等退歸夏口。
詧之四年,詧遣其大将軍王一操一率兵略取王琳之長沙、武陵、南平等郡。
五年,王琳又遣其将雷又柔襲陷監利郡,太守蔡大有死之。
尋而琳與陳人相持,稱藩乞師于詧。
詧許之。
師未出而琳軍敗,附于齊。
是歲,其太子巋來朝京師。
詧之六年夏,震,其前殿崩,壓殺二百餘人。
初,江陵平,詧将尹德毅說詧曰:“臣聞人主之行,與匹夫不同。
匹夫者,飾小行,競小廉,以取名譽。
人主者,定天下,安社稷,以成大功。
今魏虜貪惏,罔顧吊民伐罪之義,必欲肆其殘忍,多所誅夷,俘囚士庶,并為軍實。
然此等戚屬,鹹在江東,念其充餌豺狼,見拘異域,痛心疾首,何日能忘!殿下方清宇宙,紹茲鴻緒。
悠悠之人,不可門到戶說。
其塗炭至此,鹹謂殿下為之。
殿下既殺人父兄,孤人子弟,人盡雠也,誰與為國。
但魏之一精一銳,盡萃于此。
犒師之禮,非無故事。
若殿下為設享會,因請于謹等為歡。
彼無我虞,當相率而至,預伏武士,因而斃之。
分命果毅,掩其營壘,斬馘逋醜,俾無遣噍。
江陵百姓,撫而安之,文武官寮,随即诠授。
既荷更生之惠,孰不忻戴聖明。
魏人攝息,未敢送死。
王僧辯之徒,折簡可緻。
然後朝服濟江,入踐皇極,缵堯複禹,萬世一時。
晷刻之間,大功可立。
古人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願殿下恢弘遠略,勿懷匹夫之行。
”詧不從,謂德毅曰:“卿之此策,非不善也。
然魏人待我甚厚,未可背德。
若遽為卿計,則鄧(祈)〔祁〕侯所謂人将不食吾餘也。
” 既而阖城長幼,被虜入關,又失襄一陽一之地。
詧乃追悔曰:“恨不用尹德毅之言,以至于是。
”又見邑居殘毀,幹戈日用,恥其威略不振,常懷憂憤。
乃着愍時賦以見意。
其詞曰:嗟餘命之舛薄,實賦運之逢屯。
既殷憂而彌歲,複坎壈以相鄰。
晝營營而至晚,夜耿耿而通晨。
望否極而雲泰,何杳杳而無津。
悲晉玺之遷趙,痛漢鼎之移新。
無田、範之明略,愧夷、齊之得仁。
遂胡顔而苟免,謂小屈而或申。
豈妖沴之無已,何國步之長淪。
恨少生而輕弱,本無志于爪牙。
謝兩章之雄勇,恧二東之英華。
豈三石于杜鄠,異五馬于琅邪。
直受一性一而好善,類蓬生之在麻。
冀無咎而沾慶,将保靜而蠲邪。
何昊穹之弗惠,值上帝之纡奢。
神州鞠為茂草,赤縣遶于長蛇。
徒仰天而太息,空撫衿而咨嗟。
惟古人之有懷,尚或感于知己。
況托萼于霄極,一寵一渥流于無已。
或小善而必褒,時片言而見美。
昔待罪于禹川,曆三考而無紀。
獲免戾于明時,遂超隆于宗子。
始解印于稽山,即驅傳于湘水。
彼南一陽一之舊國,實天漢之嘉祉。
既川嶽之形勝,複龍躍之基趾。
此首賞之謬及,謂維城之足恃。
值諸侯之攜貳,遂留滞于樊川。
等勾踐之絕望,同重耳之終焉。
望南枝而灑泣,或東顧而潺湲。
歸欤之情何極,首丘之思邈然。
忽值魏師入讨,于彼南荊。
既車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
同寤生之舍許,等小白之全邢。
伊社稷之不泯,實有感于恩靈。
矧吾人之固陋,迥飄薄于流萍。
忽沉滞于茲土,複期月而無成。
昔方千而畿甸,今七裡而盤萦。
寡田邑而可賦,阙丘井而求兵。
無河内之資待,同荥一陽一之未平。
夜一騷騷一而擊柝,晝孑孑而揚旌。
烽淩雲而迥照,馬伏枥而悲鳴。
既有懷于斯日,亦焉得而雲甯。
彼雲夢之舊都,乃标奇于昔者。
驗往記而瞻今,何名高而實寡。
寂寥井邑,荒涼原野。
徒揄揚于宋玉,空稱嗟于司馬。
南方卑而歎屈,長沙濕而悲賈。
餘家國之一匡,庶興周而祀夏。
忽萦憂而北屈,豈年華之天假。
加以狗盜鼠竊,蜂虿狐狸。
群圉隸而為寇,聚臧獲而成師。
窺觎津渚,跋扈江眉。
屢征肇于殷歲,頻戰起于軒時。
有扈興于夏典,采虬着于周詩。
方叔振于蠻貊,伯禽捷于淮夷。
在逋穢其能幾,會斬馘而搴旗。
彼積惡之必稔,豈天靈之我欺。
交川路之雲擁,理惆怅而未怡。
詧在位八載,年四十四,保定二年二月,薨。
其群臣等葬之于平陵,谥曰宣皇帝,廟号中宗。
詧少有大志,不拘小節。
雖多猜忌,而知人善任使,撫将士有恩,能得其死力。
一性一不飲酒,安于儉素,事其母以孝聞。
又不好聲色,尤惡見婦人,雖相去數步,遙聞其臭。
經禦婦人之衣,不複更着。
又惡見人發,白事者必方便以避之。
其在東揚州頗放誕,省覽(薄)〔簿〕領,好為戲論之言,以此獲譏于世。
笃好文義,所着文集十五卷,内典華嚴、般若、法華、金光明義疏四十六卷,并行于世。
詧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