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弘讓複書曰:甚矣悲哉!此之為别也。
雲飛泥沉,金铄蘭滅,玉音不嗣,瑤華莫因。
家兄至自鎬京,緻書于穹谷。
故人之迹,有如對面,開題申紙,流臉沾膝。
江南燠熱,橘柚冬青;渭北冱寒,楊榆晚葉。
土風氣候,各集所安,餐衛适時,寝興多福。
甚善!甚善! 與弟分袂西陝,言反東區,雖保周陵,還依蔣徑,三姜離楩,二仲不歸。
糜鹿為曹,更多悲緒。
丹經在握,貧病莫諧;芝術可求,恒為采掇。
昔吾壯日,及弟富年,俱值邕熙,并歡衡泌。
南風雅一操一,清商妙曲,弦琴促坐,無乏名晨。
玉瀝金華,冀獲難老。
不虞一旦,翻覆波瀾。
吾已愒一陰一,弟非茂齒。
禽、尚之契,各在天涯,永念生平,難為胸臆。
且當視一陰一數箭,排愁破涕。
人生樂耳,憂戚何為。
豈能遽悲次房,遊魂不反。
遠〔傷金〕(産)〔彥〕,骸柩無托。
但願一愛一玉一體,珍金箱,保期頤,享黃發。
猶冀蒼(膺)〔雁〕頳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俱寄相思。
子淵,子淵,長為别矣!握管一操一觚,聲淚俱咽。
尋出為(宣)〔宜〕州刺史。
卒于位,時年六十四。
子鼒嗣。
庾信字子山,南一陽一新野人也。
祖易,齊征士。
父肩吾,梁散騎常侍、中書令。
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
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頹然,有過人者。
起家湘東國常侍,轉安南府參軍。
時肩吾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記。
東海徐摛為左衛率。
摛子陵及信,并為抄撰學士。
父子在東宮,出入禁闼,恩禮莫與比攏既有盛才,文并绮豔,故世号為徐、庾體焉。
當時後進,競相模範。
每有一文,京都莫不傳誦。
累遷尚書度支郎中、通直正員郎。
出為郢州别駕。
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于東魏。
文章辭令,盛為邺下所稱。
還為東宮學士,領建康令。
侯景作亂,梁簡文帝命信率宮中文武千餘人,營于朱雀航。
及景至,信以衆先退。
台城陷後,信奔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除禦史中丞。
及即位,轉右衛将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常侍,來聘于我。
屬大軍南讨,遂留長安。
江陵平,拜使持節、撫軍将軍、右金紫光祿大夫、大都督,尋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孝闵帝踐阼,封臨清縣子,邑五百戶,除司水下大夫。
出為弘農郡守,遷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司憲中大夫,進爵義城縣侯。
俄拜洛州刺史。
信多識舊章,為政簡靜,吏民安之。
時陳氏與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許還其舊國。
陳氏乃請王褒及信等十數人。
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不遣。
尋征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學,信特蒙恩禮。
至于趙、滕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群公碑志,多相請托。
唯王褒頗與信相埒,自餘文人,莫有逮者。
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
乃作哀江南賦以緻其意雲。
其辭曰: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
餘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
華一陽一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消,窮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館。
天道周星,物極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無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生平,并有著書,鹹能自序。
潘嶽之文彩,始述家風;陸機之詞賦,多陳世德。
信年始二一毛一,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
燕歌遠别,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臯橋羁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
追(惟)〔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唯以悲哀為主。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
将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
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
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
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
釣台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唳鶴,豈河橋之可聞。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衆裁一旅;項羽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
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
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鉏耰棘矜者,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氣,應終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一合,不免轵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一陽一之禍。
嗚呼!山嶽崩頹,既履危亡
雲飛泥沉,金铄蘭滅,玉音不嗣,瑤華莫因。
家兄至自鎬京,緻書于穹谷。
故人之迹,有如對面,開題申紙,流臉沾膝。
江南燠熱,橘柚冬青;渭北冱寒,楊榆晚葉。
土風氣候,各集所安,餐衛适時,寝興多福。
甚善!甚善! 與弟分袂西陝,言反東區,雖保周陵,還依蔣徑,三姜離楩,二仲不歸。
糜鹿為曹,更多悲緒。
丹經在握,貧病莫諧;芝術可求,恒為采掇。
昔吾壯日,及弟富年,俱值邕熙,并歡衡泌。
南風雅一操一,清商妙曲,弦琴促坐,無乏名晨。
玉瀝金華,冀獲難老。
不虞一旦,翻覆波瀾。
吾已愒一陰一,弟非茂齒。
禽、尚之契,各在天涯,永念生平,難為胸臆。
且當視一陰一數箭,排愁破涕。
人生樂耳,憂戚何為。
豈能遽悲次房,遊魂不反。
遠〔傷金〕(産)〔彥〕,骸柩無托。
但願一愛一玉一體,珍金箱,保期頤,享黃發。
猶冀蒼(膺)〔雁〕頳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俱寄相思。
子淵,子淵,長為别矣!握管一操一觚,聲淚俱咽。
尋出為(宣)〔宜〕州刺史。
卒于位,時年六十四。
子鼒嗣。
庾信字子山,南一陽一新野人也。
祖易,齊征士。
父肩吾,梁散騎常侍、中書令。
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
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身長八尺,腰帶十圍,容止頹然,有過人者。
起家湘東國常侍,轉安南府參軍。
時肩吾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記。
東海徐摛為左衛率。
摛子陵及信,并為抄撰學士。
父子在東宮,出入禁闼,恩禮莫與比攏既有盛才,文并绮豔,故世号為徐、庾體焉。
當時後進,競相模範。
每有一文,京都莫不傳誦。
累遷尚書度支郎中、通直正員郎。
出為郢州别駕。
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于東魏。
文章辭令,盛為邺下所稱。
還為東宮學士,領建康令。
侯景作亂,梁簡文帝命信率宮中文武千餘人,營于朱雀航。
及景至,信以衆先退。
台城陷後,信奔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除禦史中丞。
及即位,轉右衛将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常侍,來聘于我。
屬大軍南讨,遂留長安。
江陵平,拜使持節、撫軍将軍、右金紫光祿大夫、大都督,尋進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孝闵帝踐阼,封臨清縣子,邑五百戶,除司水下大夫。
出為弘農郡守,遷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司憲中大夫,進爵義城縣侯。
俄拜洛州刺史。
信多識舊章,為政簡靜,吏民安之。
時陳氏與朝廷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許還其舊國。
陳氏乃請王褒及信等十數人。
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留而不遣。
尋征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學,信特蒙恩禮。
至于趙、滕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群公碑志,多相請托。
唯王褒頗與信相埒,自餘文人,莫有逮者。
信雖位望通顯,常有鄉關之思。
乃作哀江南賦以緻其意雲。
其辭曰: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
餘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
華一陽一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消,窮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館。
天道周星,物極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無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生平,并有著書,鹹能自序。
潘嶽之文彩,始述家風;陸機之詞賦,多陳世德。
信年始二一毛一,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于暮齒。
燕歌遠别,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臯橋羁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
追(惟)〔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唯以悲哀為主。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
将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
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
鐘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
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
釣台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唳鶴,豈河橋之可聞。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衆裁一旅;項羽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
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
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鉏耰棘矜者,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氣,應終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一合,不免轵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一陽一之禍。
嗚呼!山嶽崩頹,既履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