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

關燈
王褒字子淵,琅邪臨沂人也。

    曾祖儉,齊侍中、太尉、南昌文憲公。

    祖骞,梁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南昌安侯。

    父規,梁侍中、左民尚書、南昌章侯。

    并有重名于江左。

     褒識量淵通,志懷沉靜。

    美風儀,善談笑,博覽史傳,尤工屬文。

    梁國子祭酒蕭子雲,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隸。

    褒少以姻戚,去來其家,遂相模範。

    俄而名亞子雲,并見重于世。

    梁武帝喜其才藝,遂以弟鄱一陽一王恢之女妻之。

    起家秘書郎,轉太子舍人,襲爵南昌縣侯。

    稍遷秘書丞。

    宣成王大器,簡文帝之冢嫡,即褒之姑子也。

    于時盛選僚佐,乃以褒為文學。

    尋遷安成郡守。

    及侯景渡江,建業擾亂,褒輯甯所部,見稱于時。

    梁元帝承制,轉智武将軍、南平内史。

    及嗣位于江陵,欲待褒以不次之位。

    褒時猶在郡,敕王僧辯以禮發遣。

    褒乃将家西上。

    元帝與褒有舊,相得甚歡。

    拜侍中,累遷吏部尚書、左仆射。

    褒既世冑名家,文學優贍,當時鹹相推挹,故旬月之間,位升端右。

    一寵一遇日隆,而褒愈自謙虛,不以位地矜人,時論稱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擒武陵王紀之後,以建業雕殘,方須修複;江陵殷盛,便欲安之。

    又其故府臣寮,皆楚人也,并願即都荊郢。

    嘗召群臣議之。

    領軍将軍胡僧佑、吏部尚書宗懔、太府卿黃羅漢、禦史中丞劉钰等曰:“建業雖是舊都,王氣已荊且與北寇鄰接,止隔一江。

    若有不虞,悔無及矣。

    臣等又嘗聞之,荊南之地,有天子氣。

    今陛下龍飛缵業,其應斯乎。

    天時人事,征祥如此。

    臣等所見,遷徙非宜。

    ”元帝深以為然。

    時褒及尚書周弘正鹹侍座。

    乃顧謂褒等曰:“卿意以為何如?”褒一性一謹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

    當時唯唯而已。

    後因清閑密谏,言辭甚切。

    元帝頗納之。

    然其意好荊、楚,已從僧佑等策。

    明日,乃于衆中謂褒曰:“卿昨日勸還建業,不為無理。

    ”褒以宣室之言,豈宜顯之于衆。

    知其計之不用也,于是止不複言。

     及大軍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諸軍事。

    褒本以文雅見知,一旦委以總戎,深自勉勵,盡忠勤之節。

    被圍之後,上下猜懼,元帝唯于褒深相委信。

    朱買臣率衆出宣一陽一之西門,與王師戰,買臣大敗。

    褒督進不能禁,乃貶為護軍将軍。

    王師攻其外栅,城陷,褒從元帝入子城,猶欲固守。

    俄而元帝出降,褒遂與衆俱出。

    見柱國于謹,謹甚禮之。

    褒曾作燕歌行,妙盡必塞寒苦之狀,元帝及諸文士并和之,而競為凄切之詞。

    至此方驗焉。

    褒與王克、劉钰、宗懔、殷不害等數十人,俱至長安。

    太祖喜曰:“昔平吳之利,二陸而已。

    今定楚之功,群賢畢至。

    可謂過之矣。

    ”又謂褒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并吾之舅氏。

    當以親戚為情,勿以去鄉介意。

    ”于是授褒及克、殷不害等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常從容上席,資饩甚厚。

    褒等亦并荷恩眄,忘其羁旅焉。

     孝闵帝踐阼,封石泉縣子,邑三百戶。

    世宗即位,笃好文學。

    時褒與庾信才名最高,特加親待。

    帝每遊宴,命褒等賦詩談論,常在左右。

    尋加開府儀同三司。

    保定中,除内史中大夫。

    高祖作象經,令褒注之。

    引據該洽,甚見稱賞。

    褒有器局,雅識治體。

    既累世在江東為宰輔,高祖亦以此重之。

    建德以後,頗參朝議。

    凡大诏冊,皆令褒具草。

    東宮既建,授太子少保,遷小司空,仍掌綸诰。

    乘輿行幸,褒常侍從。

     初,褒與梁處士汝南周弘讓相善。

    及弘讓兄弘正自陳來聘,高祖許褒等通親知音問。

    褒贈弘讓詩,并緻書曰: 嗣宗窮途,楊朱歧路。

    征蓬長逝,流水不歸。

    舒慘殊方,炎涼異節,木皮春厚,桂樹冬榮。

    想攝衛惟宜,動靜多豫。

    賢兄入關,敬承款曲。

    猶依杜陵之水,尚保池一陽一之田,鏟迹幽蹊,銷聲穹谷。

    何期愉樂,幸甚!幸甚! 弟昔因多疾,亟覽九仙之方;晚涉世途,常懷五嶽之舉。

    同夫關令,物色異人;譬彼客卿,服膺高士。

    上經說道,屢聽玄一牝一之談;中藥養神,每禀丹沙之說。

    頃年事遒盡,容發衰謝,芸其黃矣,零落無時。

    還念生涯,繁憂總集。

    視一陰一愒日,猶趙孟之徂年;負杖行吟,同劉琨之積慘。

    河一陽一北臨,空思鞏縣;霸陵南望,還見長安。

    所冀書生之魂,來依舊壤;射聲之鬼,無恨他鄉。

    白雲在天,長離别矣,會見之期,邈無日矣。

    援筆攬紙,龍鐘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