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

關燈
尉遲運,大司空、吳國公綱之子也。

    少強濟,志在立功。

    魏大統十六年,以父勳封安喜縣侯,邑一千戶。

    孝闵帝踐阼,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俄而帝廢,朝議欲尊立世宗,乃令運奉迎于岐州。

    以預定策勳,進爵周城縣公,增邑五百戶。

    保定元年,進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三年,從楊忠攻齊之并州,以功别封第二子端保城縣侯,邑一千戶。

    四年,出為隴州刺史。

    地帶汧、渭,民俗難治。

    運垂情撫納,甚得時譽。

    天和五年,入為小右武伯。

    六年,遷左武伯中大夫。

    尋加軍司馬,武伯如故。

    運既職兼文武,甚見委任。

    齊将斛律明月寇汾北,運從齊公憲禦之,攻拔其伏龍城。

    進爵廣業郡公,增邑八百戶。

     建德元年,授右侍伯,轉右司衛。

    時宣帝在東宮,親狎谄佞,數有罪失。

    高祖于朝臣内選忠諒鲠正者以匡弼之。

    于是以運為右宮正。

    (二)年,帝幸雲一陽一宮,又令運以本官兼司武,與長孫覽輔皇太子居守。

    俄而衛剌王直作亂,率其一黨一襲肅章門。

    覽懼,走行在所。

    運時偶在門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門。

    直一黨一與運争門,斫傷運手指,僅而得閉。

    直既不得入,乃縱火燒門。

    運懼火盡,直一黨一得進,乃取爆中材木及一床一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勢轉熾。

    久之,直不得進,乃退。

    運率留守兵,因其退以擊之,直大敗而走。

    是日微運,宮中已不守矣。

    高祖嘉之,授大将軍,賜以直田宅、一妓一樂、金帛、車馬及什物等,不可勝數。

     四年,出為同州、蒲津、潼關等六防諸軍事、同州刺史。

    高祖将伐齊,召運參議。

    東夏底定,頗有力焉。

    五年,拜柱國,進爵盧國公,邑五千戶。

    宣政元年,轉司武上大夫,總宿衛軍事。

    高祖崩于雲一陽一宮,秘未發喪,運總侍衛兵還京師。

     宣帝即位,授上柱國。

    運之為宮正也,數進谏于帝。

    帝不能納,反疏忌之。

    時運又與王軌、宇文孝伯等皆為高祖所親待,軌屢言帝失于高祖。

    帝謂運預其事,愈更銜之。

    及軌被誅,運懼及于禍,問計于宇文孝伯。

    語在孝伯傳。

    尋而得出為秦州總管,秦渭等六州諸軍事、秦州刺史。

    然運至州,猶懼不免。

    大象元年二月,遂以憂薨于州,時年四十一。

    贈大後丞、秦渭河鄯成洮文等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

    谥曰(忠)〔中〕。

    子靖嗣。

    大象末,儀同大将軍。

     王軌,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後。

    世為州郡冠族。

    累葉仕魏,賜姓烏丸氏。

    父光,少雄武,有将帥才略。

    每從征讨,頻有戰功。

    太祖知其勇決,遇之甚厚。

    位至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公。

     軌一性一質直,慷慨有遠量。

    臨事強正,人不敢幹。

    起家事輔城公。

    及高祖即位,授前侍下士。

    俄轉左侍上士,頗被識顧。

    累遷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加授儀同三司。

    自此親遇彌重,遂處腹心之任。

    時晉公護專一政,高祖密欲圖之。

    以軌沉毅有識度,堪屬以大事,遂問以可否。

    軌贊成之。

     建德初,轉内史中大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又拜上開府儀同大将軍,封上黃縣公,邑一千戶,軍國之政,皆參預焉。

    五年,高祖總戎東伐,六軍圍晉州。

    刺史崔景嵩守城北面,夜中密遣送款。

    诏令軌率衆應之,未明,士皆登城鼓噪。

    齊人駭懼,因即退走。

    遂克晉州,擒其城主特進、海昌王尉相貴,俘甲士八千人。

    于是遂從平并、邺。

    以功進位上大将軍,進爵郯國公,邑三千戶。

     及陳将吳明徹入寇呂梁,徐州總管梁士彥頻與戰不利,乃退保州城,不敢複出。

    明徹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艦于城下,以圖攻齲诏以軌為行軍總管,率諸軍赴救。

    軌潛于清水入淮口,多豎大木,以鐵鎖貫車輪,橫截水流,以斷其船路。

    方欲密決其堰以斃之,明徹知之,懼,乃破堰遽退,冀乘決水之勢,以得入淮。

    比至清口,川流已闊,水勢亦衰,船艦并礙于車輪,不複得過。

    軌因率兵圍而蹙之。

    唯有騎将蕭摩诃以二千騎先走,得免。

    明徹及将士三萬餘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獲。

    陳之銳卒,于是殲焉。

    高祖嘉之,進位柱國,仍拜徐州總管、七州十五鎮諸軍事。

    軌一性一嚴重,多謀略,兼有呂梁之捷,威振敵境。

    陳人甚憚之。

     宣帝之征吐谷渾也,高祖令軌與宇文孝伯并從,軍中進取,皆委軌等,帝仰成而已。

    時宮尹鄭譯、王端等并得幸帝。

    帝在軍中,頗有失德,譯等皆預焉。

    軍還,軌等言之于高祖。

    高祖大怒,乃撻帝,除譯等名,仍加捶楚。

    帝因此大銜之。

    軌又嘗與小内史賀若弼言及此事,且言皇太子必不克負荷。

    弼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