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

關燈
而易失,誠願使君圖之。

    ”太祖納焉。

     太祖為丞相,引褒為錄事參軍,賜姓侯呂陵氏。

    大統初,遷行台左丞,賜爵三水縣伯。

    尋轉丞相府屬,加中軍将軍、銀青光祿大夫。

    二年,梁人北寇商洛,東魏複侵樊鄧,于是以褒為鎮南将軍、丞相府從事中郎,出鎮淅郦。

    居二年,征拜丞相府司馬,進爵為侯。

     出為北雍州刺史,加衛大将軍。

    州帶北山,多有盜賊。

    褒密訪之,并豪右所為也,而一陽一不之知,厚加禮遇。

    謂之曰:“刺史起自書生,安知督盜,所賴卿等共分其憂耳。

    ”乃悉诏桀黠少年素為鄉裡患者,署為主帥,分其地界。

    有盜發而不獲者,以故縱論。

    于是諸被署者,莫不惶懼。

    皆首伏曰:“前盜發者,并某等為之。

    ”所有徒侶,皆列其姓名。

    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

    褒乃取盜名簿藏之。

    因大牓州門曰:“自知行盜者,可急來首,即除其罪。

    盡今月不首者,顯戮其身,籍沒妻子,以賞前首者。

    ”旬日之間,諸盜鹹悉首荊褒取名簿勘之,一無差異。

    并原其罪,許以自新。

    由是群盜屏息。

    入為給事黃門侍郎。

    九年,遷侍中。

     十二年,除都督、西涼州刺史。

    羌胡之俗,輕貧弱,尚豪富。

    豪富之家,侵漁小民,同于仆隸。

    故貧者日削,豪者益富。

    褒乃悉募貧人,以充兵士,優複其家,蠲免徭賦。

    又調富人财物以振給之。

    每西域商貨至,又先盡貧者市之。

    于是貧富漸均,戶口殷實。

    十六年,加大都督、涼州諸軍事。

    魏廢帝元年,轉會州刺史。

    二年,進位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尋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武成三年,征拜禦伯中大夫。

    保定二年,轉司會。

    三年,出為汾州刺史。

    州界北接太原,當千裡徑。

    先是齊寇數入,民廢耕桑,前後刺史,莫能防扞。

    褒至,适會寇來,褒乃不下屬縣。

    人既不及設備,以故多被抄掠。

    齊人喜相謂曰:“汾州不覺吾至,先未集兵。

    今者之還,必莫能追蹑我矣。

    ”由是益懈,不為營壘。

    褒已先勒一精一銳,伏北山中,分據險阻,邀其歸路。

    乘其衆怠,縱伏擊之,盡獲其衆。

    故事,獲生口者,并囚送京師。

    褒因是奏曰:“所獲賊衆,不足為多。

    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

    請一切放還,以德報怨。

    ”有诏許焉。

    自此抄兵頗息。

    四年,遷河洮封三州諸軍事、河州總管。

    天和三年,轉鳳州刺史。

    尋以年老請緻仕,诏許之。

    五年,拜少保。

    褒曆事三帝,以忠厚見知。

    高祖深相敬重,常以師道處之。

    每入朝見,必有诏令坐,然後始與論政事。

    七年,卒。

    贈泾岐燕三州刺史。

    谥曰貞。

    子繼伯嗣。

    趙肅字慶雍,河南洛一陽一人也。

    世居河西。

    及沮渠氏滅,曾祖武始歸于魏,賜爵金城侯。

    祖興,中書博士。

    父申侯,舉秀才,後軍府主簿。

     肅早有一操一行,知名于時。

    魏正光五年,郦元為河南尹,辟肅為主簿。

    孝昌中,起家殿中侍禦史,加威烈将軍、奉朝請、員外散騎侍郎。

    尋除直後,轉直寝。

    永安初,授廷尉(天)平,二年,轉監。

    後以母憂去職,起為廷尉正。

    以疾免。

    久之,授征虜将軍、中散大夫,遷左将軍、太中大夫。

    東魏天平初,除新安郡守。

    秩滿,還洛。

     大統三年,獨孤信東讨,肅率宗人為鄉導。

    授司州治中,轉别駕。

    監督糧儲,軍用不匮。

    太祖聞之,謂人曰:“趙肅可謂洛一陽一主人也。

    ”七年,加鎮南将軍、金紫光祿大夫、都督,仍别駕。

    領所部義徒,據守大塢。

    又兼行台左丞,東道慰勞。

    九年,行華山郡事。

     十三年,除廷尉少卿。

    明年元日,當行朝禮,非有封爵者,不得預焉。

    肅時未有茅土。

    左仆射長孫儉白太祖請之。

    太祖乃召肅謂曰:“歲初行禮,豈得使卿不預,然何為不早言也?”于是令肅自選封名。

    肅曰:“河清乃太平之應,竊所願也。

    ”于是封清河縣子,邑三百戶。

    十六年,除廷尉卿,加征東将軍。

    肅久在理官,執心平允。

    凡所處斷,鹹得其情。

    廉慎自居,不營産業。

    時人以此稱之。

     十七年,進位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賜姓乙弗氏。

    先是,太祖命肅撰定法律。

    肅積思累年,遂感心疾。

    去職,卒于家。

    子正禮,齊王憲府屬、大都督、新安郡守。

     時有高平徐招少好法律。

    發言措筆,常欲辨析秋毫。

    曆職内外,有當官之譽。

    從魏孝武入關,為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右丞。

    時朝廷播遷,典章有阙,至于台閣軌儀,多招所參定。

    論者稱之。

    尋遷侍中、度支尚書。

    大統初,卒。

     張軌字符軌,濟北臨邑人也。

    父崇,高平令。

     軌少好學,志識開朗。

    初在洛一陽一,家貧,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以此見稱。

    永安中,随爾朱榮擊元颢,除讨寇将軍、奉朝請。

    軌常謂所親曰:“秦雍之間,必有王者。

    ”爾朱氏敗後,遂杖策入關。

    賀拔嶽以軌為記室參軍,典機務